卷之五 天命元年正月至三年十二月
關燈
小
中
大
、毋令敵見、少遣兵誘之、誘之而來是中吾計也。
誘而不來、即詳察其城堡遠近、遠則盡力追擊、近則直薄其城使壅集於門而掩擊之。
傥敵衆我寡、勿遽近前、宜預退以待大軍俟大軍即集然後求敵所在審機宜決進退此遇敵野戰之法也至於城郭當視其地之可拔則進攻之、否則勿攻傥攻之不克而退、反損名矣。
夫不勞兵力而克敵者乃足稱為智巧謀略之良将也。
若勞兵力、雖勝何益。
蓋制敵行師之道、自居於不可勝、以待敵之可勝、斯善之善者也。
每一牛彔、制雲梯二、出甲二十、以備攻城。
凡軍士自出兵日至班師、各随牛彔勿離、如離本纛、執而訊之。
甲喇額真、不以所頒法令、誡谕於衆、罰甲喇額真、及本牛彔額真、馬各一匹。
若谕之不聽、即将梗令之人論死。
甲喇額真、及本牛彔額真凡有委任職事、自度果能勝任則受之、不能則勿受。
蓋委任者之意非止為一人。
如不勝任而強受之、則率百人者、百人之事敗矣。
率千人者、千人之事敗矣。
國家之事、莫大於此至於攻取城郭、不在一二人争先競進一二人輕進必緻損傷被傷賞不及。
縱殒身、亦不為功。
迨列陣已定争為先登、以陷城者、方錄其先進之功、其先登陷城者、馳告固山額真。
俟環攻軍士、四面并進城陷。
然後固山額真鳴螺、俾各路軍士、聽螺聲、一時并進 ○壬寅巳刻。
上率步騎兵二萬征明。
臨行、書七大恨告天。
其書曰、我之祖父、未嘗損明邊一草寸土也、明無端越釁邊陲、害我祖父、恨一也。
明雖起釁、我尚欲修好、設碑勒誓、凡滿漢人等毋越疆圉、敢有越者、見即誅之、見而故縱、殃及縱者。
讵明複渝誓言、逞兵越界、衛助葉赫、恨二也。
明人於清河以南、江岸以北、每歲竊踰疆塲、肆其攘奪、我遵誓行誅、明負前盟、責我擅殺、拘我廣甯使臣綱古裡、方吉納、挾取十人、殺之邊境、恨三也。
明越境以兵助葉赫、俾我已聘之女、改适蒙古、恨四也。
柴河、三岔、撫安三路、我累世分守疆土之衆、耕田藝谷、明不容刈獲、遣兵驅逐、恨五也邊外葉赫、獲罪於天明乃偏信其言、特遣使臣、遺書诟詈、肆行陵侮恨六也。
昔哈達助葉赫二次來侵、我自報之天既授我哈達之人矣明又黨之挾我以還其國、已而哈達之人、數被葉赫侵掠。
夫列國之相征伐也、順天心者勝而存、逆天意者敗而亡、何能使死於兵者更生、得其人者更還乎。
天建大國之君即為天下共主何獨構怨於我國也。
初扈倫諸國、合兵侵我、故天厭扈倫啟釁惟我是眷。
今明助天譴之葉赫抗天意、倒置是非妄為剖斷、恨七也欺陵實甚、情所難堪、因此七大恨之故是以征之上拜天畢焚其書随谕諸貝勒大臣曰此兵吾非樂舉也首因七大恨、其餘小忿、不可殚述陵迫已甚、用是興師。
凡俘獲之人、勿去衣服、勿淫婦女、勿離異其匹偶。
拒戰而死者聽其死。
若歸順者、慎勿輕加誅戮。
嚴谕畢、上率諸貝勒、及統軍諸将、鳴鼓奏樂谒堂子而行。
是夕、大軍至古勒地駐營 ○癸卯。
大軍分兩路進。
令左四旗兵、取東州、馬根單二處。
上與諸貝勒、率右四旗兵、及八旗選練護軍、取撫順所、至穵哄萼漠之野駐營。
時蒙古貝勒恩格德爾、薩哈爾察國長薩哈連、二額驸随軍營。
上告以金朝往事因谕曰朕觀自古帝王雖身經戰伐、勞瘁備嘗天位之尊、亦未有永享之者。
今朕興此兵、非欲圖大位而永享之也。
但因明國屢構怨於朕、不得已而征之耳是夜微雨、陰晴不定。
上謂諸貝勒大臣曰、天雨、難進兵朕欲還軍何如。
大貝勒代善曰、我與明和好久矣、因其不道。
是以興師。
今既臨其境。
若遽旋師。
将與明複修和好乎。
抑相仇怨乎。
軍行遠地、誰能諱之。
天雖雨、吾之軍士皆有禦雨之衣、所用弓矢亦有備雨之具、更有何物慮沾濕耶。
且天降此雨、以懈明邊将之心、使吾進兵出其不意耳。
是雨利於我、不利於彼也。
上善其言、遂於亥刻進兵。
天忽晴霁、月色如晝、大軍分隊星馳、趨撫順邊。
隊伍綿亘百裡、旌旗蔽空、甲辰。
昧爽往圍撫順城執一人、遺書谕遊擊李永芳降、其書曰爾明發兵疆外衛助葉赫、我乃興師而來。
汝撫順所一遊擊耳縱戰亦必不勝。
今谕汝降者、汝降、則我兵即日深入。
汝不降、是汝誤我深入之期也。
汝素多才智識時務人也我國廣攬人才、即稍堪驅策者猶将舉而用之。
結為婚媾況如汝者有不更加優寵。
與我一等大臣并列耶。
汝不戰而降、俾汝職守如故豢養汝汝若戰、則我之矢、豈能識汝。
必衆矢交集而死既無力制勝死何益哉。
且汝出城降、則我兵不入城、汝之士卒皆得安全若我入城則男婦老弱必緻驚潰亦大不利於汝矣勿謂朕虛聲恐喝而不信也。
汝思區區一城、吾不能下、何用興師為哉失此弗圖、悔無及已其
誘而不來、即詳察其城堡遠近、遠則盡力追擊、近則直薄其城使壅集於門而掩擊之。
傥敵衆我寡、勿遽近前、宜預退以待大軍俟大軍即集然後求敵所在審機宜決進退此遇敵野戰之法也至於城郭當視其地之可拔則進攻之、否則勿攻傥攻之不克而退、反損名矣。
夫不勞兵力而克敵者乃足稱為智巧謀略之良将也。
若勞兵力、雖勝何益。
蓋制敵行師之道、自居於不可勝、以待敵之可勝、斯善之善者也。
每一牛彔、制雲梯二、出甲二十、以備攻城。
凡軍士自出兵日至班師、各随牛彔勿離、如離本纛、執而訊之。
甲喇額真、不以所頒法令、誡谕於衆、罰甲喇額真、及本牛彔額真、馬各一匹。
若谕之不聽、即将梗令之人論死。
甲喇額真、及本牛彔額真凡有委任職事、自度果能勝任則受之、不能則勿受。
蓋委任者之意非止為一人。
如不勝任而強受之、則率百人者、百人之事敗矣。
率千人者、千人之事敗矣。
國家之事、莫大於此至於攻取城郭、不在一二人争先競進一二人輕進必緻損傷被傷賞不及。
縱殒身、亦不為功。
迨列陣已定争為先登、以陷城者、方錄其先進之功、其先登陷城者、馳告固山額真。
俟環攻軍士、四面并進城陷。
然後固山額真鳴螺、俾各路軍士、聽螺聲、一時并進 ○壬寅巳刻。
上率步騎兵二萬征明。
臨行、書七大恨告天。
其書曰、我之祖父、未嘗損明邊一草寸土也、明無端越釁邊陲、害我祖父、恨一也。
明雖起釁、我尚欲修好、設碑勒誓、凡滿漢人等毋越疆圉、敢有越者、見即誅之、見而故縱、殃及縱者。
讵明複渝誓言、逞兵越界、衛助葉赫、恨二也。
明人於清河以南、江岸以北、每歲竊踰疆塲、肆其攘奪、我遵誓行誅、明負前盟、責我擅殺、拘我廣甯使臣綱古裡、方吉納、挾取十人、殺之邊境、恨三也。
明越境以兵助葉赫、俾我已聘之女、改适蒙古、恨四也。
柴河、三岔、撫安三路、我累世分守疆土之衆、耕田藝谷、明不容刈獲、遣兵驅逐、恨五也邊外葉赫、獲罪於天明乃偏信其言、特遣使臣、遺書诟詈、肆行陵侮恨六也。
昔哈達助葉赫二次來侵、我自報之天既授我哈達之人矣明又黨之挾我以還其國、已而哈達之人、數被葉赫侵掠。
夫列國之相征伐也、順天心者勝而存、逆天意者敗而亡、何能使死於兵者更生、得其人者更還乎。
天建大國之君即為天下共主何獨構怨於我國也。
初扈倫諸國、合兵侵我、故天厭扈倫啟釁惟我是眷。
今明助天譴之葉赫抗天意、倒置是非妄為剖斷、恨七也欺陵實甚、情所難堪、因此七大恨之故是以征之上拜天畢焚其書随谕諸貝勒大臣曰此兵吾非樂舉也首因七大恨、其餘小忿、不可殚述陵迫已甚、用是興師。
凡俘獲之人、勿去衣服、勿淫婦女、勿離異其匹偶。
拒戰而死者聽其死。
若歸順者、慎勿輕加誅戮。
嚴谕畢、上率諸貝勒、及統軍諸将、鳴鼓奏樂谒堂子而行。
是夕、大軍至古勒地駐營 ○癸卯。
大軍分兩路進。
令左四旗兵、取東州、馬根單二處。
上與諸貝勒、率右四旗兵、及八旗選練護軍、取撫順所、至穵哄萼漠之野駐營。
時蒙古貝勒恩格德爾、薩哈爾察國長薩哈連、二額驸随軍營。
上告以金朝往事因谕曰朕觀自古帝王雖身經戰伐、勞瘁備嘗天位之尊、亦未有永享之者。
今朕興此兵、非欲圖大位而永享之也。
但因明國屢構怨於朕、不得已而征之耳是夜微雨、陰晴不定。
上謂諸貝勒大臣曰、天雨、難進兵朕欲還軍何如。
大貝勒代善曰、我與明和好久矣、因其不道。
是以興師。
今既臨其境。
若遽旋師。
将與明複修和好乎。
抑相仇怨乎。
軍行遠地、誰能諱之。
天雖雨、吾之軍士皆有禦雨之衣、所用弓矢亦有備雨之具、更有何物慮沾濕耶。
且天降此雨、以懈明邊将之心、使吾進兵出其不意耳。
是雨利於我、不利於彼也。
上善其言、遂於亥刻進兵。
天忽晴霁、月色如晝、大軍分隊星馳、趨撫順邊。
隊伍綿亘百裡、旌旗蔽空、甲辰。
昧爽往圍撫順城執一人、遺書谕遊擊李永芳降、其書曰爾明發兵疆外衛助葉赫、我乃興師而來。
汝撫順所一遊擊耳縱戰亦必不勝。
今谕汝降者、汝降、則我兵即日深入。
汝不降、是汝誤我深入之期也。
汝素多才智識時務人也我國廣攬人才、即稍堪驅策者猶将舉而用之。
結為婚媾況如汝者有不更加優寵。
與我一等大臣并列耶。
汝不戰而降、俾汝職守如故豢養汝汝若戰、則我之矢、豈能識汝。
必衆矢交集而死既無力制勝死何益哉。
且汝出城降、則我兵不入城、汝之士卒皆得安全若我入城則男婦老弱必緻驚潰亦大不利於汝矣勿謂朕虛聲恐喝而不信也。
汝思區區一城、吾不能下、何用興師為哉失此弗圖、悔無及已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