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之一百零六
關燈
小
中
大
順治十四年。
丁酉。
春。
正月。
甲辰朔。
上拜神異。
詣太祖妃、皇太後宮行禮畢。
禦太和殿。
諸王、貝勒貝子、公、文武群臣、及外藩蒙古王、貝勒、貝子、公、台吉等、上表行慶賀禮。
是日、賜宴。
○朝鮮國王李淏、遣陪臣殷江等、表賀冬至、元旦、萬壽節。
附貢方物、及□山戊不□貢。
宴赉如例。
○丁未。
以梅勒章京蘇納海、為内翰林國史院學士。
○以靖南王屬下阿思哈尼哈番呂應學、為都督同知。
充本藩右翼總兵官。
○戊申。
以行祈谷禮、遣公愛星阿告祭太廟。
○庚戌。
孟春。
享太廟、上親詣行禮。
○遣官祭太□山戊不□月将之神。
○浙閩總督李率泰疏報、逆渠陳德容叛亂、擾害三省、幾及十年。
今悔悟就撫乞敕部查議。
下所司知之。
○辛亥。
祈谷于上帝。
奉太祖武皇帝配享。
是日、上詣天壇。
由内壇西門入。
至甬道鋪棕薦處降辇。
贊引官對引官、導至更衣幄次。
更祭服。
盥手畢。
入大享東門。
王以下、公以上、俱随入。
上至上帝殿立。
王、貝勒、貝子、宗室公以上、俱以次序立于階上。
陪祀各官、由西門入。
于階下序立畢。
典儀官唱樂舞生就位。
執事官各司其事。
贊引官奏就位。
上就拜位立。
典儀官唱迎帝神。
協律郎唱舉迎神樂。
奏中平之章。
樂作。
贊引官奏升壇。
導上詣上帝香案前立。
司香官捧香盒、跪案右。
贊引官奏跪。
上跪。
奏上香。
上舉柱香。
上爐内。
又三上塊香畢。
興。
贊引官導上詣太祖香案前立。
上香如前儀。
贊引官複位。
上複位立。
樂止。
贊引官奏跪叩。
傳贊同。
上行三跪九叩頭禮。
王以下陪祀各官、俱随行禮。
贊引官奏興。
興。
典儀官唱奠玉帛。
協律郎唱舉奠玉帛樂。
奏肅平之章。
樂作。
贊引官奏升壇。
導上詣上帝位前立。
捧玉帛官跪案左。
贊引官奏跪。
上跪。
奏獻玉帛。
上受玉帛獻正案上興。
贊引官導上詣太祖位前。
獻帛如前儀。
贊引官奏複位。
上複位立。
樂止。
典儀官唱進俎。
上轉立拜位東旁。
進俎官率廚役昇牛。
由中階、以次進于上帝太祖位前。
陳設訖。
協律郎唱舉進俎樂。
奏鹹平之章。
樂作。
贊引官奏升壇。
導上詣上帝位前立。
奏跪。
上跪。
奏進俎。
上獻俎畢。
興。
贊引官導上詣太祖位前。
獻俎如前儀。
贊引官奏複位。
上複位立。
樂止。
典儀官唱行初獻禮。
協律郎唱舉初獻樂。
奏壽平之章。
樂作。
贊引官奏升壇。
導上詣上帝位前立。
執爵官捧爵跪案左。
贊引官奏跪。
上跪。
奏獻爵。
上受爵。
獻案正中。
興贊引官奏詣讀祝位。
上詣讀祝位立。
樂止。
讀祝官至祝案前。
行一跪三叩頭禮。
捧祝版立于案左。
贊引官奏跪。
傳贊同。
上跪。
王以下陪祀各官、讀祝官、俱跪。
贊引官贊讀祝。
讀祝官讀畢。
興捧祝版跪安于帛匣上。
三叩頭退。
樂作。
贊引官奏叩。
傳贊同。
上行三叩頭禮。
王以下各官、俱随行禮畢。
奏興。
興。
贊引官導上詣太祖位前。
獻爵如前儀。
奏複位。
上複位立。
樂止。
典儀官唱行亞獻禮。
樂奏景平之章。
獻爵于案左。
餘如初獻儀。
亞獻畢。
典儀官唱行終獻禮。
樂奏永平之章。
獻爵于案右。
餘如亞獻儀。
終獻畢。
贊引官奏複位。
上複位立。
樂止。
太常寺官一員、唱賜福胙。
光祿寺官二員捧福胙。
贊引官奏詣受福胙位。
上詣受福胙位立。
捧福胙官二員跪于左。
接福胙官二員跪于右贊。
引官奏跪。
上跪奏飲福。
上受爵。
授執爵官奏受胙。
上受胙。
授捧胙官各退。
贊引官奏叩。
興。
上行三叩頭禮。
興。
奏複位上複位立。
行謝福胙禮、贊引官奏跪、叩傳贊同。
上行三跪九叩頭禮。
王以下各官、俱随行禮。
奏興。
興。
典儀官唱徹馔。
協律郎唱舉徹馔樂。
奏凝平之章。
樂作。
徹玉官一員、至上帝案前。
行一跪三叩頭禮。
徹玉。
樂止。
典儀官唱送帝神。
協律郎唱舉送神樂。
奏清平之章。
樂作。
贊引官奏跪、叩傳贊同。
上行三跪九叩頭禮。
王以下各官、俱随行禮。
奏興。
興。
樂止。
典儀官唱捧祝帛、香馔各詣燎所。
上轉立拜位東旁。
捧祝帛官各詣位前。
行一跪三叩頭禮。
捧香馔官俱跪捧。
不叩。
依次捧起。
送至燎所。
典儀官唱望燎。
協律郎唱舉望燎樂。
奏太平之章。
樂作。
贊引官奏詣望燎位導上詣望燎位立。
祝帛焚半。
贊引官奏禮畢。
導上出大享東門。
至更衣幄次更衣。
升辇回宮。
王、貝勒貝子公等俱随出。
陪祀各官、由兩旁門出。
○壬子。
兵科都給事中許作梅、條奏铨弊四款。
一、赦款遵行宜信。
一、保舉連坐宜嚴。
一、學政考核宜
丁酉。
春。
正月。
甲辰朔。
上拜神異。
詣太祖妃、皇太後宮行禮畢。
禦太和殿。
諸王、貝勒貝子、公、文武群臣、及外藩蒙古王、貝勒、貝子、公、台吉等、上表行慶賀禮。
是日、賜宴。
○朝鮮國王李淏、遣陪臣殷江等、表賀冬至、元旦、萬壽節。
附貢方物、及□山戊不□貢。
宴赉如例。
○丁未。
以梅勒章京蘇納海、為内翰林國史院學士。
○以靖南王屬下阿思哈尼哈番呂應學、為都督同知。
充本藩右翼總兵官。
○戊申。
以行祈谷禮、遣公愛星阿告祭太廟。
○庚戌。
孟春。
享太廟、上親詣行禮。
○遣官祭太□山戊不□月将之神。
○浙閩總督李率泰疏報、逆渠陳德容叛亂、擾害三省、幾及十年。
今悔悟就撫乞敕部查議。
下所司知之。
○辛亥。
祈谷于上帝。
奉太祖武皇帝配享。
是日、上詣天壇。
由内壇西門入。
至甬道鋪棕薦處降辇。
贊引官對引官、導至更衣幄次。
更祭服。
盥手畢。
入大享東門。
王以下、公以上、俱随入。
上至上帝殿立。
王、貝勒、貝子、宗室公以上、俱以次序立于階上。
陪祀各官、由西門入。
于階下序立畢。
典儀官唱樂舞生就位。
執事官各司其事。
贊引官奏就位。
上就拜位立。
典儀官唱迎帝神。
協律郎唱舉迎神樂。
奏中平之章。
樂作。
贊引官奏升壇。
導上詣上帝香案前立。
司香官捧香盒、跪案右。
贊引官奏跪。
上跪。
奏上香。
上舉柱香。
上爐内。
又三上塊香畢。
興。
贊引官導上詣太祖香案前立。
上香如前儀。
贊引官複位。
上複位立。
樂止。
贊引官奏跪叩。
傳贊同。
上行三跪九叩頭禮。
王以下陪祀各官、俱随行禮。
贊引官奏興。
興。
典儀官唱奠玉帛。
協律郎唱舉奠玉帛樂。
奏肅平之章。
樂作。
贊引官奏升壇。
導上詣上帝位前立。
捧玉帛官跪案左。
贊引官奏跪。
上跪。
奏獻玉帛。
上受玉帛獻正案上興。
贊引官導上詣太祖位前。
獻帛如前儀。
贊引官奏複位。
上複位立。
樂止。
典儀官唱進俎。
上轉立拜位東旁。
進俎官率廚役昇牛。
由中階、以次進于上帝太祖位前。
陳設訖。
協律郎唱舉進俎樂。
奏鹹平之章。
樂作。
贊引官奏升壇。
導上詣上帝位前立。
奏跪。
上跪。
奏進俎。
上獻俎畢。
興。
贊引官導上詣太祖位前。
獻俎如前儀。
贊引官奏複位。
上複位立。
樂止。
典儀官唱行初獻禮。
協律郎唱舉初獻樂。
奏壽平之章。
樂作。
贊引官奏升壇。
導上詣上帝位前立。
執爵官捧爵跪案左。
贊引官奏跪。
上跪。
奏獻爵。
上受爵。
獻案正中。
興贊引官奏詣讀祝位。
上詣讀祝位立。
樂止。
讀祝官至祝案前。
行一跪三叩頭禮。
捧祝版立于案左。
贊引官奏跪。
傳贊同。
上跪。
王以下陪祀各官、讀祝官、俱跪。
贊引官贊讀祝。
讀祝官讀畢。
興捧祝版跪安于帛匣上。
三叩頭退。
樂作。
贊引官奏叩。
傳贊同。
上行三叩頭禮。
王以下各官、俱随行禮畢。
奏興。
興。
贊引官導上詣太祖位前。
獻爵如前儀。
奏複位。
上複位立。
樂止。
典儀官唱行亞獻禮。
樂奏景平之章。
獻爵于案左。
餘如初獻儀。
亞獻畢。
典儀官唱行終獻禮。
樂奏永平之章。
獻爵于案右。
餘如亞獻儀。
終獻畢。
贊引官奏複位。
上複位立。
樂止。
太常寺官一員、唱賜福胙。
光祿寺官二員捧福胙。
贊引官奏詣受福胙位。
上詣受福胙位立。
捧福胙官二員跪于左。
接福胙官二員跪于右贊。
引官奏跪。
上跪奏飲福。
上受爵。
授執爵官奏受胙。
上受胙。
授捧胙官各退。
贊引官奏叩。
興。
上行三叩頭禮。
興。
奏複位上複位立。
行謝福胙禮、贊引官奏跪、叩傳贊同。
上行三跪九叩頭禮。
王以下各官、俱随行禮。
奏興。
興。
典儀官唱徹馔。
協律郎唱舉徹馔樂。
奏凝平之章。
樂作。
徹玉官一員、至上帝案前。
行一跪三叩頭禮。
徹玉。
樂止。
典儀官唱送帝神。
協律郎唱舉送神樂。
奏清平之章。
樂作。
贊引官奏跪、叩傳贊同。
上行三跪九叩頭禮。
王以下各官、俱随行禮。
奏興。
興。
樂止。
典儀官唱捧祝帛、香馔各詣燎所。
上轉立拜位東旁。
捧祝帛官各詣位前。
行一跪三叩頭禮。
捧香馔官俱跪捧。
不叩。
依次捧起。
送至燎所。
典儀官唱望燎。
協律郎唱舉望燎樂。
奏太平之章。
樂作。
贊引官奏詣望燎位導上詣望燎位立。
祝帛焚半。
贊引官奏禮畢。
導上出大享東門。
至更衣幄次更衣。
升辇回宮。
王、貝勒貝子公等俱随出。
陪祀各官、由兩旁門出。
○壬子。
兵科都給事中許作梅、條奏铨弊四款。
一、赦款遵行宜信。
一、保舉連坐宜嚴。
一、學政考核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