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之一百零四
關燈
小
中
大
仰睹天顔。
非所以獎忠勤也。
且閩海一帶、投順僞官、便授公侯之爵。
傥日後立功。
何以加之。
目今五軍都督府之制、未便盡複。
宜将銮儀衛崇其體貌。
遇缺升補。
中後兩府、已經設官。
或量增數員。
以為武臣内轉之地。
庶立功者知所勸。
投誠者有所容。
至各省駐防鎮将、曆年久則地熟弊生。
宜限年更調。
其罷斥武臣、仍得私畜弓馬家丁、更恐潛通盜賊。
贻患地方。
并宜密敕禁防。
則經制定而功罪交得其宜矣。
下所司議。
○以梅勒章京李茹春、為都督同知、充湖廣中路總兵官。
○癸醜。
經略大學士洪承疇考滿。
加太傅。
兼太子太師。
賜羊酒。
蔭一子入監讀書。
○甲寅。
遣官祭三星廟。
○丙辰。
叙克潮州功、加九江總兵官右都督楊捷、為左都督。
參将姜騰蛟、為署副将。
○索倫部落達爾巴等、貢貂皮。
宴赉如例。
○總督湖廣兵部右侍郎、兼都察院右副都禦史胡全才卒。
○是夜、江南荻港鎮、地裂。
水湧溢。
陷民房百餘家。
溺男婦數百餘口。
覆沒商船十餘艘。
○戊午。
禮部奏言。
寄學永平者、原系遼東十五學。
生員數多故設廪膳一百二十名。
近平西王鎮守川陝。
諸生大半随入秦中。
而原額廪膳不無太濫。
今議永平府寄學、存廪額四十名。
以四十名歸遼陽府學。
至遼海二縣、學宮初設。
諸生數少。
每學先設廪生五名。
俟人才漸充。
再照縣學例每學設廪膳二十名。
每年□山戊不□貢永平寄學、遼陽府學、各一名。
遼海二縣學、照外縣例、各二年一貢。
其永平寄學、每案仍許進四十名。
不得濫取冒籍。
報可。
○免陝西清水縣鳳翔守禦千總所、本年分雹災額賦。
○烏思藏闡化王遣國師堅錯那蔔等、貢方物。
宴赉如例 ○旌表烈婦、浙江錢塘縣民李士铨妻蔡氏、給銀建坊如例。
○授投誠土司總兵官彭弘澍、太子太保。
賜貂裘、弓矢、鞍馬緞币等物。
并賞所屬宣慰使彭诏煥、長官司向光胄、向任朝、黃甲田國賓、汪世忠、張應鬥等、袍服等物有差。
○旌表烈婦、江西都司佥書柳同春妻安氏、給銀建坊如例。
○辛酉。
立和碩武肅親王豪格碑。
遣内大臣公愛星阿緻祭。
○壬戌。
轉通政使司右通政張天植、為左通政。
升太常寺少卿李藻、為通政使司右通政。
太仆寺少卿宋徵輿、為大理寺少卿。
孫珀齡、為鴻胪寺卿。
刑科都給事中高辛允、為順天府府丞。
光祿寺少卿郁之章、為大理寺寺丞。
○甲子。
江西恤刑霍炳奏言、臣于審錄招冊内、見有進賢縣民陶醜妻姜氏、因熊成三強婚自刎。
上猶縣民張世通妻曾氏、為曾華逼嫁。
抱子投河。
二婦甘死如饴。
守貞不奪。
乞賜旌表。
下所司議。
○工科右給事中梁鋐奏言、臣聞聖王用人。
立賢無方。
我皇上寤寐英才。
诏舉山林隐逸。
一時懷才應聘之士、自不乏人。
然采訪未确、有負盛舉者、亦已疊見。
如江南撫臣、特舉呂陽。
遂授監司。
未幾以婪贓革職。
又山東撫臣特舉王運熙。
蒙特授科員。
亦未有谠議建明。
複以計典而去。
臣觀呂陽輩、豈真抱匡濟之才。
不過為梯榮之藉耳。
近見漕臣複舉故明主事吳國龍知縣陳台孫。
奉有俞上□日。
臣思江南及各省、接踵彙進者、豈緊無人。
再四圖維。
不得不豫為之慮。
夫山林何謂、為其遠于朝市也。
隐逸何謂、為其異于趨競也。
舉逸大典、行之一時。
垂之千萬世。
必得其人、乃當其位。
傥再如從前、名實相違。
豈惟輕推毂之意。
必緻開濫觞之漸。
伏乞通饬各省督撫按、必細加采訪。
凡地方人才、或品行邁倫。
或博洽經史。
或淹通禮樂。
或曉陰陽星緯。
或悉山川阸塞。
或智可籌兵。
或才堪足國。
不拘已仕未仕、各就所長。
開列詳确。
俟其起送到京。
皇上臨軒親試。
量能就職。
庶大典不至濫膺、而為千古求賢之盛事也。
章下吏部。
○乙醜。
授四川投誠總兵張元凱、都督佥事銜。
○丙寅。
免江南海州本年分荒地額賦。
○以内國史院學士張長庚、為兵部右侍郎、兼都察院右副都禦史、巡撫湖廣、提督軍務。
○補原任直隸井陉道餘應魁、為山東按察使司副使、登萊道。
升順德府知府朱國治、為山東按察使司副使、霸州道。
浙江提學道佥事張安茂、為陝西布政使司參議、分守商雒道。
○戊辰。
以牛錄章京柳天擎、為吏部理事官。
達布、為兵部理事官。
○己巳。
賜扈從諸臣、宴于南苑。
○辛未。
免陝西洛川縣本年分雹災額賦。
非所以獎忠勤也。
且閩海一帶、投順僞官、便授公侯之爵。
傥日後立功。
何以加之。
目今五軍都督府之制、未便盡複。
宜将銮儀衛崇其體貌。
遇缺升補。
中後兩府、已經設官。
或量增數員。
以為武臣内轉之地。
庶立功者知所勸。
投誠者有所容。
至各省駐防鎮将、曆年久則地熟弊生。
宜限年更調。
其罷斥武臣、仍得私畜弓馬家丁、更恐潛通盜賊。
贻患地方。
并宜密敕禁防。
則經制定而功罪交得其宜矣。
下所司議。
○以梅勒章京李茹春、為都督同知、充湖廣中路總兵官。
○癸醜。
經略大學士洪承疇考滿。
加太傅。
兼太子太師。
賜羊酒。
蔭一子入監讀書。
○甲寅。
遣官祭三星廟。
○丙辰。
叙克潮州功、加九江總兵官右都督楊捷、為左都督。
參将姜騰蛟、為署副将。
○索倫部落達爾巴等、貢貂皮。
宴赉如例。
○總督湖廣兵部右侍郎、兼都察院右副都禦史胡全才卒。
○是夜、江南荻港鎮、地裂。
水湧溢。
陷民房百餘家。
溺男婦數百餘口。
覆沒商船十餘艘。
○戊午。
禮部奏言。
寄學永平者、原系遼東十五學。
生員數多故設廪膳一百二十名。
近平西王鎮守川陝。
諸生大半随入秦中。
而原額廪膳不無太濫。
今議永平府寄學、存廪額四十名。
以四十名歸遼陽府學。
至遼海二縣、學宮初設。
諸生數少。
每學先設廪生五名。
俟人才漸充。
再照縣學例每學設廪膳二十名。
每年□山戊不□貢永平寄學、遼陽府學、各一名。
遼海二縣學、照外縣例、各二年一貢。
其永平寄學、每案仍許進四十名。
不得濫取冒籍。
報可。
○免陝西清水縣鳳翔守禦千總所、本年分雹災額賦。
○烏思藏闡化王遣國師堅錯那蔔等、貢方物。
宴赉如例 ○旌表烈婦、浙江錢塘縣民李士铨妻蔡氏、給銀建坊如例。
○授投誠土司總兵官彭弘澍、太子太保。
賜貂裘、弓矢、鞍馬緞币等物。
并賞所屬宣慰使彭诏煥、長官司向光胄、向任朝、黃甲田國賓、汪世忠、張應鬥等、袍服等物有差。
○旌表烈婦、江西都司佥書柳同春妻安氏、給銀建坊如例。
○辛酉。
立和碩武肅親王豪格碑。
遣内大臣公愛星阿緻祭。
○壬戌。
轉通政使司右通政張天植、為左通政。
升太常寺少卿李藻、為通政使司右通政。
太仆寺少卿宋徵輿、為大理寺少卿。
孫珀齡、為鴻胪寺卿。
刑科都給事中高辛允、為順天府府丞。
光祿寺少卿郁之章、為大理寺寺丞。
○甲子。
江西恤刑霍炳奏言、臣于審錄招冊内、見有進賢縣民陶醜妻姜氏、因熊成三強婚自刎。
上猶縣民張世通妻曾氏、為曾華逼嫁。
抱子投河。
二婦甘死如饴。
守貞不奪。
乞賜旌表。
下所司議。
○工科右給事中梁鋐奏言、臣聞聖王用人。
立賢無方。
我皇上寤寐英才。
诏舉山林隐逸。
一時懷才應聘之士、自不乏人。
然采訪未确、有負盛舉者、亦已疊見。
如江南撫臣、特舉呂陽。
遂授監司。
未幾以婪贓革職。
又山東撫臣特舉王運熙。
蒙特授科員。
亦未有谠議建明。
複以計典而去。
臣觀呂陽輩、豈真抱匡濟之才。
不過為梯榮之藉耳。
近見漕臣複舉故明主事吳國龍知縣陳台孫。
奉有俞上□日。
臣思江南及各省、接踵彙進者、豈緊無人。
再四圖維。
不得不豫為之慮。
夫山林何謂、為其遠于朝市也。
隐逸何謂、為其異于趨競也。
舉逸大典、行之一時。
垂之千萬世。
必得其人、乃當其位。
傥再如從前、名實相違。
豈惟輕推毂之意。
必緻開濫觞之漸。
伏乞通饬各省督撫按、必細加采訪。
凡地方人才、或品行邁倫。
或博洽經史。
或淹通禮樂。
或曉陰陽星緯。
或悉山川阸塞。
或智可籌兵。
或才堪足國。
不拘已仕未仕、各就所長。
開列詳确。
俟其起送到京。
皇上臨軒親試。
量能就職。
庶大典不至濫膺、而為千古求賢之盛事也。
章下吏部。
○乙醜。
授四川投誠總兵張元凱、都督佥事銜。
○丙寅。
免江南海州本年分荒地額賦。
○以内國史院學士張長庚、為兵部右侍郎、兼都察院右副都禦史、巡撫湖廣、提督軍務。
○補原任直隸井陉道餘應魁、為山東按察使司副使、登萊道。
升順德府知府朱國治、為山東按察使司副使、霸州道。
浙江提學道佥事張安茂、為陝西布政使司參議、分守商雒道。
○戊辰。
以牛錄章京柳天擎、為吏部理事官。
達布、為兵部理事官。
○己巳。
賜扈從諸臣、宴于南苑。
○辛未。
免陝西洛川縣本年分雹災額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