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之一百零二
關燈
小
中
大
為廣西布政使司參政、分守桂平道。
陝西商雒道參議張道湜、為山東按察使司副使天津兵備道。
福建興化府知府張彥珩、為廣東按察使司副使瓊州兵備道。
河南歸德府知府王登進、為江西按察使司副使、驿傳道。
山東萊州府知府萬代尚、為江南按察使司副使、驿傳道。
陝西延安府知府陳培基、為江南按察使司副使、揚州兵備道。
河南河南道佥事範承祖、為山東布政使司參議、分守東兖道。
○壬辰。
巳刻。
山東莒州地震有聲。
○癸巳。
議政大臣巴圖魯公鳌拜等議奏、興京景祖翼皇帝、顯祖宣皇帝陵、自克取遼東後、遷至東京。
原以便展谒伸祭享也。
今據欽天監地理官奏稱、興京皇陵風水、實系第一福地。
請仍遷景祖顯祖陵、于肇祖原皇帝興祖直皇帝陵傍。
庶與風水有合等語。
夫果旺氣所鐘。
福祥攸萃。
宜如所請。
将各陵界内墳墓房屋、俱應遷移。
被圈地畝、應交戶部撥補。
得上□日、東京二陵、自太祖太宗時。
擇吉恭遷。
安奉已久。
展谒緻祭。
孝慕可伸。
今以地理之言、又議遷移。
恐未合理。
況本朝誕膺天眷。
國運昌隆。
移陵東京之後、肇基一統。
垂裕萬年。
言乎福地、允推至善。
至于周圍界内臣民墳墓、安集多年。
議令改遷、亦屬未協。
其另議以聞。
○禮部奏冊立皇妃儀注。
冊立兩妃、宜用金冊。
先一日、遣官祭告太廟。
至期、早、設黃案一于皇上看冊處。
兩妃儀仗、各設于所居宮門外。
仍設黃案一于宮院正。
中又設黃案一于東傍。
設彩亭二于皇上看冊門外階下。
内院禮部官、捧冊由中道入。
置黃案上。
候皇上看冊畢。
命以冊授遣封官。
遣封官跪受。
由中道至門外置冊于彩亭。
赍至兩妃宮門外。
内院禮部官、捧冊授内監。
内監跪接捧進。
皇妃具禮服迎于階墀。
捧冊内監以冊置東傍黃案。
内贊女官舉冊西向立、宣讀。
妃跪聽宣畢。
以冊授東傍女官。
女官跪授皇妃。
妃授西傍女官。
置中黃案上。
望阙行叩頭禮。
禮畢、迎入宮。
次日、皇妃詣慈甯宮于皇太後前行禮。
奏入命于八月以後、擇吉具奏。
○敕谕浙江福建、廣東、江南、山東、天津、各督撫鎮曰海逆鄭成功等、竄伏海隅。
至今尚未巢□刀滅。
必有奸人暗通線索。
貪圖厚利。
貿易往來。
資以糧物。
若不立法嚴禁。
海氛何由廓清。
自今以後、各該督撫鎮、着申饬沿海一帶文武各官。
嚴禁商民船隻、私自出海。
有将一切糧食貨物等項、與逆賊貿易者。
或地方官察出。
或被人告發。
即将貿易之人、不論官民、俱行奏聞正法。
貨物入官。
本犯家産、盡給告發之人。
其該管地方文武各官、不行盤诘擒緝、皆革職。
從重治罪。
地方保甲、通同容隐、不行舉首、皆論死。
凡沿海地方、大小賊船、可容灣泊登岸口子。
各該督撫鎮、俱嚴饬防守各官。
相度形勢。
設法攔阻。
或築土壩。
或樹木栅。
處處嚴防。
不許片帆入口。
一賊登岸。
如仍前防守怠玩、緻有疎虞。
其專汛各官、即以軍法從事。
該督撫鎮一并議罪。
爾等即遵谕力行。
○敕谕江南、浙江、福建、廣東、督撫鎮等官曰。
朕惟自古帝王。
底定萬邦。
皆恩威并用。
讨貳懷服。
乃能使人心樂于歸往。
蚤享太平。
本朝開創之初、睿王攝政。
攻下江浙閩廣等處。
有來降者、多被誅戮。
以緻遐方士民、疑畏竄匿。
從海逆鄭成功者、實繁有徒。
或系嘯聚有年、未經歸化。
或系被賊迫脅、反正無由。
或系偶陷賊中、力難自拔。
原其本念、未必甘心從逆。
此輩皆朕赤子。
迷罔無知、深可憫恻。
今欲大開生路。
許其自新。
該督撫鎮即廣出榜文曉谕。
如賊中僞官人等、有能悔過投誠、帶領船隻兵丁家口來歸者、察照數目、分别破格升擢。
更能設計擒斬鄭成功等賊渠來獻者、首功封以高爵。
次等亦加世職。
同來有功人等、顯官厚賞。
皆所不恡。
倘仍執迷不悟。
鄭逆所據、不過海濱窮島。
波上遊魂。
勢不能久。
一旦絕其糧饷。
阻其出沒。
遣發大兵、直搗巢穴。
必至玉石俱焚。
雖悔亦何及乎。
其前此陷賊官民、及新歸人等、該地方官問明來曆。
盡心安插。
原有田産、速行察給。
即無田産、亦設法周恤。
務令得所。
爾等即遵谕行。
○遣官赍敕存問原任大學士黨崇雅、呂宮。
賜崇雅敕曰。
朕惟國家簡輔弼之臣。
資其劻勷。
宜加恩禮。
即或引年高蹈。
眷念舊勞。
每懷寤寐。
太保兼太子太傅原任内翰林國史院大學士黨崇雅、樹品端方。
禔躬清慎。
久典邦禁。
明允蜚聲。
洊曆司農。
廉勤益着。
晉參密勿。
作朕股肱。
翼翼小心。
夙夜匪懈。
正期益殚猷略。
佐理昇平。
乃以齒屆懸車。
抗疏解绶。
高風恬緻。
足表儀型。
今間闊年餘。
深系朕念。
特遣副事事官程可進、禦前近侍孫尚德、赍敕存問。
賜羊酒。
卿其頤養天和。
茂膺壽祉。
劭乃德。
康乃身。
副朕至意。
傥時事有阙、勿吝嘉谟入告。
卿尚敬念之哉。
賜呂宮敕曰。
朕惟國家簡輔弼之臣。
資其劻勷。
宜加恩禮。
即或抱疴歸裡。
眷念才能。
每懷寤寐。
太子太保原任内翰林弘文院大學士呂宮、學術雅醇。
性資通朗。
既魁多士。
旋登禁林。
受朕深知。
早參大政。
而能不阿不激。
小心匡贊。
一載綸扉。
多所裨益。
不意二豎偶撄、藥餌未效。
因準暫還。
用便調攝。
今間闊年餘。
彌深轸念。
特遣副理事官王應聘、禦前近侍劉有恒、赍敕存問。
賜羊酒。
卿其慎起居。
親良餌。
副朕至意。
為國愛身。
伫需召用。
欽哉。
○谕大學士覺羅巴哈納、額色黑、學士麻勒吉。
近因錢糧不敷、每日會議、全無長策。
朕思裁汰冗員、亦節省之法。
今加酌量。
在京官員。
如大理寺衙門、所管事務無多。
不過三法司會議時、少有事耳。
此等事、堂官三員辦理足矣。
工部衙門、有左右侍郎。
部内諸事、郎中主事各司辦之。
其總
陝西商雒道參議張道湜、為山東按察使司副使天津兵備道。
福建興化府知府張彥珩、為廣東按察使司副使瓊州兵備道。
河南歸德府知府王登進、為江西按察使司副使、驿傳道。
山東萊州府知府萬代尚、為江南按察使司副使、驿傳道。
陝西延安府知府陳培基、為江南按察使司副使、揚州兵備道。
河南河南道佥事範承祖、為山東布政使司參議、分守東兖道。
○壬辰。
巳刻。
山東莒州地震有聲。
○癸巳。
議政大臣巴圖魯公鳌拜等議奏、興京景祖翼皇帝、顯祖宣皇帝陵、自克取遼東後、遷至東京。
原以便展谒伸祭享也。
今據欽天監地理官奏稱、興京皇陵風水、實系第一福地。
請仍遷景祖顯祖陵、于肇祖原皇帝興祖直皇帝陵傍。
庶與風水有合等語。
夫果旺氣所鐘。
福祥攸萃。
宜如所請。
将各陵界内墳墓房屋、俱應遷移。
被圈地畝、應交戶部撥補。
得上□日、東京二陵、自太祖太宗時。
擇吉恭遷。
安奉已久。
展谒緻祭。
孝慕可伸。
今以地理之言、又議遷移。
恐未合理。
況本朝誕膺天眷。
國運昌隆。
移陵東京之後、肇基一統。
垂裕萬年。
言乎福地、允推至善。
至于周圍界内臣民墳墓、安集多年。
議令改遷、亦屬未協。
其另議以聞。
○禮部奏冊立皇妃儀注。
冊立兩妃、宜用金冊。
先一日、遣官祭告太廟。
至期、早、設黃案一于皇上看冊處。
兩妃儀仗、各設于所居宮門外。
仍設黃案一于宮院正。
中又設黃案一于東傍。
設彩亭二于皇上看冊門外階下。
内院禮部官、捧冊由中道入。
置黃案上。
候皇上看冊畢。
命以冊授遣封官。
遣封官跪受。
由中道至門外置冊于彩亭。
赍至兩妃宮門外。
内院禮部官、捧冊授内監。
内監跪接捧進。
皇妃具禮服迎于階墀。
捧冊内監以冊置東傍黃案。
内贊女官舉冊西向立、宣讀。
妃跪聽宣畢。
以冊授東傍女官。
女官跪授皇妃。
妃授西傍女官。
置中黃案上。
望阙行叩頭禮。
禮畢、迎入宮。
次日、皇妃詣慈甯宮于皇太後前行禮。
奏入命于八月以後、擇吉具奏。
○敕谕浙江福建、廣東、江南、山東、天津、各督撫鎮曰海逆鄭成功等、竄伏海隅。
至今尚未巢□刀滅。
必有奸人暗通線索。
貪圖厚利。
貿易往來。
資以糧物。
若不立法嚴禁。
海氛何由廓清。
自今以後、各該督撫鎮、着申饬沿海一帶文武各官。
嚴禁商民船隻、私自出海。
有将一切糧食貨物等項、與逆賊貿易者。
或地方官察出。
或被人告發。
即将貿易之人、不論官民、俱行奏聞正法。
貨物入官。
本犯家産、盡給告發之人。
其該管地方文武各官、不行盤诘擒緝、皆革職。
從重治罪。
地方保甲、通同容隐、不行舉首、皆論死。
凡沿海地方、大小賊船、可容灣泊登岸口子。
各該督撫鎮、俱嚴饬防守各官。
相度形勢。
設法攔阻。
或築土壩。
或樹木栅。
處處嚴防。
不許片帆入口。
一賊登岸。
如仍前防守怠玩、緻有疎虞。
其專汛各官、即以軍法從事。
該督撫鎮一并議罪。
爾等即遵谕力行。
○敕谕江南、浙江、福建、廣東、督撫鎮等官曰。
朕惟自古帝王。
底定萬邦。
皆恩威并用。
讨貳懷服。
乃能使人心樂于歸往。
蚤享太平。
本朝開創之初、睿王攝政。
攻下江浙閩廣等處。
有來降者、多被誅戮。
以緻遐方士民、疑畏竄匿。
從海逆鄭成功者、實繁有徒。
或系嘯聚有年、未經歸化。
或系被賊迫脅、反正無由。
或系偶陷賊中、力難自拔。
原其本念、未必甘心從逆。
此輩皆朕赤子。
迷罔無知、深可憫恻。
今欲大開生路。
許其自新。
該督撫鎮即廣出榜文曉谕。
如賊中僞官人等、有能悔過投誠、帶領船隻兵丁家口來歸者、察照數目、分别破格升擢。
更能設計擒斬鄭成功等賊渠來獻者、首功封以高爵。
次等亦加世職。
同來有功人等、顯官厚賞。
皆所不恡。
倘仍執迷不悟。
鄭逆所據、不過海濱窮島。
波上遊魂。
勢不能久。
一旦絕其糧饷。
阻其出沒。
遣發大兵、直搗巢穴。
必至玉石俱焚。
雖悔亦何及乎。
其前此陷賊官民、及新歸人等、該地方官問明來曆。
盡心安插。
原有田産、速行察給。
即無田産、亦設法周恤。
務令得所。
爾等即遵谕行。
○遣官赍敕存問原任大學士黨崇雅、呂宮。
賜崇雅敕曰。
朕惟國家簡輔弼之臣。
資其劻勷。
宜加恩禮。
即或引年高蹈。
眷念舊勞。
每懷寤寐。
太保兼太子太傅原任内翰林國史院大學士黨崇雅、樹品端方。
禔躬清慎。
久典邦禁。
明允蜚聲。
洊曆司農。
廉勤益着。
晉參密勿。
作朕股肱。
翼翼小心。
夙夜匪懈。
正期益殚猷略。
佐理昇平。
乃以齒屆懸車。
抗疏解绶。
高風恬緻。
足表儀型。
今間闊年餘。
深系朕念。
特遣副事事官程可進、禦前近侍孫尚德、赍敕存問。
賜羊酒。
卿其頤養天和。
茂膺壽祉。
劭乃德。
康乃身。
副朕至意。
傥時事有阙、勿吝嘉谟入告。
卿尚敬念之哉。
賜呂宮敕曰。
朕惟國家簡輔弼之臣。
資其劻勷。
宜加恩禮。
即或抱疴歸裡。
眷念才能。
每懷寤寐。
太子太保原任内翰林弘文院大學士呂宮、學術雅醇。
性資通朗。
既魁多士。
旋登禁林。
受朕深知。
早參大政。
而能不阿不激。
小心匡贊。
一載綸扉。
多所裨益。
不意二豎偶撄、藥餌未效。
因準暫還。
用便調攝。
今間闊年餘。
彌深轸念。
特遣副理事官王應聘、禦前近侍劉有恒、赍敕存問。
賜羊酒。
卿其慎起居。
親良餌。
副朕至意。
為國愛身。
伫需召用。
欽哉。
○谕大學士覺羅巴哈納、額色黑、學士麻勒吉。
近因錢糧不敷、每日會議、全無長策。
朕思裁汰冗員、亦節省之法。
今加酌量。
在京官員。
如大理寺衙門、所管事務無多。
不過三法司會議時、少有事耳。
此等事、堂官三員辦理足矣。
工部衙門、有左右侍郎。
部内諸事、郎中主事各司辦之。
其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