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之九十二
關燈
小
中
大
子滿塞、齊克讷兄庫庫裡、伊穆圖弟之子褎勒、二等阿達哈哈番邁圖子德木圖、吳孫泰子蘇木圖、莽吉祿子馬爾代、拜他喇布勒哈番兼一拖沙喇哈番馬祿弟之子邁蘭、鐘貴子費揚古、拜他喇布勒哈番索爾孫子曹習朱、拖沙喇哈番席特庫弟之子韓出漢、滿罴叔之子吳弩春、蘇丹子邁土、法克兄哈格莫洛洪子門代、張古善弟之子俄特海、巴特海子邁習禮、喇門子俄黑、阿漢布祿弟阿哈圖、邵章子哈爾偏、各襲職。
○以故三等侯朱喇代弟桑格、二等阿思哈尼哈番蘇瓦彥子胡世巴、三等阿思哈尼哈番愛圖子秦布、二等阿達哈哈番堪泰子衛黑讷、杭愛子禅布、托克托和弟碩塞、三等阿達哈哈番多铎和子習達、撒代弟伍三台、拜他喇布勒哈番兼一拖沙喇哈番喇開第蘇爾古、阿派子李起達、勒克車子布賴、費牙納弟華善、拖沙喇哈番噶喇木習希布子僧格、各襲職。
○癸卯。
先是刑科給事中武攀龍劾奏、戶部左侍郎王弘祚、所定河南賦役全書、朦混錯誤。
且粘貼浮簽、委之督撫。
推诿之咎難辭。
有上□日令弘祚回奏。
及弘祚回奏、下部議。
攀龍随又駁參。
弘祚又具疏申辯。
令戶部一并察議。
至是部議。
河南省賦冊、已經題明、發回刊刻一時未便取到。
查各省修造規式、原自相同。
山西省全書、見送戶科覆核。
應俟核完、先呈禦覽。
欽命通曉錢谷大臣、會同戶科、将山西省文冊、同部臣詳核。
數目果否清楚。
條款果否妥确。
酌定成說。
其河南等處全書、即依式攢造可也。
從之。
○甲辰。
禮部尚書胡世安、考滿。
加太子太保。
蔭一子入監讀書 ○乙巳。
遣内大臣費揚古、祭和碩鄭親王濟爾哈朗 ○丙午。
禮部奏言我、朝自太祖太宗以來、有陣亡大臣、忠直元老、應賜谥立碑、以昭報功之典。
從之。
○升太常寺卿潘朝選、為大理寺卿。
提督四譯館太常寺少卿董國祥、為通政使司左通政。
太常寺少卿朱之弼、為通政使司右通政。
太仆寺少卿楊義、為大理寺少卿。
通政使司右參議郝惟讷、為太仆寺少卿。
通政使司左參議許宸、為順天府府丞。
光祿寺寺丞桑芸、為本寺少卿。
○升江西右布政使範登仕、為本省左布政使。
山東按察使陳培祯、為河南布政使司右布政使。
陝西莊浪道副使朱衣助、為河南布政使司參政、分守河南道。
江南廬州府知府吳允昇、為山西按察使司副使、直隸易州道。
四川保甯府知府李聖翼、為廣西按察使司副使、賓州兵備道。
廣東肇慶府知府張之璧、為陝西按察使司副使、潼關道。
補外轉吏部主事戴玑、為湖廣按察使司佥事、上江防道。
○起補故明監軍道李元萃、為福建按察使司佥事、分巡建南兵備道。
○升左右允方懸成、為司經局洗馬、兼内翰林國史院修撰。
轉右中允何采、為左春坊左中允、兼内翰林弘文院編修。
補原任右春坊右中允兼内翰林國史院編修王舜年、原官。
○起補原任陝西道禦史石維昆、為山西道監察禦史 ○丁未。
停秋決。
以各直省恤刑官審錄未竣也 ○升編修杭奇、為内翰林秘書院侍讀 ○戊申。
遣内大臣費揚古、祭和碩鄭親王濟爾哈朗。
○以陣亡一等阿達哈哈番懇哲子德棱格、拜他喇布勒哈番兼一拖沙喇哈番殷泰叔之子綽琴、朱三台弟之子紹塞、拜他喇布勒哈番劉國輔兄之子文通、拖沙喇哈番李天沖子弼、瓦悌兄之子舒書、各襲職。
○以陣亡拖沙喇哈番柏天儲父拜他喇布勒哈番兼一拖沙喇哈番永馥、為三等阿達哈哈番。
○以故一等阿達哈哈番兼一拖沙喇哈番劉武元子爌、三等阿達哈哈番阿哈叔噶爾珠、襲職。
○一等阿達哈哈番沈永興、既襲續順公爵。
以永興兄之子遜、承襲一等阿達哈哈番 ○以年老緻仕二等阿達哈哈番李奇芳孫良棟、襲職。
○辛亥。
升福建邵武副将張承恩、為都督佥事、充鎮守江南蘇州總兵官。
○兵部奏言、臣等謹按會典所載、凡天下險隘要沖地方、職方司皆有圖籍。
而邊事特重、故鎮戍總圖、九邊圖、以及沿海腹裡、并彜蠻猺獞所宜備禦者、着于圖說。
疆宇之或險或易、兵馬之宜增宜減、一覽了然。
今職方司雖有舊本、而時勢既殊、圖籍宜易。
請敕下直省各督撫、将所轄境内水陸沖區、及險隘形勢。
繪為二圖、仍節錄明季設置兵将幾何、今改設幾何、詳注圖旁。
其正本恭進禦覽。
副本咨送臣部。
以便參酌因革損益之宜。
從之。
○吏部參奏。
原任禮科給事中楊栖鹗、兩次丁憂、并不回籍守制。
現今僑寓蘇州。
安忍忘親。
子職有虧。
國法難宥。
得上□日、楊栖鹗、着革職、永不叙用。
該督撫按、嚴查驅遂回籍。
○以故三等侯朱喇代弟桑格、二等阿思哈尼哈番蘇瓦彥子胡世巴、三等阿思哈尼哈番愛圖子秦布、二等阿達哈哈番堪泰子衛黑讷、杭愛子禅布、托克托和弟碩塞、三等阿達哈哈番多铎和子習達、撒代弟伍三台、拜他喇布勒哈番兼一拖沙喇哈番喇開第蘇爾古、阿派子李起達、勒克車子布賴、費牙納弟華善、拖沙喇哈番噶喇木習希布子僧格、各襲職。
○癸卯。
先是刑科給事中武攀龍劾奏、戶部左侍郎王弘祚、所定河南賦役全書、朦混錯誤。
且粘貼浮簽、委之督撫。
推诿之咎難辭。
有上□日令弘祚回奏。
及弘祚回奏、下部議。
攀龍随又駁參。
弘祚又具疏申辯。
令戶部一并察議。
至是部議。
河南省賦冊、已經題明、發回刊刻一時未便取到。
查各省修造規式、原自相同。
山西省全書、見送戶科覆核。
應俟核完、先呈禦覽。
欽命通曉錢谷大臣、會同戶科、将山西省文冊、同部臣詳核。
數目果否清楚。
條款果否妥确。
酌定成說。
其河南等處全書、即依式攢造可也。
從之。
○甲辰。
禮部尚書胡世安、考滿。
加太子太保。
蔭一子入監讀書 ○乙巳。
遣内大臣費揚古、祭和碩鄭親王濟爾哈朗 ○丙午。
禮部奏言我、朝自太祖太宗以來、有陣亡大臣、忠直元老、應賜谥立碑、以昭報功之典。
從之。
○升太常寺卿潘朝選、為大理寺卿。
提督四譯館太常寺少卿董國祥、為通政使司左通政。
太常寺少卿朱之弼、為通政使司右通政。
太仆寺少卿楊義、為大理寺少卿。
通政使司右參議郝惟讷、為太仆寺少卿。
通政使司左參議許宸、為順天府府丞。
光祿寺寺丞桑芸、為本寺少卿。
○升江西右布政使範登仕、為本省左布政使。
山東按察使陳培祯、為河南布政使司右布政使。
陝西莊浪道副使朱衣助、為河南布政使司參政、分守河南道。
江南廬州府知府吳允昇、為山西按察使司副使、直隸易州道。
四川保甯府知府李聖翼、為廣西按察使司副使、賓州兵備道。
廣東肇慶府知府張之璧、為陝西按察使司副使、潼關道。
補外轉吏部主事戴玑、為湖廣按察使司佥事、上江防道。
○起補故明監軍道李元萃、為福建按察使司佥事、分巡建南兵備道。
○升左右允方懸成、為司經局洗馬、兼内翰林國史院修撰。
轉右中允何采、為左春坊左中允、兼内翰林弘文院編修。
補原任右春坊右中允兼内翰林國史院編修王舜年、原官。
○起補原任陝西道禦史石維昆、為山西道監察禦史 ○丁未。
停秋決。
以各直省恤刑官審錄未竣也 ○升編修杭奇、為内翰林秘書院侍讀 ○戊申。
遣内大臣費揚古、祭和碩鄭親王濟爾哈朗。
○以陣亡一等阿達哈哈番懇哲子德棱格、拜他喇布勒哈番兼一拖沙喇哈番殷泰叔之子綽琴、朱三台弟之子紹塞、拜他喇布勒哈番劉國輔兄之子文通、拖沙喇哈番李天沖子弼、瓦悌兄之子舒書、各襲職。
○以陣亡拖沙喇哈番柏天儲父拜他喇布勒哈番兼一拖沙喇哈番永馥、為三等阿達哈哈番。
○以故一等阿達哈哈番兼一拖沙喇哈番劉武元子爌、三等阿達哈哈番阿哈叔噶爾珠、襲職。
○一等阿達哈哈番沈永興、既襲續順公爵。
以永興兄之子遜、承襲一等阿達哈哈番 ○以年老緻仕二等阿達哈哈番李奇芳孫良棟、襲職。
○辛亥。
升福建邵武副将張承恩、為都督佥事、充鎮守江南蘇州總兵官。
○兵部奏言、臣等謹按會典所載、凡天下險隘要沖地方、職方司皆有圖籍。
而邊事特重、故鎮戍總圖、九邊圖、以及沿海腹裡、并彜蠻猺獞所宜備禦者、着于圖說。
疆宇之或險或易、兵馬之宜增宜減、一覽了然。
今職方司雖有舊本、而時勢既殊、圖籍宜易。
請敕下直省各督撫、将所轄境内水陸沖區、及險隘形勢。
繪為二圖、仍節錄明季設置兵将幾何、今改設幾何、詳注圖旁。
其正本恭進禦覽。
副本咨送臣部。
以便參酌因革損益之宜。
從之。
○吏部參奏。
原任禮科給事中楊栖鹗、兩次丁憂、并不回籍守制。
現今僑寓蘇州。
安忍忘親。
子職有虧。
國法難宥。
得上□日、楊栖鹗、着革職、永不叙用。
該督撫按、嚴查驅遂回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