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之九十一
關燈
小
中
大
、編修胡密色、以擊敗逆賊李定國捷音、自廣東赍奏至。
随令仍赴軍中、敕谕平南王尚可喜、靖南王耿繼茂、靖南将軍朱瑪喇、護軍統領敦拜、兩廣總督李率泰等曰。
朕惟折沖禦侮者、社稷之良臣。
顯績褒勳者國家之盛典。
爾等或受命以擴靖疆場。
或率師以協平寇盜。
皆朕之故舊大臣、倚為腹心者也。
頃者逆賊李定國、栖據南方。
頻伊兩粵。
二王及諸臣、宣厥忠勇。
謀操必勝。
于新會等處、殺賊既多。
複追至橫州江岸、降其軍将。
獲其器械無算。
克定高雷廉等府州縣。
先後屢捷。
功越尋常。
績臻懋着朕甚嘉悅特賜敕谕、以示朕嘉勵至意。
爾等其益盡忠勤。
垂名永久。
欽哉。
○旌表直隸唐縣生員劉蕙妻李氏貞烈。
○庚午。
以故一等阿達哈哈番馬應元弟之子宗眷、祖承武子雲龍、二等阿達哈哈番布爾孫子慶安、雅木善子赫塞、額孟格孫法富禮、三等阿達哈哈番王國輔子友德、伊圖弟金朱夏一振兄子琏、拜他喇布勒哈番鐘果爾代弟席爾門、齊贊元子佐周、拖沙喇哈番尼雅漢子塞爾奇、各襲職。
○初禦史張嘉、請停滿洲關差。
吏部主事達都、劾嘉嫉忌滿洲。
以滿官奉差、秉公守法。
必不徇情偏私。
而按例收稅。
此張嘉所痛恨者也。
疏下部議至是、部議張嘉、應罰俸一年。
得上□日、诏谕求言、原為兵民疾苦。
張嘉妄陳關差添設滿官、緻多擾累。
明系借端偏忌。
殊屬可惡。
着降一級調用。
○辛未。
孝端文皇後忌辰。
遣官祭昭陵。
○壬申。
以故一等阿達哈哈番任弘祖弟弘良、襲職 ○直隸真定、靈壽、藁城、栾城、行唐、隆平、新樂等七縣、及真定衛雨雹傷麥。
擊死人畜甚衆。
○癸酉。
工部奏言、前有上□日命乾清宮、坤甯宮兩傍。
俱照明朝舊制、各造科廊石房三間。
乾清門兩傍、各石房一間。
今錢糧不足。
傥造斜廊石房。
恐工多費繁。
緻誤乾清等宮殿之工。
又銅鐵亦難采辦。
此斜廊石房工、應行停止。
其原估所備木植、修理斜廊。
從之。
○遣官祭和碩承澤親王碩塞側福金。
○有流星大如盞。
青黃色。
起自房宿。
東南行入尾宿。
○乙亥。
遣官祭和碩鄭親王濟爾哈朗福金。
○丙子。
谕戶部。
賦役全書、上關國計盈虧。
下系民生休戚。
屢覽爾部奏疏、或駁回該督撫另造、節催不應。
或發出該地方謄刻、經久不完。
明是官胥利于蒙混。
故意錯誤。
希圖延緩□山戊不□月。
便其私派橫徵。
殊可痛恨。
今欲将全書刻期告成、方略安在。
并令督撫造報、如何始能畫一。
其悉心詳議具奏。
務令蒙混永除。
橫徵立止。
斯惬朕體恤民隐至意。
○谕禮部。
朕惟人臣事君、勿欺為本。
近來進呈登科錄、及鄉會殿試等卷、率多隐匿年□山戊不□。
以老為壯。
以壯為少。
甚至染薙發鬓。
飾貌美觀。
國家開科取士、本求賢良。
進身之始、即為虛僞。
将來行事可知。
更有相沿陋習、輕聯同宗。
遠托華胄。
異姓親屬、混列刊布。
俱違正道。
朝廷用人、量材授任。
豈論年齒家世乎。
今科進士登科錄、及以後各試卷、務要據實供寫。
其餘陋風、悉行改正。
毋負朕崇誠信、重廉恥至意。
○升禮科給事中季開生、為兵科右給事中。
○補服阕禦史劉達、為湖廣道監察禦史。
○戊寅。
升太仆寺卿劉令譽、為太常寺卿。
大理寺寺丞程正揆、為大理寺少卿。
吏部文選司郎中董國祥、為太常寺少卿。
提督四譯館戶科都給事中朱之弼、為太常寺少卿。
江西道禦史楊義、為太仆寺少卿。
○增設督捕衙門漢官一員。
以太仆寺少卿職銜。
協理督捕堂上事務。
○廷試候補教職舉人朿真等三百六十一人。
□山戊不□貢生謝泰交等六百四十三人。
恩拔副榜貢生杜同春等八百一人。
○丁醜。
封和碩親王尼思哈、為和碩敬謹親王。
親王齊克新、為和碩端重親王。
○己卯。
谕内三院。
考選庶吉士、原欲儲養真才、以備任用。
必須懋勉學問。
時加策勵。
乃能練習典故。
博通文章。
無負朕親行簡拔之意。
除照舊教習館試院試外。
今後滿漢庶吉士、同讀書一甲翰林、每二月朕必面試一次。
以辨勤惰高下。
每□山戊不□六試。
永着為令。
爾等即行傳知。
○庚辰。
授一甲進士圖爾宸、為内翰林國史院修撰。
史大成、為内翰林弘文院修撰。
查親、為内翰林弘文院編修。
戴王綸、索泰、俱為内翰林秘書院編修。
秦鉽、為内翰林國史院編修。
○以兵部左侍郎黃徽允、才識平常。
令緻仕。
○辛巳。
辰刻。
日生兩珥。
黃白色。
上有負氣。
○以鑲藍旗漢軍阿達哈哈番陳奇策、正黃旗漢軍阿思哈尼哈番金維垣、俱為甲喇章京。
○升浙閩督标參将李勳、為杭州城守副将 ○壬午。
予故大學士高爾俨、祭十一次。
賜葬。
谥文端。
○癸未。
谕内三院。
朕惟帝王之道、法祖為先。
夏贻典則。
商監成憲。
周重谟烈。
三代隆盛、率循茲軌。
欽惟我太祖武皇帝創業垂統。
聖德開天。
太宗文皇帝積功累仁。
宏模啟後。
大經大法、固足範圍百王一動一言、皆可訓行四海。
實錄業已告成。
朕欲仿
随令仍赴軍中、敕谕平南王尚可喜、靖南王耿繼茂、靖南将軍朱瑪喇、護軍統領敦拜、兩廣總督李率泰等曰。
朕惟折沖禦侮者、社稷之良臣。
顯績褒勳者國家之盛典。
爾等或受命以擴靖疆場。
或率師以協平寇盜。
皆朕之故舊大臣、倚為腹心者也。
頃者逆賊李定國、栖據南方。
頻伊兩粵。
二王及諸臣、宣厥忠勇。
謀操必勝。
于新會等處、殺賊既多。
複追至橫州江岸、降其軍将。
獲其器械無算。
克定高雷廉等府州縣。
先後屢捷。
功越尋常。
績臻懋着朕甚嘉悅特賜敕谕、以示朕嘉勵至意。
爾等其益盡忠勤。
垂名永久。
欽哉。
○旌表直隸唐縣生員劉蕙妻李氏貞烈。
○庚午。
以故一等阿達哈哈番馬應元弟之子宗眷、祖承武子雲龍、二等阿達哈哈番布爾孫子慶安、雅木善子赫塞、額孟格孫法富禮、三等阿達哈哈番王國輔子友德、伊圖弟金朱夏一振兄子琏、拜他喇布勒哈番鐘果爾代弟席爾門、齊贊元子佐周、拖沙喇哈番尼雅漢子塞爾奇、各襲職。
○初禦史張嘉、請停滿洲關差。
吏部主事達都、劾嘉嫉忌滿洲。
以滿官奉差、秉公守法。
必不徇情偏私。
而按例收稅。
此張嘉所痛恨者也。
疏下部議至是、部議張嘉、應罰俸一年。
得上□日、诏谕求言、原為兵民疾苦。
張嘉妄陳關差添設滿官、緻多擾累。
明系借端偏忌。
殊屬可惡。
着降一級調用。
○辛未。
孝端文皇後忌辰。
遣官祭昭陵。
○壬申。
以故一等阿達哈哈番任弘祖弟弘良、襲職 ○直隸真定、靈壽、藁城、栾城、行唐、隆平、新樂等七縣、及真定衛雨雹傷麥。
擊死人畜甚衆。
○癸酉。
工部奏言、前有上□日命乾清宮、坤甯宮兩傍。
俱照明朝舊制、各造科廊石房三間。
乾清門兩傍、各石房一間。
今錢糧不足。
傥造斜廊石房。
恐工多費繁。
緻誤乾清等宮殿之工。
又銅鐵亦難采辦。
此斜廊石房工、應行停止。
其原估所備木植、修理斜廊。
從之。
○遣官祭和碩承澤親王碩塞側福金。
○有流星大如盞。
青黃色。
起自房宿。
東南行入尾宿。
○乙亥。
遣官祭和碩鄭親王濟爾哈朗福金。
○丙子。
谕戶部。
賦役全書、上關國計盈虧。
下系民生休戚。
屢覽爾部奏疏、或駁回該督撫另造、節催不應。
或發出該地方謄刻、經久不完。
明是官胥利于蒙混。
故意錯誤。
希圖延緩□山戊不□月。
便其私派橫徵。
殊可痛恨。
今欲将全書刻期告成、方略安在。
并令督撫造報、如何始能畫一。
其悉心詳議具奏。
務令蒙混永除。
橫徵立止。
斯惬朕體恤民隐至意。
○谕禮部。
朕惟人臣事君、勿欺為本。
近來進呈登科錄、及鄉會殿試等卷、率多隐匿年□山戊不□。
以老為壯。
以壯為少。
甚至染薙發鬓。
飾貌美觀。
國家開科取士、本求賢良。
進身之始、即為虛僞。
将來行事可知。
更有相沿陋習、輕聯同宗。
遠托華胄。
異姓親屬、混列刊布。
俱違正道。
朝廷用人、量材授任。
豈論年齒家世乎。
今科進士登科錄、及以後各試卷、務要據實供寫。
其餘陋風、悉行改正。
毋負朕崇誠信、重廉恥至意。
○升禮科給事中季開生、為兵科右給事中。
○補服阕禦史劉達、為湖廣道監察禦史。
○戊寅。
升太仆寺卿劉令譽、為太常寺卿。
大理寺寺丞程正揆、為大理寺少卿。
吏部文選司郎中董國祥、為太常寺少卿。
提督四譯館戶科都給事中朱之弼、為太常寺少卿。
江西道禦史楊義、為太仆寺少卿。
○增設督捕衙門漢官一員。
以太仆寺少卿職銜。
協理督捕堂上事務。
○廷試候補教職舉人朿真等三百六十一人。
□山戊不□貢生謝泰交等六百四十三人。
恩拔副榜貢生杜同春等八百一人。
○丁醜。
封和碩親王尼思哈、為和碩敬謹親王。
親王齊克新、為和碩端重親王。
○己卯。
谕内三院。
考選庶吉士、原欲儲養真才、以備任用。
必須懋勉學問。
時加策勵。
乃能練習典故。
博通文章。
無負朕親行簡拔之意。
除照舊教習館試院試外。
今後滿漢庶吉士、同讀書一甲翰林、每二月朕必面試一次。
以辨勤惰高下。
每□山戊不□六試。
永着為令。
爾等即行傳知。
○庚辰。
授一甲進士圖爾宸、為内翰林國史院修撰。
史大成、為内翰林弘文院修撰。
查親、為内翰林弘文院編修。
戴王綸、索泰、俱為内翰林秘書院編修。
秦鉽、為内翰林國史院編修。
○以兵部左侍郎黃徽允、才識平常。
令緻仕。
○辛巳。
辰刻。
日生兩珥。
黃白色。
上有負氣。
○以鑲藍旗漢軍阿達哈哈番陳奇策、正黃旗漢軍阿思哈尼哈番金維垣、俱為甲喇章京。
○升浙閩督标參将李勳、為杭州城守副将 ○壬午。
予故大學士高爾俨、祭十一次。
賜葬。
谥文端。
○癸未。
谕内三院。
朕惟帝王之道、法祖為先。
夏贻典則。
商監成憲。
周重谟烈。
三代隆盛、率循茲軌。
欽惟我太祖武皇帝創業垂統。
聖德開天。
太宗文皇帝積功累仁。
宏模啟後。
大經大法、固足範圍百王一動一言、皆可訓行四海。
實錄業已告成。
朕欲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