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之九十一
關燈
小
中
大
順治十二年。
乙未。
夏。
四月。
乙卯朔。
享太廟。
遣内大臣伯索尼行禮。
○乾清宮、交泰殿、坤甯宮、乾清門、坤甯門、上梁。
遣官祭司宮司門之神。
○谕吏部。
臣子谟明弼諧、雖積久而不言勞。
國家錫命酬庸、必加恩而弗容已。
少傅兼太子太傅内翰林弘文院大學士禮部尚書馮铨等、居心謹慎。
制行端悫政務賴其翼襄。
恪勤罔懈。
才猷稱厥委任。
寅亮無私。
宜恩寵之洊加。
當祗承而勿替。
馮铨、加少師兼太子太師。
金之俊、加少傅兼太子太傅。
劉正宗、陳之遴、劉昌、俱加少保兼太子太保。
仍各照舊辦事。
○升陝西管屯都司張國安、為本省掌印都司。
福建操捕都司孫之淓、為河南掌印都司。
福建管屯都司徐烶、為江南掌印都司。
○丁巳。
停選漢軍庶吉士。
○戊午。
陝西麟遊縣大雨雪、連夜隕霜、殺菽麥殆盡 ○升侍讀學士黃志遴、為詹事府少詹事、兼内弘文院侍講學士。
○己未。
先是、诏滿漢三品以上堂官、各保舉堪為知府者一人。
至是、以滿官未經外任、不知其實。
不令保舉 ○升提督四驿館少卿孫建宗、為太常寺卿。
太仆寺少卿杜笃祜、為通政使司左通政。
潘朝選、為右通政。
順天府府丞張瑃、為大理寺少卿。
○升廣東參議陳贽、為陝西按察使司副使、肅州兵備道。
史燧、為江西按察使司副使、分巡嶺北兵備道。
補原任參議吳臣輔、為陝西布政使司參議、分守隴右道。
高顯光、為江西布政使司參議、督糧道。
調湖廣上荊南道副使卞三元、為本省按察使司副使、驿傳道。
驿傳道副使李翀霄、為本省按察使司副使、分巡上荊南道。
○庚申。
升大理寺卿霍達、為兵部督捕右侍郎。
○辛酉。
陝西三水、麟遊、二縣大風。
霜雪傷禾。
○喀爾喀部落額爾德尼諾穆齊、門章墨爾根楚虎爾、伊世希布額爾德尼、額爾克戴青各台吉、以侵掠巴林。
遵上□日服罪來朝。
并進□山戊不□貢馬駝。
優賞之。
○壬戌。
四川巡撫李國英奏言、建治平之略者、在蘇民生之困。
蘇民生之困者、在袪其緻困之源。
今滇黔未靖。
徵兵轉饷。
因一隅未安之地。
累數省已安之民。
曠日費時。
必至師老财匮。
此坐而自困之道也。
我國家兵威無敵。
而小醜敢逆顔行。
非兵不強。
饷不足。
由封疆之臣、畏難避苦、利鈍功罪之念、先入于中。
以緻贻憂君父耳。
臣聞非動不足以緻靜。
非勞不可以求逸。
今湖南、兩廣俱有重兵。
平西王固山額真侯墨爾根侍衛李國翰之兵、現屯漢中。
蓄銳甚久。
誠能分道并進、首尾夾擊。
賊力有幾、豈能四面支持。
是誠一勞永逸之計也。
萬一機會有待。
請先敕平西王、固山額真侯李國翰、率兵駐鎮保甯。
為各路之統領。
遣将先取成都。
資其肥饒、且屯且守。
次取重慶、以扼咽喉。
然後乘流東下。
靖定夔關。
以通荊襄之氣脈。
徹滇黔之門戶。
即為收滇黔之張本。
蓋從古取滇黔者、未有不由于取蜀也。
至于内外文武。
必同力一心、事乃底績。
更祈嚴敕諸臣、凡有司兵司饷之責者、須如臂指相應。
勿執一己之偏見、旁相掣肘。
勿謂利害不相關、呼應不靈。
此尤成功之根本。
而滅賊之要務也。
章入。
下所司密議。
○上親選進士董色、吳大闡、莫樂洪、達爾布、拖必泰、查漢、曹申吉、劉芳躅、王命嶽、宋德宜、陳<豈支>永、徐元粲、張松齡、沈世奕、綦汝楫、劉祚遠、田種玉、孫光祀、嚴沆、周宸藻、馮源濟、李立、鄧鐘麟、範廷魁、胡簡敬、伊辟、黨以讓、吳貞度、王澤弘、王益朋、田逢吉、梁鋐、邱象升、項景襄、秦松齡、韓雄允等、俱為庶吉士。
同滿漢一甲進士讀書。
命學士禧代、麻勒吉、胡兆龍、李霨、為教習。
○廷試官生貢監生王明道等一百五人。
○癸亥。
未刻。
日暈。
有黃白色。
○以學士麻勒吉、胡兆龍、李霨、侍讀學士折庫納、洗馬王熙、左中允方懸成、右中允曹本榮、俱充日講官。
擇于本月二十五日開講。
○升廣東南雄副将栗養志、為署都督佥事、充高雷廉總兵官。
○裁江西、陝西、操捕都司。
○甲子。
有流星大如盞。
赤黃色。
尾迹有光。
起自亢宿。
東南行入危宿 ○乙醜。
大學士額色黑等、請将纂輯明史内、有人品行事、可備法戒者。
采入大訓。
以成訓世巨典。
從之。
○升甘肅鎮标遊擊孫加印、為涼州副将 ○免河南沈邱縣、懷慶衛、十一年分災傷田租。
○丙寅。
予陣亡總兵官閻芳譽、殉難副将潘應龍、副使徐大用、推官李煌、祭葬如例。
○丁卯。
升太常寺卿孫建宗、為大理寺卿。
○戊辰。
靖南将軍固山額真朱瑪喇、護軍統領敦拜等奏報、官軍連擊李定國兵、一敗之于興業。
再敗之于橫州。
逆渠李定國、遂渡江焚橋而遁。
我師蹑之。
定國複率殘兵、自賓州走南甯。
我軍俘獲甚多。
克複高雷廉等三府、二十五州縣。
捷至。
下部察叙。
○加贈陣亡一等阿達哈哈番許朝官、牛錄章京任景貴、各一拖沙喇哈番。
○除問刑衙門紙贖銀兩。
○己巳。
護軍參領阿穆爾圖
乙未。
夏。
四月。
乙卯朔。
享太廟。
遣内大臣伯索尼行禮。
○乾清宮、交泰殿、坤甯宮、乾清門、坤甯門、上梁。
遣官祭司宮司門之神。
○谕吏部。
臣子谟明弼諧、雖積久而不言勞。
國家錫命酬庸、必加恩而弗容已。
少傅兼太子太傅内翰林弘文院大學士禮部尚書馮铨等、居心謹慎。
制行端悫政務賴其翼襄。
恪勤罔懈。
才猷稱厥委任。
寅亮無私。
宜恩寵之洊加。
當祗承而勿替。
馮铨、加少師兼太子太師。
金之俊、加少傅兼太子太傅。
劉正宗、陳之遴、劉昌、俱加少保兼太子太保。
仍各照舊辦事。
○升陝西管屯都司張國安、為本省掌印都司。
福建操捕都司孫之淓、為河南掌印都司。
福建管屯都司徐烶、為江南掌印都司。
○丁巳。
停選漢軍庶吉士。
○戊午。
陝西麟遊縣大雨雪、連夜隕霜、殺菽麥殆盡 ○升侍讀學士黃志遴、為詹事府少詹事、兼内弘文院侍講學士。
○己未。
先是、诏滿漢三品以上堂官、各保舉堪為知府者一人。
至是、以滿官未經外任、不知其實。
不令保舉 ○升提督四驿館少卿孫建宗、為太常寺卿。
太仆寺少卿杜笃祜、為通政使司左通政。
潘朝選、為右通政。
順天府府丞張瑃、為大理寺少卿。
○升廣東參議陳贽、為陝西按察使司副使、肅州兵備道。
史燧、為江西按察使司副使、分巡嶺北兵備道。
補原任參議吳臣輔、為陝西布政使司參議、分守隴右道。
高顯光、為江西布政使司參議、督糧道。
調湖廣上荊南道副使卞三元、為本省按察使司副使、驿傳道。
驿傳道副使李翀霄、為本省按察使司副使、分巡上荊南道。
○庚申。
升大理寺卿霍達、為兵部督捕右侍郎。
○辛酉。
陝西三水、麟遊、二縣大風。
霜雪傷禾。
○喀爾喀部落額爾德尼諾穆齊、門章墨爾根楚虎爾、伊世希布額爾德尼、額爾克戴青各台吉、以侵掠巴林。
遵上□日服罪來朝。
并進□山戊不□貢馬駝。
優賞之。
○壬戌。
四川巡撫李國英奏言、建治平之略者、在蘇民生之困。
蘇民生之困者、在袪其緻困之源。
今滇黔未靖。
徵兵轉饷。
因一隅未安之地。
累數省已安之民。
曠日費時。
必至師老财匮。
此坐而自困之道也。
我國家兵威無敵。
而小醜敢逆顔行。
非兵不強。
饷不足。
由封疆之臣、畏難避苦、利鈍功罪之念、先入于中。
以緻贻憂君父耳。
臣聞非動不足以緻靜。
非勞不可以求逸。
今湖南、兩廣俱有重兵。
平西王固山額真侯墨爾根侍衛李國翰之兵、現屯漢中。
蓄銳甚久。
誠能分道并進、首尾夾擊。
賊力有幾、豈能四面支持。
是誠一勞永逸之計也。
萬一機會有待。
請先敕平西王、固山額真侯李國翰、率兵駐鎮保甯。
為各路之統領。
遣将先取成都。
資其肥饒、且屯且守。
次取重慶、以扼咽喉。
然後乘流東下。
靖定夔關。
以通荊襄之氣脈。
徹滇黔之門戶。
即為收滇黔之張本。
蓋從古取滇黔者、未有不由于取蜀也。
至于内外文武。
必同力一心、事乃底績。
更祈嚴敕諸臣、凡有司兵司饷之責者、須如臂指相應。
勿執一己之偏見、旁相掣肘。
勿謂利害不相關、呼應不靈。
此尤成功之根本。
而滅賊之要務也。
章入。
下所司密議。
○上親選進士董色、吳大闡、莫樂洪、達爾布、拖必泰、查漢、曹申吉、劉芳躅、王命嶽、宋德宜、陳<豈支>永、徐元粲、張松齡、沈世奕、綦汝楫、劉祚遠、田種玉、孫光祀、嚴沆、周宸藻、馮源濟、李立、鄧鐘麟、範廷魁、胡簡敬、伊辟、黨以讓、吳貞度、王澤弘、王益朋、田逢吉、梁鋐、邱象升、項景襄、秦松齡、韓雄允等、俱為庶吉士。
同滿漢一甲進士讀書。
命學士禧代、麻勒吉、胡兆龍、李霨、為教習。
○廷試官生貢監生王明道等一百五人。
○癸亥。
未刻。
日暈。
有黃白色。
○以學士麻勒吉、胡兆龍、李霨、侍讀學士折庫納、洗馬王熙、左中允方懸成、右中允曹本榮、俱充日講官。
擇于本月二十五日開講。
○升廣東南雄副将栗養志、為署都督佥事、充高雷廉總兵官。
○裁江西、陝西、操捕都司。
○甲子。
有流星大如盞。
赤黃色。
尾迹有光。
起自亢宿。
東南行入危宿 ○乙醜。
大學士額色黑等、請将纂輯明史内、有人品行事、可備法戒者。
采入大訓。
以成訓世巨典。
從之。
○升甘肅鎮标遊擊孫加印、為涼州副将 ○免河南沈邱縣、懷慶衛、十一年分災傷田租。
○丙寅。
予陣亡總兵官閻芳譽、殉難副将潘應龍、副使徐大用、推官李煌、祭葬如例。
○丁卯。
升太常寺卿孫建宗、為大理寺卿。
○戊辰。
靖南将軍固山額真朱瑪喇、護軍統領敦拜等奏報、官軍連擊李定國兵、一敗之于興業。
再敗之于橫州。
逆渠李定國、遂渡江焚橋而遁。
我師蹑之。
定國複率殘兵、自賓州走南甯。
我軍俘獲甚多。
克複高雷廉等三府、二十五州縣。
捷至。
下部察叙。
○加贈陣亡一等阿達哈哈番許朝官、牛錄章京任景貴、各一拖沙喇哈番。
○除問刑衙門紙贖銀兩。
○己巳。
護軍參領阿穆爾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