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之九十

關燈
順治十二年。

    乙未。

    三月。

    丙戌朔。

    喀爾喀部落丹津喇嘛車臣汗等、貢駝馬方物。

    宴赉如例。

      ○丁亥。

    谕吏部等衙門。

    朕屢經降谕求言。

    祗因兵民疾苦、積弊叢生。

    内外大小諸臣。

    必有嘉言良策、可佐治平。

    是用廣咨群議、聿備采擇。

    浮泛雷同、切戒勿進。

    近覽章奏。

    求其整頓補救之方、詳明切實者、寥寥無幾。

    大率巢□刀襲舊言、虛應職掌。

    甚至私心報怨、阻撓成法。

    風影妄談、揣摩生事。

    既無關于政務。

    又罔益于兵民。

    甚負朕虛懷求言至意。

    自今以後、凡有敷陳。

    必實切國家之大政。

    确指兵民之利害。

    方許進奏。

    毋得浮泛雷同、妄行渎奏。

    爾部即傳谕嚴饬行。

      ○大學士黨崇雅、将回籍、谒上于南苑。

    上賜衣、帽、鞾襪。

    谕曰。

    卿今辭朕歸籍。

    不能複見朕矣。

    抵裡後、服朕賜衣。

    即如見朕。

    崇雅泣下。

    奏曰。

    臣因年老不能效力于皇上。

    引例辭歸。

    念此衰朽餘生、有何報效。

    複蒙皇上破格優待。

    加以寵錫。

    臣更何言。

    臣老矣。

    生既不能圖報。

    惟銜結聖恩于地下耳上命坐賜茶飯。

    仍谕臨行時、再來陛見。

      ○戊子。

    升刑部左侍郎戴明說、為戶部尚書。

      ○免湖廣石門縣十一年分蝗菑額賦。

      ○初戶部右侍郎趙開心、以饑民流離可憫。

    請暫寬逃人之禁。

    以靖擾累。

    以救民命。

    奉上□日、逃人甚多。

    緝獲甚少。

    何策而令不累民。

    又能速獲逃人。

    着令回奏。

    至是、開心疏奏、嚴逃人者、一定之法。

    救流民者、權宜之計。

    聞近畿流民載道。

    地方有司、懼逃人法嚴。

    不敢容留。

    勢必聽其轉徙。

    若将逃人解督捕衙門。

    暫寬其隐匿之罪、以免株連。

    則有司樂于緝逃。

    即流民亦樂于舉發。

    而逃人無不獲矣。

    得上□日、逃人之多、因有窩逃之人。

    故立法不得不嚴。

    若隐匿者、自當治罪。

    何謂株連。

    趙開心兩經革職。

    特與赦宥擢用。

    不思實心為國。

    辄沽譽市恩。

    殊失大臣之誼。

    着降五級調用。

      ○直隸山東河南總督李蔭祖疏報、烈婦、唐縣生員劉蕙妻李氏。

    蕙病、禱天。

    願以身代。

    蕙殁誓死以從。

    絕粒數日。

    自缢柩前。

    時年二十二□山戊不□。

    請照例旌表章下所司。

      ○庚寅。

    升他赤哈哈番曹邦、為戶部啟心郎。

      ○陝西西安府屬、隕霜殺麥。

      ○裁在外文武各官修署鋪墊執事等項銀兩十分之八。

    着為例。

      ○壬辰。

    谕兵部。

    朕承皇天眷命、統一寰區。

    滿漢人民、皆朕赤子。

    豈忍使之偏有苦樂近見諸臣條奏、于逃人一事、各執偏見。

    未悉朕心。

    但知漢人之累。

    不知滿洲之苦。

    在昔太祖太宗時。

    滿洲将士、征戰勤勞。

    多所俘獲。

    兼之土沃□山戊不□稔、日用充饒。

    茲數年來。

    疊遭饑馑。

    又用武遐方。

    征調四出。

    月饷甚薄。

    困苦多端。

    向來血戰所得人口、以供種地牧馬諸役。

    乃逃亡日衆。

    十不獲一。

    究厥所由、奸民窩隐。

    是以立法不得不嚴。

    若謂法嚴則漢人苦。

    然法不嚴、則窩者無忌。

    逃者愈多。

    驅使何人。

    養生何賴。

    滿洲人獨不苦乎。

    曆代帝王、大率專治漢人。

    朕兼治滿漢。

    必使各得其所。

    家給人足。

    方惬朕懷。

    往時寇陷燕京。

    漢官漢民、何等楚毒。

    自我朝統率将士入關、翦除大害。

    底于敉甯。

    即今邊隅遺孽、殘虐百姓。

    亦藉滿洲将士、驅馳掃蕩。

    滿人既救漢人之難。

    漢人當體滿人之心。

    乃大臣不宣上意、緻小臣不知。

    小臣不體上心、緻百姓不知。

    及奉谕條奏兵民疾苦。

    反借端渎陳。

    外博愛民之名。

    中無為國之實。

    若使法不嚴而人不逃。

    豈不甚便。

    爾等又無此策。

    将任其逃而莫之禁乎。

    朕雖涼德、難幾上理。

    然夙夜焦思、不遑暇逸。

    惟求惠養滿漢、一體沾恩。

    以副皇天降鑒、祖宗委托。

    爾等諸臣、當遍曉愚民。

    鹹知朕意。

    方是實心報主。

    毋得執迷不悛。

    自幹罪戾。

    爾部即傳谕各官、刊示中外。

      ○以阿達哈哈番傅爾虎、為刑部理事官。

      ○以從征精奇尼哈番李本深、為右都督、充經略左标提督總兵官。

    左都督南一魁、仍以原銜充經略前标總兵官。

    升都督佥事胡茂祯、為都督同知、充經略後标總兵官。

      ○江西督糧道周日宣、以漕船被盜焚劫。

    降三級調用。

      ○癸巳。

    一等精奇尼哈番許爾安奏言、九經首重修身。

    次尊賢。

    即繼之曰親親也。

    敬大臣也。

    如睿王、以親則皇叔也。

    以臣則貴戚之卿也。

    以功則元勳也。

    昔太宗任以心膂。

    托以大事。

    我皇上定鼎之後、贊輔皇猷。

    撫綏中外。

    勤勞一生。

    及身沒之日、群議蜂起。

    論其罪、固有難辭。

    而原其功、亦不可泯。

    我皇上以天地為心。

    若宥其罪而錄其功。

    笃親親之誼。

    隆敬大臣之典。

    修其陵墓。

    俾得沾恩命于九京。

    不惟上慰太宗在天之靈。

    且有以鼓勵大小臣工之心矣。

    疏入、命議政王、貝勒、大臣、會同斟酌密議具奏。

      ○裁浙江操捕都司一員。

    定海衛、臨山衛、觀海衛、盤石衛、右中前後四所。

    冒國衛、松門衛、海門衛、金鄉衛、海甯衛、中前後三所。

      ○以故一等阿思哈尼哈番噶爾哈圖弟拜他喇布勒哈番丹代襲職為三等精奇尼哈番。

    三等精奇尼哈番馬喇希子馬爾幹、一等阿思哈尼哈番兼一拖沙喇哈番圖拜子阿南丹、一等阿達哈哈番兼一拖沙喇哈番張泰子蟒、阿濟賴子海都、一等阿達哈哈番張弩叔之孫哈喇爾代、布丹子蚌蘇裡、誇占子喇占、堂蘇蘭巴圖魯子奇牙紐、二等阿達哈哈番阿都堪伯之孫料靈阿、多洛弟之子巴拜、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