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之九十
關燈
小
中
大
為本部左侍郎。
升宗人府府丞原毓宗、為兵部右侍郎。
通政使司左通政曹溶、為都察院左副都禦史。
大理寺少卿霍達、為大理寺卿。
○調福建巡撫佟國器、為南贛巡撫。
南贛巡撫宜永貴、為福建巡撫。
○初吏科副理事官彭長庚、一等精奇尼哈番許爾安各上疏稱頌睿王元功。
請複爵号。
修陵墓。
下議政王、貝勒、大臣、會同斟酌密議具奏。
至是、王等議、長庚疏言、太宗創業盛京。
同事諸王、俱樹勳勞。
而睿王之功為冠。
太宗上賓之後。
睿王與諸王貝勒大臣等、堅持盟誓扶立皇上、鞫躬任事等語。
查太宗創業、遴選諸王。
六曹各設一王。
分猷以亮庶務。
從未曾以睿王功大、推為冠首。
此其欺诳者一也。
即太宗賓天之後。
兩旗大臣、叔和碩鄭親王、與睿王及諸王等、共推皇上禦極。
原非睿王獨效忠誠。
此其欺诳者一也。
又言奸人煽惑。
離間骨肉。
如郡王阿達禮、貝子碩托、私謀擁戴。
睿王乃執持大義。
立置典刑。
查阿達禮碩托之伏法。
原非出于睿王之忠誠。
當皇上禦極。
遠迩歸心。
諸王、貝勒、大臣、對天盟誓。
各矢報效。
不意阿達禮碩托不軌。
謀于禮親王。
禮親王差谕睿王。
言詞迫切。
睿王懼罪及己、是以出首。
此其懸揣。
妄言者一也。
又言睿王奉命統兵、收拾明疆。
大權在握。
關内關外、鹹知有睿王一人。
彼時皇上沖齡、遠在盛京。
彼若肆然自帝、誰能禁之而乃先驅綏定肅整銮輿。
恭迎皇上、登禦大寶。
查睿王克取明疆、并非秉權獨往。
當我朝有故之秋。
仍行征讨。
爰命叔和碩鄭親王、率兵攻克山海關外中後所、前屯衛、中前所三城。
凱旋之後、聞流寇攻陷燕京。
乃公議叔和碩鄭親王居守。
以佐理皇上機務。
而遣睿王出師往取燕京。
彼時燕京、不過一空城耳。
有何偉績乎。
克城之後、遂目無鄭親王。
既坐收金帛。
更專擅威權。
國家此際、岌岌乎殆矣。
夫燕京一城。
即他王攻取、亦勢在必克。
此其妄援欺诳者又一也。
又言睿王初薨、尚無異議。
為時無幾、朝論紛起。
論罪削爵。
毀滅過甚。
查睿王亡後、恩禮甚渥。
伊之近臣蘇克薩哈、詹代、穆濟倫、将伊王私匿禦用東珠數珠黃袍等件、并不法等情出首。
審實始行追奪爵号。
何謂朝論紛起。
毀滅過甚。
此其欺诳者又一也。
又言詢之故老。
聽之傳聞。
前後予奪之間。
似不相符。
查長庚分屬新進。
所詢故老何人。
所得傳聞者又是何人。
又言肅王妃渎亂一事、愆尤莫掩。
然功多罪少、應存議親議故之條。
查睿王将肅王無因戕害。
收其一妃。
又将一妃私與伊兄英王。
此罪尚雲輕小、何罪為大。
睿王議親、是矣。
肅王又皇上何人、獨非親乎。
明欲變亂國法、巧為引議耳。
又言睿王私匿帝服禦用等物。
必由彼傳谕織造早晚赍送進禦。
彼時暫貯王府。
不可與一切私匿禦用者、同例而議。
竊思進上禦衣、暫停王府、情或有之。
但睿王專制帝服、随身備用。
及至死後、伊寵妃吳爾庫尼、将黃袍交與詹代、密屬送至柩内。
此并非暫貯之物。
詹代等首告搜出。
此又其欺诳者一也。
又言方今皇上宵旰求甯。
而水旱相繼、似同風雷之警。
或其中不無冤抑。
伏思睿王在日、豈無水旱之虞。
即今日亦無風雷之警。
何得以金縢比拟。
此又其妄引之罪一也。
又言賜之昭雪、複其爵号。
一以彰太祖之有子。
太宗之有弟。
皇上開創之有臣。
且以見太宗知人之明。
并以勵諸王作忠之氣。
幽明交感。
災眚可弭。
率皆狂惑之心。
悖妄之語。
起釁倡亂。
大幹國紀。
至于援引成王周公事迹、以比睿王。
尤屬乖謬。
夫武王繼商而立。
封周公之子伯禽于魯。
特命周公攝守國政。
而睿王攝政。
曾奉有太宗之特命乎。
周公誅管叔、放蔡叔于郭鄰。
以其同武庚叛也。
肅王亦曾有叛情乎。
且睿王圖肅王之元妃。
又将一妃給伊兄英王。
周公曾有此行乎。
睿王與伊奸黨同謀。
離間皇上侍衛、勒幸伊家。
周公又有此行乎。
睿王以避痘為名、奉皇上遠幸邊外西喇塔喇地方。
侍衛不及百人。
又乏扈從之兵。
時經長夏。
勢甚孤危。
周公又有此行乎。
睿王蓋造伊府、及伊弟豫王、與英王子勞親第宅。
糜費帑金數百萬。
以緻兵饷空虛。
給與他物抵充。
周公又有此行乎。
睿王于海子内、起建避痘處所。
私動内帑。
擅差部員。
苦累官工。
夫皇上一切營建、止用内府工匠。
而睿王私役官工。
周公又有此行乎。
尤可異者。
睿王欲離皇上、私與所屬黨臣定計。
駐劄永平。
又擅娶朝鮮國王族女。
一女不足其欲、又娶一女。
未至而身亡。
又太宗時英王被論。
因罰出公遏必隆等三牛錄。
及甫至燕京。
睿王擅将此三牛錄取還英王下。
又将黃旗下剛林、何洛會、巴爾達齊三族。
取入伊旗下。
又皇上六近臣、曾各盟誓效忠皇上。
而睿王逼勒敗盟。
又毀壞太祖太宗定例。
于八旗遴選美女、取入伊家。
又敗亂國體遣使于新服喀爾喀處、求取有夫之婦。
又濫費公帑。
将織造江南蘇杭緞疋、不入公家、匿為己有。
充賞比幸。
種種不法情狀。
衆目共見。
其餘瑣細敗檢之事、不可勝計。
昔周公敬承王命。
上合天心。
矢忠攝政。
輔佐成王。
成王少長。
稽首歸政。
終身克盡臣道作周孚先。
是以成王追崇功德、永錫爵土。
今睿王方入燕京。
逆天專政、肆行無忌。
至皇上茂齡、仍不歸政。
篡迹彰着。
天厭其惡、不終其年。
似此罪魁、且言功侔周公可乎。
此輩
升宗人府府丞原毓宗、為兵部右侍郎。
通政使司左通政曹溶、為都察院左副都禦史。
大理寺少卿霍達、為大理寺卿。
○調福建巡撫佟國器、為南贛巡撫。
南贛巡撫宜永貴、為福建巡撫。
○初吏科副理事官彭長庚、一等精奇尼哈番許爾安各上疏稱頌睿王元功。
請複爵号。
修陵墓。
下議政王、貝勒、大臣、會同斟酌密議具奏。
至是、王等議、長庚疏言、太宗創業盛京。
同事諸王、俱樹勳勞。
而睿王之功為冠。
太宗上賓之後。
睿王與諸王貝勒大臣等、堅持盟誓扶立皇上、鞫躬任事等語。
查太宗創業、遴選諸王。
六曹各設一王。
分猷以亮庶務。
從未曾以睿王功大、推為冠首。
此其欺诳者一也。
即太宗賓天之後。
兩旗大臣、叔和碩鄭親王、與睿王及諸王等、共推皇上禦極。
原非睿王獨效忠誠。
此其欺诳者一也。
又言奸人煽惑。
離間骨肉。
如郡王阿達禮、貝子碩托、私謀擁戴。
睿王乃執持大義。
立置典刑。
查阿達禮碩托之伏法。
原非出于睿王之忠誠。
當皇上禦極。
遠迩歸心。
諸王、貝勒、大臣、對天盟誓。
各矢報效。
不意阿達禮碩托不軌。
謀于禮親王。
禮親王差谕睿王。
言詞迫切。
睿王懼罪及己、是以出首。
此其懸揣。
妄言者一也。
又言睿王奉命統兵、收拾明疆。
大權在握。
關内關外、鹹知有睿王一人。
彼時皇上沖齡、遠在盛京。
彼若肆然自帝、誰能禁之而乃先驅綏定肅整銮輿。
恭迎皇上、登禦大寶。
查睿王克取明疆、并非秉權獨往。
當我朝有故之秋。
仍行征讨。
爰命叔和碩鄭親王、率兵攻克山海關外中後所、前屯衛、中前所三城。
凱旋之後、聞流寇攻陷燕京。
乃公議叔和碩鄭親王居守。
以佐理皇上機務。
而遣睿王出師往取燕京。
彼時燕京、不過一空城耳。
有何偉績乎。
克城之後、遂目無鄭親王。
既坐收金帛。
更專擅威權。
國家此際、岌岌乎殆矣。
夫燕京一城。
即他王攻取、亦勢在必克。
此其妄援欺诳者又一也。
又言睿王初薨、尚無異議。
為時無幾、朝論紛起。
論罪削爵。
毀滅過甚。
查睿王亡後、恩禮甚渥。
伊之近臣蘇克薩哈、詹代、穆濟倫、将伊王私匿禦用東珠數珠黃袍等件、并不法等情出首。
審實始行追奪爵号。
何謂朝論紛起。
毀滅過甚。
此其欺诳者又一也。
又言詢之故老。
聽之傳聞。
前後予奪之間。
似不相符。
查長庚分屬新進。
所詢故老何人。
所得傳聞者又是何人。
又言肅王妃渎亂一事、愆尤莫掩。
然功多罪少、應存議親議故之條。
查睿王将肅王無因戕害。
收其一妃。
又将一妃私與伊兄英王。
此罪尚雲輕小、何罪為大。
睿王議親、是矣。
肅王又皇上何人、獨非親乎。
明欲變亂國法、巧為引議耳。
又言睿王私匿帝服禦用等物。
必由彼傳谕織造早晚赍送進禦。
彼時暫貯王府。
不可與一切私匿禦用者、同例而議。
竊思進上禦衣、暫停王府、情或有之。
但睿王專制帝服、随身備用。
及至死後、伊寵妃吳爾庫尼、将黃袍交與詹代、密屬送至柩内。
此并非暫貯之物。
詹代等首告搜出。
此又其欺诳者一也。
又言方今皇上宵旰求甯。
而水旱相繼、似同風雷之警。
或其中不無冤抑。
伏思睿王在日、豈無水旱之虞。
即今日亦無風雷之警。
何得以金縢比拟。
此又其妄引之罪一也。
又言賜之昭雪、複其爵号。
一以彰太祖之有子。
太宗之有弟。
皇上開創之有臣。
且以見太宗知人之明。
并以勵諸王作忠之氣。
幽明交感。
災眚可弭。
率皆狂惑之心。
悖妄之語。
起釁倡亂。
大幹國紀。
至于援引成王周公事迹、以比睿王。
尤屬乖謬。
夫武王繼商而立。
封周公之子伯禽于魯。
特命周公攝守國政。
而睿王攝政。
曾奉有太宗之特命乎。
周公誅管叔、放蔡叔于郭鄰。
以其同武庚叛也。
肅王亦曾有叛情乎。
且睿王圖肅王之元妃。
又将一妃給伊兄英王。
周公曾有此行乎。
睿王與伊奸黨同謀。
離間皇上侍衛、勒幸伊家。
周公又有此行乎。
睿王以避痘為名、奉皇上遠幸邊外西喇塔喇地方。
侍衛不及百人。
又乏扈從之兵。
時經長夏。
勢甚孤危。
周公又有此行乎。
睿王蓋造伊府、及伊弟豫王、與英王子勞親第宅。
糜費帑金數百萬。
以緻兵饷空虛。
給與他物抵充。
周公又有此行乎。
睿王于海子内、起建避痘處所。
私動内帑。
擅差部員。
苦累官工。
夫皇上一切營建、止用内府工匠。
而睿王私役官工。
周公又有此行乎。
尤可異者。
睿王欲離皇上、私與所屬黨臣定計。
駐劄永平。
又擅娶朝鮮國王族女。
一女不足其欲、又娶一女。
未至而身亡。
又太宗時英王被論。
因罰出公遏必隆等三牛錄。
及甫至燕京。
睿王擅将此三牛錄取還英王下。
又将黃旗下剛林、何洛會、巴爾達齊三族。
取入伊旗下。
又皇上六近臣、曾各盟誓效忠皇上。
而睿王逼勒敗盟。
又毀壞太祖太宗定例。
于八旗遴選美女、取入伊家。
又敗亂國體遣使于新服喀爾喀處、求取有夫之婦。
又濫費公帑。
将織造江南蘇杭緞疋、不入公家、匿為己有。
充賞比幸。
種種不法情狀。
衆目共見。
其餘瑣細敗檢之事、不可勝計。
昔周公敬承王命。
上合天心。
矢忠攝政。
輔佐成王。
成王少長。
稽首歸政。
終身克盡臣道作周孚先。
是以成王追崇功德、永錫爵土。
今睿王方入燕京。
逆天專政、肆行無忌。
至皇上茂齡、仍不歸政。
篡迹彰着。
天厭其惡、不終其年。
似此罪魁、且言功侔周公可乎。
此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