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之八十九

關燈
隆、其可得乎。

    遣伯索尼再三誡谕。

    今皇上诏大小臣工、盡言無隐。

    誠欲立綱陳紀。

    綿國祚于無疆也。

    臣以為平治天下。

    莫要于信诏令。

    順民心。

    前降谕轸恤滿洲官兵疾苦。

    聞者無不歡忭。

    嗣又派令修造乾清宮。

    诏令不信。

    何以使軍民服從。

    伏祈皇上效法太祖太宗。

    不時與内外大臣、詳究政務得失。

    凡事必豫為商确。

    然後頒之诏令。

    庶幾見諸施行法行令信。

    可以紹二聖之休烈矣。

    抑臣更有請者。

    垂休典谟。

    光昭令德。

    莫要于設立史官。

    皇上統一中原。

    事事以堯舜為法。

    但起居注官、尚未設立。

    古之聖帝明王。

    進君子。

    退小人。

    順天心。

    合民志。

    措天下于太平。

    垂鴻名于萬世。

    良于史臣有賴。

    今宜仿古制。

    特設記注官、置諸左右。

    凡皇上嘉言善行。

    一一記載。

    于以垂憲萬世。

    傳之無窮。

    亦治道之一助也。

    上嘉其言。

      ○癸亥。

    皇太後聖壽節。

    免行慶賀禮。

      ○免直隸成安、東明、長垣、懷柔、大城、文安等縣、十一年分水災額賦。

      ○甲子。

    遣官祭三皇廟。

      ○以正黃旗滿洲阿達哈哈番圖爾伯伸巴圖魯、為甲喇章京。

      ○戶部右侍郎郝傑、以疾請假。

    允之。

      ○乙醜。

    巳刻。

    日生暈。

    青赤黃色。

      ○大學士管吏部尚書事劉正宗、引疾乞休。

    溫上□日慰留之。

      ○丁卯。

    内翰林國史院侍讀黃機奏言、自古仁聖之君。

    必祖述前谟。

    以昭一代文明之治。

    年來纂修太祖太宗實錄告成。

    伏乞皇上特命諸臣、詳加校訂。

    所載嘉言善政。

    仿貞觀政要、洪武寶訓諸書。

    緝成治典。

    恭候皇上欽定鴻名。

    頒行天下。

    尤望于萬幾之暇。

    朝夕省覽。

    身體力行。

    紹美前休。

    下所司議。

      ○戊辰。

    朝日于東郊。

    遣固山額真石廷柱行禮。

      ○禮部尚書胡世安、引年乞休。

    溫上□日慰留之。

      ○己巳。

    谕戶部。

    年來水澇頻仍。

    軍民失所。

    殊可憫念。

    去  □山戊不□皇太後及朕發帑庫銀兩。

    赈濟饑民。

    但庫帑無多。

    未及八旗。

    今皇太後發銀一萬兩。

    朕發銀一萬兩。

    中宮發銀一萬兩。

    赈給八旗滿洲、蒙古、漢軍、窮苦兵丁。

    諸王、群臣、有為國憂民。

    願捐助者。

    量輸送部。

    多寡從其便。

    其捐助姓名、及銀兩。

    爾部詳開數目。

    奏請散給。

      ○免陝西平涼、漢陰、二縣。

    十一年分雹災額賦。

      ○庚午。

    轉刑部右侍郎戴明說、為本部左侍郎。

    升太仆寺卿趙開心、為戶部右侍郎。

    通政使司通政使袁懋功、為刑部右侍郎。

      ○辛未。

    以工部理事官路有良、為都督佥事。

    充鎮守山東臨清等處總兵官。

      ○複差禦史巡理鹽政。

    從科臣張王治請也。

      ○壬申。

    贈湖廣殉難桂陽州知州吳廷诏、為本省布政使司參議。

    蔭一子、入監讀書。

    嶽州府經曆左成名、為慈利縣知縣。

    衡州府知事馬世華、為桂陽州州判。

    酃縣典史王之臣、為山東夏津縣主簿。

    高都巡檢王浩、為河南濟源縣主簿。

      ○癸酉。

    改四川建昌道副使馮士标、為福建按察使司副使巡海道。

    湖廣靖州道副使李翀霄、為本省按察使司副使清軍驿鹽道。

      ○甲戌。

    遣官祭先農之神。

      ○乙亥。

    大學士馮铨、以母喪乞守制。

    得上□日、院務殷煩。

    需人贊理。

    着令私居持服。

    仍入直辦事。

      ○喀爾喀部落澤蔔尊丹巴胡土克圖表請和好。

    進獻馬匹貂皮。

      ○丙子。

    封皇弟博穆博果爾、為和碩襄親王。

    賜之冊曰。

    我太祖武皇帝肇造鴻功。

    創業垂統。

    以贻子孫。

    太宗文皇帝繼統。

    混一蒙古。

    臣服朝鮮。

    國漸大而業日隆。

    暨朕嗣業。

    一統天下。

    爰仿古制、用展親親之誼。

    爾博穆博果爾、乃太宗文皇帝之子。

    朕之弟也。

    錫以金冊金印。

    封為和碩襄親王。

      ○免山東濱州、甯陽、二十一州縣、十一年分水災額賦。

      ○丁醜。

    遣官祭曆代帝王。

      ○升太常寺卿朱鼎延、為通政使司通政使。

      ○戊寅。

    谕吏部。

    弘文院大學士呂宮、國史院大學士黨崇雅員缺。

    即會同九卿詹事科道等官、将品行清直。

    學問淵博者。

    推舉數員具奏。

      ○己卯。

    免江南滁、和二州、來安、全椒、含山等縣、十一年分水旱災荒額賦。

      ○庚辰。

    以戶部尚書陳之遴、為内翰林弘文院大學士。

    戶部倉場侍郎王永吉、為内翰林國史院大學士。

      ○多羅貝勒杜爾祜薨。

    谥悫厚。

      ○癸未。

    升少詹事陳爌、為詹事府詹事。

    兼内翰林秘書院侍讀學士。

      ○靖南王耿繼茂、平南王尚可喜、奏報。

    逆賊李定國、自新會敗逃。

    臣等遣梅勒章京畢立克圖等、追擊賊兵于興業縣境。

    敗之。

    又追至橫州江。

    擊其步騎兵。

    巢□刀殺甚多。

    獲象二隻。

    定國渡江引去。

    竄入南甯府。

    粵東高、雷、廉等三府、三州、十八縣、及粵西橫州等二州、四縣、悉平。

    下部察叙。

      ○甲申。

    清明節。

    享太廟。

    遣固山額真阿爾津行禮。

      ○遣官祭四祖陵、福陵、昭陵。

      ○輔國公海蘭卒。

    谥悫厚。

      ○乙酉。

    遣山東道禦史王秉乾巡視長蘆鹽政。

    河南道禦史姜圖南、巡視兩淮鹽政。

    河南道禦史祖建明、巡視兩浙鹽政。

    浙江道禦史朱绂、巡視河東鹽政。

      ○升山西太原營參将周永祚、為湖廣鎮筸副将。

    江南溧陽營參将馬信、為浙江台州副将。

    常州營參将張思達、為江西南贛右協副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