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之八十五

關燈
且特賜旌異、以為平反勸。

    诏所司确議。

      ○甲戌。

    升太仆寺少卿張中元、為都察院右佥都禦史、巡撫江甯等處、提督軍務  ○諸王大臣議、大學士王永吉、為兵部尚書時、鞫問窩逃呂煌行賄一案。

    審結稽遲。

    又不題參知州誣解窩主。

    且欲坐逃主以吓詐之罪。

    應革去大學士。

    降二級調用。

    仍奪俸六月。

    得上□日、王永吉破格超擢。

    簡任機密。

    當竭忠為國、以圖報稱。

    昨諸王大臣會議呂煌一案、诘問情由。

    辄張威忿怒。

    全無小心敬慎之意。

    豈非欲效陳名夏故态耶。

    負恩殊甚。

    宜加重處。

    姑從寬革去大學士。

    降一級調用。

    罰俸六個月。

      ○諸王及滿洲漢軍部院大臣奏言、從前隐匿逃人之律、将窩主正法。

    後特減等充軍。

    後又将窩主并家口、俱給本主為奴。

    今複免其為奴、仍充軍。

    方窩主正法、家口為奴之時。

    雖有逃人、尚多緝獲。

    自定充軍之例。

    一年間、逃人幾及三萬。

    緝獲者不及十分之一。

    惟其立法從輕、故緻窩逃愈衆。

    仰請再行酌定。

    得上  □日、着同漢九卿、詹事、科、道、會議具奏。

      ○乙亥。

    經略大學士洪承疇奏言、辰常總兵官徐勇、當黔寇披猖之時。

    誓死固守。

    曆有戰功。

    逆賊遺書誘降。

    斬其來使、以示無貳。

    後因辰州孤城莫援、賊将白文選率衆圍攻、城遂陷。

    勇督兵恭戰。

    被槍堕馬、猶立斬數賊。

    力竭不支、為賊所害。

    既死、猶握刀不釋。

    賊截其手而去。

    阖門遇難者、三十九人。

    請加優恤以勵臣節得上□日、徐勇屢着戰功忠節殉難。

    阖門受害。

    深可憫恻。

    着所司從優察恤。

      ○洪承疇又奏、辰常道參議劉昇祚、辰州城陷被執。

    賊逼授僞職辱罵不屈。

    立遭慘磔。

    阖門男婦、遭戮無遺。

    辰州府知府王任杞、城陷後。

    罵賊觸怒。

    碎屍而死。

    其祖母、及其母、俱自缢一門男婦遇害者、四十六人。

    并請褒恤得上□日、劉昇祚等、應得恤典、該部察例具奏。

      ○丙子。

    調刑部尚書張秉貞、為兵部尚書。

    轉兵部督捕右侍郎李呈祥、為兵部左侍郎。

    升太仆寺卿黃徽允、為兵部右侍郎。

      ○丁醜。

    遣官祭曆代帝王  ○遣官祭城隍之神。

      ○遣房山縣知縣祭金帝陵。

      ○戊寅。

    降順天巡撫王來用一級、調用。

    以其咨奏稽遲也  ○己卯。

    刑部議覆、吏科都給事中魏象樞奏、各省按察使司守巡各道、應将一切刑名大案、已結未結。

    照布政司奏報錢糧例、□山戊不□終造冊進覽。

    以便清厘。

    以免拖累。

    從之。

      ○庚辰。

    以内翰林國史院學士傅以漸、為内翰林秘書院大學士。

      ○升總督倉場戶部左侍郎任浚、為刑部尚書。

    大理寺卿梁清遠、為兵部督捕右侍郎。

    降補原任都察院左都禦史趙開心、為太仆寺卿。

    升吏部郎中梁羽明、為太常寺少卿。

    戶科都給事中杜笃祜、掌河南道禦史潘朝選、為太仆寺少卿。

    陝西商雒道佥事許宸、為通政使司左參議。

      ○壬午。

    谕尚書車克、侍郎覺羅額爾德曰。

    部中啟奏諸事。

    每至積壅始奏。

    省覽之際、殊覺繁多。

    嗣後毋得壅積。

    但有一二事、即便奏聞。

      ○命二等阿達哈哈番費揚古、郭邁、鄂莫克圖、俱為二等阿思哈尼哈番。

      ○故明樂安王朱議淜、及僧人文秀、道士張應和等、謀逆事覺。

    伏誅。

      ○癸未。

    谕吏部。

    朕惟旌賢勸能、國有常典。

    大學士範文程、額色黑、甯完我、尚書郎球、巴哈納、車克、侍郎祝世允、向在太宗時、素效忠勤。

    曆今始終不渝。

    或匡贊政機、勞深啟沃。

    或經理部務、力殚猷為。

    成績已彰。

    宜加恩晉秩。

    範文程、着加少保、兼太子太保。

    額色黑、車克、甯完我、郎球、巴哈納、祝世允、俱着加太子太保。

    各照舊辦事。

    議政大臣巴哈、篇古、曩在太宗時、宣勞有素。

    近複左右朕躬、勤慎罔替。

    益罄忠誠。

    并宜加秩示勸。

    巴哈、篇古、俱着加太子太保。

    爾部即遵谕行。

      ○甲申。

    諸王大臣議覆、隐匿逃人例、奏入。

    得上□日、王等議隐匿逃人之家、給與逃主為奴。

    朕思傥有奸惡之徒。

    圖财設局。

    以害無辜。

    如從前正法之小羽子等、亦不可測。

    宜詳慎定議。

    其地方兩鄰解子流徙之例。

    因一罪犯。

    牽連衆人。

    蕩家廢産。

    遠徙他方。

    朕心不忍。

    且所議大小官員等罪、亦屬太過。

    着一并另議具奏。

      ○贈太子太保都察院左都禦史房可壯少保。

    蔭一子入監讀書。

      ○以陣亡二等阿達哈哈番李世貴子文先、襲職。

      ○以故拜他喇布勒哈番項朝輔子天允、襲職。

      ○乙酉。

    通密道副使劉餘王□彗、以查覆職名稽遲。

    降一級調用。

      ○丙戌。

    宗人府禮部、議覆國子監祭酒姑爾瑪洪疏言、覺羅蔭生、應與官員蔭生、一例送監讀書。

    俟月分滿日。

    亦與官員蔭生、一例照等铨授。

    從之。

      ○裁湖廣随州所、歸并安陸衛。

    枝江、遠安、彜陵、長甯所、歸并荊州衛。

    桂陽所、歸并郴州所。

    常甯所、歸并衡州衛。

    東安所、歸并永州衛。

      ○予故二等阿思哈尼哈番荊古爾達、祭葬立如例。

      ○升浙江定海鎮标遊擊常進功、為杭州府城守副将。

    陝西慶陽府署副将馬骧、為江西南贛右協副将。

    副将管福建汀州城守右營遊擊事賀國相、為福州府水師副将。

      ○增設兵部督捕漢軍副理事官八員。

    滿洲漢軍筆帖式八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