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之八十五

關燈
齡。

    即值先帝宴駕。

    終天抱痛、時刻靡谖。

    夢想音容、涕泗橫集。

    自元年定鼎以來。

    綏輯多方。

    焦心勞思。

    不遑甯晷。

    顧瞻陵寝、邈在天涯。

    雖□山戊不□時祭祀、齋沐遣官。

    而朕躬未行恭谒。

    追慕之殷、以日為□山戊不  □。

    每臨餐廢箸。

    中夜以興所以擇吉東行、必不獲已。

    茲複思太祖太宗創造丕基、付托朕躬。

    缵承匪易。

    目今方隅未靖、師旅繁興。

    兼之旱澇頻仍、小民失所。

    一應養兵恤民、措置規畫。

    朕與諸司夙夜圖維、猶虞不給。

    東行往返、未免延曠時日、有稽政務。

    欲專心化理、則難展至情。

    若亟遂孝思、又慮乖民望。

    再四躊蹰、我太祖太宗、原以天下生民為念。

    如天下未安、無以上慰太祖太宗在天之靈。

    朕心亦、何能安。

    為此今□山戊不□停止東行。

    俟他年有暇、再行展谒。

    爾部即行傳知。

      ○授陣亡副将許友信男維泰、三等阿達哈哈番。

      ○加贈殉難廣東副将茅生蕙二級。

    署都司佥書窦明運一級。

    各錄用子弟一人。

    給與祭葬。

    署守備白守富、唐文豹、各錄用子弟一人。

      八月。

    戊午朔。

    祭大社大稷、遣内大臣伯索尼行禮。

      ○一等阿達哈哈番又一拖沙喇哈番特錫倫、以枉法貪贓、削去一拜他喇布勒哈番。

      ○免陝西延安府荒地亡丁額賦。

      ○裁戶部十四司主事各一員  ○己未。

    南贛巡撫宜永貴疏報、官兵會巢□刀瑞金縣逆賊、直搗羅漢岩。

    生擒僞都督許勝可等十餘人。

    并賊衆數百人、斬于軍。

    獲器械無算。

    瑞金縣平。

    命所司察叙。

      ○庚申。

    大學士範文程等奏言、頃者差遣恤刑、仰見皇上慎重刑獄至意。

    但前此議遣滿漢大臣巡方。

    慮有擾民、是以停止。

    今四方水旱災傷、紛紛見告。

    恐奉差各官、仍不無煩擾。

    亦應暫請停止。

    其見禁重囚、應敕各巡撫詳勘、以可矜可疑者奏聞定奪。

    從之。

      ○辛酉。

    免陝西真甯縣十年分雹災額賦  ○壬戌。

    都察院左都禦史龔鼎孳、遵上□日回奏、大學士馮铨、尺寸靡效。

    罪過頗多。

    得上□日、馮铨罪過、累經寬宥、谕上□日甚明。

    若伊尚有隐罪。

    龔鼎孳先宜指參。

    何待責令回奏、始引馮铨抵塞。

    甚屬無謂。

    奏内雲、密勿票拟、不得察糾。

    非如諸曹有事可指。

    既知諸曹可指、即當明言無諱、以抒忠悃。

      ○山東濮州、陽谷、朝城、範縣、觀城、地震有聲。

      ○癸亥。

    命内翰林弘文院學士白色純、禮部右侍郎渥赫、内翰林國史院編修範周、吳正治、為順天鄉試主考官。

      ○乙醜。

    谕兵部。

    朕聞鎮守福建泉州等處總兵官劉仲金、病劇不能任事。

    閩海要地。

    軍務繁多。

    匪可卧理。

    着解任回京調治。

    該部作速會推智勇堪任者具奏。

      ○浙閩總督劉清泰疏報、浙屬亢旱為災。

    河竭井涸、未稻盡枯得上□日、浙省災傷、深可憫恻。

    其如何赈濟之處。

    着所司确查速議。

      ○丙寅。

    太宗文皇帝忌辰。

    遣官祭昭陵。

      ○丁卯。

    遣大學士甯完我、祭先師孔子。

      ○命鎮守福建泉州總兵官都督佥事馬得功、複原任。

    升江西南贛右協副将董大用、為署都督佥事。

    充鎮守江西九江總兵官。

      ○升福建按察使董應魁、為廣西布政使司右布政使。

    陝西苑馬寺卿于之士、為山東布政使司右布政使。

    補外轉禦史張文炳、為陝西布政使司參議、分守河西道。

      ○福建浦城縣、增設楓嶺營。

    以遊擊一員、守備一員、領兵一千名駐劄。

    徹常山廣濟驿、歸江山驿。

    移長汀三洲驿、為小關驿。

    移上杭藍屋驿于浦城、為柘浦驿。

      ○戊辰。

    太祖武皇帝忌辰。

    遣官祭福陵。

      ○庚午。

    夕月于西郊。

    遣内大臣公額爾克戴青行禮。

      ○谕吏部。

    朕覽江甯巡撫周國佐、曆來章疏、詞語糢糊。

    意見遊移。

    此必事事假手左右。

    胸中漫無主持。

    蘇松重地。

    豈容阘葺之人、因循贻誤。

    周國佐、着解任回旗。

    該部作速會推才品堪任者具奏。

      ○辛未。

    初、德州生員呂煌、以窩逃事覺。

    托拖沙喇哈番呂獻忠、行賄于逃人之主趙五子。

    五子發其事。

    呂煌流徙。

    獻忠下部議處。

    部議獻忠犯在赦前、請貸其罪。

    得上□日、貪官受贓、诏款不赦。

    獻忠作保行賄既真、何得援赦奏請。

    着令回奏。

    越六日、部臣回奏稽遲。

    複有上□日切責。

    于是議獻忠應革職。

    議上。

    上以兵部堂司官、顯有受賄情弊。

    下諸王大臣等議處。

    至是、王等議部臣将不應赦之事、朦混援赦。

    又回奏稽遲。

    尚書噶達渾、孟明輔、侍郎覺羅科爾昆、衛周允、張基遠、及滿漢司官、應各分别。

    降革罰俸。

    得上□日、噶達渾、着革一個半前程。

    科爾昆、革一個前程。

    介山、革半個前程。

    各罰俸一年。

    劉鬥、屈和尚、吳延祚、各罰俸一年。

    孟明輔、衛周允、各降三級調外用。

    張基遠、降二級調外用。

    賈浚、革職為民。

    又以原任督捕侍郎魏琯、條奏逃人減等、明為呂煌而發。

    及滿官欲參德州知州佟昌年、又強行沮住。

    魏琯革職。

    流徙盛京。

      ○壬申。

    工科給事中翁自涵奏言、頃因恤刑擾民、暫停差遣。

    令各撫詳慎推勘。

    此真欽恤之仁。

    但恐各撫難于自翻已案。

    并難翻前撫之案。

    下屬官吏、更難翻上官之案。

    則奉行仍屬具文。

    請敕直省巡撫、各率所屬、有能翻成案、理冤抑者。

    不惟照會典例、免追失入之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