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之八十六

關燈
順治十一年。

    甲午。

    九月。

    丁亥朔。

      ○己醜。

    上幸内院、召諸王、及九卿、科、道等漢官。

    賜茶畢因語及巡撫宜永貴疏稱、滿洲逃人甚多。

    捕獲甚少而漢官議隐匿逃人之罪。

    必欲輕減一事。

    谕諸漢臣曰。

    朕荷天眷。

    撫有鴻業。

    無分滿漢。

    概加恩遇。

    于漢人尤所體恤。

    乃爾等每與滿洲抵牾。

    不克和衷是何意也。

    當明末、北人南人、各為黨與。

    緻傾國祚。

    朕傥有偏念。

    自當庇護滿洲。

    今愛養爾等過于滿洲。

    是朕以一體相視。

    而爾等蓄有二心。

    朕以故舊相遇。

    而爾等猜如新識。

    朕以同德相期。

    而爾等多懷異念矣。

    朕從來不念舊惡。

    爾等自太祖太宗以來。

    本為敵國。

    朕荷天祐。

    撫有大業海宇之内皆我臣庶自應捐除既往。

    悉予恩鄬。

    但爾等遭流賊之禍。

    如蹈水火朕救援而安養之。

    爾等誠念及此。

    豈可不圖報效。

    今爾等之意欲使滿洲家人、盡皆逃亡。

    使滿洲失其所業可乎。

    朕姑宥前罪。

    嗣後其各改心易慮。

    為國為君。

    盡忠效力。

    以圖報稱朕優念爾等。

    故面谕及此。

    若更持貳志。

    行私自便爾時事發。

    決不爾貸。

    諸漢臣奏曰。

    皇上谕及此。

    臣等有何置辯。

    從此以後。

    惟改心易慮。

    各盡職守耳。

      ○谕吏部少保兼太子太保内翰林秘書院大學士範文程、自太宗時、委用辦事二十餘年。

    忠誠練達不避艱辛。

    朕所倚賴乃近以積勞成病。

    雖暫假調理。

    心仍夙夜在公。

    未得專事藥餌。

    旦夕奏效深系朕懷。

    可暫令解任謝事。

    安心調攝特加升太傅兼太子太師。

    昭朕眷體大臣至意。

    伫俟病痊、以需召用。

      ○降補原任兵部尚書孟明輔、為苑馬寺卿。

    兼陝西按察使司佥事兵部右侍郎張基遠、為江南按察使司副使、蘇松兵備道。

    升山東青登萊道參政田起龍、為福建按察使司按察使。

      ○免陝西西安、平涼、鳳翔等府屬、十年分雹災額賦。

      ○予假原任都察院右都禦史管戶部右侍郎事趙繼鼎、以年老乞休。

    允之。

      ○庚寅。

    以軍功。

    封太子少保廣西提督總兵官線國安、為三等伯。

    授三等阿思哈尼哈番右翼總兵官全節、為三等精奇尼哈番。

    一等阿達哈哈番又一拖沙喇哈番左翼總兵官馬雄、為二等阿思哈尼哈番、仍鎮守廣西。

      ○升學士白色純、為吏部右侍郎。

      ○以阿達哈哈番趙國英、為兵部理事官。

      ○以正藍旗漢軍三等伯佟六十、為本旗梅勒章京。

      ○降原任兵部侍郎杜立德一級調用。

    以前審窩逃呂煌行賄一案。

    不即完結。

    又不糾參德州知州佟昌年徇庇之罪故也。

      ○辛卯。

    以正白旗蒙古牛錄章京達雅、為甲喇章京。

      ○壬辰。

    谕吏部、督撫責任封疆。

    關系非輕。

    員缺未可久懸。

    王來用、奉上□日降調。

    已經十三日。

    何得至今尚未推補。

    殊屬怠忽。

    着即會推堪任者具奏。

    以後似此等緊要員缺須于命下次日、即行會推。

    毋得仍前遲延取罪。

      ○升詹事府詹事李奭棠、為内翰林國史院學士。

      ○降補原任大學士王永吉、為總督倉場戶部左侍郎升太常寺卿王爾祿、為大理寺卿。

      ○予故内翰林國史院學士魏天賞、廣西提督總兵官馬蛟麟、各祭葬如例。

      ○初、和碩鄭親王濟爾哈朗等、議窩逃罪。

    即以窩逃之人、給與窩主為奴。

    上以立法太重。

    恐奸徒借端陷害無辜。

    命改議。

    會南贛巡撫宜永貴疏言、迩來滿洲家人。

    逃者甚多獲者甚少。

    乞仍照初定例。

    章下王等并議。

    至是、王等議隐匿逃人者正法。

    家産入官其兩鄰各責四十。

    流徙十家長責四十如窩主。

    自行出首者免罪。

    傍人出首者、将窩主家産、分為三分一分給與出首之人。

    第二次逃者。

    仍鞭一百、歸主。

    第三次逃者。

    本犯正法該管地方官、無論有無拏獲逃人。

    一年兩次造冊。

    呈報督捕如有逃人、隐匿不報事覺。

    将前報部官革職凡拏獲逃人即當解送督捕。

    若有監羁沉滞不行起解者将該管官革職仍罰銀一百兩。

    給與出首之人。

    如運船隐匿逃人。

    該管官照民例治罪。

    若軍船、商船、該管官将本船男婦數目。

    造冊用印。

    給與船主。

    凡到閘口。

    俱照數驗放。

    如多于正數、即行拏解督捕。

    若審系逃人、即将船家正法。

    船内财物入官、見任文武官員、并有頂帶閑官、進士、舉人、貢生、監生、及休緻回籍閑住各官、隐匿逃人。

    将本官并妻子流徙。

    家産入官。

    文武官員赴任之後。

    有家人隐匿逃人者。

    本官不知情、免罪其隐主、如系另戶者。

    即将隐主正法。

    家産入官。

    如系同居者。

    其妻子房地免議。

    家産财物入官。

    至于府屬州縣官内。

    如有一官革職者。

    知府、降一級。

    直隸知州、照知府例議處。

    道員、罰俸九個月。

    巡撫、罰俸六個月。

    總督、罰俸三個月。

    拏送逃人數多者。

    該管地方官紀錄。

    俟考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