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之七十五
關燈
小
中
大
順治十年。
癸巳。
五月。
丙寅朔。
○丁卯。
谕吏部。
翰林官升轉。
舊例論資俸兼論才品。
朕思果有才品特出者、何必拘于舊例。
右春坊右中允仍管内翰林秘書院修撰事呂宮、文章簡明。
氣度閑雅。
朕所親見。
着遇學士員缺、即與推補。
以示破格用人之意。
○又谕吏部。
朕覽親政以前本章。
見原任太仆寺少卿曹溶、以多送監生革職。
原任戶科右給事中劉鴻儒、以糾拾勞有學、降調。
原任吏科給事中林起龍、以糾拾楊雲鶴、革職。
此三臣雖系降革。
皆非操守玷缺、品行可議之比。
時方需才、宜棄短錄長。
俱着該地方官、起送來京。
奏聞定奪。
○四川巡按郝浴、疏劾永甯總兵官柏永馥臨陣畏縮、乾沒兵饷。
命褫職、下該督提訊。
○戊辰。
以阿達哈哈番多諾、為都察院理事官。
○谕吏部。
六部啟心郎頂帶、前改同侍郎。
今除布丹、吳達禮、效力年久、仍留其侍郎頂帶外。
其餘、及此後補授之啟心郎、俱照太宗時定例。
品級、仍視甲喇章京。
○己巳。
升學士劉正宗、為吏部右侍郎。
太仆寺卿李士焜、為工部右侍郎。
順天府府丞魏琯、為大理寺卿。
○升參将管大同右衛副将事徐長春、為遵化副将。
太原營參将李好賢、為湖廣鎮筸副将。
渾源城參将馮武卿、為江北狼山副将。
○升刑部郎中孫籕、為山西按察使司佥事、提調學政。
○庚午。
谕内三院。
朕自親政以來。
惓惓以吏治民生為念。
每有傳谕、期于大小臣工、實力遵行。
惟恐遲延廢閣、以緻诏令不信。
朕因時圖治。
提綱挈領。
若宣布德意、全在各衙門孜孜奉公。
知無不為。
如朕言未當。
不妨執奏更改。
若宜遵依、即應速為舉行。
推托因循、有何裨益。
朕視諸臣條議有關政治者、即谕令部院。
作速具覆。
各衙門遇發下谕上□日、務刻期施行。
以求實用。
若有奉行不力、遲延□山戊不□月者、着都察院、及科道官、指名糾參。
以憑察處。
着傳與吏部等衙門遵行。
○谕吏部。
朕前有谕上□日。
國家官人、内外互用。
在内者、習知紀綱法度。
在外者、谙練土俗民情。
内可外。
外亦可内。
内外揚曆、方見真才。
又前爾部疏請酌議内外通用之法。
已經降上□日。
着精詳舉行。
乃過月餘、未見内外通用。
今京堂員缺甚多。
在内堪升補者、作速升補。
其在外才品素着者、照應升職銜。
通融升轉。
着九卿科道會同推舉。
以憑擢用。
務疏壅滞。
俾内外鼓勵。
以收得人之效。
○上幸内院。
問翰林各官、何下直太早。
大學士範文程等奏曰。
今日端午、是以下直較早。
上顧謂群臣曰。
乘藉天休、猥圖安樂、人情盡然。
但欲希晏逸、必先習勤勞。
俾國家大定、其樂方永。
若止圖安樂、嗜欲莫遏。
先計身家而後國是、其樂亦蹔耳。
即如朕躬所行、兢兢業業期于盡善。
故每樂聞諸臣之言。
但今之人多有能言而不能行者、其故何也。
今日為之明日易之弗克持久是以不能行耳夫人孰無過知過而改即為善士傥自掩飾謬以為是過乃滋長咎斯甚矣。
朕與諸臣、果能共勤政務裨益民生。
天必眷之。
若人之所行不善弗自省改天必降之以殃尚能邀眷佑乎至天不加眷佑而委命于天不知天之譴爾者、以爾之不善也豈有爾所行善、而天譴之者。
昔商成湯、為盛德之主。
猶且檢身不及。
改過不吝。
若明之正德帝、耽志嬉遊怙過不悛。
徒責善于臣工。
揆之修己治人之道、烏乎可。
縱使臣工胥善、而君不改過遷善、何由而向化耶。
文程奏曰聖谕誠然。
大凡行善合天者必君明臣良交相釋回始克荷天休、而濟國事。
若人主愎谏自用、誰複進言。
勢必谄謀者、獻媚而日親。
忠鲠者、矢忠而日疎矣。
人主誠持已公明臣下自翻然從善。
斯天心眷顧國祚悠久、克享太平矣上曰善。
自今以往始自朕躬、有過即改。
卿等亦各宜黾勉。
朕有過舉、勤為啟沃。
朕将殚力修省焉。
○辛未。
厄魯特部落顧實汗下、穆齊台吉等貢駝馬等物、宴赉如例。
○壬申。
裁陝西安東中護衛、鎮羌守禦所、河南禹州守禦所。
○升兵科右給事中高辛允、為戶科左給事中。
戶科右給事中陳協、為禮科左給事中。
兵科給事中王廷谏、為禮科右給事中。
○升福建布政使司右布政使周亮工、為本省左布政使。
山東按察使司按察使佟延年、為浙江布政使司右布政使山東東兖道參議馬登科、為山西按察使司副使、薊州道。
四川提學道參議陳卓、為陝西按察使司副使、臨鞏道。
四川布政使司參議管左布政事王原膴、為陝西按察使司副使、榆林中路道。
四川川北道參議李藻、為湖廣按察使司副使、下荊南道。
江南揚州兵備道參議劉興漢、為山西按察使司副使、陽和道。
廣東南韶道參議林嗣環、為本省按察使司副使、瓊州道。
湖廣武昌道佥事佟鳳彩、為河南布政使司參議、督糧道。
山西陽和左衛道佥事呂逢春、為陝西布政使司參議、關内道。
四川川北道佥事劉通、為廣東布政使司參議、嶺東道。
禮部郎中張笃行、為陝西按察使司佥事、關内道。
兵部郎中楊時薦、為河南按察使司佥事、驿傳道。
四川保甯府知府柯臣、為山西按察使司副使、鴈平道。
浙江嚴州府同知潘煥寅、為廣東按察使司佥事、海北道。
順天府霸州知州王來聘、為福建按察使司佥事、福甯道。
癸巳。
五月。
丙寅朔。
○丁卯。
谕吏部。
翰林官升轉。
舊例論資俸兼論才品。
朕思果有才品特出者、何必拘于舊例。
右春坊右中允仍管内翰林秘書院修撰事呂宮、文章簡明。
氣度閑雅。
朕所親見。
着遇學士員缺、即與推補。
以示破格用人之意。
○又谕吏部。
朕覽親政以前本章。
見原任太仆寺少卿曹溶、以多送監生革職。
原任戶科右給事中劉鴻儒、以糾拾勞有學、降調。
原任吏科給事中林起龍、以糾拾楊雲鶴、革職。
此三臣雖系降革。
皆非操守玷缺、品行可議之比。
時方需才、宜棄短錄長。
俱着該地方官、起送來京。
奏聞定奪。
○四川巡按郝浴、疏劾永甯總兵官柏永馥臨陣畏縮、乾沒兵饷。
命褫職、下該督提訊。
○戊辰。
以阿達哈哈番多諾、為都察院理事官。
○谕吏部。
六部啟心郎頂帶、前改同侍郎。
今除布丹、吳達禮、效力年久、仍留其侍郎頂帶外。
其餘、及此後補授之啟心郎、俱照太宗時定例。
品級、仍視甲喇章京。
○己巳。
升學士劉正宗、為吏部右侍郎。
太仆寺卿李士焜、為工部右侍郎。
順天府府丞魏琯、為大理寺卿。
○升參将管大同右衛副将事徐長春、為遵化副将。
太原營參将李好賢、為湖廣鎮筸副将。
渾源城參将馮武卿、為江北狼山副将。
○升刑部郎中孫籕、為山西按察使司佥事、提調學政。
○庚午。
谕内三院。
朕自親政以來。
惓惓以吏治民生為念。
每有傳谕、期于大小臣工、實力遵行。
惟恐遲延廢閣、以緻诏令不信。
朕因時圖治。
提綱挈領。
若宣布德意、全在各衙門孜孜奉公。
知無不為。
如朕言未當。
不妨執奏更改。
若宜遵依、即應速為舉行。
推托因循、有何裨益。
朕視諸臣條議有關政治者、即谕令部院。
作速具覆。
各衙門遇發下谕上□日、務刻期施行。
以求實用。
若有奉行不力、遲延□山戊不□月者、着都察院、及科道官、指名糾參。
以憑察處。
着傳與吏部等衙門遵行。
○谕吏部。
朕前有谕上□日。
國家官人、内外互用。
在内者、習知紀綱法度。
在外者、谙練土俗民情。
内可外。
外亦可内。
内外揚曆、方見真才。
又前爾部疏請酌議内外通用之法。
已經降上□日。
着精詳舉行。
乃過月餘、未見内外通用。
今京堂員缺甚多。
在内堪升補者、作速升補。
其在外才品素着者、照應升職銜。
通融升轉。
着九卿科道會同推舉。
以憑擢用。
務疏壅滞。
俾内外鼓勵。
以收得人之效。
○上幸内院。
問翰林各官、何下直太早。
大學士範文程等奏曰。
今日端午、是以下直較早。
上顧謂群臣曰。
乘藉天休、猥圖安樂、人情盡然。
但欲希晏逸、必先習勤勞。
俾國家大定、其樂方永。
若止圖安樂、嗜欲莫遏。
先計身家而後國是、其樂亦蹔耳。
即如朕躬所行、兢兢業業期于盡善。
故每樂聞諸臣之言。
但今之人多有能言而不能行者、其故何也。
今日為之明日易之弗克持久是以不能行耳夫人孰無過知過而改即為善士傥自掩飾謬以為是過乃滋長咎斯甚矣。
朕與諸臣、果能共勤政務裨益民生。
天必眷之。
若人之所行不善弗自省改天必降之以殃尚能邀眷佑乎至天不加眷佑而委命于天不知天之譴爾者、以爾之不善也豈有爾所行善、而天譴之者。
昔商成湯、為盛德之主。
猶且檢身不及。
改過不吝。
若明之正德帝、耽志嬉遊怙過不悛。
徒責善于臣工。
揆之修己治人之道、烏乎可。
縱使臣工胥善、而君不改過遷善、何由而向化耶。
文程奏曰聖谕誠然。
大凡行善合天者必君明臣良交相釋回始克荷天休、而濟國事。
若人主愎谏自用、誰複進言。
勢必谄謀者、獻媚而日親。
忠鲠者、矢忠而日疎矣。
人主誠持已公明臣下自翻然從善。
斯天心眷顧國祚悠久、克享太平矣上曰善。
自今以往始自朕躬、有過即改。
卿等亦各宜黾勉。
朕有過舉、勤為啟沃。
朕将殚力修省焉。
○辛未。
厄魯特部落顧實汗下、穆齊台吉等貢駝馬等物、宴赉如例。
○壬申。
裁陝西安東中護衛、鎮羌守禦所、河南禹州守禦所。
○升兵科右給事中高辛允、為戶科左給事中。
戶科右給事中陳協、為禮科左給事中。
兵科給事中王廷谏、為禮科右給事中。
○升福建布政使司右布政使周亮工、為本省左布政使。
山東按察使司按察使佟延年、為浙江布政使司右布政使山東東兖道參議馬登科、為山西按察使司副使、薊州道。
四川提學道參議陳卓、為陝西按察使司副使、臨鞏道。
四川布政使司參議管左布政事王原膴、為陝西按察使司副使、榆林中路道。
四川川北道參議李藻、為湖廣按察使司副使、下荊南道。
江南揚州兵備道參議劉興漢、為山西按察使司副使、陽和道。
廣東南韶道參議林嗣環、為本省按察使司副使、瓊州道。
湖廣武昌道佥事佟鳳彩、為河南布政使司參議、督糧道。
山西陽和左衛道佥事呂逢春、為陝西布政使司參議、關内道。
四川川北道佥事劉通、為廣東布政使司參議、嶺東道。
禮部郎中張笃行、為陝西按察使司佥事、關内道。
兵部郎中楊時薦、為河南按察使司佥事、驿傳道。
四川保甯府知府柯臣、為山西按察使司副使、鴈平道。
浙江嚴州府同知潘煥寅、為廣東按察使司佥事、海北道。
順天府霸州知州王來聘、為福建按察使司佥事、福甯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