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之七十一

關燈
治天下首在用人。

    内而部院卿寺。

    外而總督撫鎮、皆佐皇上經理天下之大臣也。

    今奉上□日會推、諸臣敢不公慎。

    但頃刻商酌、勢難詳确。

    況拘于資格品序。

    其中有堪任乾有不堪任者。

    勢不得不用一人。

    及用後壞事、又诿以會同推舉竟無任其咎者。

    臣等竊謂與其取定于頃刻、何如掄備于平時。

    乞敕部院三品以上大臣、各舉所知。

    不論滿漢新舊不拘資格大小、不避親疎恩怨取真正才守之人、堪任何官。

    開列實迹。

    疏名保舉。

    各具專本奏聞。

    一官可舉數官。

    數官可舉一官。

    皇上将所舉姓名。

    彙置禦前。

    不時召對、察其議論。

    核其行事。

    并視其舉主何如人。

    則堪任與否早在聖鑒中矣。

    遇有缺出、公同會推開坐職名、并保舉官姓名、請皇上簡用。

    若用後。

    稱職、量其效之大小、保舉官加以優典。

    若不稱職、亦量其罪之大小、保舉官議以連坐。

    此法實行、則内外皆得真才、而天下無有不治者矣從之。

      ○丁亥。

    刑部奏言九年十一月内、臣部奉上谕。

    凡有以冤枉叩阍、朕令議奏者、爾部必執原議。

    其複控情節竟不準理。

    如前者以戶部啟心郎布丹之罪、複令再議。

    乃偏執如故。

    及觀其案卷、拟罪實屬太過。

    諸如此類、朕于爾部、大失所望。

    欽此。

    随經臣部查得前處分巴哈納等一案、未經分别赦前赦後。

    嗣布丹叩阍、已經覆議。

    巴哈納等亦應覆議。

    奉有俞上□日。

    臣等議得巴哈納、應複所革覺羅。

    碩詹、車克、王國光、止應各罰銀五十兩。

    削一拖沙喇哈番。

    複其一拜他喇布勒哈番。

    兼一拖沙喇哈番。

    及贖身銀兩。

    祝世允、止應罰銀五十兩。

    給還贖身銀兩複職。

    碩色還其拖沙喇哈番從之。

      ○戊子。

    上幸禦馬廠。

    閱視馬匹。

    觀睿王、及一等侍衛巴哈之甲胄。

    謂大學士範文程等曰。

    兵器固不可不備。

    然戈甲雖備亦不可徒恃軍威。

    軍威雖盛、而德政不足以合天心、順民望、亦不可也文程奏曰。

    誠如上谕。

      ○達賴喇嘛奏言、此地水土不宜身既病、從人亦病請告歸。

    上命議政王貝勒大臣會議具奏。

    尋議、喇嘛、原系特召當詢其情事。

    其言宜于我則從。

    不宜于我則已。

    傥不一加詢問、使喇嘛含愠而去。

    則外國喀爾喀、厄魯特必叛。

    一議、不宜詢問喇嘛。

    若詢之而不用其言、喇嘛當益含愠而去。

    我朝荷天之佑。

    征服各處、以成大業。

    當年并無喇嘛也。

    喇嘛既系特召。

    當賜以金銀緞币、酌封名号、給之冊印。

    不加詢問為便。

    奏入。

    上曰。

    不必詢問事情、止令部臣往谕喇嘛、所雲水土不宜良是。

    但我等始至、亦嘗以水土不宜而病。

    後乃相宜。

    今喇嘛既來、且留此。

    從容往代噶。

    待草青時、更召外藩王貝勒等、與喇嘛相會。

      ○己醜。

    遣廣西道監察禦史白尚登、巡按湖南。

    山東道監察禦史蘇銑、巡按山西。

      ○庚寅。

    以兵部尚書金之俊、為都察院左都禦史。

    升工部左侍郎劉昌、為本部尚書。

      ○補原任登萊巡撫朱國柱、仍以兵部右侍郎、兼都察院右副都禦史、撫治鄖陽、提督軍務。

      ○贈大學士希福太保。

    蔭一子中書舍人。

    谥文簡。

    立碑。

      ○予故一等阿思哈尼哈番綽貝祭、立碑如例。

      ○壬辰。

    補原任内翰林秘書院編修卓彜原官。

      ○升工科左給事中姚文然、為兵科都給事中。

    轉戶科右給事中周之桂、為刑科左給事中。

    補原任工科給事中許作梅、為吏科給事中。

    改授庶吉士郭一鹗、為吏科給事中。

    周曾發、為戶科給事中。

    季開生、為禮科給事中。

    林雲京、為刑科給事中。

      ○增設吏部驗封稽勳二司員外郎、各一員。

      ○癸巳。

    上幸内院、閱吏部大計疏、謂大學士範文程等曰。

    貪吏何其多也。

    此輩平時侵漁小民、當茲大察之年。

    亦應戒慎。

    文程奏曰。

    彼平居未仕時、亦知貪吏不可為。

    一登仕籍、則見利智氏矣。

    上曰。

    此由平素不能正心之故也。

    苟識見既明、持守有定、安能為貨利搖奪。

    衆皆頓首稱善。

      ○更定多羅貝勒以下、及品官□山戊不□支俸祿。

    宗室貝勒、銀二千五百兩。

    固山貝子、一千三百兩。

    鎮國公、七百兩。

    輔國公、四百兩。

    一等鎮國将軍、三百兩。

    二等鎮國将軍、二百七十五兩。

    三等鎮國将軍、二百五十兩。

    一等輔國将軍、二百二十兩。

    二等輔國将軍、二百兩。

    三等輔國将軍、一百七十五兩。

    一等奉國将軍、一百五十兩。

    二等奉國将軍、一百二十五兩。

    三等奉國将軍、一百兩。

    奉恩将軍、七十五兩。

    異姓一等公、七百兩。

    二等公、六百八十五兩。

    三等公、六百六十兩。

    一等侯、兼一拖沙喇哈番、六百三十五兩。

    一等侯、六百一十兩。

    二等侯、五百八十五兩。

    三等侯、五百六十兩。

    一等伯、兼一拖沙喇哈番、五百三十五兩。

    一等伯、五百一十兩。

    二等伯、四百八十五兩。

    三等伯、四百六十兩。

    一等精奇尼哈番兼一拖沙喇哈番、四百三十五兩。

    一等精奇尼哈番、四百一十兩。

    二等精奇尼哈番、三百八十五兩。

    三等精奇尼哈番、三百六十兩。

    一等阿思哈尼哈番、兼一拖沙喇哈番、三百三十五兩。

    一等阿思哈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