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之五十九
關燈
小
中
大
增設刑部理事官十四員。
以拖岱、古蘇巴哈連法喀、伊巴克圖、石納海莫羅、塞勒海河、烏爾精阿、圖爾洪、黨凱、喇虎、覺羅麻賽為之。
○以正藍旗大理寺卿噶賴、漢軍張朝璘、俱為本旗梅勒章京。
○内三院會同禮部議本年順天鄉試。
滿洲、蒙古生員。
筆帖式、應同一榜。
漢軍生員。
筆帖式、漢生員、監生、應同一榜。
明年會試殿試俱照此例從之 ○丙辰。
太祖武皇帝忌辰遣官祭福陵 ○丁巳。
以大婚禮祭告天地、太廟遣固山貝子吳達海、禮部尚書阿哈尼堪、固山額真藍拜行禮。
○遣湖廣道監察禦史楊旬瑛、巡按廣東河南道監察禦史姜圖南、巡視茶馬。
○兵部題叙恢複陝西臨洮、涼州、甘肅等處、巢□刀殺叛犭 □回、有功官員。
副将馬甯、加署都督同知。
外委副将趙光瑞、參将韓自隆、遊擊姚寵、都司佥書李世耀、劉國玉、守備狄應魁、石進才等、俱準實授從之。
○戊午。
冊立科爾沁國卓禮克圖親王吳克善女為皇後。
是日質明、設皇後儀仗于卓禮克圖親王邸。
設黃案。
一于院中。
一于東側。
以受冊寶盝、置中黃案。
皇上鹵簿、全設太和殿前。
設黃案一于殿中。
置冊寶彩亭二、于太和門外階下。
内院、禮部官、俱朝服。
以次捧冊寶由中道入置殿中黃案上。
上朝服。
出禦太和殿。
視冊寶畢。
内院官捧冊寶授冊封使臣使臣跪受。
自殿中、由中道捧出禮部官前導。
至太和門外置冊寶各一彩亭。
校尉舉冊亭在前寶亭在後。
由協和門出詣皇後邸。
是日蚤、先遣兩親王。
奏請皇太後至位育宮。
皇太後乘辇出宮。
設儀仗。
作樂至協和門。
皇太後儀仗停候。
皇太後辇由中道入。
上出宮、步迎至太和門内。
皇太後由太和殿入宮。
冊封使臣既至皇後邸卓禮克圖親王等朝服出迎置冊寶彩亭于門外皇後同母妃及格格等朝服迎于院中序立。
内院禮部官、捧冊寶由中道入置東側黃案上。
讀冊内院官、于東側西向立、讀冊寶文畢以冊寶授女官二女官跪受獻皇後皇後跪受授侍立女官。
女官跪受置中黃案上。
皇後興。
望阙行六拜三跪三叩頭禮畢。
皇後升辇。
女官捧冊寶盝、仍置彩亭内儀仗鼓樂前導。
至協和門。
儀仗停止。
二女官捧冊寶前行。
皇後辇。
由中道入。
至太和殿階下。
皇後降辇。
由中道入宮。
和碩親王以下有頂帶官員以上悉朝服。
集朝會所。
固倫公主、和碩福金以下、一品命婦以上悉集宮内。
巳刻禮部堂官奏請上禦中和殿上出禦殿多羅郡王以上、于太和殿階上立。
多羅貝勒階下立。
固山貝子以下、有頂帶官員以上、俱于太和殿丹墀内排立。
上率諸王入宮。
于皇太後前。
行三跪九叩頭禮畢。
上複禦中和殿。
諸王出立殿外階上。
皇後率諸王妃、朝見皇太後。
行六拜三跪三叩頭禮畢。
還宮。
諸王妃入侍皇太後。
上出禦太和殿賜諸王、及察哈爾額驸阿布鼐親王、土謝圖親王、卓禮克圖親王等、并貝勒、文武群臣宴。
宴畢。
上回宮皇太後乘辇還宮。
上送至太和門内、乃還。
皇後冊文曰、朕惟乘乾禦極、首奠坤維。
弘業凝庥、必資内輔義取作嫔于京室。
禮宜正位于中宮。
咨爾博爾濟錦氏、乃科爾沁國卓禮克圖親王吳克善之女也。
毓秀懿門。
鐘靈王室。
言容純備、行符圖史之規。
矩度幽閑、動合安貞之德。
茲仰承皇太後懿命、冊爾為皇後。
其益崇壸範。
肅正母儀。
奉色養于慈闱。
懋本支于奕世。
欽哉。
寶文曰。
皇後之寶。
○己未。
谕禮部、朕惟源深者流長。
本固者枝茂。
正人倫之始。
敦發祥之自。
所關讵不重欤。
朕眇茲沖幼、托臣民之上。
得偕淑配、以承宗廟皆聖母劬勞恩育之所緻也考諸往古爰式舊章穆清隆受冊之儀嘉禮成而崇慈極。
天安行慶賀之典大廷集而奉徽名。
今恭加上聖母徽号曰昭聖慈壽恭簡皇太後。
蓋因宜家之慶、以祈聖善之康。
爾禮部其擇吉具儀以聞 ○庚申。
上禦太和殿諸王貝勒。
文武群臣、上表行慶賀禮。
是日、以冊立皇後、诏告天下。
诏曰、朕惟聖化始于二南。
作配協鳳鳴之盛。
天庥垂于萬世。
于歸廣麟趾之祥。
正位中宮。
勤宣風教。
朕缵承鴻緒。
祇荷丕基。
慎擇淑儀。
覃延後嗣。
迩者昭聖慈壽皇太後、特簡内德。
用式官闱。
仰遵睿慈、謹昭告天地、太廟。
于順治八年。
八月十三日。
冊立科爾沁國卓禮克圖親王吳克善之女為皇後。
貞順永昭奉尊養之令典敬恭匪懈。
應天地之同功。
爰合德于陰陽。
期錫類于仁孝诏告天下鹹使聞知。
○定南王孔有德疏報、總兵線國安、馬蛟麟、克柳州梧州二府。
并所屬十二州縣。
下兵部。
○辛酉。
谕戶部、漢人投充旗下、原令窮民、藉以養生。
又恐多投、以緻冒濫。
是以定有額數。
乃睿王所收人數已足。
又指稱伊子多爾博名下、亦應投充。
遂濫收至八百名之多。
且有借勢投充、遂占人田地
以拖岱、古蘇巴哈連法喀、伊巴克圖、石納海莫羅、塞勒海河、烏爾精阿、圖爾洪、黨凱、喇虎、覺羅麻賽為之。
○以正藍旗大理寺卿噶賴、漢軍張朝璘、俱為本旗梅勒章京。
○内三院會同禮部議本年順天鄉試。
滿洲、蒙古生員。
筆帖式、應同一榜。
漢軍生員。
筆帖式、漢生員、監生、應同一榜。
明年會試殿試俱照此例從之 ○丙辰。
太祖武皇帝忌辰遣官祭福陵 ○丁巳。
以大婚禮祭告天地、太廟遣固山貝子吳達海、禮部尚書阿哈尼堪、固山額真藍拜行禮。
○遣湖廣道監察禦史楊旬瑛、巡按廣東河南道監察禦史姜圖南、巡視茶馬。
○兵部題叙恢複陝西臨洮、涼州、甘肅等處、巢□刀殺叛犭 □回、有功官員。
副将馬甯、加署都督同知。
外委副将趙光瑞、參将韓自隆、遊擊姚寵、都司佥書李世耀、劉國玉、守備狄應魁、石進才等、俱準實授從之。
○戊午。
冊立科爾沁國卓禮克圖親王吳克善女為皇後。
是日質明、設皇後儀仗于卓禮克圖親王邸。
設黃案。
一于院中。
一于東側。
以受冊寶盝、置中黃案。
皇上鹵簿、全設太和殿前。
設黃案一于殿中。
置冊寶彩亭二、于太和門外階下。
内院、禮部官、俱朝服。
以次捧冊寶由中道入置殿中黃案上。
上朝服。
出禦太和殿。
視冊寶畢。
内院官捧冊寶授冊封使臣使臣跪受。
自殿中、由中道捧出禮部官前導。
至太和門外置冊寶各一彩亭。
校尉舉冊亭在前寶亭在後。
由協和門出詣皇後邸。
是日蚤、先遣兩親王。
奏請皇太後至位育宮。
皇太後乘辇出宮。
設儀仗。
作樂至協和門。
皇太後儀仗停候。
皇太後辇由中道入。
上出宮、步迎至太和門内。
皇太後由太和殿入宮。
冊封使臣既至皇後邸卓禮克圖親王等朝服出迎置冊寶彩亭于門外皇後同母妃及格格等朝服迎于院中序立。
内院禮部官、捧冊寶由中道入置東側黃案上。
讀冊内院官、于東側西向立、讀冊寶文畢以冊寶授女官二女官跪受獻皇後皇後跪受授侍立女官。
女官跪受置中黃案上。
皇後興。
望阙行六拜三跪三叩頭禮畢。
皇後升辇。
女官捧冊寶盝、仍置彩亭内儀仗鼓樂前導。
至協和門。
儀仗停止。
二女官捧冊寶前行。
皇後辇。
由中道入。
至太和殿階下。
皇後降辇。
由中道入宮。
和碩親王以下有頂帶官員以上悉朝服。
集朝會所。
固倫公主、和碩福金以下、一品命婦以上悉集宮内。
巳刻禮部堂官奏請上禦中和殿上出禦殿多羅郡王以上、于太和殿階上立。
多羅貝勒階下立。
固山貝子以下、有頂帶官員以上、俱于太和殿丹墀内排立。
上率諸王入宮。
于皇太後前。
行三跪九叩頭禮畢。
上複禦中和殿。
諸王出立殿外階上。
皇後率諸王妃、朝見皇太後。
行六拜三跪三叩頭禮畢。
還宮。
諸王妃入侍皇太後。
上出禦太和殿賜諸王、及察哈爾額驸阿布鼐親王、土謝圖親王、卓禮克圖親王等、并貝勒、文武群臣宴。
宴畢。
上回宮皇太後乘辇還宮。
上送至太和門内、乃還。
皇後冊文曰、朕惟乘乾禦極、首奠坤維。
弘業凝庥、必資内輔義取作嫔于京室。
禮宜正位于中宮。
咨爾博爾濟錦氏、乃科爾沁國卓禮克圖親王吳克善之女也。
毓秀懿門。
鐘靈王室。
言容純備、行符圖史之規。
矩度幽閑、動合安貞之德。
茲仰承皇太後懿命、冊爾為皇後。
其益崇壸範。
肅正母儀。
奉色養于慈闱。
懋本支于奕世。
欽哉。
寶文曰。
皇後之寶。
○己未。
谕禮部、朕惟源深者流長。
本固者枝茂。
正人倫之始。
敦發祥之自。
所關讵不重欤。
朕眇茲沖幼、托臣民之上。
得偕淑配、以承宗廟皆聖母劬勞恩育之所緻也考諸往古爰式舊章穆清隆受冊之儀嘉禮成而崇慈極。
天安行慶賀之典大廷集而奉徽名。
今恭加上聖母徽号曰昭聖慈壽恭簡皇太後。
蓋因宜家之慶、以祈聖善之康。
爾禮部其擇吉具儀以聞 ○庚申。
上禦太和殿諸王貝勒。
文武群臣、上表行慶賀禮。
是日、以冊立皇後、诏告天下。
诏曰、朕惟聖化始于二南。
作配協鳳鳴之盛。
天庥垂于萬世。
于歸廣麟趾之祥。
正位中宮。
勤宣風教。
朕缵承鴻緒。
祇荷丕基。
慎擇淑儀。
覃延後嗣。
迩者昭聖慈壽皇太後、特簡内德。
用式官闱。
仰遵睿慈、謹昭告天地、太廟。
于順治八年。
八月十三日。
冊立科爾沁國卓禮克圖親王吳克善之女為皇後。
貞順永昭奉尊養之令典敬恭匪懈。
應天地之同功。
爰合德于陰陽。
期錫類于仁孝诏告天下鹹使聞知。
○定南王孔有德疏報、總兵線國安、馬蛟麟、克柳州梧州二府。
并所屬十二州縣。
下兵部。
○辛酉。
谕戶部、漢人投充旗下、原令窮民、藉以養生。
又恐多投、以緻冒濫。
是以定有額數。
乃睿王所收人數已足。
又指稱伊子多爾博名下、亦應投充。
遂濫收至八百名之多。
且有借勢投充、遂占人田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