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之五十九
關燈
小
中
大
順治八年。
辛卯。
八月。
丙午朔。
上自南苑還宮。
○贈殉難總督兩廣兵部尚書佟養甲、為太子少保。
巡按廣東禦史劉顯名、為太仆寺少卿。
湖廣郴桂兵備道佥事李懋祖、為光祿寺卿。
各蔭一子入監讀書。
○丁未。
遣大學士雅泰。
祭先師孔子。
○科爾沁國卓禮克圖親王、并王妃至。
親王以下、尚書以上、及親王郡王妃等、俱出朝陽門迎之。
即宴于門外 ○戊申。
祭大社大稷。
遣固山額真戶部尚書噶達渾行禮。
○禮部議奏今科順天鄉試、取滿洲舉人五十名。
蒙古舉人二十名。
主考、應用滿洲内院禮部官各一員閱卷。
漢軍舉人五十名。
聽漢主考官閱卷。
又監生額數既加三十八名。
應增漢同考官二員至漢軍舉子試藝。
本年鄉試、明年會試、第一場書藝二篇經藝一篇。
如未通經者作書藝三篇。
二場論一篇三場策一道自後試藝以次加增順治十一年鄉試十二年會試、第一場書藝三篇。
經藝二篇。
二場、論一篇判五條三場、策三道。
順治十四年。
鄉試、十五年。
會試、第一場、書藝三篇。
經藝四篇。
二場論一篇。
表一篇。
判五條。
三場、策五道。
從之。
○己酉。
升都察院右都禦史管吏部左侍郎事兼内翰林秘書院侍讀學士高爾俨、為吏部尚書。
○授庶吉士方懸成、胡亶、張表、曹本榮、王清、張士甄、為内翰林秘書院編修。
範周、左敬祖、成亮、安煥、吳正治、諸豫、為内翰林國史院編修。
徐緻覺、張道湜、何采、姜元衡、馬葉曾、高光夔、為内翰林弘文院編修。
徐必遠、許缵曾、唐夢赉、為内翰林秘書院檢讨。
王紹隆、朱廷璟、于朋舉、為内翰林國史院檢讨李儀古。
範正脈、莊朝生、為内翰林弘文院檢讨。
朱绂、為浙江道禦史。
焦毓瑞、為廣東道禦史。
楊旬瑛、為湖廣道禦史。
姜圖南、為河南道禦史。
劉嗣美、為山東道禦史。
○贈戶部右侍郎馮傑、為左侍郎。
蔭一子入監讀書。
○追贈陝西殉難靖邊道參政夏時芳、延安府知府宋從心、俱為太仆寺卿。
神木道副使夏廷印、河西道副使王希舜、俱為光祿寺卿。
延綏戶部郎中朱予昇、為光祿寺少卿。
鄜州知州李芳澂、為山西布政使司參議。
神木縣知縣徐之龍、安塞縣知縣黃瑤、宜君縣知縣賈士璋、宜川縣知縣尤一德、俱為山西按察使司佥事。
各蔭一子入監讀書。
神木縣典史章德英、為河南濟源縣主簿。
○追贈山西殉難署澤州事潞安府推官司九韶、為山西按察使司佥事。
蔭一子入監讀書。
○原任曹州副将許武光奏言、開封前因水淹、周王府内、有銀二三百萬不止曾被沉壓。
乞假臣三年之工、搜盡天下遺銀、以資兵饷。
得上□日、帝王生财之道、在于節用愛民、掘地求金、亘古未有。
傥此議一行。
恐生事擾民深屬未便。
許武光、借端求官、兼圖牟利。
殊為不合着交與該城禦史斥逐。
○辛亥。
命内翰林弘文院侍讀學士鄂莫克圖、禮部理事官何密達、内翰林國史院檢讨李中白、内翰林秘書院檢讨孫自式、為順天鄉試主考官。
○刑科給事中趙進美奏言、浙江财賦重地。
今□山戊不□荒澇異常。
山東洪水肆虐。
民不堪命。
查蠲恤舊例、必經勘明災傷分數、部行之。
督撫按、下至監司府州縣。
文移往來、動經時月。
請饬撫按、照道裡遠近、嚴定限期。
蚤報蚤覆。
違者參究。
勘過州縣、暫停徵此。
以俟恩命。
其各省備赈倉谷、及養士學田、當速為赈發。
他如通粜平價、勸施煮粥之類。
苟行之不力。
究無實濟。
請敕撫按、擇廉能方面官、專董其事。
巡曆查訪。
不時舉報。
以為有司考成。
則災黎得以全生矣。
得上□日、所司查議速行。
○壬子。
宴 ○壬子宴喀爾喀部落土謝圖汗貢使八百八十四人于禮部 ○甲寅。
太宗文皇帝忌辰。
遣官祭昭陵。
○乙卯。
上禦中和殿。
平西王吳三桂陛見賜宴 ○以加上皇太後尊号覃恩。
晉衍聖公孔興燮、少保兼太子太保秘書院大學士洪承疇、少師兼太子太師。
弘文院大學士陳名夏宮保。
尚書黨崇雅、王铎、金之俊、劉餘祐、俱晉少保兼太子太保。
實支正一品俸。
尚書高爾俨、陳之遴、張鳳翔、侍郎兼右都禦史孫承澤、李光熙、房可壯、劉昌俱加太子太保侍郎任浚左副都禦史趙繼鼎、俱加右都禦史。
通政使孟明輔、大理寺卿張鼎延、太常寺卿段國璋、俱加工部左侍郎。
○起原任都察院佥都禦史趙開心、為左都禦史。
吏部右侍郎熊文舉、為吏部左侍郎。
工部右侍郎王永吉、為戶部左侍郎。
兵部右侍郎李元鼎、為原官。
○調工部侍郎羅碩、為吏部侍郎。
升覺羅科爾昆、工部理事官李顯貴、為工部侍郎。
○以噶賴、為大理寺卿。
胡式裡、為左理事官。
佟壯年、為右理事官。
布喀、為通政使司左理事官。
羅繪錦、為右理事官。
○
辛卯。
八月。
丙午朔。
上自南苑還宮。
○贈殉難總督兩廣兵部尚書佟養甲、為太子少保。
巡按廣東禦史劉顯名、為太仆寺少卿。
湖廣郴桂兵備道佥事李懋祖、為光祿寺卿。
各蔭一子入監讀書。
○丁未。
遣大學士雅泰。
祭先師孔子。
○科爾沁國卓禮克圖親王、并王妃至。
親王以下、尚書以上、及親王郡王妃等、俱出朝陽門迎之。
即宴于門外 ○戊申。
祭大社大稷。
遣固山額真戶部尚書噶達渾行禮。
○禮部議奏今科順天鄉試、取滿洲舉人五十名。
蒙古舉人二十名。
主考、應用滿洲内院禮部官各一員閱卷。
漢軍舉人五十名。
聽漢主考官閱卷。
又監生額數既加三十八名。
應增漢同考官二員至漢軍舉子試藝。
本年鄉試、明年會試、第一場書藝二篇經藝一篇。
如未通經者作書藝三篇。
二場論一篇三場策一道自後試藝以次加增順治十一年鄉試十二年會試、第一場書藝三篇。
經藝二篇。
二場、論一篇判五條三場、策三道。
順治十四年。
鄉試、十五年。
會試、第一場、書藝三篇。
經藝四篇。
二場論一篇。
表一篇。
判五條。
三場、策五道。
從之。
○己酉。
升都察院右都禦史管吏部左侍郎事兼内翰林秘書院侍讀學士高爾俨、為吏部尚書。
○授庶吉士方懸成、胡亶、張表、曹本榮、王清、張士甄、為内翰林秘書院編修。
範周、左敬祖、成亮、安煥、吳正治、諸豫、為内翰林國史院編修。
徐緻覺、張道湜、何采、姜元衡、馬葉曾、高光夔、為内翰林弘文院編修。
徐必遠、許缵曾、唐夢赉、為内翰林秘書院檢讨。
王紹隆、朱廷璟、于朋舉、為内翰林國史院檢讨李儀古。
範正脈、莊朝生、為内翰林弘文院檢讨。
朱绂、為浙江道禦史。
焦毓瑞、為廣東道禦史。
楊旬瑛、為湖廣道禦史。
姜圖南、為河南道禦史。
劉嗣美、為山東道禦史。
○贈戶部右侍郎馮傑、為左侍郎。
蔭一子入監讀書。
○追贈陝西殉難靖邊道參政夏時芳、延安府知府宋從心、俱為太仆寺卿。
神木道副使夏廷印、河西道副使王希舜、俱為光祿寺卿。
延綏戶部郎中朱予昇、為光祿寺少卿。
鄜州知州李芳澂、為山西布政使司參議。
神木縣知縣徐之龍、安塞縣知縣黃瑤、宜君縣知縣賈士璋、宜川縣知縣尤一德、俱為山西按察使司佥事。
各蔭一子入監讀書。
神木縣典史章德英、為河南濟源縣主簿。
○追贈山西殉難署澤州事潞安府推官司九韶、為山西按察使司佥事。
蔭一子入監讀書。
○原任曹州副将許武光奏言、開封前因水淹、周王府内、有銀二三百萬不止曾被沉壓。
乞假臣三年之工、搜盡天下遺銀、以資兵饷。
得上□日、帝王生财之道、在于節用愛民、掘地求金、亘古未有。
傥此議一行。
恐生事擾民深屬未便。
許武光、借端求官、兼圖牟利。
殊為不合着交與該城禦史斥逐。
○辛亥。
命内翰林弘文院侍讀學士鄂莫克圖、禮部理事官何密達、内翰林國史院檢讨李中白、内翰林秘書院檢讨孫自式、為順天鄉試主考官。
○刑科給事中趙進美奏言、浙江财賦重地。
今□山戊不□荒澇異常。
山東洪水肆虐。
民不堪命。
查蠲恤舊例、必經勘明災傷分數、部行之。
督撫按、下至監司府州縣。
文移往來、動經時月。
請饬撫按、照道裡遠近、嚴定限期。
蚤報蚤覆。
違者參究。
勘過州縣、暫停徵此。
以俟恩命。
其各省備赈倉谷、及養士學田、當速為赈發。
他如通粜平價、勸施煮粥之類。
苟行之不力。
究無實濟。
請敕撫按、擇廉能方面官、專董其事。
巡曆查訪。
不時舉報。
以為有司考成。
則災黎得以全生矣。
得上□日、所司查議速行。
○壬子。
宴 ○壬子宴喀爾喀部落土謝圖汗貢使八百八十四人于禮部 ○甲寅。
太宗文皇帝忌辰。
遣官祭昭陵。
○乙卯。
上禦中和殿。
平西王吳三桂陛見賜宴 ○以加上皇太後尊号覃恩。
晉衍聖公孔興燮、少保兼太子太保秘書院大學士洪承疇、少師兼太子太師。
弘文院大學士陳名夏宮保。
尚書黨崇雅、王铎、金之俊、劉餘祐、俱晉少保兼太子太保。
實支正一品俸。
尚書高爾俨、陳之遴、張鳳翔、侍郎兼右都禦史孫承澤、李光熙、房可壯、劉昌俱加太子太保侍郎任浚左副都禦史趙繼鼎、俱加右都禦史。
通政使孟明輔、大理寺卿張鼎延、太常寺卿段國璋、俱加工部左侍郎。
○起原任都察院佥都禦史趙開心、為左都禦史。
吏部右侍郎熊文舉、為吏部左侍郎。
工部右侍郎王永吉、為戶部左侍郎。
兵部右侍郎李元鼎、為原官。
○調工部侍郎羅碩、為吏部侍郎。
升覺羅科爾昆、工部理事官李顯貴、為工部侍郎。
○以噶賴、為大理寺卿。
胡式裡、為左理事官。
佟壯年、為右理事官。
布喀、為通政使司左理事官。
羅繪錦、為右理事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