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之五十六
關燈
小
中
大
順治八年。
辛卯。
夏四月。
丁未朔。
享太廟。
遣固山貝子鞏阿岱行禮。
○遣多蔔臧古西等、赍谕書禮物、往召達賴喇嘛。
○以鎮國将軍穆臣、為輔國公。
○戊申。
定諸王、文武群臣、陪祭扈從、及接駕送駕儀注。
一、上親祭壇廟。
鹵簿大駕全設。
大樂設而不作。
教坊司樂亦設。
和碩親王、多羅郡王、多羅貝勒各貝朝服。
齊集朝房候上出宮。
俱詣午門内金水橋前、分兩翼序立。
候駕過、以次随行陪祭。
固山貝子以下及文武各官俱先序立于祭所。
其不應陪祭各官、俱朝服于午門外分兩翼、跪候駕過。
祭畢。
駕還。
諸樂俱作。
各官仍跪候駕過。
諸王、貝勒、随駕入午門、于内金水橋前、分兩翼序立。
候上入宮、乃退。
一、上行幸。
随駕及留京、和碩親王、多羅郡王、多羅貝勒、各具吉服。
齊集朝房、候駕出宮、于午門内、分兩翼序立、駕至金水橋、俱跪候駕過、随出。
留京固山貝子以下、文武各官及随行固山貝子、公、固山額真、各具吉服、于午門外常朝處、分兩翼序立、駕出午門、俱跪候駕過。
其留京諸王以下、固山額真以上、俱随行、候上□日乃回。
随駕護軍統領、梅勒章京、甲喇章京等官、各率本旗甲兵、于駕出門外排列、跪候駕過、各照旗按隊随行。
上還京。
諸王、貝勒各具朝服、于午門外角樓邊、分兩翼序立。
固山貝子以下、及文武各官各具朝服于午門外常朝處序立。
駕至、諸王以下俱跪候駕過。
諸王貝勒、随入午門、于内金水橋前、分兩翼序立、候駕入宮、乃退。
一、上行獵出師。
諸王、貝勒、貝子、公等俱分翼随駕行。
有所顧問。
策馬進、稍後、躬身奏對。
上駐跸。
諸王、貝勒、貝子、公等朝見、俱于百步外下馬。
一、諸王、貝勒。
遠出。
遇有上谕、必出營跪接。
設香案。
行一跪三叩頭禮。
恭閱畢、行一跪三叩頭禮。
一、上行幸。
從行諸臣、俱照欽定地方齊集。
候禦前鹵簿、及諸王、貝勒、貝子、公侍衛過畢、各按旗分翼随行。
各大臣遇上命随行、如有所谕、即策馬進稍後、躬身奏對。
上駐跸後。
諸臣朝見、俱于二百步外下馬。
一、諸王以下。
固山額真以上諸臣、如上命坐、行一叩頭禮。
按品列坐。
一、上命出師、至堂子行禮。
護軍統領、梅勒章京、各率本部官兵俱于駕出門外排列。
出師、及留京諸王、貝勒、各具吉服、齊集朝房、候駕出宮、于午門内、分兩翼序立。
駕至金水橋、俱跪候駕過、随出。
其出師及留京貝子、公、固山額真、條纛、親軍。
俱于東長安門外、分兩翼排列。
留京文武各官、各具吉服、于午門外常朝處、分兩翼序立。
駕出午門、跪候駕過。
其長安門外、排列貝子、公、固山額真等、俱跪候駕過、按隊随行。
上至堂子行禮。
諸王、貝勒、貝子、公及固山額真等官、俱随入行禮畢。
出師諸王、貝勒、貝子、公、固山額真、起行駕還。
留京諸王、貝勒、貝子、公、固山額真。
俱随還。
午門外序立各官、俱跪候駕過。
諸王、貝勒、随入午門于内金水橋前序立、候上入宮、乃退。
一、大閱。
諸王、貝勒、貝子、公等、各按旗傳令兵馬整齊隊伍。
畢。
部臣奏請閱營。
上遍閱。
諸王、貝勒、貝子、公等及各旗大臣率衆官兵、跪候駕過、歸本隊立。
如上召見。
率領額定随從人員朝參。
上還宮。
若命随行、仍率領額定人員随行。
否則各從本隊而還。
○定三大節禮儀。
每遇元旦冬至皇太後儀仗、全設于皇太後殿前。
上鹵簿大駕、全設于太和殿前皇後儀仗亦全設。
是日、皇上皇後詣皇太後宮。
皇太後升殿。
皇上皇後先行禮畢。
還宮。
公主、和碩福金以下、固山額真、精奇尼哈番、尚書以上命婦。
俱詣皇太後前、行慶賀禮畢随詣皇後前行禮。
上于皇太後前行禮畢。
還宮。
升太和殿。
鳴鐘鼓。
作樂。
諸王、文武百官行慶賀禮。
平西、定南、靖南、平南四王。
續順公、各直省文官知州以上、武官守備以上、各差官進慶賀表箋。
皇太後聖誕。
儀仗全設皇太後升殿。
皇上皇後先于皇太後前、行禮畢。
還宮。
公主、和碩福金以下、固山額真、精奇尼哈番、尚書以上命婦俱詣皇太後前、行慶賀禮。
萬壽聖節。
鹵簿大駕全設。
上行。
詣太廟行禮。
随詣皇太後前行禮畢。
升太和殿。
鳴鐘鼓作樂。
諸王、文武百官、行慶祝禮。
平西、定南、靖南、平南四王。
續順公、各直省文官知州以上、武官守備以上、各差官進慶祝表。
皇後千秋節。
儀仗全設。
先詣。
皇太後前行禮畢。
還宮公主、和碩福金以下、固山額真、精奇尼哈番、尚書以上命婦俱詣皇後前、行慶賀禮 ○己酉。
上禦太和殿。
召見巡按各省禦史。
賜坐。
谕之曰。
朕命爾等巡按各省、原為民生計也。
爾等果能公廉自矢、為朕愛養斯民、使得安享
辛卯。
夏四月。
丁未朔。
享太廟。
遣固山貝子鞏阿岱行禮。
○遣多蔔臧古西等、赍谕書禮物、往召達賴喇嘛。
○以鎮國将軍穆臣、為輔國公。
○戊申。
定諸王、文武群臣、陪祭扈從、及接駕送駕儀注。
一、上親祭壇廟。
鹵簿大駕全設。
大樂設而不作。
教坊司樂亦設。
和碩親王、多羅郡王、多羅貝勒各貝朝服。
齊集朝房候上出宮。
俱詣午門内金水橋前、分兩翼序立。
候駕過、以次随行陪祭。
固山貝子以下及文武各官俱先序立于祭所。
其不應陪祭各官、俱朝服于午門外分兩翼、跪候駕過。
祭畢。
駕還。
諸樂俱作。
各官仍跪候駕過。
諸王、貝勒、随駕入午門、于内金水橋前、分兩翼序立。
候上入宮、乃退。
一、上行幸。
随駕及留京、和碩親王、多羅郡王、多羅貝勒、各具吉服。
齊集朝房、候駕出宮、于午門内、分兩翼序立、駕至金水橋、俱跪候駕過、随出。
留京固山貝子以下、文武各官及随行固山貝子、公、固山額真、各具吉服、于午門外常朝處、分兩翼序立、駕出午門、俱跪候駕過。
其留京諸王以下、固山額真以上、俱随行、候上□日乃回。
随駕護軍統領、梅勒章京、甲喇章京等官、各率本旗甲兵、于駕出門外排列、跪候駕過、各照旗按隊随行。
上還京。
諸王、貝勒各具朝服、于午門外角樓邊、分兩翼序立。
固山貝子以下、及文武各官各具朝服于午門外常朝處序立。
駕至、諸王以下俱跪候駕過。
諸王貝勒、随入午門、于内金水橋前、分兩翼序立、候駕入宮、乃退。
一、上行獵出師。
諸王、貝勒、貝子、公等俱分翼随駕行。
有所顧問。
策馬進、稍後、躬身奏對。
上駐跸。
諸王、貝勒、貝子、公等朝見、俱于百步外下馬。
一、諸王、貝勒。
遠出。
遇有上谕、必出營跪接。
設香案。
行一跪三叩頭禮。
恭閱畢、行一跪三叩頭禮。
一、上行幸。
從行諸臣、俱照欽定地方齊集。
候禦前鹵簿、及諸王、貝勒、貝子、公侍衛過畢、各按旗分翼随行。
各大臣遇上命随行、如有所谕、即策馬進稍後、躬身奏對。
上駐跸後。
諸臣朝見、俱于二百步外下馬。
一、諸王以下。
固山額真以上諸臣、如上命坐、行一叩頭禮。
按品列坐。
一、上命出師、至堂子行禮。
護軍統領、梅勒章京、各率本部官兵俱于駕出門外排列。
出師、及留京諸王、貝勒、各具吉服、齊集朝房、候駕出宮、于午門内、分兩翼序立。
駕至金水橋、俱跪候駕過、随出。
其出師及留京貝子、公、固山額真、條纛、親軍。
俱于東長安門外、分兩翼排列。
留京文武各官、各具吉服、于午門外常朝處、分兩翼序立。
駕出午門、跪候駕過。
其長安門外、排列貝子、公、固山額真等、俱跪候駕過、按隊随行。
上至堂子行禮。
諸王、貝勒、貝子、公及固山額真等官、俱随入行禮畢。
出師諸王、貝勒、貝子、公、固山額真、起行駕還。
留京諸王、貝勒、貝子、公、固山額真。
俱随還。
午門外序立各官、俱跪候駕過。
諸王、貝勒、随入午門于内金水橋前序立、候上入宮、乃退。
一、大閱。
諸王、貝勒、貝子、公等、各按旗傳令兵馬整齊隊伍。
畢。
部臣奏請閱營。
上遍閱。
諸王、貝勒、貝子、公等及各旗大臣率衆官兵、跪候駕過、歸本隊立。
如上召見。
率領額定随從人員朝參。
上還宮。
若命随行、仍率領額定人員随行。
否則各從本隊而還。
○定三大節禮儀。
每遇元旦冬至皇太後儀仗、全設于皇太後殿前。
上鹵簿大駕、全設于太和殿前皇後儀仗亦全設。
是日、皇上皇後詣皇太後宮。
皇太後升殿。
皇上皇後先行禮畢。
還宮。
公主、和碩福金以下、固山額真、精奇尼哈番、尚書以上命婦。
俱詣皇太後前、行慶賀禮畢随詣皇後前行禮。
上于皇太後前行禮畢。
還宮。
升太和殿。
鳴鐘鼓。
作樂。
諸王、文武百官行慶賀禮。
平西、定南、靖南、平南四王。
續順公、各直省文官知州以上、武官守備以上、各差官進慶賀表箋。
皇太後聖誕。
儀仗全設皇太後升殿。
皇上皇後先于皇太後前、行禮畢。
還宮。
公主、和碩福金以下、固山額真、精奇尼哈番、尚書以上命婦俱詣皇太後前、行慶賀禮。
萬壽聖節。
鹵簿大駕全設。
上行。
詣太廟行禮。
随詣皇太後前行禮畢。
升太和殿。
鳴鐘鼓作樂。
諸王、文武百官、行慶祝禮。
平西、定南、靖南、平南四王。
續順公、各直省文官知州以上、武官守備以上、各差官進慶祝表。
皇後千秋節。
儀仗全設。
先詣。
皇太後前行禮畢。
還宮公主、和碩福金以下、固山額真、精奇尼哈番、尚書以上命婦俱詣皇後前、行慶賀禮 ○己酉。
上禦太和殿。
召見巡按各省禦史。
賜坐。
谕之曰。
朕命爾等巡按各省、原為民生計也。
爾等果能公廉自矢、為朕愛養斯民、使得安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