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之五十五

關燈
行各鹽差禦史、及各鹽運司。

    止許徵解額課。

    不許分外勒索餘銀。

    有禦史、及運司各官貪縱者、許商民指實赴部院首告、審問确實奏請治罪。

    用布朝廷恤商裕民至意。

    該部院、各刊刻告示、通發京城内外、及督、撫、巡按、遍傳道、府、州、縣、鹽運等官、實力遵行。

      ○宴厄魯特喀爾喀使臣于禮部  ○遣官赍敕谕、禮物、往召達賴喇嘛。

      ○偏沅巡撫金廷獻奏報、湖南保靖、永順、桑植、茅岡、大旺、喇惹等土司。

    各獻輿圖版冊、及元明兩朝印式來歸。

    乞授以原官、頒發新印。

    下所司察議。

      ○丙戌。

    免直隸武強縣七年分被災四百餘頃田地額賦。

      ○丁亥。

    都察院條議巡方事宜。

    一、按臣之差額宜定。

    督學。

    則直隸一差。

    江甯、蘇松、應分為二差。

    巡按。

    則順天、真定、應并為一差。

    江甯蘇松、淮揚、并為二差。

    浙江、江西、湖北、湖南、福建、河南、山東、山西、陝西、四川、廣東、廣西、各為一差。

    又巡漕一差。

    宣大一差。

    甘肅一差。

    茶馬一差。

    巡視鹽政。

    則兩淮、兩浙、長蘆、河東、為四差。

    京通巡倉一差。

    巡視五城為小差。

    照資序酌用。

    一、出差之限期宜嚴。

    禦史奉差、一經命下。

    應照主考分考例回避、不見客。

    不收書。

    不用投充書吏員役。

    不赴宴會餞送。

    領敕後三日内、即出都門。

    一、在差之員役宜禁。

    入境之日、止許自帶經承文卷書吏。

    所至府州縣。

    取書吏八名、快手八名、事畢發回随地轉換。

    不得留按差書吏承差名色、不得設中軍聰用等官以及主文代筆。

    暨府州縣運司等官、鋪設迎送。

    概應嚴禁。

    一、在差之事迹宜核。

    命下之日、每一差立為一冊自出都以及入境、一應條陳、舉劾、勘報等事、按日登記、以憑考核。

    一差滿之期候宜定。

    督學奉差、或三年、或二年半、俟□山戊不□考科考一周造冊報滿。

    巡漕鹽政一年交代。

    其餘大差、中差、以一年六個月為期、皆照例三月前報滿。

    至于聲望應褒、溺職當徹者。

    不拘年月。

    差回之日、公同考核三日内、議定優劣、具疏奏請。

    分别勸懲。

    從之。

      ○戊子。

    三等阿達哈哈番鐘農巴圖魯、拜他喇布勒哈番又一拖沙喇哈番卓爾賓巴圖魯、拜他喇布勒哈番額參、白身德根、複訴其登城功。

    吏部以聞。

    得上□日、鐘農、授二等阿達哈哈番。

    卓爾賓、授三等阿達哈哈番額參、加授拖沙喇哈番。

    賜号巴圖魯。

    德根、授拖沙喇哈番。

      ○加一等阿達哈哈番兼一拖沙喇哈番趙布泰、為三等阿思哈尼哈番。

    以其自訴勳勞請叙也  ○己醜。

    以希福、為内弘文院大學士。

    升吏部尚書陳泰、為内國史院大學士。

    調内秘書院大學士李率泰、為内弘文院大學士。

    内弘文院大學士甯完我、為内國史院大學士。

      ○升侍讀能吐、為内弘文院學士。

      ○調戶部尚書噶達渾、為都察院左都禦史。

    戶部侍郎車克、為都察院副都禦史  ○以朱瑪喇、為吏部尚書。

    雅賴、為戶部尚書。

    譚布、為工部尚書。

    雅秦、為吏部侍郎。

    索爾果、屯泰、俱為戶部侍郎。

    覺羅阿克善為兵部侍郎。

    綽貝、羅碩、俱為工部侍郎  ○以馬希納、為吏部啟心郎。

    科爾可代為兵部啟心郎。

    科爾坤、為都察院啟心郎。

    黃宮、為吏部理事官。

    趙國祚、為戶部理事官。

    趙民望、為禮部理事官。

    克星格、達來、鮑敬、馬如鲸、周濟新、為兵部理事官。

    海塔、渥黑陳、根特巴圖魯、董式庫、劉文進、為刑部理事官。

    覺羅皮古、為都察院理事官。

    桑圖、為制造庫理事官。

      ○以鑲藍旗滿洲梅勒章京藍拜、為本旗固山額真。

    正黃旗漢軍塞棱、鑲白穬蒙古甲喇章京艾松古、鑲藍旗滿洲覺羅莽嘉、各為本旗梅勒章京。

    鑲白旗滿洲撒爾岱、蘇丹、科退、為護軍參領。

    正白旗蒙古阿濟圖、鑲白旗滿洲哈思漢、正藍旗漢軍佟學文、為甲喇章京。

    鑲白旗滿洲前鋒侍衛額格塞、鑲藍旗前鋒侍衛多内、為前鋒參領  ○增設吏刑二部、各旗蒙古理事官。

    工部、各旗滿洲理事官。

    各一員  ○禮部請定享廟禮樂。

    言大樂向作于門上、今應作于廟内。

    文舞、武舞、俱應全備。

    樂章俱應全歌。

    樂器俱應全用。

    樂舞生、向定五百七十名。

    今缺一百三十六名。

    應請補足。

    從之。

      ○又條議學政六事。

    一、學臣報滿照例考核。

    公明者優升。

    溺職者參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