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之五十四

關燈
爵、索爾敏、覺羅何特、為刑部理事官。

    喀世泰、吳什巴、為工産咺事官。

    覺和托、為東城理事官。

      ○丁卯。

    谕禮部、舊制黃紅色帶、原以分别宗室覺羅。

    今後異姓外藩及額驸等、除欽賜黃紅色帶許用外。

    和碩親王以下、不得以黃帶、紅帶、給與異姓外藩、及額驸人等。

      ○廣西巡撫王一品奏報、定南王孔有德、遣總兵官線國安、馬蛟麟等、領官兵進克梧州、柳州二府。

    報聞。

      ○複峨木索可二等阿達哈哈番、加為一等阿達哈哈番。

      ○加拖沙喇哈番敖塞、拜他喇布勒哈番。

    授白身托代、喀賴、拖沙喇哈番。

    以監修宮殿議叙也。

      ○戊辰。

    以大學士洪承疇、管都察院左都禦史事。

    升禮部右侍郎陳之遴、為本部尚書。

    吏部左侍郎張鳳翔、為工部尚書。

      ○己巳。

    監察禦史匡蘭兆言、朝祭宜複用衮冕。

    得上□日、一代自有制度。

    朝廷惟在敬天愛民。

    治安天下。

    何必在用衮冕。

      ○裁江南陝西督饷侍郎。

    淮安總理漕運侍郎。

      ○庚午。

    命固山額真阿喇善等、率将士往巢□刀山東賊寇。

      ○定攻城賞例。

    凡用雲梯攻下府城者、賞五人。

    為首者、銀五百兩。

    次三百五十兩。

    又次二百五十兩。

    又次一百五十兩。

    又次一百兩。

    領戰章京、賞同第二人。

    指示章京、同第三人。

    護射章京、同第五人。

    舁雲梯兵丁、各三十兩。

    攻下州衛城者、賞四人。

    為首者、銀四百兩。

    次二百五十兩。

    又次一百五十兩。

    又次一百兩。

    領戰章京、賞同第二人。

    指示章京、同第三人。

    護射章京、同第四人。

    舁雲梯兵丁、各二十兩。

    攻下縣所城者、賞三人。

    為首者、銀三百兩。

    次一百五十兩。

    又次一百兩。

    領戰章京、賞同第二人。

    指示章京、同第三人。

    護射章京、五十兩。

    舁雲梯兵丁、各十兩。

    用紅衣炮攻下城者、不分府、州、縣、衛、所、俱賞三人。

    為首者、銀二百兩。

    次一百兩。

    又次五十兩。

    領戰章京、賞同第二人。

    指示章京、同第三人。

    護射章京不與。

    其紅衣炮手之賞。

    府城、人十五兩。

    州衛城、人十兩。

    縣所城、人五兩。

    内有出力多者、主帥核實酌量優賞。

    其穿地道陷城者、必分别府、州、縣、衛、所。

    章京、賞同首登雲梯者。

    骁騎校、護軍校、同末登雲梯者。

    出力兵士、同舁雲梯者。

    登城者、同用紅衣炮攻陷登城者、其奪門入城、及無雲梯而疾走登城者、賞三人。

    為首者、銀一百五十兩。

    次一百兩。

    又次五十兩。

    領戰章京、賞同第二人。

    指示章京、同第三人。

    于分别城池之時、仍視戰功難易為差等。

    不拘賞例。

      ○辛未。

    厄魯特部落昆都倫吳巴什等、貢黑狐、馬匹等物。

    宴赉如例。

      ○裁四川總兵官二員。

      ○壬申。

    戶部議覆科臣李運長疏、請免圈良涿等十三州縣餘地、以蘇民困。

    報可。

      ○甲戌。

    都察院甄别台員。

    分為六等。

    拟應差用者。

    魏琯、馮右京、張慎學、吳達、朱鼎延、張中元、李嵩陽、史詥、秦世祯、宗敦一、上官鉝、王亮教、王應元、楊義、潘朝選、張椿、劉達、王佐、趙如瑾、杜果、張嘉、聶玠二十二人。

    應内升者。

    陳昌言、羅國士二人。

    應外升者。

    張煊、霍達、窦蔚、陳顯忠、盛複選、蘇京、曹葉蔔、佟鳳彩、王顯、崔允弘、梁應龍十一人。

    應外調者。

    王世功、裴希度、孫奎、王志佐四人。

    應降用者。

    蔡應桂、蘇铨、李若琛、李道昌、王國楠五人。

    應革者。

    王士骥、金元祯、王昌允、劉漪、匡蘭兆、趙班玺、盧傳、李允喦八人。

    疏入。

    報可。

      ○乙亥。

    刑部尚書固山額真公韓岱等、審議剛林等罪狀。

    議曰、剛林初在盛京、曾犯大罪應死。

    蒙皇上恩宥、乃不思感激圖報、反依附睿王、朝夕獻媚。

    罪一。

    及既附睿王、上有上□日诘問剛林雲、爾為睿王取去乎。

    抑私往附乎。

    剛林奏言、原欲将我撥給原主。

    為睿王取去、遂爾留用。

    巧言诳上。

    以此诘問剛林、據供、睿王原令我往順承王處。

    我辭不往。

    遂随睿王是實。

    罪二。

    又以引誘額爾克戴青一案、訊剛林。

    據供、系睿王所遣。

    此處有何置辨。

    罪三。

    以擅改國史一案、訊剛林。

    據供、睿王取閱太祖實錄、令削去伊母事、遂與範文程、祁充格、同抹去。

    後白之和碩鄭親王、和碩巽親王、和碩端重親王、和碩敬謹親王、未經奏聞。

    擅改實錄。

    隐匿不奏。

    罪四。

    以剛林、祁充格、二人預睿王逆謀、朝夕籌畫、定議遷駐永平一案。

    訊之剛林。

    據供不知。

    但剛林、祁充格、與羅什、博爾惠等、推崇睿王功德。

    僭拟至尊何事不與謀議。

    尚欲狡詞抵飾。

    罪五。

    又學士馬爾都、蔣赫德、葉成格、侍讀鄭庫讷等、所言取肅親王福金事、前于史檔内未書、至二月内補載原處一案、訊之剛林。

    據供、和碩鄭親王、和碩巽親王、和碩端重親王、和碩敬謹親王、謂我等曰。

    睿王在時、凡其所行悖逆、未經記載者、可增入。

    故不告人于衆、私自增書是實。

    罪六。

    又将盛京所錄太宗史冊、在在改抹一案、訊之剛林。

    據供、纂修之時、遇應增者增、應減者減、删改是實。

    舊稿尚存。

    罪七。

    又鈔錄密書罪狀二本、剛林取匿、不曾繳還一案、訊之剛林。

    據供、因睿王欲将罪狀鈔錄、伊自看改、所寫二本、銷毀是實。

    訊鄭庫讷、據供、鈔錄罪狀檔冊是實。

    原稿尚存。

    罪八。

    剛林谄附睿王、一切密謀逆迹皆為之助。

    應論死。

    籍沒家産。

    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