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之五十四
關燈
小
中
大
無定衡之故。
朕自親政以來、屢下诏谕。
嘉與更始。
近見部院諸臣、因仍前弊。
未能洗滌肺腸。
托名熟練。
持祿養交。
習為固然。
其有年屆懸車。
戀戀爵祿。
豈真有心報國。
不過假借朝廷之官、為養身之計。
朕今令吏部具列各部院堂官職名。
親行更定。
與天下見之。
如馮铨先經禦史吳達疏參、私得叛逆姜鑲賄賂。
殊失大臣之體。
便當引去。
乃隐忍居官。
七年以來、毫無建白。
毫無争執。
着令緻仕。
謝啟光、七年錢糧、全無銷算。
運糧官交兌費用。
苦累難支、遂緻挂欠漕糧三百餘萬石。
關稅原有定額。
啟光濫差多人、加倍需索。
不顧商民貧苦。
至于一差之出。
不循次序、任意徇私。
穢聲盈耳。
大玷官箴。
着革職為民。
永不叙用。
李若琳、身任禮臣。
憸險專擅、與馮铨交結親密。
朋比為奸。
至于應用奉诏各官、忽取翰林院七員。
又取六員。
又改取三員。
此誠何意。
有司官例不差遣、亦得營求出差。
冒濫實甚。
着革職為民。
永不叙用。
都察院左都禦史卓羅、副都禦史羅璧、巴朗、啟心郎朱拉察、不循職掌。
緘默苟容。
曠官之罪何辭。
俱着革任。
徐起元、任風憲之官。
不能稱職。
念其守鄖陽來歸有功。
着調用。
吏部啟心郎甯古裡、前此铨選、越格濫用匪人。
以為迎合之計。
着革職。
永不叙用。
趙京仕年老。
着回奏後緻仕。
熊奮渭、言語不明。
着緻仕。
戴明說、同官貪婪、當秉公力争。
乃反唯唯聽命。
曆來銷算、事屬同官者、必據為己有。
明系希望有司求已銷算。
其操守不潔可知。
姑念年力尚壯、着降二級。
調外用。
自今以後、朕所親定留任者、着盡心供職。
不得虛應故事。
苟且塞責。
年老緻仕者、仍着有司相待以禮。
其調用者、須淬砺更新。
懲改前非。
以不負朕因才器使之意。
内外大小臣工、亦應各遵所谕。
自維何等官職。
便應盡何等事業。
若仍前上下交欺。
不求實效。
法必不貸。
爾産可傳谕通知。
○丙寅。
谕兵部、國家設立驿遞、原以傳朝廷之命令。
通天下之脈絡。
年來四方多故。
兵馬絡繹。
差遣繁多。
驿遞疲困。
至今日已極。
乃奉差官員、全不知地方苦楚。
勘合火牌之外。
恣意苦索。
驿夫不足、派及民夫。
騷動裡甲。
甚而牽連婦女。
系累生儒。
鞭驿官如罪犯。
辱州縣等奴隸。
以緻夫逃馬倒。
罷市止耕。
上誤公務。
下害小民。
深可痛恨。
以後再有此等之人、不拘大小衙門、着各地方官即指名申報、該督撫飛章參奏。
以憑重處。
其地方官驗明勘合、火牌、亦即照數應付。
毋得稽遲取罪。
如本無遲誤情弊、該差員役、因需索不遂、駕言遲誤、反卸罪州縣者。
尤為可惡。
着該督撫一并查參治罪。
各衙門亦不得濫差官員。
多請應付。
爾部可宣朕上□日、違者即着參處。
○又谕兵部、朕思各處土寇、本皆吾民。
或為饑寒所迫。
或為貪酷官吏所驅。
年來屢經撲巢□刀。
蕩平無期。
皆因管兵将領、縱令所部。
殺良冒功。
因而利其婦女。
貪其财帛。
真賊未必巢□刀殺。
良民先受荼毒。
朕甚痛之。
嗣後各該督撫所屬境内、有賊寇依山伏莽、嘯聚焚劫者、即廣偵密探。
責令領兵官星馳相機巢□刀撫。
勿令滋蔓。
其附近賊巢居民、不得借搜捕為名。
一概殺搶。
至從賊營逃出難民難婦、及真賊革心投順、即與訊明安置完聚。
不許仍前殺擄。
如有零星賊黨、竄伏村落者、責成道将有司、設法掩捕。
不得輕動大兵。
使玉石俱焚。
倘被人首告為賊者、該地方官須詳審實情。
勿聽仇扳株累。
近聞地方官一經首告、未辨真假。
辄縱差役先行。
乘機抄掠。
甚屬可惡。
以後若有此等事、本官一體連坐。
各督撫務嚴饬。
各該道将等官、實力遵行。
稱朕除寇安民至意。
如地方官仍蹈故轍、縱賊害良、着該督撫指名參奏。
治以重罪。
如該督撫徇情隐庇、經部臣參奏、定行一并治罪。
○吏部列薦原任吏部侍郎熊文舉、兵部侍郎李元鼎、工部侍郎王永吉、都察院佥都禦史趙開心、才品堪用。
命起送來京 ○禮部疏奏上幸太學。
應差官行取衍聖公、四氏博士、及老成族人、來京迎駕陪祀。
命擇吉具儀舉行。
○以知他喇布勒哈番兼一拖沙喇哈番馬光輝有軍功、加為一等阿達哈哈番兼一拖沙喇哈番。
○加封鎮國公張泰、為固山貝子 ○薩路自訴有豎梯攻城功、為翁阿岱所冒、部議奪翁阿岱職、予薩路。
從之。
○授固倫額驸噶爾馬索諾木、一等精奇尼哈番。
和碩額驸諾爾布、一等阿思哈尼哈番。
○調刑部侍郎李率泰、為吏部侍郎。
以佟圖賴、為禮部侍郎。
馬光輝、為刑部侍郎。
臧國祚、為工部侍郎 ○戶部侍郎庫立、以病免 ○正藍旗蒙古固山額真伊拜、以年老緻仕。
○以鑲白旗滿洲索渾、為本旗護軍統領。
正白旗滿洲納都祜、漢軍楊麒祥、鑲白旗滿洲羅碩、俱為本旗梅勒章京。
正白旗滿洲席伯臣、為前鋒參領。
噶布喇、勞漢、鑲白旗滿洲達穆圖、阿思哈、正藍旗滿洲噶都洪、俱為護軍參領。
正白旗滿洲土什海、艾松古、蒙古董峨洛、孟格圖、漢軍吳萬福、鑲紅旗漢軍趙國祚、祝萬春、俱為甲喇章京。
○以李迎春為戶部啟心郎。
杭愛、為吏部理事官。
趙山、劉芳譽、為戶部理事官。
恩克、高國允、索諾木、為禮部理事官。
宜永貴、韓仲錦、為兵部理事官。
參特赫、格善、侯錫
朕自親政以來、屢下诏谕。
嘉與更始。
近見部院諸臣、因仍前弊。
未能洗滌肺腸。
托名熟練。
持祿養交。
習為固然。
其有年屆懸車。
戀戀爵祿。
豈真有心報國。
不過假借朝廷之官、為養身之計。
朕今令吏部具列各部院堂官職名。
親行更定。
與天下見之。
如馮铨先經禦史吳達疏參、私得叛逆姜鑲賄賂。
殊失大臣之體。
便當引去。
乃隐忍居官。
七年以來、毫無建白。
毫無争執。
着令緻仕。
謝啟光、七年錢糧、全無銷算。
運糧官交兌費用。
苦累難支、遂緻挂欠漕糧三百餘萬石。
關稅原有定額。
啟光濫差多人、加倍需索。
不顧商民貧苦。
至于一差之出。
不循次序、任意徇私。
穢聲盈耳。
大玷官箴。
着革職為民。
永不叙用。
李若琳、身任禮臣。
憸險專擅、與馮铨交結親密。
朋比為奸。
至于應用奉诏各官、忽取翰林院七員。
又取六員。
又改取三員。
此誠何意。
有司官例不差遣、亦得營求出差。
冒濫實甚。
着革職為民。
永不叙用。
都察院左都禦史卓羅、副都禦史羅璧、巴朗、啟心郎朱拉察、不循職掌。
緘默苟容。
曠官之罪何辭。
俱着革任。
徐起元、任風憲之官。
不能稱職。
念其守鄖陽來歸有功。
着調用。
吏部啟心郎甯古裡、前此铨選、越格濫用匪人。
以為迎合之計。
着革職。
永不叙用。
趙京仕年老。
着回奏後緻仕。
熊奮渭、言語不明。
着緻仕。
戴明說、同官貪婪、當秉公力争。
乃反唯唯聽命。
曆來銷算、事屬同官者、必據為己有。
明系希望有司求已銷算。
其操守不潔可知。
姑念年力尚壯、着降二級。
調外用。
自今以後、朕所親定留任者、着盡心供職。
不得虛應故事。
苟且塞責。
年老緻仕者、仍着有司相待以禮。
其調用者、須淬砺更新。
懲改前非。
以不負朕因才器使之意。
内外大小臣工、亦應各遵所谕。
自維何等官職。
便應盡何等事業。
若仍前上下交欺。
不求實效。
法必不貸。
爾産可傳谕通知。
○丙寅。
谕兵部、國家設立驿遞、原以傳朝廷之命令。
通天下之脈絡。
年來四方多故。
兵馬絡繹。
差遣繁多。
驿遞疲困。
至今日已極。
乃奉差官員、全不知地方苦楚。
勘合火牌之外。
恣意苦索。
驿夫不足、派及民夫。
騷動裡甲。
甚而牽連婦女。
系累生儒。
鞭驿官如罪犯。
辱州縣等奴隸。
以緻夫逃馬倒。
罷市止耕。
上誤公務。
下害小民。
深可痛恨。
以後再有此等之人、不拘大小衙門、着各地方官即指名申報、該督撫飛章參奏。
以憑重處。
其地方官驗明勘合、火牌、亦即照數應付。
毋得稽遲取罪。
如本無遲誤情弊、該差員役、因需索不遂、駕言遲誤、反卸罪州縣者。
尤為可惡。
着該督撫一并查參治罪。
各衙門亦不得濫差官員。
多請應付。
爾部可宣朕上□日、違者即着參處。
○又谕兵部、朕思各處土寇、本皆吾民。
或為饑寒所迫。
或為貪酷官吏所驅。
年來屢經撲巢□刀。
蕩平無期。
皆因管兵将領、縱令所部。
殺良冒功。
因而利其婦女。
貪其财帛。
真賊未必巢□刀殺。
良民先受荼毒。
朕甚痛之。
嗣後各該督撫所屬境内、有賊寇依山伏莽、嘯聚焚劫者、即廣偵密探。
責令領兵官星馳相機巢□刀撫。
勿令滋蔓。
其附近賊巢居民、不得借搜捕為名。
一概殺搶。
至從賊營逃出難民難婦、及真賊革心投順、即與訊明安置完聚。
不許仍前殺擄。
如有零星賊黨、竄伏村落者、責成道将有司、設法掩捕。
不得輕動大兵。
使玉石俱焚。
倘被人首告為賊者、該地方官須詳審實情。
勿聽仇扳株累。
近聞地方官一經首告、未辨真假。
辄縱差役先行。
乘機抄掠。
甚屬可惡。
以後若有此等事、本官一體連坐。
各督撫務嚴饬。
各該道将等官、實力遵行。
稱朕除寇安民至意。
如地方官仍蹈故轍、縱賊害良、着該督撫指名參奏。
治以重罪。
如該督撫徇情隐庇、經部臣參奏、定行一并治罪。
○吏部列薦原任吏部侍郎熊文舉、兵部侍郎李元鼎、工部侍郎王永吉、都察院佥都禦史趙開心、才品堪用。
命起送來京 ○禮部疏奏上幸太學。
應差官行取衍聖公、四氏博士、及老成族人、來京迎駕陪祀。
命擇吉具儀舉行。
○以知他喇布勒哈番兼一拖沙喇哈番馬光輝有軍功、加為一等阿達哈哈番兼一拖沙喇哈番。
○加封鎮國公張泰、為固山貝子 ○薩路自訴有豎梯攻城功、為翁阿岱所冒、部議奪翁阿岱職、予薩路。
從之。
○授固倫額驸噶爾馬索諾木、一等精奇尼哈番。
和碩額驸諾爾布、一等阿思哈尼哈番。
○調刑部侍郎李率泰、為吏部侍郎。
以佟圖賴、為禮部侍郎。
馬光輝、為刑部侍郎。
臧國祚、為工部侍郎 ○戶部侍郎庫立、以病免 ○正藍旗蒙古固山額真伊拜、以年老緻仕。
○以鑲白旗滿洲索渾、為本旗護軍統領。
正白旗滿洲納都祜、漢軍楊麒祥、鑲白旗滿洲羅碩、俱為本旗梅勒章京。
正白旗滿洲席伯臣、為前鋒參領。
噶布喇、勞漢、鑲白旗滿洲達穆圖、阿思哈、正藍旗滿洲噶都洪、俱為護軍參領。
正白旗滿洲土什海、艾松古、蒙古董峨洛、孟格圖、漢軍吳萬福、鑲紅旗漢軍趙國祚、祝萬春、俱為甲喇章京。
○以李迎春為戶部啟心郎。
杭愛、為吏部理事官。
趙山、劉芳譽、為戶部理事官。
恩克、高國允、索諾木、為禮部理事官。
宜永貴、韓仲錦、為兵部理事官。
參特赫、格善、侯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