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篇卷二
關燈
小
中
大
罷憑闌一黯然,獨将心事訴蒼天。
清朝有意推公道,白發無心着錦鞭。
天下浮雲偏晻霭,地中陰氣已凝堅”雲雲。
屠既得吏部,當班于馬之上,固辭居下。
是雖謙讓,然亦其中有未安也。
丙辰進士未聞選時,忽傳要選十一人,同舊進士一人,分撥五府、錦衣衛修書,人皆不測其由。
複訪知乃一上科進士,以養病應外選,欲求内補,百謀未遂。
聞徐首相溥好古貨,可通。
其人素雄于赀,乃購古琴古畫并珍品投之。
首相遂許,乃與太宰屠公謀,令各衙門纂修會典。
緣府、衛皆武職,恐采輯不備,不若于在部聽選進士内擇其有文學者,分撥前項衙門,俟成書皆準授京職。
屠以為然。
初,進士登科,不樂外選,多幹公差或養病回,因以為後圖。
至庚戌以後,執政建議,除丁憂外,凡養病公差回,或内外選,以下手一人為主。
其人下手,實外選者。
設謀如此,可謂巧宦者矣。
後得授禮部主事,累經彈劾,固不足深論。
但宰臣如此,可謂亦将焉用彼相者也。
予同年一人,南京人,精于文義。
中弘治壬子《書》魁,乙卯代貴官子入試浙場,貴官子高第,又與其人同中甲科。
時人有詩雲:“有錢買得鬼推磨,無力卻教人頂缸。
某也位高身子厚,某也衣短手兒長。
”其詩盛傳于時。
後二人皆不容于清議,一止浙佥,一止太仆丞。
今科場要令,批首立貢院門内,辨閱同試者面貌方入,蓋由此始。
聞其人入試日,亦甚秘密,惟有一人見其須不類,心頗疑之,始傳其事雲。
予同年吳江字從岷,為刑部主事,差還複命。
鴻胪寺官語之曰:“聲音要洪大,正選通政時也。
起身不要背上。
”至日早,吳果努力高聲,亦無音節,又橫走下禦街西。
上為之解顔。
時同僚楊郎中茂仁作一對句雲:“高叫數聲,驚動兩班文武;橫行幾步,笑回萬乘君王。
”一時盛傳資谑雲。
戊午夏,京師西直門熊入城,守衛者不知,間有被傷者。
大司馬鈞陽公謂野獸入城非宜,既參問守衛者,因乞嚴武事以備盜賊。
時郴陽何主事孟春在職方,謂同列曰:“熊之為兆,既當備盜,亦須慎火。
”同列莫曉。
未幾,城内在處有火災,禮部毀焉。
或謂何:“此于占出何書?”何曰:“餘不曉占書,曾記宋人紀紹興己酉永嘉災前數日,有熊自楠溪渡至城下。
高世則謂其倅趙允蹈曰:‘熊于字能火,郡中宜慎火燭。
’果延燒官民舍十七八。
予憶此事而雲,然不意其亦驗也。
” 弘治中有回回入貢,道山西某地,經行山下,見居民男女,競汲山下一池。
回回往行,謂伴者:“吾欲買此泉,可往與居人商評。
”伴者漫往語,民言:“焉有此!買水何用?且何以攜去?”回回言:“汝毋計我事,第請言價。
”民笑,漫言須千金。
回回曰:“諾。
”即與之。
民曰:“戲耳,焉有賣理?”回回怒,将相擊。
民懼,乃聞于縣。
縣令亦绐之曰:“是須三千金。
”回回曰:“諾。
”即益之。
令又反複言之,以至五千。
回回亦益之。
令亦懼,以白于府守。
守、令語之曰:“此直戲耳!”回回大怒,言:“此豈戲事!汝官府皆許我,我以此逗留數日。
今悉以貢物充價,汝尚拒我。
我當與決戰。
”即挺兵相向,守不得已許之。
回回即取斧鑿,循泉破山入深冗,得泉源,乃天生一石,池水從中出。
即舁出将去,守、令問:“事既成,無番變。
試問此何物耶?”回回言:“若等知天下寶有幾?”衆曰:“不知。
”回回曰:“今具珠玉萬寶皆虛,天下惟二寶耳,水火是也。
假令無二寶,人能活耶?二寶自有之,火寶猶易,惟水寶不可得,此是也。
凡用汲者,竭而複盈,雖三軍萬衆、城邑國都,隻用以給,終無竭時。
”語畢,欣持以往。
己未朝觐考察畢,科道建言:“天下方面、知府等官,有治行表卓者,宜加褒異,如古車服以庸之義。
”于是吏部訪舉數人宜獎。
疏上中止。
壬戌春,言者又舉故事,吏部亦訪舉六人,而布政周孟中、朱欽皆在優列,亦不果行。
意者或以所舉者未盡當而止,然此實風厲臣工之大要。
前代賜金,果皆盡其人乎?亦舉一勸百之典耳。
王古直,黃岩人,有奇氣,并不為人屈。
嘗與黃侍郎孔昭、謝侍郎铎友善。
一日遊京師,鄉人有坐事者,古直候諸官,官并捕入刑部獄。
獨暴立烈日,不與衆囚伍。
李主事廷美異之,檢衣帽間,得柯學士諸詩。
問之曰:“爾能詩耶?”使賦日影。
詩成,縱之歸。
長揖而出,獄吏皆大笑。
自是得名。
旅食三十年,無僮仆,不置釜甑,有大籠五六,惟詩畫數百幅,中貯酒壺,辰出飲一兩勺已,複鐍之以去。
上元節京師燒糯汁為瓶以貯水蓄魚,旁映屏燭,通明可愛,俗呼“炮燈。
”古直買置于館,日玩弄為兒戲。
一日誤觸碎,意怫然不樂,曰:“吾平生家計在此,今蕩盡矣。
”方作草書,值掾吏至,曰:“遽敗吾興!”掾欲毆之。
或俾自為計,古直曰:“我固可毆,毆則吾名益彰。
”一日遇諸塗,竟被毆。
獨袖手承之以歸,亦不以屑意也。
或勸使仕,大言曰:“我來為爵祿圖耶?”“盍科舉乎?”則歎曰:“安得以少年處我!”嘗在酒所歎曰:“此亦功名事業也。
”蓋亦一世奇士雲。
清朝有意推公道,白發無心着錦鞭。
天下浮雲偏晻霭,地中陰氣已凝堅”雲雲。
屠既得吏部,當班于馬之上,固辭居下。
是雖謙讓,然亦其中有未安也。
丙辰進士未聞選時,忽傳要選十一人,同舊進士一人,分撥五府、錦衣衛修書,人皆不測其由。
複訪知乃一上科進士,以養病應外選,欲求内補,百謀未遂。
聞徐首相溥好古貨,可通。
其人素雄于赀,乃購古琴古畫并珍品投之。
首相遂許,乃與太宰屠公謀,令各衙門纂修會典。
緣府、衛皆武職,恐采輯不備,不若于在部聽選進士内擇其有文學者,分撥前項衙門,俟成書皆準授京職。
屠以為然。
初,進士登科,不樂外選,多幹公差或養病回,因以為後圖。
至庚戌以後,執政建議,除丁憂外,凡養病公差回,或内外選,以下手一人為主。
其人下手,實外選者。
設謀如此,可謂巧宦者矣。
後得授禮部主事,累經彈劾,固不足深論。
但宰臣如此,可謂亦将焉用彼相者也。
予同年一人,南京人,精于文義。
中弘治壬子《書》魁,乙卯代貴官子入試浙場,貴官子高第,又與其人同中甲科。
時人有詩雲:“有錢買得鬼推磨,無力卻教人頂缸。
某也位高身子厚,某也衣短手兒長。
”其詩盛傳于時。
後二人皆不容于清議,一止浙佥,一止太仆丞。
今科場要令,批首立貢院門内,辨閱同試者面貌方入,蓋由此始。
聞其人入試日,亦甚秘密,惟有一人見其須不類,心頗疑之,始傳其事雲。
予同年吳江字從岷,為刑部主事,差還複命。
鴻胪寺官語之曰:“聲音要洪大,正選通政時也。
起身不要背上。
”至日早,吳果努力高聲,亦無音節,又橫走下禦街西。
上為之解顔。
時同僚楊郎中茂仁作一對句雲:“高叫數聲,驚動兩班文武;橫行幾步,笑回萬乘君王。
”一時盛傳資谑雲。
戊午夏,京師西直門熊入城,守衛者不知,間有被傷者。
大司馬鈞陽公謂野獸入城非宜,既參問守衛者,因乞嚴武事以備盜賊。
時郴陽何主事孟春在職方,謂同列曰:“熊之為兆,既當備盜,亦須慎火。
”同列莫曉。
未幾,城内在處有火災,禮部毀焉。
或謂何:“此于占出何書?”何曰:“餘不曉占書,曾記宋人紀紹興己酉永嘉災前數日,有熊自楠溪渡至城下。
高世則謂其倅趙允蹈曰:‘熊于字能火,郡中宜慎火燭。
’果延燒官民舍十七八。
予憶此事而雲,然不意其亦驗也。
” 弘治中有回回入貢,道山西某地,經行山下,見居民男女,競汲山下一池。
回回往行,謂伴者:“吾欲買此泉,可往與居人商評。
”伴者漫往語,民言:“焉有此!買水何用?且何以攜去?”回回言:“汝毋計我事,第請言價。
”民笑,漫言須千金。
回回曰:“諾。
”即與之。
民曰:“戲耳,焉有賣理?”回回怒,将相擊。
民懼,乃聞于縣。
縣令亦绐之曰:“是須三千金。
”回回曰:“諾。
”即益之。
令又反複言之,以至五千。
回回亦益之。
令亦懼,以白于府守。
守、令語之曰:“此直戲耳!”回回大怒,言:“此豈戲事!汝官府皆許我,我以此逗留數日。
今悉以貢物充價,汝尚拒我。
我當與決戰。
”即挺兵相向,守不得已許之。
回回即取斧鑿,循泉破山入深冗,得泉源,乃天生一石,池水從中出。
即舁出将去,守、令問:“事既成,無番變。
試問此何物耶?”回回言:“若等知天下寶有幾?”衆曰:“不知。
”回回曰:“今具珠玉萬寶皆虛,天下惟二寶耳,水火是也。
假令無二寶,人能活耶?二寶自有之,火寶猶易,惟水寶不可得,此是也。
凡用汲者,竭而複盈,雖三軍萬衆、城邑國都,隻用以給,終無竭時。
”語畢,欣持以往。
己未朝觐考察畢,科道建言:“天下方面、知府等官,有治行表卓者,宜加褒異,如古車服以庸之義。
”于是吏部訪舉數人宜獎。
疏上中止。
壬戌春,言者又舉故事,吏部亦訪舉六人,而布政周孟中、朱欽皆在優列,亦不果行。
意者或以所舉者未盡當而止,然此實風厲臣工之大要。
前代賜金,果皆盡其人乎?亦舉一勸百之典耳。
王古直,黃岩人,有奇氣,并不為人屈。
嘗與黃侍郎孔昭、謝侍郎铎友善。
一日遊京師,鄉人有坐事者,古直候諸官,官并捕入刑部獄。
獨暴立烈日,不與衆囚伍。
李主事廷美異之,檢衣帽間,得柯學士諸詩。
問之曰:“爾能詩耶?”使賦日影。
詩成,縱之歸。
長揖而出,獄吏皆大笑。
自是得名。
旅食三十年,無僮仆,不置釜甑,有大籠五六,惟詩畫數百幅,中貯酒壺,辰出飲一兩勺已,複鐍之以去。
上元節京師燒糯汁為瓶以貯水蓄魚,旁映屏燭,通明可愛,俗呼“炮燈。
”古直買置于館,日玩弄為兒戲。
一日誤觸碎,意怫然不樂,曰:“吾平生家計在此,今蕩盡矣。
”方作草書,值掾吏至,曰:“遽敗吾興!”掾欲毆之。
或俾自為計,古直曰:“我固可毆,毆則吾名益彰。
”一日遇諸塗,竟被毆。
獨袖手承之以歸,亦不以屑意也。
或勸使仕,大言曰:“我來為爵祿圖耶?”“盍科舉乎?”則歎曰:“安得以少年處我!”嘗在酒所歎曰:“此亦功名事業也。
”蓋亦一世奇士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