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篇卷三

關燈
公張懋與大夏同往。

    内有太監岑璋者,久恃寵眷,私乞不欲預選。

    上已許之,既而谕大夏曰:“若岑璋臨期不至,當據法處置。

    ”大夏等對曰:“既已有旨見容,難再别議。

    ”上曰:“朕雖一時情不能已許伊,在未嘗傳出令爾曹補本,何謂有旨?”及期,璋果不至,遂與陳寬等參伊方命。

    頃刻即批出雲:“本當拿問,且饒這遭。

    ”璋聞之恐懼。

    衆近侍皆自此檢束不敢肆。

     都禦史戴珊累以疾辭,不允。

    上一日召劉大夏并戴同入,行間戴懇劉曰:“少頃進見,當舍己為我言之。

    ”及見,議論公事畢,上論曰:“爾珊昨日何以又陳老疾求去?”珊顧劉未敢對,遂進曰:“都禦史與各道系互相糾劾衙門,若堂上官以病不出,恐為禦史所劾,不得不奏。

    珊實有病,不敢假。

    ”上曰:“賓客在人家告歸,主人懇留之,亦置家事而止。

    爾何忍咈朕意如是耶?”珊感而流涕,上亦為之感動,上下相對,不能言者久之。

    上曰:“爾等姑退。

    ”珊退謂劉曰:“自此以後,雖死不敢言去矣。

    ” 甲子閏四月,上命大學士李東陽往阙裡祭告,其敕谕雲:“近因阙裡毀于回祿,爰命有司重建,厥功既成,茲遣卿往彼祭告。

    夫先師道德,萬世之所宗;鼎新廟庭,一代之盛典。

    以故禋告之禮,特委輔弼之臣。

    卿其精白一心,寅恭将事,務期聖靈昭假,以副朕隆師重道之懷。

    事畢,星馳回京。

    欽哉!故敕。

    ”其祭文雲:“皇帝遣太子太保、戶部尚書、兼謹身殿大學士李東陽緻祭于先師大成至聖文宣王曰:惟我先師,代天立教。

    禮嚴報祀,四海攸同。

    嶽降在茲,廟貌自古。

    頃罹災變,實警予衷。

    爰敕有司,命工重建。

    越既五載,厥功告陳。

    宇棟鼎新,器物鹹備。

    光昭儒道,用妥聖靈。

    特遣輔臣,遠将祭告。

    尚期歆格,來享明禋。

    謹告。

    ” 先是兖州知府龔弘一夕夢谒孔廟,宣聖對之泣下。

    既寤,不知何祥。

    次日适當谒廟,禮畢,弘升殿,命諸生揭幔瞻視,正見塑像龛傾損裂,殿瓦穿漏當其上,有水迹下被像面,帷幔亦且弊腐。

    弘惕然,亟為整饬完好。

    未幾廟災,時庚申七月八日也。

    初,其日未申間,廟庭煙氣郁勃,既而火起樹杪,延及廊庑室宇,焚蕩樹木甚多。

    前代碑刻,鹹在煨燼。

    是年建甯書坊及廣信張天師家一時俱罹郁攸之厄,亦可怪也。

     上一日退朝,宣劉尚書大夏,議論國事久之,言及左右,大夏未及對。

    上曰:“爾趑趄不言者,豈尚疑我是聽左右人言語之皇帝耶?”大夏叩頭謝。

     癸亥正月郊,上以微恙不果行,有旨俟平複親舉,至二月中旬,始克行。

    蓋上謂天子祭天地,不可假諸臣下,必俟疾愈方舉,此見義精也。

    故銮輿出郊,遠近快睹,皆呼萬歲。

    李閣老東陽有詩雲:“聖躬已豫思蠲潔,願達平安上紫宸。

    ”紀其實也。

     淮、揚大饑,巡撫等官累上疏告急。

    上召劉大夏谕曰:“淮、揚饑荒,十分狼狽。

    雖嘗令有司赈濟撫按,不知近來何如,爾曾用心此事否?”大夏對曰:“臣待罪兵部,才短憂亂,實嘗用心深訪,此時可無憂矣。

    ”上曰:“何以無憂?”對曰:“臣聞淮民窮極思變間,偶遇聖旨文書行到,遂寝其謀。

    ”上曰:“是何文書?”對曰:“即近日準各衙門所陳弊政行去的勘合。

    ”上曰:“朝廷政事得失,若非各有陳奏,朕何以知之?今後爾等有所奏言,皆不可避諱。

    ” 張學士元祯,南昌人,為日講官。

    上命設低幾,就而聽之。

    蓋張短小不及四尺,且貌寝,然聲音朗徹,聞者竦然,上亦起敬,故設此幾以便之。

    張自七歲能屬文,稱為奇童。

    嘗請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