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試考三
關燈
小
中
大
,诏南京法司逮治,其為首沈應元等數人如法發遣,祭酒呂調陽莅任未幾,且勿論。
守備魏國公徐鵬舉以聞變坐視奪祿米,司業金達以钤束不嚴奪俸,各二月。
監生編号如舊行。
二年戊辰,命少傅太子太師吏部尚書建極殿大學士李春芳、掌詹事府禮部尚書兼翰林院學士殷士儋主試,取中田一儁等四百人。
廷試,賜羅萬化、黃鳳翔、趙志臯及第。
先是,内閣所取李長春、王家屏、田一儁已定矣,内旨忽于二甲前進呈卷用萬化等,而李長春三人居二甲前。
是歲,少傅大學士陳以勤以子陳于陛、通政使李一元以弟一中,辭讀卷,許之,《登科錄》亦不列姓名。
改進士徐顯卿、陳于陛、張一桂、沈一貫、李長春、韓世能、賈三近、王家屏、田一儁、朱赓、沈懋孝、張位、李熙、林景旸、徐秋鹗、張道明、邵陛、何維椅、沈位、李維桢、郭莊、王喬桂、劉東星、于慎行、範謙、張書、李學一、習孔教、劉應麒、鄭國仕為庶吉士。
四年庚午,命右春坊右谕德兼翰林侍讀丁士美、翰林院修撰申時行主順天試。
進《鄉試錄》,有重葉者,奪府丞宋纁、谕德丁士美、修撰申時行俸,各兩月。
命司經局洗馬兼翰林院侍講馬自強、翰林院侍讀陶大臨主應天試。
時江西提學副使陳萬言以科舉校士遺落者悉詣巡按禦史劉思問求覆校,幾四萬人。
思問與期會都司署中。
旦日,思問未至。
士争門入,骈雜喧亂。
都指揮王國光呵叱之退,相蹂踐死者六十餘人。
是歲鄉試,南昌知縣劉紹恤主彌封。
紹恤在縣中有素所奬拔士試而中者二人,士論嘩然,謂紹恤私二人,從落卷搜出,改洗冒中。
于是南科道官請谪思問、萬言,罷紹恤,并黜二生。
下吏禮二部議:“思問無罪,國光行撫臣逮問。
二人中式,紹恤實不私。
然不應招緻門下,以起事端,其與萬言俱以不及調用。
”奏可。
五年辛未,命少傅太子太傅吏部尚書建極殿大學士張居正、掌詹事府事吏部左侍郎兼翰林院學士呂調陽主會試,取中鄧以贊等四百人。
廷試,賜張元忭、劉瑊、鄧以贊及第。
改進士趙用賢、黃洪憲、盛讷、劉虞夔、吳中行、公家臣、蕭崇業、宋儒、張程、王祖嫡、宋範、趙耀、劉諧、史钶、石應嶽、趙參魯、王守成、王懋德、李盛春、秦耀、熊敦樸、趙鵬程、劉元震、何汝成、劉楚先、劉克正、孫成名、張應元、盛彬、孫訓為庶吉士。
萬曆元年癸酉,命右春坊右谕德兼翰林院侍讀王錫爵、左春坊左中允兼翰林院編修陳經邦主順天試。
命左春坊左中允兼翰林院編修範應期、右春坊右中允兼翰林院編修何洛文主應天試。
是歲,少師張居正子嗣文在湖廣者得薦,其試順天者懋修不得薦。
萬曆二年甲戌,命太子太保禮部尚書武英殿大學士呂調陽、吏部左侍郎兼翰林院學士掌詹事府事王希烈主會試,取中孫爌等三百人。
廷試,賜孫繼臯、王應選、餘孟麟及第。
張嗣文不與中式。
萬曆四年丙子,命右春坊右中允兼翰林院編修何洛文、右春坊右贊善兼翰林院檢讨許國主順天試。
命右春坊右中允兼翰林院編修戴洵、右春坊右贊善兼翰林院檢讨陳思育主應天試。
是歲,内閣大學士張居正次子(懋)【嗣】修中順天式,呂調陽子興周中廣西式,張四維次子嘉徵中山西式。
南都主試者戴洵以故中允孫世芳為厲中之,病甚,閱卷事皆屬之思育。
五年丁醜,命禮部尚書東閣大學士張四維、詹事府詹事兼翰林院侍讀學士掌院事申時行主會試,取中馮夢祯等四百人。
(懋)【嗣】修、興周複與焉。
廷試,少師兼太子太師吏部尚書中極殿大學士張居正、少保太子太傅戶部尚書武英殿大學士呂調陽、少保太子太保刑部尚書王崇古以子嫌辭讀卷,不許。
賜沈懋學、張嗣修、曾朝節及第。
是歲,讀卷官初拟宋希堯為第一,而嗣修在第二甲第二。
上拆卷得之,擢置嗣修第二,且謂居正曰:“朕無以報先生功,當看先生子孫。
”後始知慈壽及大珰馮保意也。
宋希堯遂二甲第一。
改進士沈自邠、楊起元、楊德政、敖文桢、何洛書、張鼎思、甘雨、高尚忠、張養蒙、萬象春、馬象幹、姚嶽祥、餘繼登、顧紹芳、史繼辰、曹一鵬、王國、費尚伊、張志、張文熙、陸可教、汪言臣、馮夢祯、林休徵、李植、莊履豐、吳堯弼、馮琦為庶吉士。
七年【己卯】,命左春坊左谕德兼翰林院侍讀陳思育、司經局洗馬兼翰林院修撰周子義主順天試。
命右春坊右中允兼翰林院編修高啟愚、翰林院侍讀羅萬化主應天試。
故事,中允與講、讀對品,中允得入門序揖,前導雙呵,講、讀不得也。
然至主兩京試及修史列銜,則皆講、讀前而中允後,行之二百餘年不易。
至是,忽改命啟愚主試,萬化副之,雲自政府意也。
是歲,首輔居正子懋修湖廣鄉試中式。
八年庚辰,命禮部尚書文淵閣大學士申時行、禮部左侍郎兼翰林院侍讀學士餘有丁主會試,
守備魏國公徐鵬舉以聞變坐視奪祿米,司業金達以钤束不嚴奪俸,各二月。
監生編号如舊行。
二年戊辰,命少傅太子太師吏部尚書建極殿大學士李春芳、掌詹事府禮部尚書兼翰林院學士殷士儋主試,取中田一儁等四百人。
廷試,賜羅萬化、黃鳳翔、趙志臯及第。
先是,内閣所取李長春、王家屏、田一儁已定矣,内旨忽于二甲前進呈卷用萬化等,而李長春三人居二甲前。
是歲,少傅大學士陳以勤以子陳于陛、通政使李一元以弟一中,辭讀卷,許之,《登科錄》亦不列姓名。
改進士徐顯卿、陳于陛、張一桂、沈一貫、李長春、韓世能、賈三近、王家屏、田一儁、朱赓、沈懋孝、張位、李熙、林景旸、徐秋鹗、張道明、邵陛、何維椅、沈位、李維桢、郭莊、王喬桂、劉東星、于慎行、範謙、張書、李學一、習孔教、劉應麒、鄭國仕為庶吉士。
四年庚午,命右春坊右谕德兼翰林侍讀丁士美、翰林院修撰申時行主順天試。
進《鄉試錄》,有重葉者,奪府丞宋纁、谕德丁士美、修撰申時行俸,各兩月。
命司經局洗馬兼翰林院侍講馬自強、翰林院侍讀陶大臨主應天試。
時江西提學副使陳萬言以科舉校士遺落者悉詣巡按禦史劉思問求覆校,幾四萬人。
思問與期會都司署中。
旦日,思問未至。
士争門入,骈雜喧亂。
都指揮王國光呵叱之退,相蹂踐死者六十餘人。
是歲鄉試,南昌知縣劉紹恤主彌封。
紹恤在縣中有素所奬拔士試而中者二人,士論嘩然,謂紹恤私二人,從落卷搜出,改洗冒中。
于是南科道官請谪思問、萬言,罷紹恤,并黜二生。
下吏禮二部議:“思問無罪,國光行撫臣逮問。
二人中式,紹恤實不私。
然不應招緻門下,以起事端,其與萬言俱以不及調用。
”奏可。
五年辛未,命少傅太子太傅吏部尚書建極殿大學士張居正、掌詹事府事吏部左侍郎兼翰林院學士呂調陽主會試,取中鄧以贊等四百人。
廷試,賜張元忭、劉瑊、鄧以贊及第。
改進士趙用賢、黃洪憲、盛讷、劉虞夔、吳中行、公家臣、蕭崇業、宋儒、張程、王祖嫡、宋範、趙耀、劉諧、史钶、石應嶽、趙參魯、王守成、王懋德、李盛春、秦耀、熊敦樸、趙鵬程、劉元震、何汝成、劉楚先、劉克正、孫成名、張應元、盛彬、孫訓為庶吉士。
萬曆元年癸酉,命右春坊右谕德兼翰林院侍讀王錫爵、左春坊左中允兼翰林院編修陳經邦主順天試。
命左春坊左中允兼翰林院編修範應期、右春坊右中允兼翰林院編修何洛文主應天試。
是歲,少師張居正子嗣文在湖廣者得薦,其試順天者懋修不得薦。
萬曆二年甲戌,命太子太保禮部尚書武英殿大學士呂調陽、吏部左侍郎兼翰林院學士掌詹事府事王希烈主會試,取中孫爌等三百人。
廷試,賜孫繼臯、王應選、餘孟麟及第。
張嗣文不與中式。
萬曆四年丙子,命右春坊右中允兼翰林院編修何洛文、右春坊右贊善兼翰林院檢讨許國主順天試。
命右春坊右中允兼翰林院編修戴洵、右春坊右贊善兼翰林院檢讨陳思育主應天試。
是歲,内閣大學士張居正次子(懋)【嗣】修中順天式,呂調陽子興周中廣西式,張四維次子嘉徵中山西式。
南都主試者戴洵以故中允孫世芳為厲中之,病甚,閱卷事皆屬之思育。
五年丁醜,命禮部尚書東閣大學士張四維、詹事府詹事兼翰林院侍讀學士掌院事申時行主會試,取中馮夢祯等四百人。
(懋)【嗣】修、興周複與焉。
廷試,少師兼太子太師吏部尚書中極殿大學士張居正、少保太子太傅戶部尚書武英殿大學士呂調陽、少保太子太保刑部尚書王崇古以子嫌辭讀卷,不許。
賜沈懋學、張嗣修、曾朝節及第。
是歲,讀卷官初拟宋希堯為第一,而嗣修在第二甲第二。
上拆卷得之,擢置嗣修第二,且謂居正曰:“朕無以報先生功,當看先生子孫。
”後始知慈壽及大珰馮保意也。
宋希堯遂二甲第一。
改進士沈自邠、楊起元、楊德政、敖文桢、何洛書、張鼎思、甘雨、高尚忠、張養蒙、萬象春、馬象幹、姚嶽祥、餘繼登、顧紹芳、史繼辰、曹一鵬、王國、費尚伊、張志、張文熙、陸可教、汪言臣、馮夢祯、林休徵、李植、莊履豐、吳堯弼、馮琦為庶吉士。
七年【己卯】,命左春坊左谕德兼翰林院侍讀陳思育、司經局洗馬兼翰林院修撰周子義主順天試。
命右春坊右中允兼翰林院編修高啟愚、翰林院侍讀羅萬化主應天試。
故事,中允與講、讀對品,中允得入門序揖,前導雙呵,講、讀不得也。
然至主兩京試及修史列銜,則皆講、讀前而中允後,行之二百餘年不易。
至是,忽改命啟愚主試,萬化副之,雲自政府意也。
是歲,首輔居正子懋修湖廣鄉試中式。
八年庚辰,命禮部尚書文淵閣大學士申時行、禮部左侍郎兼翰林院侍讀學士餘有丁主會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