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試考二

關燈
部等官二人主試。

     八年己醜,命少傅太子太傅吏部尚書謹身殿大學士張孚敬、詹事府詹事翰林院學士霍韬為考試官。

    皆大禮貴人也,張距登進士八年耳。

    初變文格,以簡勁為主,其程序文僅三百言雲。

     取中唐順之等。

    廷試,賜羅洪先、程文德、楊名及第。

    先是,大學士楊一清等以洪先、文德名及唐順之、陳束、任瀚六卷進覽,上一一品題,首卷各禦批。

    于洪先曰:“學正有見,言谠而意必忠,宜擢之首者。

    ”于文德曰:“探本之論。

    ”于名曰:“能守聖學,以為此知要之說。

    ”于順之曰:“條論精詳殆盡。

    ”于束曰:“仁智之用,着之吾心,此不易之說。

    ”于瀚曰:“勉吾敬一之為主,忠哉!”六策以有禦批,刻錄中。

    是歲,大學士楊一清等考庶吉士,以唐順之、任瀚、陳束三名為上禦批,取首列,而盧淮、諸邦憲、汪大受、郭宗臯、蔡雲程、楊佑、汪文淵、王表、曹忭、王榖祥、熊過、安如山、鄭大同、李實、孫光輝、吳子孝次之。

    居數日,有旨:“迩年以來,每為大臣徇私選取,市恩立黨。

    唐順之等一體除用。

    有才行卓異、學問優正者,吏部舉奏,收之翰林,以備擢用。

    ” 嘉靖十年辛卯,命翰林院侍讀學士吳惠、右春坊右贊善蔡昂主順天試。

     命翰林院侍讀學士席書、左春坊左中允孫承恩主應天試。

     是歲,各省試仍用科部等官。

     十一年壬辰,命詹事府少詹事兼翰林院學士張潮、翰林侍讀學士郭維藩為考試官,取中林春等。

    廷試,賜林大欽、孔天胤、高節及第、先是,禮部尚書夏言上疏請正文體,諸刻意騁詞、浮誕磔裂壞文體者,擯不得取。

    诏可。

    既廷試,言複令儀制郎中約束,諸士鹹拱聽。

    而大欽獨後至,不聞也,起不用對冒,而文氣甚奇。

    吏部尚書汪鋐得之,詫曰:“怪哉!”以示大學士張孚敬。

    已定二卷,覽之,曰:“雖破格,甚明健可誦也。

    ”取為第三。

    既呈覽,上禦批第一。

    大欽時年二十有二。

    第二名孔天胤,以王親例補外為湖廣提學佥事。

     是歲,改庶吉士,已取錢亮、許檖、闵如霖、衛元确、段承恩、韓勖、扈永通、呂光洵、謝九儀、劉光文、黃獻可、劉士達、劉思唐、閻樸、胡守中、錢籍、王梅、雷禮、邊涔、李大魁、郭希顔矣,上閱卷,見彌封官姓名,疑有私,遂報罷。

    後複選呂懷、範瑟、錢亮、黃應中、秦鳴夏、邊沆、闵如霖、王珩、衛元确、浦應麒、遊居敬、趙汝濂、劉思唐、閻樸、胡守中、李本、趙維垣、何城、王梅、李大魁、郭希顔,命禮部右侍郎兼翰林院學士顧鼎臣教習。

     十三年甲午,命翰林院侍講學士廖道南、翰林院侍讀張衮主順天試。

    以初場進題遲,下禮部參。

    道南辭鹿鳴宴,不許。

    時吏部尚書汪鋐有子不第,上疏指摘場事,以太祖誅劉三吾為言。

    道南引劉俨事答之,俱不問。

     命右春坊右谕德倫以訓、右春坊右贊善張治主應天試。

     十四年乙未,命翰林院侍讀學士張璧、侍講學士蔡昂為考試官,取中許榖等。

    廷試,賜韓應龍、孫升、吳山及第。

    先是,大學士李時等取中十二卷進覽,上批答曰:“卿等以堪作甲卷十二來呈,朕各覽一周,其上一卷說的正合策題‘夫周道善而備’,朕所取法。

    其上三說‘仁禮為用’‘夫仁基之,禮成之’,亦甚得題意。

    其上四論‘仁敬’‘夫敬而能仁,他不足說,可以保治矣’。

    其上二略泛而治于行,其下二卻似谠,雖與題不合,言以時事,故朕取之,可二甲首。

    餘以次挨去。

    不知是否?卿可先與鼎臣看一過,再同讀卷官看行。

    ”上複禦批首三卷,【于】韓應龍曰:“是題本意,可第一甲第一名。

    ”于孫升曰:“說仁禮之意好,可第二名。

    ”于吳山曰:“敬為心學之極,此論好,可第三名。

    ”是歲并李機、趙貞吉、郭樸、敖銑、任瀛、沉宏、駱文盛、尹台、康大和九人策皆刻之。

    是年四月内,禮部請考庶吉士,以故事聞。

    上诏于文華殿大門外,親出禦題考試。

    大學士李時會吏部尚書汪鋐,禮部尚書夏言,吏部左侍郎顧鼎臣、霍韬,右侍郎張邦奇,禮部左侍郎黃绾、右侍郎黃宗明,選進士李機、趙貞吉、敖銑、郭樸、任瀛、駱文盛、尹台、康大和、沉瀚、歐陽、王立道、嵇世臣、彭鳳、鄭一統、胡汝嘉、林廷機、高時、黃廷用、奚良輔、汪集、郭鎜、沉良才、陳東光、王維桢、張緒、李秦、何維栢、盧宗哲、全元立、趙繼本名上。

    奉旨:“朕覽趙貞吉等八名、盧宗哲等二十二名可留。

    卿還具題來行。

    内列吏禮二部堂上官及鼎臣名,不必部疏。

    此蓋朕親試也,可作例。

    ”又升顧鼎臣為禮部尚書兼翰林院學士教之,後又益以吏部左侍郎翰林院學士張邦奇。

     十六年丁酉,命翰林院侍講學士姚涞、左春坊左中允孫承恩主順天試。

     命右春坊右谕德江汝璧、司經局洗馬歐陽衢主應天試。

     初,以南京進呈試錄考試官批語失列名,下部參看,謂事屬不敬,考試、提調等官皆當提問。

    議上,上謂:“考官既不填名,策題又以國家祀戎大事為問,所對語多譏讪,谕德(汪)【江】汝璧、洗馬歐陽衢令錦衣衛官逮治;提調府尹孫懋、府丞楊麒,監試禦史何鋐、沉應陽,南京法司究問;考官學正許文魁等,所在巡按禦史逮問。

    所取生儒,不許會試。

    ”後谪汝璧為廣東市舶副提舉,衢為南雄府通判。

     禮部尚書嚴嵩奏:“廣東所進試錄,字如‘聖谟’、‘帝懿’、‘四郊’、‘上帝’俱不行擡頭,及稱‘陳白沙’、‘倫(遷)迂岡’之号,有失君前臣名之義。

    且錄中文體大壞,詞義尤為荒謬,宜治罪。

    ”得旨:“學正王本才等、布政陸傑等、按察司蔣淦等,俱命巡按官逮問。

    本才等奪其禮币,禦史餘光命法司逮問。

    仍通行天下提學官,嚴禁士子,敢有肆為怪誕、不遵舊式者,悉黜之。

    ” 十七年戊戌,命太子太保禮部尚書掌詹事府事翰林院學士顧鼎臣、太子賓客吏部左侍郎翰林院學士張邦奇為考試官,取中袁炜等。

    廷試,賜茅瓒、羅珵、袁炜及第。

     是歲,内閣初拟(大)【吳】人陸師道為狀元,禦筆批作二甲第五,取袁炜第一。

    文華宣讀已出,複召大學士李時、夏言、學士顧鼎臣入,改作第三,親擢茅瓒第一。

    見陸詹事深家書中。

     十九年庚子,命左春坊左庶子童承叙、右春坊右庶子楊維傑主順天試。

     命翰林院學士張治、右春坊右谕德龔用卿主應天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