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中
關燈
小
中
大
◎唐王明唐王聿鍵,小字長壽,太祖九世孫也。
喜讀書,好任俠;襲爵後,坐殺兩叔以複父仇,廢锢鳳陽,弘光僭号,赦出。
金陵破,随鄭鴻逵入閩,撫臣張肯堂、按臣吳春枝等與鄭氏擁而立之,以乙酉六月望日僭号,改元隆武。
封弟聿钅粵為唐王,鄭芝龍、鄭鴻逵皆進爵為侯;方行郊天禮,大風忽起,天帝高皇前燭滅,尚寶卿馬驚仆,玉玺墜地,識者知其不終。
以張肯堂、吳春枝、李長倩、曹學等為六部尚書,召黃道周、蔣德與蘇觀生,同入閣辦事。
當是時文武濟濟,若可有為;然地狹民貧,政由鄭氏。
嘗宴大臣,芝龍與黃道周争席,唐王卒右道周;又所薦引,不能盡用,芝龍由是不悅。
而鄭氏亦目以暴斂失民,使王兆熊主饷,沿門搜括,不輸者,榜其門曰不義。
又大鬻官爵,部司價止百金,于是娼優仆隸,盡列衣冠,拜谒州縣,鞭撻鄉裡,遠近延頸王師,有“清行如蟹”之謠。
八月,曾妃自浙迎至,大營宮殿,開織造府,曾氏下體之服,皆織龍鳳;厄之屬,悉用黃金。
是月,靖江王亨嘉于廣西僭号,丁魁楚破之梧州,執送福建,斬于市。
九月,黃道周憤鄭氏偷安,聞江西紳士傅鼎铨、萬元吉、楊廷麟等所在團結,為明守,自請視師,芝龍不與一兵。
道周出關,召募得千餘人,行至衢州,為其門人所誘,執送江甯,死之。
十月,唐王使蘇觀生代道周督師江右。
既而鄭芝龍自念若不出關,終無以壓衆心,乃下令分遣鄭鴻逵援浙西,鄭彩救江右,聲言兩路各萬人,實不滿千。
臘月,唐王命築壇行推毂禮;李長倩以饷不繼,憂憤而死。
丙戌正月,唐王如建甯,将西出;芝龍固請還省,乃回駐劍津。
馬士英叩關求見,王命守關兵勿納。
闖賊為土兵所殺,其衆降于楚撫何騰蛟,兵勢驟張、上疏請唐王入楚。
蘇觀生至贛州,值萬元吉敗于吉安,即棄贛州奔南安,元吉入贛固守,王師攻之,不能克。
永甯王誘大帽山洞蠻同保撫州,王師圍之,永甯求救于鄭彩。
州監軍張家玉以三營先進,王師大集,彩望風而遁,家玉兵潰,撫州破,永甯王死之。
鄭鴻逵駐關外,聞報,亦遁歸。
蔣德自行出關,見瘦兵弱卒,一無可恃,知事不可為,即告病去。
六月,補行乙酉鄉試,王子誕生,大赦覃恩,各官上表稱賀,有“日月為明,止戈為武”之語,唐王大加嗟賞。
又以國家元氣之削,由于靖難;乃複建文年号,建方孝孺祠,鑄姚廣孝鐵像,跪于階前。
是時王師已破浙西,進取仙霞。
洪内院以王爵啖芝龍,芝龍心動,乃托言海寇狎至,悉撤關内外兵。
唐王始決計西行,就何騰蛟。
七月,王師至關,守關吏搜得閩中迎降書二百餘封,唐王命焚之,谕臣下改心易慮。
八月,貝勒克仙霞關,唐王西走,猶以書數十扛自随,追兵迫,始騎而馳,将至汀州,因曝龍鳳衣,停一日。
方入城,忽有叩門稱扈跸者,啟視之,則北騎也,遂與曾妃同被執,死于福州。
或曰:“唐王至邵武,知事不可為,有二宮人缢死,取三棺釘之以出,其一,則曾妃也。
唐王易服潛遁,後至瓊州,為僧于五指山。
後鄭成功在鼓浪嶼,曾有使存問諸遺臣,然莫必其真僞也。
” 福汀既破,王弟聿钅粵浮海走羊城。
時江右盡陷,蘇觀生亦棄贛入廣,聞桂王稱監國于肇慶,即遣使勸進;然自以與丁魁楚素不相能,不樂西附。
适聿钅粵至,乃與何吾驺、顧元鏡、王應華等複奉之稱帝,改元紹武,以都司署為行宮。
即日封觀生建明伯,與元鏡、應華并東閣大學士。
時倉卒舉事,通國奔走,夜中如晝。
不旬日,除官數千,冠服皆假之優伶雲。
永明既立,遣彭耀及陳嘉谟谕觀生,怒其不遜,執而斬之,于是治兵相攻,以番禺人陳泰際督師,與永明王将林佳鼎戰于三水,大敗。
複招海盜數萬人,以林察為大将,戰于海口,斬佳鼎。
觀生意得,務粉飾為太平事,而專任關捷先、梁朝鐘為心腹。
捷先由進士曆官監司,小有才,使司筆劄;朝鐘舉于鄉,善談論,兩人首倡兄終弟及之議者也。
有楊明競者,潮州人,好為大言,詭稱精兵滿潮惠間,可十萬,即特授潮惠巡撫。
朝鐘語人,内有捷先,外有明競,強敵不足平矣。
又有梁{洪金}者,妄人也,觀生才之,用為吏科都給事中,與明競大納賄賂。
觀生又多招海盜,其衆白日殺人。
懸肺腸于貴官之門以示威,人情大擾。
李成棟觇知之,即啟貝勒發兵而西;比入廣,潮惠二府先迎降,成棟即用其印移文廣州報無警,而使林永茂以選騎三百随其後。
臘月望日,聿钅粵方與觀生視學,永茂以十八騎先至,詐稱花山降盜,突入門,揮刀大呼。
時精兵皆西出,倉卒不能集,城中一時奔潰,觀生走{洪金}所問計;{洪金}曰:“惟死耳,複何言。
”觀生入東房,{洪金}入西房,各拒戶自缢。
觀生慮其詐,稍留聽之。
{洪金}故扼其吭,氣湧有聲,且推幾仆地,久之寂然;觀生信為死,遂自缢。
明日,{洪金}獻其屍出降。
聿钅粵方閱射,急易服逾坦而走,追兵執之;成棟使饋之食,聿钅粵歎曰:“我若飲汝一勺水,何以見高帝?”乃自缢。
吾驺、應華等悉降,惟朝鐘亦自缢死。
◎魯王明魯王以海,太祖十世孫也。
申酉間,南北喪亂,以海避地台州。
會餘姚新令發闾左治道,執撲以扌失行役者,而扌失其不力者,役者怨,奪其撲以扌失新令,殺之。
裡中少年辍耕而應者數千人。
于是諸生鄭遵謙出從之,殺招撫使于江上,浙東震動。
張國維、陳函輝、熊汝霖、錢肅樂諸紳先後起兵,與遵謙迎魯王至紹興,稱監國;推國維為大學士,督師江上;召逃将方國安,王之仁相與分地畫江而守,時乙酉六月也。
其年十月,國安自金華至,列栅錢塘江西岸,右倚江,左桐君山,為卻月形,王師攻之,不能克。
已而乘風發炮,風回炮裂,士卒披靡;王師乘之,國安不能拒,奪舟東遁。
丙戌三月,王師決壩入河,王之仁以舟師迎戰,卻之。
當是時戰雖幸勝,而文武乖違,人無固志。
蓋起事之初,諸人皆書生不知兵,迎方王二帥,拱手授之;凡原設額兵,俱歸二營,而烏合之衆,則自領焉。
既而二帥欲自專,反忌諸人侵其柄,漸生異同,始議分饷。
浙東錢糧六十餘萬,悉給兩營;而義兵或散或留,留者聽其自行征勸。
由是公私用弊。
又閩中遣使犒師,方國安怨唐王先殺浙使陳謙,辄收斬之。
魯王恐閩中來讨,定議抽兵,使張國維西出。
别遣餘煌視師江上,故人心益渙。
是歲大旱,錢塘江水涸沙壅,浙撫張公存仁偶見浴于江者,或徒步往來,馳騎試之,水淺不及馬腹,乃麾兵竟渡。
時方國安猶有衆數萬,其精兵曰磨盤營,将出拒戰;阮大铖在方營,私謂磨盤營兵曰:“若聞将軍令乎?欲令汝曹共殺妻子以決死戰。
”營兵聞之,懼而先走,衆遂大潰。
紹興破,張國維赴水死。
大铖說國安欲執魯王北降,使人守之,魯王伺間脫走,與鄭遵謙、熊汝霖随石浦守将張名振出海,投舟山。
陳函輝走雲峰山中,作絕命詩雲:“生為大明之人,死為大明之鬼;笑指白雲深處,蕭然一無所累。
”又雲:“斬盡一生情種,獨留性地靈光;古衲共參文佛,麻衣泣拜高皇。
”從容笑語,自缢而死。
魯王之投舟山也,黃斌卿不納;名振送之福甯,依鄭彩。
芝龍北降,彩與魯王避之長垣。
順治戊子,彩兵因小憤,縛鄭遵謙、熊汝霖投之江。
至己醜歲,閩地悉定,彩亦棄魯王去。
明年正月,張名振複得舟山,迎魯王居之。
舟山破,魯王随名振奔廈門,又别居彭湖島。
鄭成功月饋銀米,遇節上啟,後漸疏慢。
壬寅夏,成功病死,其年冬,魯王亦卒。
◎鄭成功之亂天啟甲子,福建鹭門僧貫一掘地得古磚,背印兩圓花突起,面刻隸字四行雲:“草雞夜鳴,長耳大尾;千頭銜鼠,拍水而起。
殺人如麻,血成海水;生女滅雞,十億相倚。
起年滅年,六甲更始;庚小熙,太平八紀。
”是時鄭芝龍初入海為群盜也。
芝龍字飛黃,泉州南安縣石井人,其父紹祖為府吏。
府之後有荔枝樹,飛黃幼時,嘗與弟自牆外以石子打荔枝,誤中太守。
太守擒治之,見其姿容秀異,笑曰:“法當封侯。
”即釋去。
既長,益妩媚,音律樗蒲,靡不精好;因後母,為父所逐。
有巨商攜往海外,初至日本,為人縫紉以糊口。
一日,積餘赀三錢,偶遺于道,行求之不得而泣。
适有倭婦新寡,乃長崎王族女也,夜感異夢,偶見芝龍,問得其故,悅其貌而私之,贈以金寶。
芝龍始得自通于長崎王,王複愛之,遂以婦妻焉,生子森。
久之,仍附巨商歸,中途為盜所劫,盜魁顔振泉複愛之,任為頭目。
振泉死,衆議所立,莫能決,乃插劍于斛米中,祝曰:“拜而劍動者,天所命也。
”次至芝龍,劍忽躍出,衆皆異之,遂推為魁。
崇祯元年,受撫于熊文燦,授參将。
八年,以弟芝豹(小字莽二)、芝彪(後改名鴻逵)皆骁勇善戰,既破劉香老,升總兵,兄弟遂雄據海上。
福藩立,封芝龍為靖海伯,後與蘇觀生、張肯堂等擁立唐王,進爵為侯。
其子森,日本甥也,初入南安縣學,考劣等,乃至江甯太學,執贽于錢謙益,謙益字之曰大木。
唐藩僭号,見而奇之,始賜國姓,名成功。
順治丙戌,王師破福州,芝龍退保漳泉,洪内院啖以王爵,芝龍撤備約降,成功屢谏不聽,密啟王曰:“臣父臣叔,皆懷叵測,陛下宜自為計。
”王曰:“若能從我行乎?”成功對曰:“臣從陛下,亦何能為?當捐軀别圖以報陛下耳!” 已而王師挾芝龍北,又侵辱其婦女,日本女自缢而死。
成功由是怨恨,用夷法,剖母腹出腸穢而後殓。
其年冬,遂據南澳,舉兵反。
南澳者,屬香山縣;大海中突起石埂,廣十餘丈,長六七裡,相屬不斷如蓮莖,中途有關,逾關而前,一洲寬衍如蓮的。
成功據為巢穴,而設演武場于廈門,往來攻劫海上諸城邑,官兵不能制。
其部下分南郎北郎,南郎多閩廣海盜,芝龍舊部曲;北郎則江浙人及所招中原劇盜,旗下逃丁也。
朝廷患其剽勁,又念芝龍已先投誠,許割漳泉惠潮四府封之,令島中發,成功謝曰:“大邦若存此彈丸,以延有明一線;請從安南朝鮮之例,不廢職貢。
若不以為然,則亦惟命是聽。
” 壬辰五月,成功圍漳州,城中食盡,死者數十萬;其存者氣息僅屬,雖悲哭不能下一淚。
至十月,金固山救至,始撤圍退至海澄。
癸巳夏,固山就攻之,海澄城壞,成功親當矢石,督衆力戰,王師失利而退。
固山益調兵複進薄之;成功聞城外空炮遞發,知兵将至,使鐵人持巨斧臨濠嚴立,令曰:“敵至方斫。
”鐵人者,皆偉軀多力之士,周身被鐵,畫以朱碧彪文,用置行首遏敵鋒者也。
官軍渡濠,鐵人迎面斫之,随斫随落,濠為之滿,卒不能進。
于是再申前命,成功仍請比安南朝鮮。
朝廷知終不可撫,乃徙芝龍于山東。
其年冬,李定國寇擾廣中,成功乘間襲破漳泉。
丙申秋,複犯連江,守兵屢挫。
至戊戌歲,大舉入寇,留黃某守廈門,餘俱從行。
甲士十七萬,習流五萬,鐵人八千,習馬五千,戈船八千,進至陽山,值暴風,漂沒數千人,引還廈門。
己亥夏,複出至崇明,以張煌言為先鋒,溯長江,抵焦山,先奪譚家洲。
時王師于金焦間用鐵索橫江,号滾江龍;成功使張亮先斷之
喜讀書,好任俠;襲爵後,坐殺兩叔以複父仇,廢锢鳳陽,弘光僭号,赦出。
金陵破,随鄭鴻逵入閩,撫臣張肯堂、按臣吳春枝等與鄭氏擁而立之,以乙酉六月望日僭号,改元隆武。
封弟聿钅粵為唐王,鄭芝龍、鄭鴻逵皆進爵為侯;方行郊天禮,大風忽起,天帝高皇前燭滅,尚寶卿馬驚仆,玉玺墜地,識者知其不終。
以張肯堂、吳春枝、李長倩、曹學等為六部尚書,召黃道周、蔣德與蘇觀生,同入閣辦事。
當是時文武濟濟,若可有為;然地狹民貧,政由鄭氏。
嘗宴大臣,芝龍與黃道周争席,唐王卒右道周;又所薦引,不能盡用,芝龍由是不悅。
而鄭氏亦目以暴斂失民,使王兆熊主饷,沿門搜括,不輸者,榜其門曰不義。
又大鬻官爵,部司價止百金,于是娼優仆隸,盡列衣冠,拜谒州縣,鞭撻鄉裡,遠近延頸王師,有“清行如蟹”之謠。
八月,曾妃自浙迎至,大營宮殿,開織造府,曾氏下體之服,皆織龍鳳;厄之屬,悉用黃金。
是月,靖江王亨嘉于廣西僭号,丁魁楚破之梧州,執送福建,斬于市。
九月,黃道周憤鄭氏偷安,聞江西紳士傅鼎铨、萬元吉、楊廷麟等所在團結,為明守,自請視師,芝龍不與一兵。
道周出關,召募得千餘人,行至衢州,為其門人所誘,執送江甯,死之。
十月,唐王使蘇觀生代道周督師江右。
既而鄭芝龍自念若不出關,終無以壓衆心,乃下令分遣鄭鴻逵援浙西,鄭彩救江右,聲言兩路各萬人,實不滿千。
臘月,唐王命築壇行推毂禮;李長倩以饷不繼,憂憤而死。
丙戌正月,唐王如建甯,将西出;芝龍固請還省,乃回駐劍津。
馬士英叩關求見,王命守關兵勿納。
闖賊為土兵所殺,其衆降于楚撫何騰蛟,兵勢驟張、上疏請唐王入楚。
蘇觀生至贛州,值萬元吉敗于吉安,即棄贛州奔南安,元吉入贛固守,王師攻之,不能克。
永甯王誘大帽山洞蠻同保撫州,王師圍之,永甯求救于鄭彩。
州監軍張家玉以三營先進,王師大集,彩望風而遁,家玉兵潰,撫州破,永甯王死之。
鄭鴻逵駐關外,聞報,亦遁歸。
蔣德自行出關,見瘦兵弱卒,一無可恃,知事不可為,即告病去。
六月,補行乙酉鄉試,王子誕生,大赦覃恩,各官上表稱賀,有“日月為明,止戈為武”之語,唐王大加嗟賞。
又以國家元氣之削,由于靖難;乃複建文年号,建方孝孺祠,鑄姚廣孝鐵像,跪于階前。
是時王師已破浙西,進取仙霞。
洪内院以王爵啖芝龍,芝龍心動,乃托言海寇狎至,悉撤關内外兵。
唐王始決計西行,就何騰蛟。
七月,王師至關,守關吏搜得閩中迎降書二百餘封,唐王命焚之,谕臣下改心易慮。
八月,貝勒克仙霞關,唐王西走,猶以書數十扛自随,追兵迫,始騎而馳,将至汀州,因曝龍鳳衣,停一日。
方入城,忽有叩門稱扈跸者,啟視之,則北騎也,遂與曾妃同被執,死于福州。
或曰:“唐王至邵武,知事不可為,有二宮人缢死,取三棺釘之以出,其一,則曾妃也。
唐王易服潛遁,後至瓊州,為僧于五指山。
後鄭成功在鼓浪嶼,曾有使存問諸遺臣,然莫必其真僞也。
” 福汀既破,王弟聿钅粵浮海走羊城。
時江右盡陷,蘇觀生亦棄贛入廣,聞桂王稱監國于肇慶,即遣使勸進;然自以與丁魁楚素不相能,不樂西附。
适聿钅粵至,乃與何吾驺、顧元鏡、王應華等複奉之稱帝,改元紹武,以都司署為行宮。
即日封觀生建明伯,與元鏡、應華并東閣大學士。
時倉卒舉事,通國奔走,夜中如晝。
不旬日,除官數千,冠服皆假之優伶雲。
永明既立,遣彭耀及陳嘉谟谕觀生,怒其不遜,執而斬之,于是治兵相攻,以番禺人陳泰際督師,與永明王将林佳鼎戰于三水,大敗。
複招海盜數萬人,以林察為大将,戰于海口,斬佳鼎。
觀生意得,務粉飾為太平事,而專任關捷先、梁朝鐘為心腹。
捷先由進士曆官監司,小有才,使司筆劄;朝鐘舉于鄉,善談論,兩人首倡兄終弟及之議者也。
有楊明競者,潮州人,好為大言,詭稱精兵滿潮惠間,可十萬,即特授潮惠巡撫。
朝鐘語人,内有捷先,外有明競,強敵不足平矣。
又有梁{洪金}者,妄人也,觀生才之,用為吏科都給事中,與明競大納賄賂。
觀生又多招海盜,其衆白日殺人。
懸肺腸于貴官之門以示威,人情大擾。
李成棟觇知之,即啟貝勒發兵而西;比入廣,潮惠二府先迎降,成棟即用其印移文廣州報無警,而使林永茂以選騎三百随其後。
臘月望日,聿钅粵方與觀生視學,永茂以十八騎先至,詐稱花山降盜,突入門,揮刀大呼。
時精兵皆西出,倉卒不能集,城中一時奔潰,觀生走{洪金}所問計;{洪金}曰:“惟死耳,複何言。
”觀生入東房,{洪金}入西房,各拒戶自缢。
觀生慮其詐,稍留聽之。
{洪金}故扼其吭,氣湧有聲,且推幾仆地,久之寂然;觀生信為死,遂自缢。
明日,{洪金}獻其屍出降。
聿钅粵方閱射,急易服逾坦而走,追兵執之;成棟使饋之食,聿钅粵歎曰:“我若飲汝一勺水,何以見高帝?”乃自缢。
吾驺、應華等悉降,惟朝鐘亦自缢死。
◎魯王明魯王以海,太祖十世孫也。
申酉間,南北喪亂,以海避地台州。
會餘姚新令發闾左治道,執撲以扌失行役者,而扌失其不力者,役者怨,奪其撲以扌失新令,殺之。
裡中少年辍耕而應者數千人。
于是諸生鄭遵謙出從之,殺招撫使于江上,浙東震動。
張國維、陳函輝、熊汝霖、錢肅樂諸紳先後起兵,與遵謙迎魯王至紹興,稱監國;推國維為大學士,督師江上;召逃将方國安,王之仁相與分地畫江而守,時乙酉六月也。
其年十月,國安自金華至,列栅錢塘江西岸,右倚江,左桐君山,為卻月形,王師攻之,不能克。
已而乘風發炮,風回炮裂,士卒披靡;王師乘之,國安不能拒,奪舟東遁。
丙戌三月,王師決壩入河,王之仁以舟師迎戰,卻之。
當是時戰雖幸勝,而文武乖違,人無固志。
蓋起事之初,諸人皆書生不知兵,迎方王二帥,拱手授之;凡原設額兵,俱歸二營,而烏合之衆,則自領焉。
既而二帥欲自專,反忌諸人侵其柄,漸生異同,始議分饷。
浙東錢糧六十餘萬,悉給兩營;而義兵或散或留,留者聽其自行征勸。
由是公私用弊。
又閩中遣使犒師,方國安怨唐王先殺浙使陳謙,辄收斬之。
魯王恐閩中來讨,定議抽兵,使張國維西出。
别遣餘煌視師江上,故人心益渙。
是歲大旱,錢塘江水涸沙壅,浙撫張公存仁偶見浴于江者,或徒步往來,馳騎試之,水淺不及馬腹,乃麾兵竟渡。
時方國安猶有衆數萬,其精兵曰磨盤營,将出拒戰;阮大铖在方營,私謂磨盤營兵曰:“若聞将軍令乎?欲令汝曹共殺妻子以決死戰。
”營兵聞之,懼而先走,衆遂大潰。
紹興破,張國維赴水死。
大铖說國安欲執魯王北降,使人守之,魯王伺間脫走,與鄭遵謙、熊汝霖随石浦守将張名振出海,投舟山。
陳函輝走雲峰山中,作絕命詩雲:“生為大明之人,死為大明之鬼;笑指白雲深處,蕭然一無所累。
”又雲:“斬盡一生情種,獨留性地靈光;古衲共參文佛,麻衣泣拜高皇。
”從容笑語,自缢而死。
魯王之投舟山也,黃斌卿不納;名振送之福甯,依鄭彩。
芝龍北降,彩與魯王避之長垣。
順治戊子,彩兵因小憤,縛鄭遵謙、熊汝霖投之江。
至己醜歲,閩地悉定,彩亦棄魯王去。
明年正月,張名振複得舟山,迎魯王居之。
舟山破,魯王随名振奔廈門,又别居彭湖島。
鄭成功月饋銀米,遇節上啟,後漸疏慢。
壬寅夏,成功病死,其年冬,魯王亦卒。
◎鄭成功之亂天啟甲子,福建鹭門僧貫一掘地得古磚,背印兩圓花突起,面刻隸字四行雲:“草雞夜鳴,長耳大尾;千頭銜鼠,拍水而起。
殺人如麻,血成海水;生女滅雞,十億相倚。
起年滅年,六甲更始;庚小熙,太平八紀。
”是時鄭芝龍初入海為群盜也。
芝龍字飛黃,泉州南安縣石井人,其父紹祖為府吏。
府之後有荔枝樹,飛黃幼時,嘗與弟自牆外以石子打荔枝,誤中太守。
太守擒治之,見其姿容秀異,笑曰:“法當封侯。
”即釋去。
既長,益妩媚,音律樗蒲,靡不精好;因後母,為父所逐。
有巨商攜往海外,初至日本,為人縫紉以糊口。
一日,積餘赀三錢,偶遺于道,行求之不得而泣。
适有倭婦新寡,乃長崎王族女也,夜感異夢,偶見芝龍,問得其故,悅其貌而私之,贈以金寶。
芝龍始得自通于長崎王,王複愛之,遂以婦妻焉,生子森。
久之,仍附巨商歸,中途為盜所劫,盜魁顔振泉複愛之,任為頭目。
振泉死,衆議所立,莫能決,乃插劍于斛米中,祝曰:“拜而劍動者,天所命也。
”次至芝龍,劍忽躍出,衆皆異之,遂推為魁。
崇祯元年,受撫于熊文燦,授參将。
八年,以弟芝豹(小字莽二)、芝彪(後改名鴻逵)皆骁勇善戰,既破劉香老,升總兵,兄弟遂雄據海上。
福藩立,封芝龍為靖海伯,後與蘇觀生、張肯堂等擁立唐王,進爵為侯。
其子森,日本甥也,初入南安縣學,考劣等,乃至江甯太學,執贽于錢謙益,謙益字之曰大木。
唐藩僭号,見而奇之,始賜國姓,名成功。
順治丙戌,王師破福州,芝龍退保漳泉,洪内院啖以王爵,芝龍撤備約降,成功屢谏不聽,密啟王曰:“臣父臣叔,皆懷叵測,陛下宜自為計。
”王曰:“若能從我行乎?”成功對曰:“臣從陛下,亦何能為?當捐軀别圖以報陛下耳!” 已而王師挾芝龍北,又侵辱其婦女,日本女自缢而死。
成功由是怨恨,用夷法,剖母腹出腸穢而後殓。
其年冬,遂據南澳,舉兵反。
南澳者,屬香山縣;大海中突起石埂,廣十餘丈,長六七裡,相屬不斷如蓮莖,中途有關,逾關而前,一洲寬衍如蓮的。
成功據為巢穴,而設演武場于廈門,往來攻劫海上諸城邑,官兵不能制。
其部下分南郎北郎,南郎多閩廣海盜,芝龍舊部曲;北郎則江浙人及所招中原劇盜,旗下逃丁也。
朝廷患其剽勁,又念芝龍已先投誠,許割漳泉惠潮四府封之,令島中發,成功謝曰:“大邦若存此彈丸,以延有明一線;請從安南朝鮮之例,不廢職貢。
若不以為然,則亦惟命是聽。
” 壬辰五月,成功圍漳州,城中食盡,死者數十萬;其存者氣息僅屬,雖悲哭不能下一淚。
至十月,金固山救至,始撤圍退至海澄。
癸巳夏,固山就攻之,海澄城壞,成功親當矢石,督衆力戰,王師失利而退。
固山益調兵複進薄之;成功聞城外空炮遞發,知兵将至,使鐵人持巨斧臨濠嚴立,令曰:“敵至方斫。
”鐵人者,皆偉軀多力之士,周身被鐵,畫以朱碧彪文,用置行首遏敵鋒者也。
官軍渡濠,鐵人迎面斫之,随斫随落,濠為之滿,卒不能進。
于是再申前命,成功仍請比安南朝鮮。
朝廷知終不可撫,乃徙芝龍于山東。
其年冬,李定國寇擾廣中,成功乘間襲破漳泉。
丙申秋,複犯連江,守兵屢挫。
至戊戌歲,大舉入寇,留黃某守廈門,餘俱從行。
甲士十七萬,習流五萬,鐵人八千,習馬五千,戈船八千,進至陽山,值暴風,漂沒數千人,引還廈門。
己亥夏,複出至崇明,以張煌言為先鋒,溯長江,抵焦山,先奪譚家洲。
時王師于金焦間用鐵索橫江,号滾江龍;成功使張亮先斷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