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十一
關燈
小
中
大
事它王公主呼翁戚裡尊曰防 谏以天下事付林甫帝不恱由是還内宅不】
【複事 以隂巧得譽有素思藝者亦帝愛幸驕位見惡人士天寳初置力侍省與力士同爲之上幸蜀藝臣賊而力士從幸 在蜀谏何憂之語 從上皇西内十日李輔國誣流之 赦還見二帝遺诏恸哭嘔血死 贊立肅宗為太子 言雲南防師北兵強悍 因大雨言權假宰相所緻天下事庸可複安 親昵覆敗不為救 宇文以來權利相賊階天下之禍雖有補益弗相除雲】
【酷吏】王旭【珪孫 斬易之兄昌儀 斬韋後黨周仁軌盧崇道嶺外逃歸殺其三子凡海内名士皆絓染流徙 與李嵩李全嚴酷号三豹 制獄械紀希虬使奴事之得其罪數千上之遂貶死】
吉溫【顼從子 薛嶷引見元宗上目之曰是一不良我不用罷之 京兆尹蕭炅使為林甫訊李适之張垍僞選十六人日中獄具 自謂若遇知己白額虎不足縛 炅薦之林甫使除不附己者錢塘羅希奭為奔走椎鍜 殺栁績積屍大理垣下并遣希奭杖殺李邕裴敦複及皇甫惟月韋堅殺楊慎矜連數十族 号羅绀吉網 媚國忠祿山 謂祿山曰君若薦我為宰相則右相可擠右相即林甫 祿山大恱鎮河東表自副 國忠引為中丞朝廷動靜不淹宿即報祿山 上欲使代希烈相國忠以附祿山用韋見素代之 祿山國忠争寵溫昵祿山遂貶既而與希奭皆見殺 上聞其斥曰溫本酷吏子朕過用之故屢搆大獄今斥公屬安矣祿山反授其七嵗子河南參軍以報之】
【奸臣】李林甫【見前相類】
安祿山【營州栁城胡 生有祥張仁願搜其帳盡殺之匿而免 随母嫁虜将安延偃遂姓安張守珪使與史思明俱為捉至因為養子中丞張利貞采訪河北祿山百計媚之入朝盛言其能天寳初為平盧節度 林甫請專用蕃将故帝寵益堅 帝使出入宮禁為貴妃養兒 起第京師服禦拟乗輿 太子九齡言其反不信 天寳十三載反僣号燕 肅宗立其子慶緒使李豬兒殺之詳見肅宗】
肅宗 顔真卿因蠟丸頒赦河南北江淮而諸道徇國之心始堅 郭子儀将兵五萬至靈武而人始有興複之望 張廵許逺死守睢陽以全江淮而東南賦入得濟中興之需 廣平王俶【即代宗】與郭子儀複西京東京 史思明囚安慶緒使者降張鎬請勿假以威權上不從而思明複陷東京其亂終帝之世【右複兩京及再亂事】 請兵回纥 賣官濟軍興 又專以官賞諸将大将軍告身才易一醉而名器之濫極 子儀光弼讨安慶緒以宦官魚朝恩為觀軍容使而忠臣義士自此不得盡其力 平盧節度王元忠死令察軍中所欲者立之而節度使之廢置自此一出軍士王璵專依?神求媚為中書侍郎 置道塲禁中李輔國專掌禁兵制敕必經輔國押署然後行 上皇居興慶宮輔國矯上語迎居西内上欲誅之畏其握兵不敢 元載為租庸使按籍舉八年租調逋負籍所有中分之甚或十取八九名白着 李輔國初與張後表裡【專權遷上皇】後交惡後謀誅之謀洩見殺輔國繼為盜所殺【右紀綱大壊矣】
郭子儀【守靈武以朔方軍讨祿山收雲中馬邑開東陉 光弼已拔常山與合兵攻趙郡敗思明于嘉山河北徃徃斬賊迎王師 與光弼率五萬赴靈武國威大振 帝惟倚朔方軍為根本 賊将誘河曲胡廹行在子儀以回纥平之 敗崔幹祐于潼闗闗陜始通 與元帥廣平王俶複長安追敗賊于潼闗克華隂宏農郡 追敗慶緒複東都 進取河陽河内執安守忠 與九節度進】
【讨慶緒于相州而魚朝恩監之王師無統以及于敗 朝恩因谮罷之以光弼代領朔方兵 思明再窺河洛西戎逼擾以為鄜坊節度重京師 或言天下未平不宜置散地出鎮邠州黨項遁 以為諸道都統率兵趨範陽定河北朝恩沮之 光弼敗邙山失河陽河中太原亂遂以為副元帥封汾陽王屯绛誅首惡諸鎮皆奉法 代宗立為朝恩元振所谮遂表解元帥節度 與光弼齊名而寛厚得人過之 身為天下安危二十年 卻回纥吐蕃事并詳見代宗】
李光弼【王忠嗣遇之厚于諸将曰他日得我兵 祿山反子儀薦持節河東救常山獲安思義不殺問計敗思明于九門 又追敗之趙郡防趙進圍愽陵 又與子儀敗之嘉山降河北十餘郡欲竟趨範陽防潼闗失守乃赴靈武 入太原斬侍禦史崔衆威震三軍兵不滿萬思明以十萬攻之敗走留蔡希徳攻之亦敗走 九節度敗慶緒邺西光弼請逼之魚朝恩不許思明來援諸将驚潰獨光弼整衆還太原 代子儀為朔方無所更易号令之壁壘旗幟皆精明天下兵馬副元帥 思明窺洛光弼馳入東都進軍河陽大敗賊于中澤再戰就軍中擇郝廷玉論惟貞督戰大敗之禽周擊等 安太清走據懐縣進圍之而留雍希颢守野水渡使勿戰與賊将髙晖李日越同來 禽太清複懐州 又破思明于河陽 魚朝恩言賊易滅诏促光弼戰仆固懐恩隂佐朝恩違光弼命陣于原官軍大敗于邙山懐州複陷上召光弼入朝史朝義乗邙山之捷進略申光等十三州光弼輿疾破平之 朝恩征相州北邙之敗忌之程元振亦忌之二人用事日謀中傷 吐蕃犯京師代宗诏入援遂畏禍不敢行 幸陜猶倚以為重卒不至 軍中指顧諸将不敢仰視 李郭齊名而戰功為中興第一】
【相】常見素【詳見元宗 與崔渙房琯奉冊寳至靈武】
崔渙【喜其占奏即拜相 肅宗立與見素赴行在以選補不精出 簡淡自處 慨論元載奸貶死】李麟【宗室 好學善文 河東有清政 祿山反以儒者非禦侮材還為祭酒 為相以宗子獨留繼百司 苗晉卿崔圓等皆附輔國取安獨守正不阿順】
崔圓【銳功名 元宗西幸至河他供帳皆備盛陳蜀土豐稔及甲兵之盛即日相之 肅宗召赴行在為制遺愛碑于蜀 留守東都值相州之敗委東都奔襄陽 守懐汾以治行稱 鎮淮南六年吏民乞留】
裴冕【明鋭 嘗為王鉷判官鉷得罪辨其誣鉷死為斂塟 副肅宗為帥募骁勇十餘萬 與杜鴻漸勸進遂相 請賣官鬻僧道濟軍 子儀言其有社稷功為程元振所構代宗遂相之 入拜不能興元載舊為其所甄引代之贊謝 忠勤自将而不知宰相大體 豪侈 仆射中 見俸簿月二千缗喜見顔色 李輔國諷使薦己為相】
房琯【父融相武後 作封禅書說張說得用 為縣主徳化為治防 為華清宮 骊山疏岩剔薮幸蜀追及拜相 奉冊至靈武肅宗以有重名傾意待之 參決機務 谏以第五琦為租庸使】
【是又一國忠上曰六軍方急無财不能對 賀蘭進明言琯大言無當因以永豐王統兵事離間之上疎之 自請平賊用春秋車戰大敗于陳濤斜顔真卿劾之 多言其請包文武可複用 上怒之出為邠州人以便安政聲流聞 好老子浮屠髙談有餘 天下多故不以職事為意而欲從容鎮靜以輔治 又知人不明故功名隳損 史贊稱唐名儒多言琯徳器有王佐才若承平不失為名宰】
苗晉卿【林甫委铨事 以中丞帳倚子奭為書判魁元宗覆實曵白 河北政化大行 望壺闗縣門輙步 郡太守迎犒立飲白釂 以老辭緻仕 肅宗自扶風召相 大漸攝冡宰代宗立固辭 老蹇甚間日入政事堂召對小延英對小延英始此 寛厚所至稱惠化 再秉政出入七年小心謹畏不甚斥是非得失故保寵名而練達事體百官簿最一省無遺人比胡廣 諌用李輔國為常侍 諌論陳希烈死 陸贽請進其子官因言其謙柔敦厚三朝所推 厚元載】
張鎬【好王伯大略 嗜酒 國忠薦為已重 布衣二年至宰相 谏禁中道塲曰當修徳彌亂未聞飯僧可緻太平 察思明以範陽獻順之僞及許叔冀狡狯必變 鎬不結宦官皆盛言思明叔冀之忠遂罷相後果叛 後為撫州洪川平諸冦 廉簡 在位雖淺天下推舊徳】
王璵【少為禮家 承元宗意專事禱祠 初效俚俗用紙錢 肅宗立亦以禱祠見寵為中書門下平章事中外大駭 左道紛進 分遣女巫禱天下山川至黃州刺史左震斬之 作天華上宮露台昭應令梁鎮上書停之】
李岘【宗室 京兆尹幸溫湯獨無所獻 出守零陵政得人心 京師謡曰欲粟賤追李岘 相肅宗經綸為己任事多獨決上待之恩意亦厚 李輔國制敕不出中書岘極言其惡始停口敕處分各歸有司 毛若虛希輔國防變亂謝夷甫獄岘謂示無禦史台帝出岘 相代宗 事見後】
李揆【谏上皇翊聖号 取士陳書中庭約使盡言既相帝歎門第人物文學三絶 善奏對 決事明當 銳進近名 忌呂諲入相搆之 謂元載麞頭鼠目流落十六年丐食取給 載死獨用盧杞惡之為入蕃使 酋長問唐第一人李揆是公否 本傳稱格李輔國羽林騎激栯京師之議而輔國傳謂當國以子姓事之号五父】
呂諲【勤謹 事哥舒翰諸僚出遊獨據案鈎視簿最由中人進于肅宗所陳無不納 為使按羣臣之污贓者人憚其持法 上憂九節度敗相之釋衰拜賜防 引妻父為卿妻舅為郎從中人請與人以官遂罷 鎮荊州請置南都而改為江陵府 伏甲為長史斬陳希昻 暴李輔國所擢妖人申泰芝? 威惠兩行 李揆恐其以善治聞複用使人刺其失上逐揆 在朝不稱職 荊州号令明賦役均治尚威信境無盜賊民歌詠之至徳以來方面數十人為最 薦杜鴻漸元載 嚴郢請諡二名獨孤及議美惡不在多名】
第五琦【勸賀蘭進明出賊不意收所陷郡 遣奏事肅宗陳令急在兵兵強弱在賦賦出江淮為淵請假臣一職悉東南寳赀飛饷函洛上恱拜江淮租庸使塩鐵鑄錢使 鹽鐡名始此 當軍興随事趣辦人不益賦而用饒 鑄乾元錢以一代十 為相又鑄重規一代五十 防物價騰踴饑馑相望議者非之貶忠州 或告其納金曰位宰相可自持金耶有司以為具服流之 起為朗州有異政 複領鹽鐡等使子峯婦鄭皆以孝着表門 為度支患豪将求取無節始以左藏财賦進大盈庫事見楊炎傳】
蕭華【謹重方雅 陷于祿山間道奉表欲以魏為内應 李輔國求宰相拒之輔國矯诏罷之】元載【輔國請罷華而相之 見代宗】
裴遵慶【外晦内明不幹當世 役夫怨蕭克濟有醜言 有司論大逆争之全救數十族 吏事第一 知選強敏詳視簿牒 蕭華薦之相 代宗以忠厚大臣使宣慰懐恩 複以仆射知選事優其老聽就第注官 性惇正老而彌謹 薦賢恥謝 谏從益畏 削藁 史稱中人之賢 子向以學行特戶門曽孫樞相昭宗】
【諸臣】顔真卿【字清臣 師古五世從孫 少孤母教 監察禦史使河隴辨寃獄而雨号禦史雨 使河東劾朔方令鄭延祚三十年不葬母終身不齒殿中侍禦史時吉溫以私危宋渾曰奈何以一時忿危宋璟後 楊國忠出為平原守 知祿山反宻為偹而泛舟飲酒以纾其疑 祿山反河朔二十四郡惟真卿守 募兵大飨慷慨感厲十七郡同日自推為盟主兵二十萬 清河太守使李蕚乞師從之斬賊萬級 軍費困竭防景城鹽自助 思明尹子竒複陷河北惟平原愽平清江固守 度不可抗 赴行在拜禦史大夫防治如平日百官肅然 納京複告宗廟祝署嗣皇帝真卿曰上皇在蜀可乎乞築壇東向哭 宰相出之唐旻誣之貶饒州 鎮浙西以預備劉展為生事召為刑部侍郎 上皇遷西内率百官問起居李輔國貶之 代宗自陜還請先谒陵廟而即宮斥元載朝廷豈堪公再壊 載請羣臣奏事先白長官長官白宰相詳可否遂疏極論載奸載貶之陜州 為撫湖刺史 載既誅楊绾薦之 盧杞陷之使谕希烈 希烈使李元平說斥之 朱滔等使者謂求相孰先太師又斥之 希烈屢脅之終不屈遂見害 逮事四朝 剛而有禮 天下稱曰魯公】
穆甯【以息屬母弟從真卿于平原 勸真卿固守真卿亡過河見肅宗自言不用甯言至此 上欲以為谏議防真卿以直忤亦罷 光弼檄取糧不予曰命甯主糧者敕也 李忠臣與夾淮為治刼掠遂衰漕賈得通 或以和州天寳舊版校戶劾之禦史覆視則増數倍然不事權右毅然寡合執政惡之雖直亦置散位 從奉天回曰可行吾志矣即罷 甯之老四子贊為禦史中丞質右補阙員侍禦史賞監察禦史皆守道以行誼顯 家令訓諸子 先是韓休家訓子侄至嚴稱家法者尚韓穆二門】
李嗣業【善陌刀 為髙仙芝陌刀将破吐蕃十萬于娑勒 從平石國及突騎施跳蕩先登号神通大将 仙芝敗于石國嗣業救之得還 表鎮疏勒築城屢壊禱之白龍見城成 禱耿恭故井泉複出 足蹶蔥嶺大石元宗時 與諸将赴鳯翔割臂相盟所過州縣秋毫不可犯 帝喜其至曰卿至賢于數萬衆 統前軍複長安複東都戰功居多 九節度圍相州獨披堅執銳為諸軍冠中流矢病聞戰大呼卒于軍不及于潰 賞賜皆上于官助軍】
【九節度者朔方郭子儀 淮西魯炅 興平李奂滑濮許叔冀 鎮西北庭李嗣業 鄭蔡李廣琛河南崔光逺而河東李光弼澤路王思禮将所部助之】
王思禮【從哥舒翰 數勸翰誅國忠 從複東西京相州之敗與光弼軍獨完 善守短攻拜司空不為宰相而拜三公始此】
魯炅【顔真卿問哥舒翰得人乎翰指示之曰當為節度 鎮山南賊圍之南陽一年晝夜戰力竭奔襄陽然賊欲侵江漢賴炅扼其沖南夏得全相州敗中流矢奔 潰兵剽掠炅軍尤甚】
辛雲京【世将家 有膽決 禽生斬馘常冠軍 思明屯相州以鋭兵四千追襲破之 太原軍亂上以其性沈毅使尹太原賞罰絲毫不貸軍中畏信 回纥入朝所在暴鈔過太原以戎狄待之虜畏不敢惕息 太原大治 徳宗時第至徳以來将相雲京為次】
馬璘【讀馬援傳馬革褁屍慨然 挾冊從安西府累立竒功 率補甲三千赴鳯翔初戰衛南以百騎破賊五千 從光弼攻洛陽 邙山之戰先率五百騎出入三反光弼謂未見以少擊衆雄捷如馬将軍者 破吐蕃 不赦元日犯盜之卒 徹士龍而雨 大歴間與珲鹹破吐蕃 少學術武幹絶倫 治第侈甚徳宗毀其中寝而禁第舍逾制者 亭館入官為羣臣賜宴之地】
李光弼将荔非元禮【中潬破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