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德宗實錄選輯一
關燈
小
中
大
十六日(壬辰),署湖南巡撫潘鼎新奏:楊嶽斌因母病未能赴閩。
得旨:『着該署撫傳知楊嶽斌:俟伊母病稍愈,即遵前旨馳赴閩省會辦海防事宜』。
——以上見「大清德宗景皇帝實錄」卷一百七十七。
二月二十二日(戊辰),閩浙總督何璟等奏:閩省防軍續籌布置情形,并委楊在元署台灣鎮總兵。
報聞。
——見「大清德宗景皇帝實錄」卷一百七十八。
三月初二日(丁醜),谕〔軍機大臣等〕:『有人奏參「福建台灣道劉璈肆意貪橫、辦防松懈,與總兵吳光亮意見不合;設遇有警,恐緻偾事。
請旨饬查」等語。
前據何璟等奏劉璈、吳光亮意見不合,已将吳光亮調省,另行委用;台灣鎮總兵,委楊在元署理。
台灣防務緊要,現經何璟等督饬劉璈籌畫布置。
該員辦理一切,有無因循弛懈情事?該督、撫前奏台地口岸林立,饬令地方文武妥定章程,認真舉辦鄉團、漁團,以輔兵力;刻下已否舉行?并所參各節,着何璟、張兆棟一并确切查明,據實具奏。
原片着鈔給閱看。
将此各谕令知之』。
——見「大清德宗景皇帝實錄」卷一百七十九。
二十六日(辛醜),谕軍機大臣等:『總理各國事務衙門昨據道員邵友濂電報「德國施翻譯官雲:洋行接廈門電報,法國提督帶兵船八隻過廈門,向北開駛」等語。
法人連陷越南北甯等省,其勢甚張;彼以兵船來華,恫喝要求,自在意中。
沿海各處,亟應妥籌豫備;着李鴻章、曾國荃、彭玉麟、穆圖善、何璟、張樹聲、衛榮光、劉秉璋、張兆棟、陳士傑、倪文蔚、吳大澄饬令防軍加緊訓練,于沿海各要隘力籌守禦,務臻嚴密。
瓊州、台灣孤懸海外,久為彼國所觊觎;有欲據以為質,藉索兵費之說。
倘有疏虞,辦理益形棘手。
着彭玉麟、穆圖善、何璟、張樹聲、張兆棟、倪文蔚督饬将領實力籌防,總期有備無患。
際此事機緊要,正我君臣卧薪嘗膽之時。
該大臣務當振刷精神,竭誠籌辦,用副委任;仍宜持以鎮靜,不得稍涉張惶,是為至要。
該國兵船北駛,是否确實?着即探明具奏。
通政使司參議延茂奏:「請饬調吳長慶一軍移紮金州」等語。
吳長慶統率所部,駐紮朝鮮,應否将該軍調回擇要扼守,着李鴻章體察情形,奏明辦理。
原折着鈔給閱看。
禦史趙爾巽奏:「敬陳海防戰守機宜」等語;着該大臣等斟酌妥辦。
原折均着鈔給閱看。
将此由六百裡各密谕知之』。
旌表節婦福建澎湖廳郭許氏等。
——以上見「大清德宗景皇帝實錄」卷一百八十。
夏四月乙巳朔,谕軍機大臣等:『前據總理各國事務衙門據道員邵友濂電報「德國翻譯官雲:法國提督帶兵船八隻,過廈門向北開駛」。
昨李鴻章電報:「據滬局電請偵知有法鐵甲二、快船二、兵輪一,于四月初一、二日可泊吳淞,孤拔所領各艦繼至」等語。
法人挾兵艦來華,無非為恫喝要求之計;屢據揚言将奪取一口岸為質,藉索兵費。
沿海各要隘,均應嚴防。
瓊州、台灣兩處地屬偏隅,非通商口岸,無以牽制;尤為彼國所觊觎。
倘有疏虞,辦理益形棘手。
前已谕令彭玉麟等妥籌備禦;現在事機緊迫,着再行申谕彭玉麟、穆圖善、何璟、張樹聲、張兆棟、倪文蔚督饬将領及地方官等整頓防軍、固結民心,實力防守,務臻嚴密,以期有備無患;不得稍有疏懈,緻幹重咎。
将此由六百裡各密谕知之』。
初七日(辛亥),閩浙總督何璟等奏:『福建陸路提督孫開華,前經派赴台北扼防,現抵台北艋舺地方駐紮』。
得旨:『着即督饬孫開華等相機布置、認真防範,毋稍疏虞』。
追予福建軍興以來陣亡殉難及積勞身故官紳、婦女等分别旌恤如例。
初八日(壬子),谕軍機大臣等:『署都察院左副都禦史張佩綸奏「請饬邊海各軍嚴防備戰,以杜要盟之計」一折,前據總理各國事務衙門接到李鴻章電報:「法國水師總兵福祿諾令稅司德璀琳面呈信函,請準從中講解」等語;朝廷念出師護越以來,越不知感、法又為仇,兵連禍結,殊非萬全之計。
現據該國先來講解,因勢利導,保境息民,未始非計。
當經谕知李鴻章許其講解,并令該大臣酌定辦法,即行具奏。
嗣據李鴻章遵旨覆陳,已谕令廷臣會議,俟覆奏時再降谕旨。
至将來該國所議,果否可行,殊難逆料,原不得稍弛戰備也。
茲據張佩綸奏:「請以講解責成李鴻章,仍以備禦責成各路疆臣統帥;使講解者以有備禦而辯論可施,備禦者不得以有講解而軍心頓懈」等語。
自來能戰而後能和,所陳尚為切要。
疊據李鴻章等電報,該國兵船先後來華,沿海各口岸防務吃重;着李鴻章、曾國荃、彭玉麟、穆圖善、何璟、張樹聲、衛榮光、劉秉璋、張兆棟、陳士傑、倪文蔚懔遵疊次谕旨,整頓防軍、嚴申警備,務臻周密。
仍宜持以鎮靜,不得稍涉張惶。
滇、粵邊境,着張樹聲、岑毓英、潘鼎新督饬各營實力扼守,毋稍松懈。
所奏請饬李鴻章電商陳士傑将煙台各軍酌歸一統領钤轄,旅順及山海關等處應如何扼要布置?着該大臣分别商酌,妥議具奏。
至所稱「将來法人必索劉永福,請饬李鴻章、岑毓英顧全大局」等語;法人屢為黑旗所敗,其蓄志驅除,自在意中。
着李鴻章、岑毓英先事籌計,以為辯論地步。
本日已谕令曾國荃、潘鼎新召募五營迅赴廣西;署理廣西提督唐仁廉,着李鴻章饬令迅速前往,毋稍延緩。
滇、粵各營需用軍火,着責成張樹聲悉心經理,俾資接濟。
瓊州、台灣、定海、崇明等處非通商口岸,尤為彼國所窺伺;彭玉麟、穆圖善并該督、撫等倍宜嚴密防守。
廣東為南洋首沖,由越抵瓊,尤瞬息可至;彭玉麟、張樹聲務當私衷共濟,力籌備禦。
廣西系張樹聲兼轄,該省防務,不得稍存漠視;并着會商潘鼎新妥籌兼顧,毋稍疏懈,緻幹重咎。
長江門戶,關系緊要;着曾國荃會商李成謀妥為布置,期于有備無患。
所奏北洋水師能否巡行連灣廟島,使彼轉運有所顧忌,及以師船扼紮敵所必經之地,為截資糧、诘奸宄計;着南、北洋大臣酌度辦理。
前據陳士傑奏:法如敗約,必分兵屯煙台、登州購買糧米;防之之法,當先斷其接濟,并編查漁戶各節。
着該撫斟酌事機,妥為籌辦。
總之,和戰現無定形,其間緩急操縱機宜,全在該大臣、督、撫等精心酌核,實力辦理,期無贻誤。
懔之!慎之!原折着分别摘鈔給予閱看。
将此由六百裡各密谕知之』。
十四日(戊午),福州将軍穆圖善奏:『閩省海防經費浩繁,上年請由閩海關酌量移撥,奉旨議行在案。
現核四成洋稅項下協饟十一萬兩、南北洋海防經費十餘萬兩、六成洋稅項下應撥奉天經費二萬兩,又應撥雷正绾西征月費二十一萬兩;計由此四項饟銀請酌量添撥』。
下部議。
——以上見「大清德宗景皇帝實錄」卷一百八十一。
二十九日(癸酉),閩浙總督何璟等奏:『廈門添設杉船并募水勇,福州添募營勇,長門并添橫江鐵練,台灣增兵二萬;福、廈、台三處,均已竭力籌辦』。
得旨:『即着饬令各路防軍穩守,毋得稍涉疏虞』。
——見「大清德宗景皇帝實錄」卷一百八十二。
五月乙亥朔,谕〔軍機大臣等〕:『前因福建海疆緊要,谕令張佩綸前往會辦,以資整頓。
該督、撫有地方應辦事務,所有該省瀕海各處,張佩綸抵閩後,自當周曆巡查,會商該将軍、督、撫妥籌布置,期于周密。
台灣孤懸海外,久為外人所垂涎;一切防守事宜,尤應切實籌劃。
疊據有人奏稱:該處鎮、道意見不合,恐滋贻誤;業經何璟等将吳光亮調省委用,并委楊在元署理台灣鎮篆。
劉璈辦理地方要務能否合宜?楊在元是否得力?現駐該處各營是否勁旅?該處礦務應如何開辦俾資應用之處?均着詳籌具奏。
至船政為自強之一端,總期制造日精;而經費仍歸核實,庶幾持久利用,饟不虛糜。
本日據何如璋奏「添機、擴廠、建塢、開礦及增造鐵甲船」各條,并着悉心籌商,奏明辦理。
何如璋原奏,着鈔給閱看。
将此谕令知之』。
——見「大清德宗景皇帝實錄」卷一百八十三。
二十八日(壬寅),先是,福建巡撫張兆棟渡台巡閱,奏請在水沙連添設通判,并将羅漢門巡檢移駐澎湖。
得旨:『會同何璟辦理』。
至是會奏:拟設撫民通判一員,駐紮埔裡社,辦理撫番開墾事宜;移羅漢門巡檢駐八罩,歸澎湖通判管轄。
下部議。
二十九日(癸卯),谕軍機大臣等:『張佩綸奏「拟将閩局輪船抽調聚操」一折,福建船政局所造各輪船,調齊操練,自系海防要圖;惟現在分布各省,沿海尚未解嚴,各有防守之責,能否一概調回,須審度時勢,方能定議。
據奏分防者十四艘,着張佩綸咨商各該督、撫各就該省情形熟商酌定,再行奏明辦理。
張佩綸到閩後,先就留防本省之輪船切實考校,認真操練,以立始基。
其餘應辦事宜,即着次第經理,以副委任。
将此谕令知之』。
——以上見「大清德宗景皇帝實錄」卷一百八十四。
閏五月初四日(丁未),谕内閣:『前直隸提督劉銘傅,着賞給巡撫銜,督辦台灣事務;所有台灣鎮、道以下各官,均歸節制』。
初七日(庚戌),谕〔軍機大臣等〕:『現據張樹聲轉達潘鼎新電報:「本月初一、初三等日,法兵至北圻諒山、觀音橋等處無故攻犯我營,釁自彼開,我軍已與之接仗獲勝」。
法兵經此懲創,自可遏其軍鋒;第恐其不得志于北圻,勢必至中原沿海各口岸及台灣、瓊州等處肆擾洩忿,亟應格外防範,以備不虞。
着李鴻章、曾國荃、彭玉麟、穆圖善、何璟、張樹聲、張之洞、衛榮光、劉秉璋、張兆棟、陳士傑、倪文蔚、陳寶琛、吳大澄、張佩綸督率各軍認真操練,并随時嚴密偵探;務期有備無患,毋稍疏虞。
将此由六百裡各密谕知之』。
——以上見「大清德宗景皇帝實錄」卷一百八十五。
十八日(辛酉),谕軍機大臣等:『劉銘傳奏:「現值海防吃緊之時,此次路經上海,拟訂購槍炮。
澎湖等處炮台,須次第改修。
請饬撥銀兩」等語。
着何璟、張兆棟迅即籌撥銀四十萬兩解交劉銘傳,俾資應用。
至炮台應否改築,必須詳細查勘;着劉銘傳于到台後查明确實情形,會同何璟等妥慎籌辦。
将此由五百裡各谕令知之』。
二十一日(甲子),谕〔軍機大臣等〕:『給事中萬培因奏:「廈門防軍一無可恃,亟宜整頓;請饬張佩綸駐紮廈門,與劉銘傳互相犄角、聯絡聲勢」等語。
閩省防務緊要,廈門為濱海要區,應如何整頓防軍、嚴密布置?着何璟、張兆棟、張佩綸會商妥辦。
至所稱提督彭楚漢習成貪黩、營務廢弛、練軍半多虛額各節,并着查明具奏。
另片奏「請饬勸捐募辦民團,責成前溫州鎮總兵吳鴻源捐資訓練;并洋藥稅厘局多歸中飽,勒令該商盡數報解,酌提團防經費」等語。
着何璟等察度情形,奏明辦理。
此次與法國雖有龃龉,并未開釁;所有口岸各國商務,仍須妥為保護,毋任團練藉端滋事。
原折片均着鈔給閱看。
将此由五百裡各谕令知之』。
二十三日(丙寅),谕〔軍機大臣等〕:『電寄李鴻章等:穆圖善等電稱「法有兩兵輪進口,閩防饟绌船少,請饬南、北洋策應」等語。
現在該省尚無緊信,如果法逞強開釁,李鴻章、曾國荃始能撥船尾綴法艦牽制,使彼不敢深入,即着臨時設法援應』。
又谕:『電寄穆圖善等:總署現與法使照會,反複辯論,局勢未定;法兩兵輪既進閩口,穆圖善等當向法領事告以中、法并未失和,彼此均各謹守條約,切勿生釁。
該國兵輪勿再進口,以免百姓驚疑。
穆圖善等仍随時備禦,毋稍疏虞。
南北洋援應,已電谕矣』。
二十四日(丁卯),谕〔軍機大臣等〕:『法國巴使逗遛上海,不即來京議約。
并據各處電報,孤拔有「集兵他駛,占據中國地方為質,索賠兵費」之說;無理要求,萬難遷就。
海疆防務吃緊,着沿海各省将軍、督、撫、統兵大臣等密饬各軍嚴陣以待;一面廣為偵探,倘有法軍前來按兵不動,我亦靜以待之。
如果侵犯我營或登岸肆擾,務須并力迎擊;并設法斷其接濟,期于有戰必勝。
如有退縮不前者,立即軍前正法。
本日欽奉懿旨:各營士卒奮勇有功者,除破格施恩外,并發給内帑獎賞。
将士炎暑從軍,已先賞給江南、福建、廣東各營平安丹各十五匣;其餘各省,以次給賞。
着即傳知各軍知悉』。
二十七日(庚午),谕内閣:『順天學政孫注經奏「遵旨保舉人才」一折,内閣侍讀學士鄧承修、左庶子盛昱、福建台灣道劉璈、安徽廬州府知府黃雲,均着交軍機處存記』。
二十八日(辛未),會辦福建海疆事宜翰林院侍講學士張佩綸奏「到省日期,并會辦閩防」一折,得旨:『着即會商穆圖善、何璟,張兆棟力籌備禦,認真操防;并激勸民團,互相聯絡,以壯聲勢』。
--以上見大清清德宗景皇帝賞錄卷一百八十六。
六月癸酉朔,谕〔軍機大臣等〕:『疊據何璟、張佩綸等電報:「法全力注閩,已進八艘;請饬援應牽制」等語。
孤拔赴閩,有欲踞地為質之說;南、北洋覆稱無船可撥,惟閩疆緊急,粵、浙相距較近,着彭玉麟、張樹聲、張之洞、倪文蔚、劉秉璋酌撥師船前往,設法援應牽制』。
初二日(甲戌),谕〔内閣〕:『法艦至基隆購煤,劉銘傳饬封煤窯,所辦甚是;着傳旨嘉獎。
炮台俱在低處,着即趕緊改築;炮位是否合用,尤關緊要。
法情叵測,務當布置周密,勿稍大意。
斷絕接濟,是制敵要策;各海口均當仿照辦理。
着即電谕沿海各統兵大員知悉』。
初三日(乙亥)谕〔内閣〕:『據張佩綸電信:「法船先後退出三隻,如北、南各饬兩船,定能逼法出口」等語。
江南、浙江現均無船可撥,北洋輪船稍多,着李鴻章速撥兩船、備齊軍火,赴閩策應。
并由該署督電寄張佩綸知悉』。
署兩江總督曾國荃奏:江南防務緊急,江防輪船不敷分布,無可撥助閩省;并添派陸師策應前路各營。
報聞。
初四日(丙子),谕〔内閣〕:張佩綸奏「鎮将難期得力,據實糾參」一折,據稱「署福建台灣鎮總兵楊在元前于同治年間在台灣鎮署任,曾因濫委營缺、侵冒營饟,革職勒追;嗣以銀兩照數賠繳奏結。
此次重至台南,軍民無不忿詈」。
并查參「楊在田上年兩次丁憂,該員系其胞弟,并未聲明丁憂」等語。
台灣地方緊要,似此貪冒不肖之員,豈能得力?楊在元着即行革職,勒令回籍。
台灣鎮總兵,着何璟遴委妥員署理』。
初五日(丁醜),谕軍機大臣等:『給事中萬培因奏「福建船政緊要,宜速籌保護」并「請旨饬下江西撫臣接濟糧米」各折片,據稱「法兵輪船,已駛入馬尾船政港内,别有鐵艦停泊口外;敵船近在肘腋,船政局兵力甚單。
拟請将江南調往霆、慶兩營或别拔得力勁旅,撥歸船政大臣調遣,中權策應。
臨敵之頃,沈木簰、沙船以截敵舟,布水雷以張疑陣;嚴查奸民帶煤米接濟等事,尤在先期豫籌。
至閩省素少屯糧,民食不支,必緻内潰;建甯接壤江西饒、廣等處,請饬江西巡撫派員采辦米石,運交延建邵道接收,轉運省門,以通饟道」各等語。
所陳極為切要。
着穆圖善等按照各節實力籌防,妥慎辦理。
江西産米素多,即着潘霨迅速設法,無論何款,先行動支;陸續購買,源源接濟,毋任缺乏。
原折片着分别鈔給閱看,将此由六百裡各谕令知之』。
又谕:『電寄彭玉麟:本日據彭玉麟等電稱「前接福州電,已派濟南兩艘往援」等語。
彭玉麟等不分畛域,力顧大局,着傳旨嘉獎』。
初十日(壬午),谕〔軍機大臣等〕:『電寄穆圖善等:現在美國使臣願出調處,并勸法退船;如就範,閩急稍纾。
惟中國堅持主見不允給銀,法亦勢成騎虎;調處成否,正未可知。
法艦既占要隘,我軍難操萬全;與其分守力單,總以保城、保民為第一義。
豫備遊擊之師,随地安設伏兵,出奇制勝;使彼不敢登岸深入;全在該将軍等密籌辦理。
來電所稱法人在長樂海口拟築炮台,是否确有其事?着迅速電聞。
基隆防務緊要,并着知照劉銘傳嚴密布置』。
十一日(癸未),谕〔軍機大臣等〕:『電寄曾國荃:據穆圖善等電報:「法人又調七艦到閩,請設法催援」等語。
閩防日緊一日,南洋輪船前準緩調,現在情形不同,着曾國荃速派兩号、配齊軍火,馳赴閩省;應由何處進口,與該省電商定見,再行進發,以免疏虞。
并速行知照潘霨,于江西防軍内酌撥得力陸兵,由陸路徑赴閩省援應』。
十二日(甲申),谕〔内閣〕:『内閣學士文碩奏「疆臣玩忽阃寄,請旨懲處」一折,前據張佩綸奏「遵查署總兵楊在元貪謬」各款,當将該署總兵革職。
台灣鎮總兵員缺緊要,該督率将楊在元派署,殊屬疏忽;何璟,着交部議處』。
谕〔軍機大臣等〕:『電寄彭玉麟:法人專注閩口,聚集多船;閩防日緊,前經彭玉麟等調撥兩船往援,所辦甚是。
刻下該省情形危急,兵力尚單;着該尚書等速再力籌援應。
或調派陸兵由海道前往;應由何處進口,與該省電商定見,再行進發,以免疏虞』。
十四日(丙戌),谕軍機大臣等:『電寄彭玉麟:現在閩防日緊,沿海防務亦均吃重。
彭玉麟素有遠略,着于廣東應留防軍外,豫備二萬人聽候調遣;或就原統之營整練、或召募壯勇足數,悉由該尚書酌辦』。
又谕:『電寄李鴻章等:據張之洞電信:「請饬南、北洋各派數艘,帶水雷艇合力援閩;若有十船于口門外尾綴勿戰,待敵入内,則下雷于口門斷之。
欲犯他口亦然」等語。
派船援閩,南、北洋前因兵輪缺少兼多窒礙,迄未成行。
現閩防相持日久,如果多派兵輸合成一隊,作勢牽制,勿與遽戰,兼多援應他口,亦屬制敵之策。
着李鴻章、曾國荃、吳大澄、陳寶琛迅速電商定議,一面覆奏、一面知照閩省』。
十五日(丁亥),谕軍機大臣等:『電寄穆圖善:據李鴻章電信:「十四日接西電,福州居民震動、洋人遷徙,英兵船調隊上岸」等語。
法艦久泊閩口,我軍與之相持,總以靜鎮為主;惟恐居民與各國商民疑懼生事,着穆圖善、何璟、張兆棟、張佩綸谕令居民安堵無恐,督饬地方官及各營官竭力保護各國商民。
并傳集紳士,剀切曉谕,切勿别滋事端。
英船調隊登岸已由總署面商巴嗄哩阻止,并電緻曾紀澤告知英外部』。
又谕:『電寄劉銘傳:法艦久泊閩口,滬議迄未定局。
基隆及台北各口防務,均極吃重;劉銘傳前封煤窯,具見果斷。
惟須始終堅持,斷其接濟,庶彼不能久留。
炮台一切,趕緊豫備,并着将布置情形,設法電報總署奏聞』。
——以上見「大清德宗景皇帝寶錄」卷一百八十七。
十六日(戊子),谕軍機大臣等:『電寄何如璋等:據何如璋、張佩綸電報:「如長門報法船再入數舟,我塞河先發為一策」等語。
塞河一事,前經總署照會各國使臣,該使臣等議論紛呶。
現在閩口有英、美等國保護兵船,德國兵船亦将前往;此時堵塞,應就地與各國領事說明舉行,庶免與國借口。
着與何璟等相機妥辦。
現經美國調處,局勢未定;所稱先發,尤須慎重,勿稍輕率』。
二十日(壬辰),谕軍機大臣等:『電寄穆圖善等:據彭玉麟電報:「請饬彭楚漢就近募勇助閩防,饬程文炳募勇順流下長江助他省防;江、鄂籌饟較易,亦較速」等語。
法人堅索巨款,萬難允許。
本月十八日,台北基隆炮台被其攻占,殊堪發指。
閩防萬緊,着穆圖善等傳知彭楚漢迅即募勇成營,豫籌戰守。
漳、泉兩郡之人強悍可用,宜切實訓練,以資得力。
并着卞寶第、彭祖賢傳知程文炳,或選帶湖北防營、或另籌新勇,克日乘輪船由長江順流而下;至江西會商潘霨,與前調江西陸兵合力前進,赴閩應援。
所需饟項,着卞寶第等力籌撥濟,并與曾國荃會商撥給軍械。
刻下軍情緊迫,務當妥速辦理,毋誤事機』。
又谕:『電寄穆圖善等:據連次電報,基隆炮台被占。
劉銘傳夙娴兵事,是否到台未久,布置尚疏?抑系另有出奇制勝之策?如何接仗失事?電内執觚是否基隆?着穆圖善等探明詳細情形電奏。
一面設法傳旨令劉銘傳督軍竭力攻複,以挫敵鋒。
刻下戰局已成,現由總署照會各國詳論;着該将軍等将戰守事宜悉行整備,俟奉到谕旨遵辦。
船廠即由張佩綸等随機因應,不為遙制』。
會商福建海疆事宜、翰林院侍講學士張佩綸奏:到防布置情形。
得旨:『覽奏具見勇敢,布置亦合機宜。
仍着張佩綸加意謹慎,嚴密防守;并随時确探消息,力遏狡謀』。
二十一日(癸巳),谕軍機大臣等:『寄曾國荃等:據電稱基隆炮台陷後,法人上岸攻營;劉銘傳饬軍旁抄,生擒一名,死傷法人百餘,稍挫敵焰。
惟兵單器缺,台、廈文報梗滞,應如何設法接濟軍火之處?着李鴻章妥為籌劃。
聞台南兵數尚足,可否調赴前敵?着劉銘傳酌度辦理』。
會辦福建海疆事宜、翰林院侍講學士張佩綸等奏:法船八日窺伺,現籌省防布置情形。
得旨:『已有旨令該将軍等傳知彭楚漢募勇助防,并調江西等省陸軍赴援。
該将軍等當實力備禦,妥籌布置,毋稍疏虞』。
二十二日(甲午),谕軍機大臣等:『法人在天津議立簡明條約後,于本年閏五月間突攻諒山防營,當經官軍擊退。
該軍借口尋釁,挾兵艦來華,施其恫喝之計,堅索巨款;疊經嚴旨駁斥,并令總理各國事務衙門屢次照會該國使臣反複開導,彼乃悍然不顧,竟以兵船多隻駛進閩洋。
本月十五日,攻占台北基隆口岸,意在據以為質;敵謀叵測,曷勝憤懑。
雖旋經劉銘傳接仗獲勝,傷斃法兵百餘,不足以示懲創;理宜整軍抵禦,力挫敵鋒。
前疊谕沿海各省将軍、督、撫大臣嚴申儆備,倘法兵竟來撲犯,即與決戰;複谕彭玉麟等撥兵應援閩省,并令潘霨調派陸兵,卞寶第、彭祖賢傳知程文炳募帶隊伍,均由江西赴閩,以厚兵力。
昨并谕劉銘傳督率防軍,迅将基隆攻克,勿任久占。
曆次辦理情形,朝廷原以彼國恃強,得步進步,斷不可稍示以弱也。
昨據陳寶琛電報:「基隆既陷,彼不遽攻閩廠,蓋稍冀我轉圜。
然事至今日,和亦悔、不和亦悔。
既為勢屈,巨款坐輸,示弱四鄰,效尤踵起;和之悔也。
籌備未密、主持難堅,商局已售、船廠再毀,富強之基盡失,補牢之策安施;不和之悔也。
二者非深明時勢,權度難詳。
乞下樞臣、總署等通籌全局,速決至計」等語。
所慮頗為周密。
和戰大計,于全局安危關系極重。
議戰必須征兵,征兵必先籌饟。
沿海口岸甚多,防軍各有專責,勢難抽調;饟項本極支绌,興兵大舉,需款尤巨。
近年漕糧多由海運,一有阻滞,必緻贻誤倉儲。
應如何思深慮遠,務策萬全?着禦前大臣、軍機大臣、總理各國事務大臣、大學士、六部、九卿、翰詹、科道、日講起居注官會同妥議具奏。
和戰兩端,均未可輕易從事。
爾諸臣務當殚誠區畫,熟權利害輕重;并将兵饟各事宜,徹始徹終,通盤籌議。
總須為核實持久之計,期于國事實有裨益。
倘徒托空言,一奏塞責,必将原折發還。
懔之!電報、照會等件,着鈔給閱看』。
又谕:『電寄李鴻章等:法須先撤閩、台水陸各兵,始準來津議細約;着李鴻章即轉電李鳳苞告法外部。
總署前寄照會各國公評文尚未發現,改為布告;并着電知曾國荃』。
又谕:『電寄何璟等:有人奏:「何璟、張兆棟拘牽文義,不知緩急」等語。
目下福建最關緊要,該督、撫責無旁貸;着何璟、張兆棟督率防營嚴密守禦,不得以器械未備、饟需短绌,為卸責地步。
倘稍疏虞,惟該督、撫是問』。
督辦船政大臣何如璋奏:請調南、北洋兵輪牽制法兵。
得旨:『覽奏因應機宜,頗中肯綮,南、北疊稱船不能撥,着就現有兵力妥籌備禦,以遏敵鋒。
所有電報密本,已谕令該衙門頒發矣』。
予巡洋遭風淹斃閩浙盡先副将潘葉飛等優恤。
二十三日(乙未),谕〔軍機大臣等〕:『電谕張佩綸等:張佩綸、何如璋力顧閩廠,苦守一月;忠勇堅忍,深堪嘉尚。
疊饬南洋撥船,曾國荃節次電報:實難分撥;陳寶琛亦稱:撥船适足速變,并與曾國荃會電,有「船少适以餌敵」等語,系屬實清。
是以難強必行。
着就現有水陸兵勇,實力圖守。
閩俗剽悍可用,如召營緩不濟事,先募健卒,參用智謀,出奇制勝;張佩綸等胸有權略,迅即籌辦。
頃知雞籠已複,深慰廑懷。
所請「開濟」輪船赴閩,已饬南洋速撥。
至所稱「再宕二十日,法船續來」等語;現已另籌辦法。
二十日内,必有調度;并先行添派陸路兵勇,赴閩應援。
粵營現紮廈門,應否赴台?着酌辦』。
又谕:『募兵圖越,牽制法人内犯,亦制敵之策。
劉永福可用,另有調遣;彭玉麟請封為越王,斷不可行。
朝廷百計助越,原為圖存阮祀;今忽冊封他姓,殊非「字小」之義。
且萬一傳播,劉永福所望必奢;尾大不掉,後難調度。
方友升、王德榜兩軍瘴殁甚多,殊堪憫恻;即行查明請恤。
并着該尚書電知潘鼎新等将各該軍原有之饟募補足額,勤加操練;一候秋高氣爽,候旨進兵。
劉銘傳各營急需軍火,着張之洞等趕籌大批,設法由台南運往備用;并着源源接濟』。
又谕:『電寄曾國荃:閩省需船甚亟,着曾國荃速饬「開濟」輪船克日前往,不準延宕』。
二十四日(丙申),谕〔軍機大臣等〕:『電寄曾國荃等:昨日有旨,饬曾國荃撥「開濟」船援閩。
茲據該署督電報陳寶琛、張佩綸因調此船争論情形,撥船既于閩無濟,吳淞、長江防務亦殊吃緊,着不必撥往。
管駕歸總督管轄,行止不能自由;張佩綸屢有「将管駕正法」之言,殊屬過當。
且言之輕易,恐以後号令不行。
刻下事機萬緊,總當遇事和衷,妥商籌辦;不得各存意見,懔之』。
二十五日(丁酉),谕軍機大臣:『劉銘傳奏:「請調河南候補道何維楷辦理煤礦」等語。
福建台北基隆煤礦需員經理,何維楷現在天津,着李鴻章饬令該員迅赴台灣,交劉銘傳差遣委用。
将此谕令知之』。
又谕:『劉銘傳奏:調員差遣等語。
河南候補知府方策勳,着鹿傳霖饬令該員迅赴台灣,交劉銘傳差遣委用。
将此谕令知之』。
督辦台灣軍務直隸提督劉銘傳奏:到台日期,并籌辦台北防務情形。
得旨:『所陳籌辦各節,均屬妥協。
劉銘傳收複基隆,辦理甚為迅速;仍着實力備禦,毋稍疏虞』。
又奏:請饬曾國荃迅将澄、慶等四船遣回台灣。
得旨:『疊據曾國荃、陳寶琛電報:「此時撥船赴閩,适以餌敵」。
且江南防務,亦殊吃緊;已準其暫緩調撥矣』。
又奏:『台灣折件,請準由廈門、福州文報局轉交天津縣代遞』。
允之。
二十七日(己亥),谕〔軍機大臣等〕:『電寄各省将軍、督、撫等:此次法人肆行不顧、恣意要求,業将其無理各節,照會各國。
旋因美國出為評論,而該國又複不允。
現已婉謝美國,并令曾國荃等回省籌辦防務。
法使似此逞強,勢不能不以兵威相見。
着沿江、沿海将軍、督、撫、統兵大臣極力籌防,嚴行戒備;不日即當明降谕旨,聲罪緻讨。
目前法人如有舉動,即行攻擊,毋稍顧忌。
法兵登岸,應如何出奇設伏,以期必勝?并如何懸賞激勵,俾軍士奮勇之處?均着便宜行事,不為遙制』。
又谕:『電寄穆圖善等:據張佩綸電稱:「閩不足非陸軍,請止客軍以省帑力」等語。
體察兵力、饟力,具見斟酌;已谕江西、湖北、湖南各軍停撥。
張佩綸就現有陸軍,實力布置,以專責成。
現在戰事已定,法艦在内者應設法阻其出口;其未進口者,不準再入。
穆圖善等,并着會商妥辦。
至該督等所報省外英、美船隻一節,務當認真彈壓,勿滋事端;并先将法人失和緣由,遍告各國』。
又谕:『電寄劉銘傳:據李鴻章電稱:「法人函請劉銘傳到船,答以未奉旨,令法人上岸」等語。
劉銘傳不登法船,具有識力;嗣後如有此等詭計,切勿為其所绐』。
二十八日(庚子),谕軍機大臣等:『電寄彭玉麟:法人注意台灣,傳聞有複踞基隆并擾澎湖之說,台南、北均形吃重。
着彭玉麟等速撥吳宏洛五營或北軍,攜精械航海至旗後上岸。
該尚書等力顧大局,必能妥籌援應,迅赴戎機;以後并當設法接濟軍火。
前撥方恭敉五營次紮廈門,應否赴台?着穆圖善等遵旨妥速酌辦。
台灣情形,該将軍等探确,速電聞』。
——以上見「大清德宗景皇帝實錄」卷一百八十八。
秋七月癸卯朔,谕軍機大臣等:『電寄李鴻章:閩省需用洋炮甚亟,着李鴻章速購德國大炮十尊、次炮二十尊解閩應用;并多購得力槍炮,留備分撥。
前經該署督撥解台防軍火,力顧大局;惟據稱洋商不敢制造槍械等語。
現在如能設法向德人商量,由彼包送,即多費水腳,亦所不惜;總以妥速為要』。
初二日(甲辰),谕内閣:『劉銘傳奏「台北基隆炮台為敵攻陷,我軍複踏毀敵營獲勝情形」一折,法國兵船駛至台北基隆口岸,于六月十五日疊開巨炮,将該處炮台擊毀;十六日法兵上岸直撲營壘,經劉銘傳及總兵曹志忠等督軍迎擊獲勝,敵兵潰敗。
劉銘傳調度有方,深堪嘉尚;着交部從優議叙。
尤為出力之記名提督福建福甯鎮總兵曹志忠,着賞穿黃馬褂。
提督章高元、蘇得勝,均着遇有海疆總兵缺出,即行簡叙;章高元并賞換年昌阿巴圖魯名号,蘇得勝并賞換西林巴圖魯名号。
副将王三星,着以總兵記名簡叙;并賞給額騰依巴圖魯名号。
已革遊擊鄧長安,着開複原官。
其餘立功将士及出力文武員弁,準其擇尤彙請獎勵。
欽奉慈禧端佑康頤昭豫莊誠皇太後懿旨:「着于内帑節省項下發去銀三千兩,賞給此次出力兵勇」。
着劉銘傳查明尤為奮勇者,傳旨賞給。
至基隆炮台,前據劉銘傳奏:「修築未能合法,本不足恃」;此次失事員弁,着免其置議。
嗣後倘有守禦不力以緻挫失情事,定當按照軍律從嚴懲辦,決不寬貸。
所有傷亡弁勇,即着查明請恤。
另片奏:「解運軍械、辦糧轉饟各員,懇請獎勵」等語。
基隆通判梁純夫,着賞換花翎;縣丞遊學詩,着以知縣補用;鹽大使錢壽益,着免補本班以知縣留原省歸候補班前補用;遊擊孫安邦,着以參将補用,并賞加副将銜;已革道員裕庚,着準其留營效力。
又片奏:「道員朱守谟等,懇請留營」等語。
記名道朱守谟、郎中羅廷玉,均着準其留營效力』。
初三日(乙巳),谕〔軍機大臣等〕:『電寄何如璋等:『疊據何如璋、張佩綸電:「請饬撥四、五船速到閩,方可阻法戰;如仍延宕,誤閩即誤大局」等語。
法艦集閩口,彼挫于台,難保不求逞于閩;增船誠為要着。
南、北洋現無急警,且法尚願商議,撥船諒不至被搶;着李鴻章、曾國荃各撥兵船二隻克日抵閩,大局所關甚重,勿分畛域、勿存成見。
法如蠢動,何如璋、張佩綸當竭力戰守,不準以待船藉詞诿卸。
軍火最要,彭玉麟等請饬南、北洋速向洋行定買,餌以重利,商令設法通融送交;着該大臣等妥速辦理。
據張之洞等電稱:「粵軍難再抽撥;章高元舊部八營現紮江陰,可撥數營援台」等語。
着曾國荃傳知程文炳趕募數營,即日東下填紮江陰。
程文炳到後,再饬章高元舊部赴台』。
又谕:『電寄李鴻章等:據彭玉麟等電稱:「吳宏洛五營萬難調撥;前撥潮防五營,今再移五營。
法正謀設法轉粵,敵乘虛,粵可危」等語。
所慮亦是。
吳宏洛軍,着毋調往。
李鴻章、張之洞等均撥軍械濟台,粵并撥饟。
劉銘傳當力籌守禦,毋稍疏虞』。
初四日(丙午),谕〔軍機大臣等〕:『電寄穆圖善等:據李鴻章電報:「法人先開炮擊壞「楊武」船,水師七船沉沒、船署亦報轟毀」等語。
法人專行詭計,數日來我軍未經先發,适堕術中。
現惟在陸路合力轟擊,以挫敵鋒。
着穆圖善等會同張佩綸等饬陸軍力遏敵氛,并将城守事宜嚴密布置;仍保護通商各洋行,免生枝節。
一切情形,迅速電聞』。
初五日(丁未),谕〔軍機大臣等〕:『電寄穆圖善等:疊據李鴻章電稱:「閩軍與法接仗,擊船轟廠」;尚未據該省電報,殊深廑系。
此次法人詭計取勝,何璟等株守省城,不能援應;張佩綸等臨事遲疑,未經先發,實屬失算。
頃又據李鴻章轉電滬信,有「孤拔已死」之語。
如果屬實,我軍似已獲勝;正可鼓勵将士,誘彼陸戰。
穆圖善現紮長門,可以遏其出路。
該将軍、督、撫及張佩綸等務當同力協心,督率各軍在陸路竭力截擊;切勿坐待援師,緻失事機。
船廠如何情形?并着迅速電聞』。
初六日(戊申),谕〔内閣〕:『越南為我大清封貢之國二百餘年,載在典冊,中外鹹知。
法人狡焉思逞,肆其鲸吞;先據南圻各省、旋又進據河内等處,戕其民人、利其土地、奪其賦稅。
越南君臣,闇懦苟安;私與立約,并未奏聞;法固無理,越亦與有罪焉。
是以姑予包涵,不加诂問。
光緒八年冬間,法使寶海在天津與李鴻章議約三條,已饬總理各國事務衙門會商妥籌,法又撤使翻議;我存寬大,彼益驕貪。
越之山西、北甯等省為我軍駐紮之地,清查越匪、保護屬藩,與法國絕不相涉。
本年二月間,法兵竟來攻犯防營。
當經降旨宣示,正拟派兵進取,力為鎮撫,忽據該國總兵福祿諾先向中國議和。
其時該國因埃及之事岌岌可危,中國明知其勢處迫蹙,本可峻詞拒絕,而仍示以大度,許其行成;特命李鴻章與議簡明條約五款,互相畫押。
諒山、保勝等軍,應照議于定約三月後調回;疊經谕饬各該防軍扼紮原處,不準輕動生釁。
帶兵各官,奉令維謹。
乃該國不遵定約,忽于閏五月初二等日以巡邊為名,在諒山地方直攻防營,先行開炮轟擊;我軍始與接仗,互有殺傷。
法人違背條約,無端開釁,傷我官兵,本應以幹戈從事;因念定約和好二十餘年,亦不必因此盡棄前盟,仍準總理各國事務衙門與在京法使往返照會,情喻理曉,至再至三。
閏五月二十四日,複明降谕旨,照約撤兵,昭示大信;所以保全和局,實已仁至義盡。
如果法人稍顧邦交,自當翻然改悔;乃竟始終固執,緻啟兵端,橫索無名兵費,恣意要求。
辄于六月十五日占踞台北基隆山炮台,經劉銘傳迎戰獲勝,立即擊退。
本月初三日,何璟等甫接法領事照會開戰,而陸兵已在馬尾先期攻擊,傷壞兵商各船、轟毀船廠;雖經官軍焚毀法船二隻、擊壞雷船一隻并陣斃法國官兵,尚未大加懲創。
該國專行不顧,反複無常,先啟兵端;若再曲予含容,何以伸公論而順人心!用特揭其無理情節,布告天下;俾曉然于法人有意廢約,釁自彼開。
各路統兵大臣暨各該督、撫整軍經武,講求有素;沿海各口,如有法國兵輪駛入,着即督率防軍合力攻擊,毋任蔓延。
其陸路各軍,有應行進兵之處,亦即迅速前進。
劉永福雖抱忠懷,而越南昧于知人,未加拔擢;該員本系中國之人,即可收為我用。
着以提督記名簡拔并賞戴花翎,統率所部出奇制勝,将法人侵占越南各城迅圖恢複。
凡我将士,奮勇立功者,破格施恩,并特頒内帑獎賞;退縮贻誤者,立即軍前正法。
朝廷于此事審慎權衡,總因動衆興師,難免塗炭生靈,故不輕于一發,此次法人背約失信,衆怒難平,不得已而用兵;各省團練衆志成城,定能同仇敵忾。
并着各該督、撫督率戰守,共建殊勳,同膺懋賞。
此事系法人渝盟肇釁,至此外通商各國與中國訂約已久,毫無嫌隙,斷不可因法人之事,有傷和好。
着沿海各督、撫嚴饬地方官及各營統領将各國商民,一律保護;即法國官商教民有願留内地安分守業者,亦當一律保護。
倘有幹預軍事等情,一經查出,即照公例懲治。
各該督、撫即曉谕軍民人等知悉;倘有藉端滋擾情事,則是故違诏旨,妄生事端。
我忠義兵民必不出此,此等匪徒即着嚴拿正法;毋稍寬貸,用示朝廷保全大局至意。
将此通谕知之』。
又谕:『電寄何璟等:法人毀壞船廠,張佩綸等當專督陸軍奮勇攻擊,毋令久淹;穆圖善趕緊堵塞海口,截其來往之路。
南洋船不及敵船,且又不能進口,去亦無益。
江西援兵兩營,前經張佩綸電奏停止;今何璟等請援,已電饬江西兵速進。
何璟、張兆棟當趕辦團練,嚴備城防。
建甯鎮總兵張得勝素稱勇往,即饬調帶該鎮兵隊并另行募勇,星馳援省。
張佩綸聞退紮鼓山,距馬尾三十裡;統帶恇怯,将領無以禀承,何能制敵?法兵如登岸,總須乘其喘息未定,立予攻擊;倘稍遲延,彼将築台久占矣。
務當奮勇決戰;并将詳細情形,迅即具折馳奏』。
又谕:『電寄楊昌浚:法人滋擾閩口、船廠被焚,亟須知兵大員統率勁軍前往援助;着派楊昌浚督師克日赴閩。
應調何路兵勇或迅速召募成軍以厚兵力?需饟若幹?軍火由何處籌撥?即着妥速籌劃,由電奏聞;再行降旨宣示』。
初七日(己酉),谕〔軍機大臣等〕:『電寄卞寶第:戰局已開,軍情萬緊;楊嶽斌深谙兵略,當移孝作忠,力圖報稱。
着卞寶第傳知克日募勇成軍,出膺重任。
該督由電覆奏,再降谕旨』。
又谕:『電寄曾國荃:據電稱「劉銘傳不願調江陰舊部到南」等語。
現在法擾閩口,台灣益警,亟須援兵,劉銘傳斷無不願舊部赴台之理。
着曾國荃懔遵前旨,即饬章高元舊部迅速赴台;一面傳知程文炳趕募數營,即日東下填紮江陰。
程文炳啟行後,着卞寶第等迅募勁勇,克日成營,聽候調撥。
閩省需饟孔亟,着曾國荃轉咨潘霨:無論何款,先撥二十萬趕解;并設法連米,源源接濟。
振武五營,速催赴援;該軍行後,仍添募勇營候撥』。
又谕:『電寄張樹聲等:法擾閩口,軍情萬緊;着張樹聲督師往閩援助,迅率所部帶足糧饟、軍火,乘輪由福清縣平潭登岸;港口水淺,令兵輪由廣東拖帶小輪船,換船入港。
事較赴越尤急,該督素懷忠義,定能聞命即行;倘稍遲徊誤事,嚴懲不貸。
何璟等當固守待援,并飛饬海壇鎮總兵派船引港,并派兵于濂浦一帶駐守。
敵如入犯,伺其換船截擊;一面督同紳士,協團防守。
穆圖善、張佩綸均當督軍力戰,曉谕兵民:有能擒斬法兵、焚毀法船者,破格優槳;并将敵船辎重,全行充賞。
總期同心敵忾,力挫敵鋒。
本日已谕催江西兵速進,并令撥饟運米接濟矣』。
初十日(壬子),谕〔軍機大臣等〕:『電寄李鴻章等:曾國荃電報「法謀攻吳淞、長江」,該署督當嚴行戒備,所稱彼國詭謀,萬不可聽。
見法船即轟擊、見法兵即開槍,均極是;實力為之。
程文炳一軍,着迅速催調,以厚兵力。
法并拟攻台,着李鴻章傳知劉銘傳妥籌備禦。
李鴻章前撥軍火已否到台?務須迅速運濟。
聞孤拔率船出閩口,志在北洋;李鴻章籌防周密,當益申儆備,期無罅隙。
密籌訂購槍炮,諒能辦到;多多益善,以速為要。
軍火最難籌,各省舊有劈山炮、台炮、排鎗等件,應行修整配用;并着轉電各該督、撫一體遵照』。
十一日(癸醜),谕内閣:『禦史劉恩溥奏:「請于劉銘傳、張佩綸二員中簡任一人,暫權閩督」等語。
封疆大吏,出自朝廷特簡,豈臣下所能擅請;該禦史所奏,實屬冒昧。
劉恩溥,着交部議處』。
谕〔軍機大臣等〕:『電寄何璟等:據電報長門金牌炮台被法攻毀,軍事蔓延,省防危急;現在催調援師」。
何璟等務當嚴密布置,堅定防守;穆圖善、張佩綸仍擇要駐紮,為省外遊擊之師。
閩省安危,關系全局;該将軍等均當竭力,勉之。
聞孤拔有軍船出口之說,确否?倘該船果他往,當嚴扼海口,勿任再行入犯;至要。
有人奏:滬尾大基隆宜塞等語;着轉電劉銘傳察看酌辦』。
又谕:『電寄楊昌浚:昨據電稱:「拟抽調江、浙各營」;着曾國荃于北來恪靖七營中撥與四營,楊昌浚迅帶援閩。
前有旨命湖北、湖南、江西督、撫募勁旅一、二萬人,着楊昌浚遴派将領前往;即于此項新募勇内,挑選成軍。
閩省情形萬緊,務當克日整備一切,迅赴戎機』。
十三日(乙卯),谕軍機大臣:『電寄曾國荃:銘武軍本系唐定奎所部,聞該提督現已病痊,即着曾國荃催令赴防統率舊部,以專責成』。
十五日(丁巳),谕〔軍機大臣等〕:『電寄楊昌浚:據奏「遵籌督師援閩」各折片,所籌均是。
法艦現出閩口,難保不增兵再犯;且攻台、攻廈,均在意中。
着楊昌浚迅募勇營,克日赴閩。
恪靖四營,曾國荃遵前旨撥往;應由何路前進?該漕督酌定電奏。
所調浙江一營,即與劉秉璋會商調撥。
漕運總督,已有旨令孫鳳翔馳往署理;未到以前,令淮揚海道王加敏暫行護理』。
——以上見「大清德宗景皇帝實錄」卷一百八十九。
十六日(戊午),谕〔軍機大臣等〕:『電寄張佩綸等:據電報「閩省督、撫、将軍三人,會檄長門九營、黃超群兩營回顧省防,方勳五營進守長門,未與會商」等語。
法船已報出口,即尚有船停留口内,亦應堅守長門,使彼船内外阻隔;豈可專顧省防,舍門戶而守堂奧!穆圖善等實屬調度乖方!着張佩綸督率方勳五營扼守船廠。
黃超群兩營守廠本極得力,現紮何處?迅即奏聞。
穆圖善着仍督率張得勝統營駐守長門,不準稍有退縮;如省防有警,穆圖善與張佩綸均應互商調派策應。
現在移調各營,何以未見穆圖善等電報?該将軍、督、撫及張佩綸如意見參差、緻有贻誤,自問當得何罪?張佩綸如兵力不敷,即速募本地壯勇操練成軍;所需炮械,已谕李鴻章設法運送矣』。
署兩江總督曾國荃奏:『江防吃緊,銘武八營扼守江陰,勢難抽調赴台』。
得旨:『銘武各營既難更動,即着毋庸抽調赴台;仍着督饬各軍嚴行扼守,并嚴催程文炳迅速帶營東下,聽候調撥』。
十八日(庚申),谕〔軍機大臣等〕:『江南防務,現經曾國荃布置,尚為周密;福建兵力尚單,情形吃緊。
本日已授左宗棠為欽差大臣,督辦福建軍務。
楊昌浚現在召募勇營,克日啟程,會同該省官軍力籌備禦,期于制敵決勝。
左宗棠着前往浙江、福建交界地方督兵駐紮,以備策應,毋庸親赴前敵。
福建辦防疏懈,該大臣當會同穆圖善、楊昌浚等實力整頓,務使戰守确有可恃。
除前調北來恪靖七營及撥給楊昌浚恪靖四營歸左宗棠節制調遣外,其餘江南防軍不得再行請調,以免顧此失彼』。
又谕:『電寄劉銘傳等:聞法船于初十、十一日攻基隆,無大勝負。
着劉銘傳乘其兵未續到,如登岸極力攻擊,挫彼兵鋒。
官軍尚單,不敷布置;台多漳、泉、潮州客民勇敢可用,着即就台募練。
需用軍火,着李鴻章、曾國荃設法籌濟;如一時運送不及,即先用擡炮、排槍等件,以應急需』。
又谕:『電寄曾國荃:據電稱「楊昌浚指調李光久等四營援閩;又接陳士傑來函,煙台警亟,拟調李光久一營并添募二營赴東,請旨」等語。
着曾國荃即饬李光久率營迅赴煙台,交陳士傑調遣。
楊昌浚赴閩,應否派何紹彩等營随往,着曾國荃會商楊昌浚酌度辦理;一面由電奏聞。
所稱「楊昌浚行糧需銀三、四萬兩,李光久各營川資募費需銀一萬兩,均拟由淮運庫撥發」,着依議行。
提督陳由立,現據曾國荃稱其謀勇兼優,即着饬令随同楊昌浚赴閩;俟鮑超到後,仍歸鮑超調遣』。
命大學士左宗棠為欽差大臣,督辦福建軍務;福州将軍穆圖善、漕運總督楊昌浚幫辦軍務,三品卿銜翰林院侍講學士張佩綸以會商大臣兼署船政大臣;詹事府少詹事何如璋來京。
賞已革山西布政使林壽圖四品頂戴,為福建團練大臣。
十九日(辛酉),谕軍機大臣等:『電寄李鴻章:前調周盛波募勇赴津,茲據劉銘傳奏:「台南防務緊要,請饬該提督赴台」;着曾國荃即傳知周盛波,迅帶所募勇營克日
得旨:『着該署撫傳知楊嶽斌:俟伊母病稍愈,即遵前旨馳赴閩省會辦海防事宜』。
——以上見「大清德宗景皇帝實錄」卷一百七十七。
二月二十二日(戊辰),閩浙總督何璟等奏:閩省防軍續籌布置情形,并委楊在元署台灣鎮總兵。
報聞。
——見「大清德宗景皇帝實錄」卷一百七十八。
三月初二日(丁醜),谕〔軍機大臣等〕:『有人奏參「福建台灣道劉璈肆意貪橫、辦防松懈,與總兵吳光亮意見不合;設遇有警,恐緻偾事。
請旨饬查」等語。
前據何璟等奏劉璈、吳光亮意見不合,已将吳光亮調省,另行委用;台灣鎮總兵,委楊在元署理。
台灣防務緊要,現經何璟等督饬劉璈籌畫布置。
該員辦理一切,有無因循弛懈情事?該督、撫前奏台地口岸林立,饬令地方文武妥定章程,認真舉辦鄉團、漁團,以輔兵力;刻下已否舉行?并所參各節,着何璟、張兆棟一并确切查明,據實具奏。
原片着鈔給閱看。
将此各谕令知之』。
——見「大清德宗景皇帝實錄」卷一百七十九。
二十六日(辛醜),谕軍機大臣等:『總理各國事務衙門昨據道員邵友濂電報「德國施翻譯官雲:洋行接廈門電報,法國提督帶兵船八隻過廈門,向北開駛」等語。
法人連陷越南北甯等省,其勢甚張;彼以兵船來華,恫喝要求,自在意中。
沿海各處,亟應妥籌豫備;着李鴻章、曾國荃、彭玉麟、穆圖善、何璟、張樹聲、衛榮光、劉秉璋、張兆棟、陳士傑、倪文蔚、吳大澄饬令防軍加緊訓練,于沿海各要隘力籌守禦,務臻嚴密。
瓊州、台灣孤懸海外,久為彼國所觊觎;有欲據以為質,藉索兵費之說。
倘有疏虞,辦理益形棘手。
着彭玉麟、穆圖善、何璟、張樹聲、張兆棟、倪文蔚督饬将領實力籌防,總期有備無患。
際此事機緊要,正我君臣卧薪嘗膽之時。
該大臣務當振刷精神,竭誠籌辦,用副委任;仍宜持以鎮靜,不得稍涉張惶,是為至要。
該國兵船北駛,是否确實?着即探明具奏。
通政使司參議延茂奏:「請饬調吳長慶一軍移紮金州」等語。
吳長慶統率所部,駐紮朝鮮,應否将該軍調回擇要扼守,着李鴻章體察情形,奏明辦理。
原折着鈔給閱看。
禦史趙爾巽奏:「敬陳海防戰守機宜」等語;着該大臣等斟酌妥辦。
原折均着鈔給閱看。
将此由六百裡各密谕知之』。
旌表節婦福建澎湖廳郭許氏等。
——以上見「大清德宗景皇帝實錄」卷一百八十。
夏四月乙巳朔,谕軍機大臣等:『前據總理各國事務衙門據道員邵友濂電報「德國翻譯官雲:法國提督帶兵船八隻,過廈門向北開駛」。
昨李鴻章電報:「據滬局電請偵知有法鐵甲二、快船二、兵輪一,于四月初一、二日可泊吳淞,孤拔所領各艦繼至」等語。
法人挾兵艦來華,無非為恫喝要求之計;屢據揚言将奪取一口岸為質,藉索兵費。
沿海各要隘,均應嚴防。
瓊州、台灣兩處地屬偏隅,非通商口岸,無以牽制;尤為彼國所觊觎。
倘有疏虞,辦理益形棘手。
前已谕令彭玉麟等妥籌備禦;現在事機緊迫,着再行申谕彭玉麟、穆圖善、何璟、張樹聲、張兆棟、倪文蔚督饬将領及地方官等整頓防軍、固結民心,實力防守,務臻嚴密,以期有備無患;不得稍有疏懈,緻幹重咎。
将此由六百裡各密谕知之』。
初七日(辛亥),閩浙總督何璟等奏:『福建陸路提督孫開華,前經派赴台北扼防,現抵台北艋舺地方駐紮』。
得旨:『着即督饬孫開華等相機布置、認真防範,毋稍疏虞』。
追予福建軍興以來陣亡殉難及積勞身故官紳、婦女等分别旌恤如例。
初八日(壬子),谕軍機大臣等:『署都察院左副都禦史張佩綸奏「請饬邊海各軍嚴防備戰,以杜要盟之計」一折,前據總理各國事務衙門接到李鴻章電報:「法國水師總兵福祿諾令稅司德璀琳面呈信函,請準從中講解」等語;朝廷念出師護越以來,越不知感、法又為仇,兵連禍結,殊非萬全之計。
現據該國先來講解,因勢利導,保境息民,未始非計。
當經谕知李鴻章許其講解,并令該大臣酌定辦法,即行具奏。
嗣據李鴻章遵旨覆陳,已谕令廷臣會議,俟覆奏時再降谕旨。
至将來該國所議,果否可行,殊難逆料,原不得稍弛戰備也。
茲據張佩綸奏:「請以講解責成李鴻章,仍以備禦責成各路疆臣統帥;使講解者以有備禦而辯論可施,備禦者不得以有講解而軍心頓懈」等語。
自來能戰而後能和,所陳尚為切要。
疊據李鴻章等電報,該國兵船先後來華,沿海各口岸防務吃重;着李鴻章、曾國荃、彭玉麟、穆圖善、何璟、張樹聲、衛榮光、劉秉璋、張兆棟、陳士傑、倪文蔚懔遵疊次谕旨,整頓防軍、嚴申警備,務臻周密。
仍宜持以鎮靜,不得稍涉張惶。
滇、粵邊境,着張樹聲、岑毓英、潘鼎新督饬各營實力扼守,毋稍松懈。
所奏請饬李鴻章電商陳士傑将煙台各軍酌歸一統領钤轄,旅順及山海關等處應如何扼要布置?着該大臣分别商酌,妥議具奏。
至所稱「将來法人必索劉永福,請饬李鴻章、岑毓英顧全大局」等語;法人屢為黑旗所敗,其蓄志驅除,自在意中。
着李鴻章、岑毓英先事籌計,以為辯論地步。
本日已谕令曾國荃、潘鼎新召募五營迅赴廣西;署理廣西提督唐仁廉,着李鴻章饬令迅速前往,毋稍延緩。
滇、粵各營需用軍火,着責成張樹聲悉心經理,俾資接濟。
瓊州、台灣、定海、崇明等處非通商口岸,尤為彼國所窺伺;彭玉麟、穆圖善并該督、撫等倍宜嚴密防守。
廣東為南洋首沖,由越抵瓊,尤瞬息可至;彭玉麟、張樹聲務當私衷共濟,力籌備禦。
廣西系張樹聲兼轄,該省防務,不得稍存漠視;并着會商潘鼎新妥籌兼顧,毋稍疏懈,緻幹重咎。
長江門戶,關系緊要;着曾國荃會商李成謀妥為布置,期于有備無患。
所奏北洋水師能否巡行連灣廟島,使彼轉運有所顧忌,及以師船扼紮敵所必經之地,為截資糧、诘奸宄計;着南、北洋大臣酌度辦理。
前據陳士傑奏:法如敗約,必分兵屯煙台、登州購買糧米;防之之法,當先斷其接濟,并編查漁戶各節。
着該撫斟酌事機,妥為籌辦。
總之,和戰現無定形,其間緩急操縱機宜,全在該大臣、督、撫等精心酌核,實力辦理,期無贻誤。
懔之!慎之!原折着分别摘鈔給予閱看。
将此由六百裡各密谕知之』。
十四日(戊午),福州将軍穆圖善奏:『閩省海防經費浩繁,上年請由閩海關酌量移撥,奉旨議行在案。
現核四成洋稅項下協饟十一萬兩、南北洋海防經費十餘萬兩、六成洋稅項下應撥奉天經費二萬兩,又應撥雷正绾西征月費二十一萬兩;計由此四項饟銀請酌量添撥』。
下部議。
——以上見「大清德宗景皇帝實錄」卷一百八十一。
二十九日(癸酉),閩浙總督何璟等奏:『廈門添設杉船并募水勇,福州添募營勇,長門并添橫江鐵練,台灣增兵二萬;福、廈、台三處,均已竭力籌辦』。
得旨:『即着饬令各路防軍穩守,毋得稍涉疏虞』。
——見「大清德宗景皇帝實錄」卷一百八十二。
五月乙亥朔,谕〔軍機大臣等〕:『前因福建海疆緊要,谕令張佩綸前往會辦,以資整頓。
該督、撫有地方應辦事務,所有該省瀕海各處,張佩綸抵閩後,自當周曆巡查,會商該将軍、督、撫妥籌布置,期于周密。
台灣孤懸海外,久為外人所垂涎;一切防守事宜,尤應切實籌劃。
疊據有人奏稱:該處鎮、道意見不合,恐滋贻誤;業經何璟等将吳光亮調省委用,并委楊在元署理台灣鎮篆。
劉璈辦理地方要務能否合宜?楊在元是否得力?現駐該處各營是否勁旅?該處礦務應如何開辦俾資應用之處?均着詳籌具奏。
至船政為自強之一端,總期制造日精;而經費仍歸核實,庶幾持久利用,饟不虛糜。
本日據何如璋奏「添機、擴廠、建塢、開礦及增造鐵甲船」各條,并着悉心籌商,奏明辦理。
何如璋原奏,着鈔給閱看。
将此谕令知之』。
——見「大清德宗景皇帝實錄」卷一百八十三。
二十八日(壬寅),先是,福建巡撫張兆棟渡台巡閱,奏請在水沙連添設通判,并将羅漢門巡檢移駐澎湖。
得旨:『會同何璟辦理』。
至是會奏:拟設撫民通判一員,駐紮埔裡社,辦理撫番開墾事宜;移羅漢門巡檢駐八罩,歸澎湖通判管轄。
下部議。
二十九日(癸卯),谕軍機大臣等:『張佩綸奏「拟将閩局輪船抽調聚操」一折,福建船政局所造各輪船,調齊操練,自系海防要圖;惟現在分布各省,沿海尚未解嚴,各有防守之責,能否一概調回,須審度時勢,方能定議。
據奏分防者十四艘,着張佩綸咨商各該督、撫各就該省情形熟商酌定,再行奏明辦理。
張佩綸到閩後,先就留防本省之輪船切實考校,認真操練,以立始基。
其餘應辦事宜,即着次第經理,以副委任。
将此谕令知之』。
——以上見「大清德宗景皇帝實錄」卷一百八十四。
閏五月初四日(丁未),谕内閣:『前直隸提督劉銘傅,着賞給巡撫銜,督辦台灣事務;所有台灣鎮、道以下各官,均歸節制』。
初七日(庚戌),谕〔軍機大臣等〕:『現據張樹聲轉達潘鼎新電報:「本月初一、初三等日,法兵至北圻諒山、觀音橋等處無故攻犯我營,釁自彼開,我軍已與之接仗獲勝」。
法兵經此懲創,自可遏其軍鋒;第恐其不得志于北圻,勢必至中原沿海各口岸及台灣、瓊州等處肆擾洩忿,亟應格外防範,以備不虞。
着李鴻章、曾國荃、彭玉麟、穆圖善、何璟、張樹聲、張之洞、衛榮光、劉秉璋、張兆棟、陳士傑、倪文蔚、陳寶琛、吳大澄、張佩綸督率各軍認真操練,并随時嚴密偵探;務期有備無患,毋稍疏虞。
将此由六百裡各密谕知之』。
——以上見「大清德宗景皇帝實錄」卷一百八十五。
十八日(辛酉),谕軍機大臣等:『劉銘傳奏:「現值海防吃緊之時,此次路經上海,拟訂購槍炮。
澎湖等處炮台,須次第改修。
請饬撥銀兩」等語。
着何璟、張兆棟迅即籌撥銀四十萬兩解交劉銘傳,俾資應用。
至炮台應否改築,必須詳細查勘;着劉銘傳于到台後查明确實情形,會同何璟等妥慎籌辦。
将此由五百裡各谕令知之』。
二十一日(甲子),谕〔軍機大臣等〕:『給事中萬培因奏:「廈門防軍一無可恃,亟宜整頓;請饬張佩綸駐紮廈門,與劉銘傳互相犄角、聯絡聲勢」等語。
閩省防務緊要,廈門為濱海要區,應如何整頓防軍、嚴密布置?着何璟、張兆棟、張佩綸會商妥辦。
至所稱提督彭楚漢習成貪黩、營務廢弛、練軍半多虛額各節,并着查明具奏。
另片奏「請饬勸捐募辦民團,責成前溫州鎮總兵吳鴻源捐資訓練;并洋藥稅厘局多歸中飽,勒令該商盡數報解,酌提團防經費」等語。
着何璟等察度情形,奏明辦理。
此次與法國雖有龃龉,并未開釁;所有口岸各國商務,仍須妥為保護,毋任團練藉端滋事。
原折片均着鈔給閱看。
将此由五百裡各谕令知之』。
二十三日(丙寅),谕〔軍機大臣等〕:『電寄李鴻章等:穆圖善等電稱「法有兩兵輪進口,閩防饟绌船少,請饬南、北洋策應」等語。
現在該省尚無緊信,如果法逞強開釁,李鴻章、曾國荃始能撥船尾綴法艦牽制,使彼不敢深入,即着臨時設法援應』。
又谕:『電寄穆圖善等:總署現與法使照會,反複辯論,局勢未定;法兩兵輪既進閩口,穆圖善等當向法領事告以中、法并未失和,彼此均各謹守條約,切勿生釁。
該國兵輪勿再進口,以免百姓驚疑。
穆圖善等仍随時備禦,毋稍疏虞。
南北洋援應,已電谕矣』。
二十四日(丁卯),谕〔軍機大臣等〕:『法國巴使逗遛上海,不即來京議約。
并據各處電報,孤拔有「集兵他駛,占據中國地方為質,索賠兵費」之說;無理要求,萬難遷就。
海疆防務吃緊,着沿海各省将軍、督、撫、統兵大臣等密饬各軍嚴陣以待;一面廣為偵探,倘有法軍前來按兵不動,我亦靜以待之。
如果侵犯我營或登岸肆擾,務須并力迎擊;并設法斷其接濟,期于有戰必勝。
如有退縮不前者,立即軍前正法。
本日欽奉懿旨:各營士卒奮勇有功者,除破格施恩外,并發給内帑獎賞。
将士炎暑從軍,已先賞給江南、福建、廣東各營平安丹各十五匣;其餘各省,以次給賞。
着即傳知各軍知悉』。
二十七日(庚午),谕内閣:『順天學政孫注經奏「遵旨保舉人才」一折,内閣侍讀學士鄧承修、左庶子盛昱、福建台灣道劉璈、安徽廬州府知府黃雲,均着交軍機處存記』。
二十八日(辛未),會辦福建海疆事宜翰林院侍講學士張佩綸奏「到省日期,并會辦閩防」一折,得旨:『着即會商穆圖善、何璟,張兆棟力籌備禦,認真操防;并激勸民團,互相聯絡,以壯聲勢』。
--以上見大清清德宗景皇帝賞錄卷一百八十六。
六月癸酉朔,谕〔軍機大臣等〕:『疊據何璟、張佩綸等電報:「法全力注閩,已進八艘;請饬援應牽制」等語。
孤拔赴閩,有欲踞地為質之說;南、北洋覆稱無船可撥,惟閩疆緊急,粵、浙相距較近,着彭玉麟、張樹聲、張之洞、倪文蔚、劉秉璋酌撥師船前往,設法援應牽制』。
初二日(甲戌),谕〔内閣〕:『法艦至基隆購煤,劉銘傳饬封煤窯,所辦甚是;着傳旨嘉獎。
炮台俱在低處,着即趕緊改築;炮位是否合用,尤關緊要。
法情叵測,務當布置周密,勿稍大意。
斷絕接濟,是制敵要策;各海口均當仿照辦理。
着即電谕沿海各統兵大員知悉』。
初三日(乙亥)谕〔内閣〕:『據張佩綸電信:「法船先後退出三隻,如北、南各饬兩船,定能逼法出口」等語。
江南、浙江現均無船可撥,北洋輪船稍多,着李鴻章速撥兩船、備齊軍火,赴閩策應。
并由該署督電寄張佩綸知悉』。
署兩江總督曾國荃奏:江南防務緊急,江防輪船不敷分布,無可撥助閩省;并添派陸師策應前路各營。
報聞。
初四日(丙子),谕〔内閣〕:張佩綸奏「鎮将難期得力,據實糾參」一折,據稱「署福建台灣鎮總兵楊在元前于同治年間在台灣鎮署任,曾因濫委營缺、侵冒營饟,革職勒追;嗣以銀兩照數賠繳奏結。
此次重至台南,軍民無不忿詈」。
并查參「楊在田上年兩次丁憂,該員系其胞弟,并未聲明丁憂」等語。
台灣地方緊要,似此貪冒不肖之員,豈能得力?楊在元着即行革職,勒令回籍。
台灣鎮總兵,着何璟遴委妥員署理』。
初五日(丁醜),谕軍機大臣等:『給事中萬培因奏「福建船政緊要,宜速籌保護」并「請旨饬下江西撫臣接濟糧米」各折片,據稱「法兵輪船,已駛入馬尾船政港内,别有鐵艦停泊口外;敵船近在肘腋,船政局兵力甚單。
拟請将江南調往霆、慶兩營或别拔得力勁旅,撥歸船政大臣調遣,中權策應。
臨敵之頃,沈木簰、沙船以截敵舟,布水雷以張疑陣;嚴查奸民帶煤米接濟等事,尤在先期豫籌。
至閩省素少屯糧,民食不支,必緻内潰;建甯接壤江西饒、廣等處,請饬江西巡撫派員采辦米石,運交延建邵道接收,轉運省門,以通饟道」各等語。
所陳極為切要。
着穆圖善等按照各節實力籌防,妥慎辦理。
江西産米素多,即着潘霨迅速設法,無論何款,先行動支;陸續購買,源源接濟,毋任缺乏。
原折片着分别鈔給閱看,将此由六百裡各谕令知之』。
又谕:『電寄彭玉麟:本日據彭玉麟等電稱「前接福州電,已派濟南兩艘往援」等語。
彭玉麟等不分畛域,力顧大局,着傳旨嘉獎』。
初十日(壬午),谕〔軍機大臣等〕:『電寄穆圖善等:現在美國使臣願出調處,并勸法退船;如就範,閩急稍纾。
惟中國堅持主見不允給銀,法亦勢成騎虎;調處成否,正未可知。
法艦既占要隘,我軍難操萬全;與其分守力單,總以保城、保民為第一義。
豫備遊擊之師,随地安設伏兵,出奇制勝;使彼不敢登岸深入;全在該将軍等密籌辦理。
來電所稱法人在長樂海口拟築炮台,是否确有其事?着迅速電聞。
基隆防務緊要,并着知照劉銘傳嚴密布置』。
十一日(癸未),谕〔軍機大臣等〕:『電寄曾國荃:據穆圖善等電報:「法人又調七艦到閩,請設法催援」等語。
閩防日緊一日,南洋輪船前準緩調,現在情形不同,着曾國荃速派兩号、配齊軍火,馳赴閩省;應由何處進口,與該省電商定見,再行進發,以免疏虞。
并速行知照潘霨,于江西防軍内酌撥得力陸兵,由陸路徑赴閩省援應』。
十二日(甲申),谕〔内閣〕:『内閣學士文碩奏「疆臣玩忽阃寄,請旨懲處」一折,前據張佩綸奏「遵查署總兵楊在元貪謬」各款,當将該署總兵革職。
台灣鎮總兵員缺緊要,該督率将楊在元派署,殊屬疏忽;何璟,着交部議處』。
谕〔軍機大臣等〕:『電寄彭玉麟:法人專注閩口,聚集多船;閩防日緊,前經彭玉麟等調撥兩船往援,所辦甚是。
刻下該省情形危急,兵力尚單;着該尚書等速再力籌援應。
或調派陸兵由海道前往;應由何處進口,與該省電商定見,再行進發,以免疏虞』。
十四日(丙戌),谕軍機大臣等:『電寄彭玉麟:現在閩防日緊,沿海防務亦均吃重。
彭玉麟素有遠略,着于廣東應留防軍外,豫備二萬人聽候調遣;或就原統之營整練、或召募壯勇足數,悉由該尚書酌辦』。
又谕:『電寄李鴻章等:據張之洞電信:「請饬南、北洋各派數艘,帶水雷艇合力援閩;若有十船于口門外尾綴勿戰,待敵入内,則下雷于口門斷之。
欲犯他口亦然」等語。
派船援閩,南、北洋前因兵輪缺少兼多窒礙,迄未成行。
現閩防相持日久,如果多派兵輸合成一隊,作勢牽制,勿與遽戰,兼多援應他口,亦屬制敵之策。
着李鴻章、曾國荃、吳大澄、陳寶琛迅速電商定議,一面覆奏、一面知照閩省』。
十五日(丁亥),谕軍機大臣等:『電寄穆圖善:據李鴻章電信:「十四日接西電,福州居民震動、洋人遷徙,英兵船調隊上岸」等語。
法艦久泊閩口,我軍與之相持,總以靜鎮為主;惟恐居民與各國商民疑懼生事,着穆圖善、何璟、張兆棟、張佩綸谕令居民安堵無恐,督饬地方官及各營官竭力保護各國商民。
并傳集紳士,剀切曉谕,切勿别滋事端。
英船調隊登岸已由總署面商巴嗄哩阻止,并電緻曾紀澤告知英外部』。
又谕:『電寄劉銘傳:法艦久泊閩口,滬議迄未定局。
基隆及台北各口防務,均極吃重;劉銘傳前封煤窯,具見果斷。
惟須始終堅持,斷其接濟,庶彼不能久留。
炮台一切,趕緊豫備,并着将布置情形,設法電報總署奏聞』。
——以上見「大清德宗景皇帝寶錄」卷一百八十七。
十六日(戊子),谕軍機大臣等:『電寄何如璋等:據何如璋、張佩綸電報:「如長門報法船再入數舟,我塞河先發為一策」等語。
塞河一事,前經總署照會各國使臣,該使臣等議論紛呶。
現在閩口有英、美等國保護兵船,德國兵船亦将前往;此時堵塞,應就地與各國領事說明舉行,庶免與國借口。
着與何璟等相機妥辦。
現經美國調處,局勢未定;所稱先發,尤須慎重,勿稍輕率』。
二十日(壬辰),谕軍機大臣等:『電寄穆圖善等:據彭玉麟電報:「請饬彭楚漢就近募勇助閩防,饬程文炳募勇順流下長江助他省防;江、鄂籌饟較易,亦較速」等語。
法人堅索巨款,萬難允許。
本月十八日,台北基隆炮台被其攻占,殊堪發指。
閩防萬緊,着穆圖善等傳知彭楚漢迅即募勇成營,豫籌戰守。
漳、泉兩郡之人強悍可用,宜切實訓練,以資得力。
并着卞寶第、彭祖賢傳知程文炳,或選帶湖北防營、或另籌新勇,克日乘輪船由長江順流而下;至江西會商潘霨,與前調江西陸兵合力前進,赴閩應援。
所需饟項,着卞寶第等力籌撥濟,并與曾國荃會商撥給軍械。
刻下軍情緊迫,務當妥速辦理,毋誤事機』。
又谕:『電寄穆圖善等:據連次電報,基隆炮台被占。
劉銘傳夙娴兵事,是否到台未久,布置尚疏?抑系另有出奇制勝之策?如何接仗失事?電内執觚是否基隆?着穆圖善等探明詳細情形電奏。
一面設法傳旨令劉銘傳督軍竭力攻複,以挫敵鋒。
刻下戰局已成,現由總署照會各國詳論;着該将軍等将戰守事宜悉行整備,俟奉到谕旨遵辦。
船廠即由張佩綸等随機因應,不為遙制』。
會商福建海疆事宜、翰林院侍講學士張佩綸奏:到防布置情形。
得旨:『覽奏具見勇敢,布置亦合機宜。
仍着張佩綸加意謹慎,嚴密防守;并随時确探消息,力遏狡謀』。
二十一日(癸巳),谕軍機大臣等:『寄曾國荃等:據電稱基隆炮台陷後,法人上岸攻營;劉銘傳饬軍旁抄,生擒一名,死傷法人百餘,稍挫敵焰。
惟兵單器缺,台、廈文報梗滞,應如何設法接濟軍火之處?着李鴻章妥為籌劃。
聞台南兵數尚足,可否調赴前敵?着劉銘傳酌度辦理』。
會辦福建海疆事宜、翰林院侍講學士張佩綸等奏:法船八日窺伺,現籌省防布置情形。
得旨:『已有旨令該将軍等傳知彭楚漢募勇助防,并調江西等省陸軍赴援。
該将軍等當實力備禦,妥籌布置,毋稍疏虞』。
二十二日(甲午),谕軍機大臣等:『法人在天津議立簡明條約後,于本年閏五月間突攻諒山防營,當經官軍擊退。
該軍借口尋釁,挾兵艦來華,施其恫喝之計,堅索巨款;疊經嚴旨駁斥,并令總理各國事務衙門屢次照會該國使臣反複開導,彼乃悍然不顧,竟以兵船多隻駛進閩洋。
本月十五日,攻占台北基隆口岸,意在據以為質;敵謀叵測,曷勝憤懑。
雖旋經劉銘傳接仗獲勝,傷斃法兵百餘,不足以示懲創;理宜整軍抵禦,力挫敵鋒。
前疊谕沿海各省将軍、督、撫大臣嚴申儆備,倘法兵竟來撲犯,即與決戰;複谕彭玉麟等撥兵應援閩省,并令潘霨調派陸兵,卞寶第、彭祖賢傳知程文炳募帶隊伍,均由江西赴閩,以厚兵力。
昨并谕劉銘傳督率防軍,迅将基隆攻克,勿任久占。
曆次辦理情形,朝廷原以彼國恃強,得步進步,斷不可稍示以弱也。
昨據陳寶琛電報:「基隆既陷,彼不遽攻閩廠,蓋稍冀我轉圜。
然事至今日,和亦悔、不和亦悔。
既為勢屈,巨款坐輸,示弱四鄰,效尤踵起;和之悔也。
籌備未密、主持難堅,商局已售、船廠再毀,富強之基盡失,補牢之策安施;不和之悔也。
二者非深明時勢,權度難詳。
乞下樞臣、總署等通籌全局,速決至計」等語。
所慮頗為周密。
和戰大計,于全局安危關系極重。
議戰必須征兵,征兵必先籌饟。
沿海口岸甚多,防軍各有專責,勢難抽調;饟項本極支绌,興兵大舉,需款尤巨。
近年漕糧多由海運,一有阻滞,必緻贻誤倉儲。
應如何思深慮遠,務策萬全?着禦前大臣、軍機大臣、總理各國事務大臣、大學士、六部、九卿、翰詹、科道、日講起居注官會同妥議具奏。
和戰兩端,均未可輕易從事。
爾諸臣務當殚誠區畫,熟權利害輕重;并将兵饟各事宜,徹始徹終,通盤籌議。
總須為核實持久之計,期于國事實有裨益。
倘徒托空言,一奏塞責,必将原折發還。
懔之!電報、照會等件,着鈔給閱看』。
又谕:『電寄李鴻章等:法須先撤閩、台水陸各兵,始準來津議細約;着李鴻章即轉電李鳳苞告法外部。
總署前寄照會各國公評文尚未發現,改為布告;并着電知曾國荃』。
又谕:『電寄何璟等:有人奏:「何璟、張兆棟拘牽文義,不知緩急」等語。
目下福建最關緊要,該督、撫責無旁貸;着何璟、張兆棟督率防營嚴密守禦,不得以器械未備、饟需短绌,為卸責地步。
倘稍疏虞,惟該督、撫是問』。
督辦船政大臣何如璋奏:請調南、北洋兵輪牽制法兵。
得旨:『覽奏因應機宜,頗中肯綮,南、北疊稱船不能撥,着就現有兵力妥籌備禦,以遏敵鋒。
所有電報密本,已谕令該衙門頒發矣』。
予巡洋遭風淹斃閩浙盡先副将潘葉飛等優恤。
二十三日(乙未),谕〔軍機大臣等〕:『電谕張佩綸等:張佩綸、何如璋力顧閩廠,苦守一月;忠勇堅忍,深堪嘉尚。
疊饬南洋撥船,曾國荃節次電報:實難分撥;陳寶琛亦稱:撥船适足速變,并與曾國荃會電,有「船少适以餌敵」等語,系屬實清。
是以難強必行。
着就現有水陸兵勇,實力圖守。
閩俗剽悍可用,如召營緩不濟事,先募健卒,參用智謀,出奇制勝;張佩綸等胸有權略,迅即籌辦。
頃知雞籠已複,深慰廑懷。
所請「開濟」輪船赴閩,已饬南洋速撥。
至所稱「再宕二十日,法船續來」等語;現已另籌辦法。
二十日内,必有調度;并先行添派陸路兵勇,赴閩應援。
粵營現紮廈門,應否赴台?着酌辦』。
又谕:『募兵圖越,牽制法人内犯,亦制敵之策。
劉永福可用,另有調遣;彭玉麟請封為越王,斷不可行。
朝廷百計助越,原為圖存阮祀;今忽冊封他姓,殊非「字小」之義。
且萬一傳播,劉永福所望必奢;尾大不掉,後難調度。
方友升、王德榜兩軍瘴殁甚多,殊堪憫恻;即行查明請恤。
并着該尚書電知潘鼎新等将各該軍原有之饟募補足額,勤加操練;一候秋高氣爽,候旨進兵。
劉銘傳各營急需軍火,着張之洞等趕籌大批,設法由台南運往備用;并着源源接濟』。
又谕:『電寄曾國荃:閩省需船甚亟,着曾國荃速饬「開濟」輪船克日前往,不準延宕』。
二十四日(丙申),谕〔軍機大臣等〕:『電寄曾國荃等:昨日有旨,饬曾國荃撥「開濟」船援閩。
茲據該署督電報陳寶琛、張佩綸因調此船争論情形,撥船既于閩無濟,吳淞、長江防務亦殊吃緊,着不必撥往。
管駕歸總督管轄,行止不能自由;張佩綸屢有「将管駕正法」之言,殊屬過當。
且言之輕易,恐以後号令不行。
刻下事機萬緊,總當遇事和衷,妥商籌辦;不得各存意見,懔之』。
二十五日(丁酉),谕軍機大臣:『劉銘傳奏:「請調河南候補道何維楷辦理煤礦」等語。
福建台北基隆煤礦需員經理,何維楷現在天津,着李鴻章饬令該員迅赴台灣,交劉銘傳差遣委用。
将此谕令知之』。
又谕:『劉銘傳奏:調員差遣等語。
河南候補知府方策勳,着鹿傳霖饬令該員迅赴台灣,交劉銘傳差遣委用。
将此谕令知之』。
督辦台灣軍務直隸提督劉銘傳奏:到台日期,并籌辦台北防務情形。
得旨:『所陳籌辦各節,均屬妥協。
劉銘傳收複基隆,辦理甚為迅速;仍着實力備禦,毋稍疏虞』。
又奏:請饬曾國荃迅将澄、慶等四船遣回台灣。
得旨:『疊據曾國荃、陳寶琛電報:「此時撥船赴閩,适以餌敵」。
且江南防務,亦殊吃緊;已準其暫緩調撥矣』。
又奏:『台灣折件,請準由廈門、福州文報局轉交天津縣代遞』。
允之。
二十七日(己亥),谕〔軍機大臣等〕:『電寄各省将軍、督、撫等:此次法人肆行不顧、恣意要求,業将其無理各節,照會各國。
旋因美國出為評論,而該國又複不允。
現已婉謝美國,并令曾國荃等回省籌辦防務。
法使似此逞強,勢不能不以兵威相見。
着沿江、沿海将軍、督、撫、統兵大臣極力籌防,嚴行戒備;不日即當明降谕旨,聲罪緻讨。
目前法人如有舉動,即行攻擊,毋稍顧忌。
法兵登岸,應如何出奇設伏,以期必勝?并如何懸賞激勵,俾軍士奮勇之處?均着便宜行事,不為遙制』。
又谕:『電寄穆圖善等:據張佩綸電稱:「閩不足非陸軍,請止客軍以省帑力」等語。
體察兵力、饟力,具見斟酌;已谕江西、湖北、湖南各軍停撥。
張佩綸就現有陸軍,實力布置,以專責成。
現在戰事已定,法艦在内者應設法阻其出口;其未進口者,不準再入。
穆圖善等,并着會商妥辦。
至該督等所報省外英、美船隻一節,務當認真彈壓,勿滋事端;并先将法人失和緣由,遍告各國』。
又谕:『電寄劉銘傳:據李鴻章電稱:「法人函請劉銘傳到船,答以未奉旨,令法人上岸」等語。
劉銘傳不登法船,具有識力;嗣後如有此等詭計,切勿為其所绐』。
二十八日(庚子),谕軍機大臣等:『電寄彭玉麟:法人注意台灣,傳聞有複踞基隆并擾澎湖之說,台南、北均形吃重。
着彭玉麟等速撥吳宏洛五營或北軍,攜精械航海至旗後上岸。
該尚書等力顧大局,必能妥籌援應,迅赴戎機;以後并當設法接濟軍火。
前撥方恭敉五營次紮廈門,應否赴台?着穆圖善等遵旨妥速酌辦。
台灣情形,該将軍等探确,速電聞』。
——以上見「大清德宗景皇帝實錄」卷一百八十八。
秋七月癸卯朔,谕軍機大臣等:『電寄李鴻章:閩省需用洋炮甚亟,着李鴻章速購德國大炮十尊、次炮二十尊解閩應用;并多購得力槍炮,留備分撥。
前經該署督撥解台防軍火,力顧大局;惟據稱洋商不敢制造槍械等語。
現在如能設法向德人商量,由彼包送,即多費水腳,亦所不惜;總以妥速為要』。
初二日(甲辰),谕内閣:『劉銘傳奏「台北基隆炮台為敵攻陷,我軍複踏毀敵營獲勝情形」一折,法國兵船駛至台北基隆口岸,于六月十五日疊開巨炮,将該處炮台擊毀;十六日法兵上岸直撲營壘,經劉銘傳及總兵曹志忠等督軍迎擊獲勝,敵兵潰敗。
劉銘傳調度有方,深堪嘉尚;着交部從優議叙。
尤為出力之記名提督福建福甯鎮總兵曹志忠,着賞穿黃馬褂。
提督章高元、蘇得勝,均着遇有海疆總兵缺出,即行簡叙;章高元并賞換年昌阿巴圖魯名号,蘇得勝并賞換西林巴圖魯名号。
副将王三星,着以總兵記名簡叙;并賞給額騰依巴圖魯名号。
已革遊擊鄧長安,着開複原官。
其餘立功将士及出力文武員弁,準其擇尤彙請獎勵。
欽奉慈禧端佑康頤昭豫莊誠皇太後懿旨:「着于内帑節省項下發去銀三千兩,賞給此次出力兵勇」。
着劉銘傳查明尤為奮勇者,傳旨賞給。
至基隆炮台,前據劉銘傳奏:「修築未能合法,本不足恃」;此次失事員弁,着免其置議。
嗣後倘有守禦不力以緻挫失情事,定當按照軍律從嚴懲辦,決不寬貸。
所有傷亡弁勇,即着查明請恤。
另片奏:「解運軍械、辦糧轉饟各員,懇請獎勵」等語。
基隆通判梁純夫,着賞換花翎;縣丞遊學詩,着以知縣補用;鹽大使錢壽益,着免補本班以知縣留原省歸候補班前補用;遊擊孫安邦,着以參将補用,并賞加副将銜;已革道員裕庚,着準其留營效力。
又片奏:「道員朱守谟等,懇請留營」等語。
記名道朱守谟、郎中羅廷玉,均着準其留營效力』。
初三日(乙巳),谕〔軍機大臣等〕:『電寄何如璋等:『疊據何如璋、張佩綸電:「請饬撥四、五船速到閩,方可阻法戰;如仍延宕,誤閩即誤大局」等語。
法艦集閩口,彼挫于台,難保不求逞于閩;增船誠為要着。
南、北洋現無急警,且法尚願商議,撥船諒不至被搶;着李鴻章、曾國荃各撥兵船二隻克日抵閩,大局所關甚重,勿分畛域、勿存成見。
法如蠢動,何如璋、張佩綸當竭力戰守,不準以待船藉詞诿卸。
軍火最要,彭玉麟等請饬南、北洋速向洋行定買,餌以重利,商令設法通融送交;着該大臣等妥速辦理。
據張之洞等電稱:「粵軍難再抽撥;章高元舊部八營現紮江陰,可撥數營援台」等語。
着曾國荃傳知程文炳趕募數營,即日東下填紮江陰。
程文炳到後,再饬章高元舊部赴台』。
又谕:『電寄李鴻章等:據彭玉麟等電稱:「吳宏洛五營萬難調撥;前撥潮防五營,今再移五營。
法正謀設法轉粵,敵乘虛,粵可危」等語。
所慮亦是。
吳宏洛軍,着毋調往。
李鴻章、張之洞等均撥軍械濟台,粵并撥饟。
劉銘傳當力籌守禦,毋稍疏虞』。
初四日(丙午),谕〔軍機大臣等〕:『電寄穆圖善等:據李鴻章電報:「法人先開炮擊壞「楊武」船,水師七船沉沒、船署亦報轟毀」等語。
法人專行詭計,數日來我軍未經先發,适堕術中。
現惟在陸路合力轟擊,以挫敵鋒。
着穆圖善等會同張佩綸等饬陸軍力遏敵氛,并将城守事宜嚴密布置;仍保護通商各洋行,免生枝節。
一切情形,迅速電聞』。
初五日(丁未),谕〔軍機大臣等〕:『電寄穆圖善等:疊據李鴻章電稱:「閩軍與法接仗,擊船轟廠」;尚未據該省電報,殊深廑系。
此次法人詭計取勝,何璟等株守省城,不能援應;張佩綸等臨事遲疑,未經先發,實屬失算。
頃又據李鴻章轉電滬信,有「孤拔已死」之語。
如果屬實,我軍似已獲勝;正可鼓勵将士,誘彼陸戰。
穆圖善現紮長門,可以遏其出路。
該将軍、督、撫及張佩綸等務當同力協心,督率各軍在陸路竭力截擊;切勿坐待援師,緻失事機。
船廠如何情形?并着迅速電聞』。
初六日(戊申),谕〔内閣〕:『越南為我大清封貢之國二百餘年,載在典冊,中外鹹知。
法人狡焉思逞,肆其鲸吞;先據南圻各省、旋又進據河内等處,戕其民人、利其土地、奪其賦稅。
越南君臣,闇懦苟安;私與立約,并未奏聞;法固無理,越亦與有罪焉。
是以姑予包涵,不加诂問。
光緒八年冬間,法使寶海在天津與李鴻章議約三條,已饬總理各國事務衙門會商妥籌,法又撤使翻議;我存寬大,彼益驕貪。
越之山西、北甯等省為我軍駐紮之地,清查越匪、保護屬藩,與法國絕不相涉。
本年二月間,法兵竟來攻犯防營。
當經降旨宣示,正拟派兵進取,力為鎮撫,忽據該國總兵福祿諾先向中國議和。
其時該國因埃及之事岌岌可危,中國明知其勢處迫蹙,本可峻詞拒絕,而仍示以大度,許其行成;特命李鴻章與議簡明條約五款,互相畫押。
諒山、保勝等軍,應照議于定約三月後調回;疊經谕饬各該防軍扼紮原處,不準輕動生釁。
帶兵各官,奉令維謹。
乃該國不遵定約,忽于閏五月初二等日以巡邊為名,在諒山地方直攻防營,先行開炮轟擊;我軍始與接仗,互有殺傷。
法人違背條約,無端開釁,傷我官兵,本應以幹戈從事;因念定約和好二十餘年,亦不必因此盡棄前盟,仍準總理各國事務衙門與在京法使往返照會,情喻理曉,至再至三。
閏五月二十四日,複明降谕旨,照約撤兵,昭示大信;所以保全和局,實已仁至義盡。
如果法人稍顧邦交,自當翻然改悔;乃竟始終固執,緻啟兵端,橫索無名兵費,恣意要求。
辄于六月十五日占踞台北基隆山炮台,經劉銘傳迎戰獲勝,立即擊退。
本月初三日,何璟等甫接法領事照會開戰,而陸兵已在馬尾先期攻擊,傷壞兵商各船、轟毀船廠;雖經官軍焚毀法船二隻、擊壞雷船一隻并陣斃法國官兵,尚未大加懲創。
該國專行不顧,反複無常,先啟兵端;若再曲予含容,何以伸公論而順人心!用特揭其無理情節,布告天下;俾曉然于法人有意廢約,釁自彼開。
各路統兵大臣暨各該督、撫整軍經武,講求有素;沿海各口,如有法國兵輪駛入,着即督率防軍合力攻擊,毋任蔓延。
其陸路各軍,有應行進兵之處,亦即迅速前進。
劉永福雖抱忠懷,而越南昧于知人,未加拔擢;該員本系中國之人,即可收為我用。
着以提督記名簡拔并賞戴花翎,統率所部出奇制勝,将法人侵占越南各城迅圖恢複。
凡我将士,奮勇立功者,破格施恩,并特頒内帑獎賞;退縮贻誤者,立即軍前正法。
朝廷于此事審慎權衡,總因動衆興師,難免塗炭生靈,故不輕于一發,此次法人背約失信,衆怒難平,不得已而用兵;各省團練衆志成城,定能同仇敵忾。
并着各該督、撫督率戰守,共建殊勳,同膺懋賞。
此事系法人渝盟肇釁,至此外通商各國與中國訂約已久,毫無嫌隙,斷不可因法人之事,有傷和好。
着沿海各督、撫嚴饬地方官及各營統領将各國商民,一律保護;即法國官商教民有願留内地安分守業者,亦當一律保護。
倘有幹預軍事等情,一經查出,即照公例懲治。
各該督、撫即曉谕軍民人等知悉;倘有藉端滋擾情事,則是故違诏旨,妄生事端。
我忠義兵民必不出此,此等匪徒即着嚴拿正法;毋稍寬貸,用示朝廷保全大局至意。
将此通谕知之』。
又谕:『電寄何璟等:法人毀壞船廠,張佩綸等當專督陸軍奮勇攻擊,毋令久淹;穆圖善趕緊堵塞海口,截其來往之路。
南洋船不及敵船,且又不能進口,去亦無益。
江西援兵兩營,前經張佩綸電奏停止;今何璟等請援,已電饬江西兵速進。
何璟、張兆棟當趕辦團練,嚴備城防。
建甯鎮總兵張得勝素稱勇往,即饬調帶該鎮兵隊并另行募勇,星馳援省。
張佩綸聞退紮鼓山,距馬尾三十裡;統帶恇怯,将領無以禀承,何能制敵?法兵如登岸,總須乘其喘息未定,立予攻擊;倘稍遲延,彼将築台久占矣。
務當奮勇決戰;并将詳細情形,迅即具折馳奏』。
又谕:『電寄楊昌浚:法人滋擾閩口、船廠被焚,亟須知兵大員統率勁軍前往援助;着派楊昌浚督師克日赴閩。
應調何路兵勇或迅速召募成軍以厚兵力?需饟若幹?軍火由何處籌撥?即着妥速籌劃,由電奏聞;再行降旨宣示』。
初七日(己酉),谕〔軍機大臣等〕:『電寄卞寶第:戰局已開,軍情萬緊;楊嶽斌深谙兵略,當移孝作忠,力圖報稱。
着卞寶第傳知克日募勇成軍,出膺重任。
該督由電覆奏,再降谕旨』。
又谕:『電寄曾國荃:據電稱「劉銘傳不願調江陰舊部到南」等語。
現在法擾閩口,台灣益警,亟須援兵,劉銘傳斷無不願舊部赴台之理。
着曾國荃懔遵前旨,即饬章高元舊部迅速赴台;一面傳知程文炳趕募數營,即日東下填紮江陰。
程文炳啟行後,着卞寶第等迅募勁勇,克日成營,聽候調撥。
閩省需饟孔亟,着曾國荃轉咨潘霨:無論何款,先撥二十萬趕解;并設法連米,源源接濟。
振武五營,速催赴援;該軍行後,仍添募勇營候撥』。
又谕:『電寄張樹聲等:法擾閩口,軍情萬緊;着張樹聲督師往閩援助,迅率所部帶足糧饟、軍火,乘輪由福清縣平潭登岸;港口水淺,令兵輪由廣東拖帶小輪船,換船入港。
事較赴越尤急,該督素懷忠義,定能聞命即行;倘稍遲徊誤事,嚴懲不貸。
何璟等當固守待援,并飛饬海壇鎮總兵派船引港,并派兵于濂浦一帶駐守。
敵如入犯,伺其換船截擊;一面督同紳士,協團防守。
穆圖善、張佩綸均當督軍力戰,曉谕兵民:有能擒斬法兵、焚毀法船者,破格優槳;并将敵船辎重,全行充賞。
總期同心敵忾,力挫敵鋒。
本日已谕催江西兵速進,并令撥饟運米接濟矣』。
初十日(壬子),谕〔軍機大臣等〕:『電寄李鴻章等:曾國荃電報「法謀攻吳淞、長江」,該署督當嚴行戒備,所稱彼國詭謀,萬不可聽。
見法船即轟擊、見法兵即開槍,均極是;實力為之。
程文炳一軍,着迅速催調,以厚兵力。
法并拟攻台,着李鴻章傳知劉銘傳妥籌備禦。
李鴻章前撥軍火已否到台?務須迅速運濟。
聞孤拔率船出閩口,志在北洋;李鴻章籌防周密,當益申儆備,期無罅隙。
密籌訂購槍炮,諒能辦到;多多益善,以速為要。
軍火最難籌,各省舊有劈山炮、台炮、排鎗等件,應行修整配用;并着轉電各該督、撫一體遵照』。
十一日(癸醜),谕内閣:『禦史劉恩溥奏:「請于劉銘傳、張佩綸二員中簡任一人,暫權閩督」等語。
封疆大吏,出自朝廷特簡,豈臣下所能擅請;該禦史所奏,實屬冒昧。
劉恩溥,着交部議處』。
谕〔軍機大臣等〕:『電寄何璟等:據電報長門金牌炮台被法攻毀,軍事蔓延,省防危急;現在催調援師」。
何璟等務當嚴密布置,堅定防守;穆圖善、張佩綸仍擇要駐紮,為省外遊擊之師。
閩省安危,關系全局;該将軍等均當竭力,勉之。
聞孤拔有軍船出口之說,确否?倘該船果他往,當嚴扼海口,勿任再行入犯;至要。
有人奏:滬尾大基隆宜塞等語;着轉電劉銘傳察看酌辦』。
又谕:『電寄楊昌浚:昨據電稱:「拟抽調江、浙各營」;着曾國荃于北來恪靖七營中撥與四營,楊昌浚迅帶援閩。
前有旨命湖北、湖南、江西督、撫募勁旅一、二萬人,着楊昌浚遴派将領前往;即于此項新募勇内,挑選成軍。
閩省情形萬緊,務當克日整備一切,迅赴戎機』。
十三日(乙卯),谕軍機大臣:『電寄曾國荃:銘武軍本系唐定奎所部,聞該提督現已病痊,即着曾國荃催令赴防統率舊部,以專責成』。
十五日(丁巳),谕〔軍機大臣等〕:『電寄楊昌浚:據奏「遵籌督師援閩」各折片,所籌均是。
法艦現出閩口,難保不增兵再犯;且攻台、攻廈,均在意中。
着楊昌浚迅募勇營,克日赴閩。
恪靖四營,曾國荃遵前旨撥往;應由何路前進?該漕督酌定電奏。
所調浙江一營,即與劉秉璋會商調撥。
漕運總督,已有旨令孫鳳翔馳往署理;未到以前,令淮揚海道王加敏暫行護理』。
——以上見「大清德宗景皇帝實錄」卷一百八十九。
十六日(戊午),谕〔軍機大臣等〕:『電寄張佩綸等:據電報「閩省督、撫、将軍三人,會檄長門九營、黃超群兩營回顧省防,方勳五營進守長門,未與會商」等語。
法船已報出口,即尚有船停留口内,亦應堅守長門,使彼船内外阻隔;豈可專顧省防,舍門戶而守堂奧!穆圖善等實屬調度乖方!着張佩綸督率方勳五營扼守船廠。
黃超群兩營守廠本極得力,現紮何處?迅即奏聞。
穆圖善着仍督率張得勝統營駐守長門,不準稍有退縮;如省防有警,穆圖善與張佩綸均應互商調派策應。
現在移調各營,何以未見穆圖善等電報?該将軍、督、撫及張佩綸如意見參差、緻有贻誤,自問當得何罪?張佩綸如兵力不敷,即速募本地壯勇操練成軍;所需炮械,已谕李鴻章設法運送矣』。
署兩江總督曾國荃奏:『江防吃緊,銘武八營扼守江陰,勢難抽調赴台』。
得旨:『銘武各營既難更動,即着毋庸抽調赴台;仍着督饬各軍嚴行扼守,并嚴催程文炳迅速帶營東下,聽候調撥』。
十八日(庚申),谕〔軍機大臣等〕:『江南防務,現經曾國荃布置,尚為周密;福建兵力尚單,情形吃緊。
本日已授左宗棠為欽差大臣,督辦福建軍務。
楊昌浚現在召募勇營,克日啟程,會同該省官軍力籌備禦,期于制敵決勝。
左宗棠着前往浙江、福建交界地方督兵駐紮,以備策應,毋庸親赴前敵。
福建辦防疏懈,該大臣當會同穆圖善、楊昌浚等實力整頓,務使戰守确有可恃。
除前調北來恪靖七營及撥給楊昌浚恪靖四營歸左宗棠節制調遣外,其餘江南防軍不得再行請調,以免顧此失彼』。
又谕:『電寄劉銘傳等:聞法船于初十、十一日攻基隆,無大勝負。
着劉銘傳乘其兵未續到,如登岸極力攻擊,挫彼兵鋒。
官軍尚單,不敷布置;台多漳、泉、潮州客民勇敢可用,着即就台募練。
需用軍火,着李鴻章、曾國荃設法籌濟;如一時運送不及,即先用擡炮、排槍等件,以應急需』。
又谕:『電寄曾國荃:據電稱「楊昌浚指調李光久等四營援閩;又接陳士傑來函,煙台警亟,拟調李光久一營并添募二營赴東,請旨」等語。
着曾國荃即饬李光久率營迅赴煙台,交陳士傑調遣。
楊昌浚赴閩,應否派何紹彩等營随往,着曾國荃會商楊昌浚酌度辦理;一面由電奏聞。
所稱「楊昌浚行糧需銀三、四萬兩,李光久各營川資募費需銀一萬兩,均拟由淮運庫撥發」,着依議行。
提督陳由立,現據曾國荃稱其謀勇兼優,即着饬令随同楊昌浚赴閩;俟鮑超到後,仍歸鮑超調遣』。
命大學士左宗棠為欽差大臣,督辦福建軍務;福州将軍穆圖善、漕運總督楊昌浚幫辦軍務,三品卿銜翰林院侍講學士張佩綸以會商大臣兼署船政大臣;詹事府少詹事何如璋來京。
賞已革山西布政使林壽圖四品頂戴,為福建團練大臣。
十九日(辛酉),谕軍機大臣等:『電寄李鴻章:前調周盛波募勇赴津,茲據劉銘傳奏:「台南防務緊要,請饬該提督赴台」;着曾國荃即傳知周盛波,迅帶所募勇營克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