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外異傳

關燈
之黨。

    及振泉死,衆推芝龍為甲螺,雄視海上。

    後受明将之撫,去移閩中,我邊民代之為甲螺。

    而紅毛夷來借地,約歲輸鹿皮三萬。

    既而築城郭據之,役使土人如奴隸,不複輸币。

    且我商舶往印度者過其近海,為被殺掠,甲螺不能如之何。

     适本邦商人濱田某至,衆交訴之,圖報複。

    某許之。

    某字彌兵衛,長崎人也,勇而有謀。

    弟某字小左衛門,子某字新藏,并有膽略,力兼數人。

    乃與甲螺之黨二十人還,請之大府。

    大府允之,檄長崎代官末次平藏備船募卒,附之于彌兵。

    彌兵盡裝其從兵數百為農丁,被蓑笠、持鍬镢,行到台灣海口,請于守吏曰:『日本之氓,聞台灣土廣人寡,中多萊蕪,欲移住以開墾之』。

    守吏以告甲必丹,弗信;以哨船圍之數重,不遽許上陸。

    使人來言曰:『汝之來,決非好意;不然,何從人之衆也』?彌兵曰:『唉!公何疑人之甚耶!假使日本欲略海外之國,當遣猛将精兵來,日本素不乏其人,奚使我侪小民之為』?守吏檢舟中,僅有數十副防身刀,其它唯有耕耨之具而已;還,備告甲必丹。

    甲必丹意稍解,乃許衆登陸。

    彌兵等得入城谒見甲必丹,請受廛為氓,弗許;請還本邦,亦弗許。

    留數月,屢入請之,甲必丹依違不答。

    彌兵謂衆曰:『甲必丹不許我去留,其意不可測!大丈夫入不測之地,當死中求活耳』!衆憤然欲死之。

     一日昧爽,彌兵父子兄弟三人入城,衆從之,留于門外;三人挺身排闼而進。

    甲必丹猶寝在床,驚起叱曰:『汝等入人閨合,何無禮也』!彌兵咆哮奮前,擒甲必丹于床,懷出匕首,拟其喉曰:『汝有死罪,尚何咎人之無禮耶』?左右欲刃之。

    小左、新藏拔刀遮立,瞋目叱之,左右披靡不敢逼。

    甲必丹惶急,乞饒命甚哀。

    彌兵曰:『汝欲生,何不停城上放炮』。

    甲必丹曰:『謹奉命』。

    曰:『汝向所掠之貨,倍數還之』!甲必丹曰:『唯命之從』。

    兵聞變走入,鬥于庭,其後入者為炮被傷。

    彌兵乃左手扼甲必丹之臂,右手執匕首俱起,小左、新藏擁其前後而出,夷卒不敢動。

    甲必丹傳命停放炮,令其卒舣蠻舶一隻及日本船二隻,裝貨山積;彌兵入而檢之,乃欲拉甲必丹俱去。

    甲必丹曰:『島民皆仰某指揮,某去則伥伥乎無所歸焉。

    某有一兒,年十二歲,願代某從去;公幸垂愛憐,使某全父子之情,非敢所望也』。

    彌兵許之,乃質其子及頭目數人,歸報于鎮台。

    鎮台禀大府厚賞之。

    于是彌兵之名震一時,肥後侯聘而祿之;時寬永五年也。

    後三十餘年,鄭成功攘紅毛,複台地。

     鄭成功初名森,字大木;明平國公芝龍之子也。

    母田川氏,我肥前國平戶士人之女。

    初,芝龍流落來客于平戶,稱老一官,娶田川氏。

    寬永元年(明天啟四年),生成功于島中,島中萬火齊明,芝龍心異之。

    成功生七歲,從父歸明;後又迎母共居安平。

    十五年(明崇祯十一年),成功年十五,補弟子員,試高等。

    風儀整秀,俶傥有大志;讀書穎敏,不治章句。

    有術士視之,驚曰:『此奇男子,骨相非凡,命世之才也』!及隆武帝立,一見偉之,撫其背曰:『惜無一女配卿,卿當盡忠吾家』。

    賜姓朱,改今名,拜禦營中軍都督,賜尚方劍,儀同驸馬。

    自是中外稱「國姓爺」而不名。

    尋封忠孝伯,恩寵曰隆,成功感激思報效。

    而芝龍稍專權,懷異志,與清人通聲問;成功患之。

    一日,見隆武愁悶而坐,泣奏曰:『陛下郁郁不樂,得無以臣父故耶?臣受厚恩,義無反顧,請以死扞陛下矣』! 清兵入福州,芝龍退屯安海,為清将所誘欲降附,諸将不從。

    成功痛哭而谏,芝龍不聽,單騎往降。

    清兵至安海,大肆淫掠;成功母亦被污。

    母歎曰:『何面目複見人耶』!登城樓自殺,投河水。

    清兵吐舌曰:『婦女尚能爾,倭人勇決不負所聞也』。

    成功痛恨,剖其母腹,出腸滌穢,重納之以斂。

    清将挾芝龍而北,作書招成功。

    成功不至。

    芝龍曰:『兒不至,北朝其疲于奔命乎』! 福州既失,隆武為清兵所執,死。

    成功雖遇主列爵,未嘗豫兵事。

    意氣容貌,猶儒生也。

    既遭國難,谏父不從,且痛母死非命,慷慨激烈,謀起義兵。

    詣孔廟焚所著儒服,拜辭而去。

    所善壯士願從者九十餘人,乘二巨艦行,收兵南澳,得數千人。

    既而遙聞唐(桂)王即位,改元永曆,奉正朔。

     自南澳歸,軍聲頗震,乃略漳、泉、潮、惠諸州,守将多降。

    軍律肅然,兵士無淫略,至孺子、婦女與軍行争道。

    清主屢谕芝龍作書招撫,誘以高爵,成功不從。

    清主乃累命滿、漢諸将來攻,辄擊敗之。

    于是東南諸州連年騷擾,師出無利。

    清主患之,親下敕招谕;成功亦不報。

    益修器械舟楫北上,自閩及浙,欲複南京。

    以桑梓之誼,屢乞兵于我;我不詳其事情,終不報。

    然成功兵勢甚盛,分所部為七十二鎮,以廈門為根本之地,改為思明州,蓋意不忘明室也。

    立儲賢、儲材二館,察言、賓客二司,設印局、軍器諸局,令六官分理庶政,擇賢任之。

    諸宗室頗給贍之,諸缙紳避亂至者禮待之。

    凡有所便宜封拜,乃朝服北向遙拜帝座,疏而焚之。

    其所施為,鼓動一世。

     于是永曆遣使晉成功爵為延平郡王,命圖恢複。

    自成功起兵,至是十三年,實萬治元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