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集卷十
關燈
小
中
大
則以諸葛武侯為首於本朝卿相則以韓忠獻公為冠慕用鄉仰言必稱之
公性本剛急及其老也氣宇沖澹容貌雍穆於和樂中有毅然不可犯之象於嚴正中有薰然可親近之意年浸高矣加以疾病而謹饬於禮無異平時
家世至貧轉徙流寓遂至空乏然貧之一字於親故間非惟口所不道故亦手所不書嘗戒子弟曰對人言貧者其意将何求汝曹志之
公風度凝遠蕭然塵表視天下無一物足以嬰其心者取舍一介必度於義饑不可得而食寒不可得而衣自登第逮休緻凡四十年在實曆之日不登六載雖數以罪去而愛君之心遠而愈笃每被召即置家事不問或通夕不寐思所以告君者然宦情如寄所好不在焉
上蔡曰聞公進道甚笃德業日美所到豈可涯涘真足畏也更以其大者移於小物作日用工夫尤佳
南軒曰公雖不及河南之門然與遊楊謝遊而講於其說其自得之奧在於春秋被遇明時執經入侍正大之論竦動當世所以扶三綱明大義抑邪說正人心亦可謂有功於斯文矣【建寜祠記】
晦庵曰公傳道伊洛志在春秋着書立言格君埀後所以明天理正人心扶三綱叙九法者深切着明體用該貫而其正色危言據經論事剛大正直之氣亦無所媿於古人【以後并朱子語】
跋公與呂尚書帖曰朋友之交責善所以盡吾誠取善所以益吾德非以相為賜也然各盡其道而無所苟焉則麗澤之益自有不能巳者讀此帖使人凜然起敬若嚴師畏友之在其前後左右也嗚呼是數君子者其可謂盡朋友之道而無所苟矣其卓然有以自立於當年而遺風餘列可傳於世者豈徒然哉
文定春秋傳卻隻以執轅濤塗一事為器小此大拘泥因言管仲相威公以伐楚隻去問他包茅與昭王南廵不反二事尋些年代久遠巳冷底罪過隻此小不供貢事想他見無大利害決不深較此亦是器小之故
胡春秋傳有牽強處然議論有開合精神
熹親見文定家說文定春秋說夫子以夏時冠月以周正紀事謂如公即位依舊是十一月隻是孔子改正作春正月某便不敢信恁地時二百四十二年夫子隻證得個行夏之時四個字?今周禮有正月有正歲則周實是元改作春正月夫子所謂行夏之時隻是為他不順欲改從建寅
胡說公即位終是不通且踰年即位兇服如何入廟渠說是冢宰攝行他事可攝即位亦可攝且如十一月乙醜伊尹以冕服奉嗣王惟十有三祀卻是除服了康王之诰東坡道是召公失禮處想古時是這般大事必有個權宜如借吉例
胡春秋說得太深又曰大義正
他所說盡是正理但不知聖人當初是恁地不是恁地今皆見不得所以熹於春秋不敢措一辭正謂不敢臆度了
胡謂春秋絶筆於獲麟為志壹則動氣意思說得也甚好
解經而通世務者無如文定然教他做經筵官又卻不肯一向辭去要做春秋解不知是甚意思蓋他有退而着書立言以埀後世底意思
胡春秋非不好卻不合這件事聖人意是如何下字那件事聖人意又如何下字要之聖人隻是直筆據見在而書豈有許多忉怛
胡春秋末論義理且看其文字亦便見此老胸中間架規模不草草也
問胡春秋止說歸忠孝處便為經疑不知果得孔子意否曰否嘗說詩書是隔一重兩重說易春秋是隔三重四重說春秋義例易爻象雖是聖人立下今說者用之各信已見然於人倫大綱皆通但未知曾得聖人意當初本說否且不如讓渠如此說且存取大意得三綱五常不至廢墜足矣今欲直得聖人本意不差未須理會他經先須於論孟中專意看他切不可忙虛心觀之不須先自立見識徐徐以俟之莫立課程
胡傳家錄議論極有力可以立貪起懦但以上工夫不到
問文定卻是卓然有立所謂非文王猶興者曰固是資質好然在太學多聞先生師友之訓所以能然
文定之學後來得之上蔡者為多
文定說較踈然較好五峯說密然有病
問文定與秦桧厚善之故曰秦嘗為密教翟公巽知密州薦試宏詞遊定夫過密與之同飯于翟奇之後康侯問人才於定夫首以秦為對雲其人類文若又雲無事不會後京城破金欲立張邦昌執政而下無敢有異議惟秦抗論以為不可康侯益義其所為力言於張德遠諸侯之前後秦自金而歸與聞國政康侯屬望尤切嘗有書疏往還講論國政康侯有詞掖天筵之召則秦之薦也然其雅意堅不欲就是時巳窺見其隐微一二有難處故以老病辭後來秦做出大踈脫則康侯巳謝世矣
宋名臣言行錄外集卷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