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我的書架①
關燈
小
中
大
于這一點怎麼能不來說上幾句呢?我知道讀書是一件修養的事業,但自從讀書受了大學裡的入學登記人的支配之下後,這便退化成了一種便宜的,庸俗的,市儈的勾當了。
收藏書籍本來也是一種修養的消遣,但現在,自從那些暴發戶夾進到這個愛書的雅事中之後,情形可不幸改變了。
這些人總是有着這個作家的全集,那個文人的全本,用漂亮的摩洛哥皮面裝訂着,保存在精緻的玻璃櫥中。
但我看看他們的書架上,卻一個拿去了書而留下的空位也沒有,這事實表示這些書除了他們的仆人來清理拂拭之外,從來沒有人碰過。
書上沒有卷邊,沒有指印,沒有偶然落在上面的煙灰,沒有仔細用藍鉛筆打着的記号,在書裡也沒有楓葉夾着,就隻是許多沒有裁開的書頁。
所以看來即使收藏書籍也低落到一種俗态中去了。
明××寫過一篇讀古玩的文章,說起收藏古玩的俗派,現在姚女士以這一點意思便進而說到藏書,我心下不禁怦然以喜。
仿佛隻有你覺得的意思,在世界上總有一個别人會與你同感的。
王雲五的分類法用在公共圖書館中是很好的,可是這種方法對于一個窮書生的書房又有什麼用處呢?我們必須要有一種不同的原則,這已有《浮生六記》的作者指了出來,那便是:"大中見小,小中見大,虛中見實,實中見虛。
"這位作者的話,是說一個貧儒的家屋與庭園布置的,但這個原則在書籍的處置上也很适用。
這個原則用的得當,你可以把一個窮書生的書房變為一處真真未經探索過的大陸。
我的理論是: 書絕不應加以分類。
把它們加以分類是一種科學,但不把它們分類則是一種藝術。
你的一座五尺的書架本身就應該是一所小小的天地,把一本書集倚在一本科學刊物上,把一本偵探小說放在體育(Guyau)的書一起,便有這一種效果發生了。
這樣一布置,那五尺的書架便成為一座"豐富的"書架,可供你去玩味了。
反之,如果書架上放了一部司馬遷的《史記》,那麼當你不想要看《史記》的時候,這書架對你便毫無意義了,這成了一座空無所有的書架,隻是一副枯骨了。
大家都知道女人的美是在于她們的神秘與乖巧,而像巴黎及維也納等古城市之引人入勝,也因為在你住了十年之後,你還不能确知一條曲巷會發現什麼。
在書室,那情形也是如此。
書室中也應當有一種神秘與乖巧,這種神秘乖巧,由于你決不能猜到幾個月或幾年前在那特殊的書架上有些什麼。
所有的書都應有其個性,絕不應有一律的裝訂。
所以我始終不高興買什麼《四部備要》或《四部叢刊》,所謂它們的個性,一半是由于它們的外貌,一半是由于那購買的環境。
你也許在夏季旅行時随手在安徽的一個小鎮上買來了那一本,也許這本書另有人出過比你更高的價錢。
如果那些書買了來按照自然的方式放在書架上,你偶而看到一本王國維的《元劇史》,小小的一薄本。
你像打獵一樣的開始尋了,從上到下,從東到西,當你有所得時,你便是真正的得到了,不僅是拿着而已。
你的眉頭已經有了幾滴汗珠,你感到像一次好運氣的出獵中的獵人一樣。
也許你一直尋到地洞裡。
而正當你要看第三卷的時候,你發覺它又不見了。
你站着,呆了一回,想着你不知把它借給誰了,沒奈何地歎息一聲,像一個小學生剛要抓到手的鳥兒卻又讓它飛了。
這樣,一層神秘與可愛的輕紗将永遠籠罩着你的書室,你始終不會知道你會找到什麼。
總之,你的書室便将有一種女人的乖巧與大城市的秘密了。
幾年前我在清華遇見一位同事的教員,他有一個書室,這書室隻有一箱書,但全是正式加了标簽和分了類的從一到一千,照着美國圖書館協會的分類法。
當我向他借一本《經濟學史》時,他可以極為得意地馬上告訴我那本書是"580.73A"。
他很自傲他的"美國式的效率"。
他是一個真正美國留學生,但我說這句話,并沒有稱贊的意思。
收藏書籍本來也是一種修養的消遣,但現在,自從那些暴發戶夾進到這個愛書的雅事中之後,情形可不幸改變了。
這些人總是有着這個作家的全集,那個文人的全本,用漂亮的摩洛哥皮面裝訂着,保存在精緻的玻璃櫥中。
但我看看他們的書架上,卻一個拿去了書而留下的空位也沒有,這事實表示這些書除了他們的仆人來清理拂拭之外,從來沒有人碰過。
書上沒有卷邊,沒有指印,沒有偶然落在上面的煙灰,沒有仔細用藍鉛筆打着的記号,在書裡也沒有楓葉夾着,就隻是許多沒有裁開的書頁。
所以看來即使收藏書籍也低落到一種俗态中去了。
明××寫過一篇讀古玩的文章,說起收藏古玩的俗派,現在姚女士以這一點意思便進而說到藏書,我心下不禁怦然以喜。
仿佛隻有你覺得的意思,在世界上總有一個别人會與你同感的。
王雲五的分類法用在公共圖書館中是很好的,可是這種方法對于一個窮書生的書房又有什麼用處呢?我們必須要有一種不同的原則,這已有《浮生六記》的作者指了出來,那便是:"大中見小,小中見大,虛中見實,實中見虛。
"這位作者的話,是說一個貧儒的家屋與庭園布置的,但這個原則在書籍的處置上也很适用。
這個原則用的得當,你可以把一個窮書生的書房變為一處真真未經探索過的大陸。
我的理論是: 書絕不應加以分類。
把它們加以分類是一種科學,但不把它們分類則是一種藝術。
你的一座五尺的書架本身就應該是一所小小的天地,把一本書集倚在一本科學刊物上,把一本偵探小說放在體育(Guyau)的書一起,便有這一種效果發生了。
這樣一布置,那五尺的書架便成為一座"豐富的"書架,可供你去玩味了。
反之,如果書架上放了一部司馬遷的《史記》,那麼當你不想要看《史記》的時候,這書架對你便毫無意義了,這成了一座空無所有的書架,隻是一副枯骨了。
大家都知道女人的美是在于她們的神秘與乖巧,而像巴黎及維也納等古城市之引人入勝,也因為在你住了十年之後,你還不能确知一條曲巷會發現什麼。
在書室,那情形也是如此。
書室中也應當有一種神秘與乖巧,這種神秘乖巧,由于你決不能猜到幾個月或幾年前在那特殊的書架上有些什麼。
所有的書都應有其個性,絕不應有一律的裝訂。
所以我始終不高興買什麼《四部備要》或《四部叢刊》,所謂它們的個性,一半是由于它們的外貌,一半是由于那購買的環境。
你也許在夏季旅行時随手在安徽的一個小鎮上買來了那一本,也許這本書另有人出過比你更高的價錢。
如果那些書買了來按照自然的方式放在書架上,你偶而看到一本王國維的《元劇史》,小小的一薄本。
你像打獵一樣的開始尋了,從上到下,從東到西,當你有所得時,你便是真正的得到了,不僅是拿着而已。
你的眉頭已經有了幾滴汗珠,你感到像一次好運氣的出獵中的獵人一樣。
也許你一直尋到地洞裡。
而正當你要看第三卷的時候,你發覺它又不見了。
你站着,呆了一回,想着你不知把它借給誰了,沒奈何地歎息一聲,像一個小學生剛要抓到手的鳥兒卻又讓它飛了。
這樣,一層神秘與可愛的輕紗将永遠籠罩着你的書室,你始終不會知道你會找到什麼。
總之,你的書室便将有一種女人的乖巧與大城市的秘密了。
幾年前我在清華遇見一位同事的教員,他有一個書室,這書室隻有一箱書,但全是正式加了标簽和分了類的從一到一千,照着美國圖書館協會的分類法。
當我向他借一本《經濟學史》時,他可以極為得意地馬上告訴我那本書是"580.73A"。
他很自傲他的"美國式的效率"。
他是一個真正美國留學生,但我說這句話,并沒有稱贊的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