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大旅行的開始

關燈
畢業後,我到北京清華大學任教。

    住在北京就等于和真正的中國社會接觸,可以看到古代中國的真相。

    北京清明的藍色天空,輝煌的廟宇與宮殿及愉快而安分的人民,給人一種滿足及生活舒宜的感覺。

    朝代已經改變,但北京仍在那裡。

    有卧佛睡在西山,玉泉山噴射出晶明的噴泉,而鼓樓使守夜者驚醒。

    人何求于上帝?有了生命的恩賜,人生在世還能求甚麼?北京,連同它黃色屋頂的宮殿,赤褐色的的廟牆,蒙古的駱駝以及銜近長城、明冢,這就是中國,真正的中國。

    它是無神論的,有無神論者的快樂和滿足。

     在中國做一個基督徒有甚麼意義?我是在基督教的保護殼中長大的,聖約翰大學是那個殼的骨架。

    我遺憾地說,我們走進一個自己的世界,在理智上和審美上與那個滿足而光榮的異教社會(雖然充滿邪惡,腐敗及貧窮,但同時也有歡愉和滿足)斷絕關系。

    被培養成為一個基督徒,就等于成為一個進步的、有西方心感的、對新學表示贊同的人。

    總之,它意味着接受西方,對西方的顯微鏡及西方的外科手術尤其贊賞。

    它意味着對贊成女子受教育及反對立妾制度及纏足,保持明顯而堅決的态度。

    (皈依基督教的婦人首先要放腳,而我的母親,自小是一個異教女孩,曾放了她的腳改穿一雙襪子。

    )它意味着贊同教育普及及民主觀念,且以"能說英語"即為具有良好教養的标志。

    它同時意味文字羅馬拼音化及廢除對中國字的知識,有時且廢除一切對中國民間傳說、文學、及戲劇的知識,至少在廈門是如此。

    羅馬拼音法是一種奇妙的東西,我們在廈門有一套七聲的完整羅馬拼音系統,它是對反對它的漢學家的嘲諷。

    我的母親可藉羅馬拼音法把全部《聖經》讀通,此外也曾藉此自習漢字的《詩經》,而且她曾用完全清楚的羅馬拼音字寫信給我。

    羅馬拼音并非不能實行,但在心理上我們不願意要它。

     而同時基督教教育也有其不利之處,這點我們可以很快看出的。

    我們不隻要和中國的哲學絕緣,同時也要和中國的民間傳說絕緣。

    不懂中國哲學,中國人是可以忍受的,但不懂妖精鬼怪及中國的民間故事卻顯然是可笑的。

    剛好我童年所受的基督教教育是太完美了。

    那是因為我的教會是加爾文派。

    我不準去聽那些漳州盲人遊吟歌手用吉他伴奏所唱的古代美麗的故事。

    這些盲歌手,有時是男的,但多數時候是女的,晚上在街上經過,手裡拿着一副響闆及一個燈籠,講述中國古代的魔法故事及曆史上的奇事。

    我的母親是在異教家庭中長大的,告訴我這一類的故事,但我從來沒有從那些遊吟歌手那兒聽過這些故事。

    當我們這些男孩經過鼓浪嶼廣場上一個戲台時,我們以為該直向舞台觀看而不是邊走邊看。

    現在,舞台是教育中國人(包括文盲非文盲)知道他們的曆史的普通媒介。

    任何中國的洗衣工人都比我更熟識三國時代的男女英雄。

    我甚至在童年就已經知道約書亞的角聲曾吹倒了耶利哥城。

    當我知道杞梁的寡婦因發現丈夫被征築長城而死,流的眼淚溶化了一大段長城時,我十分憤怒。

    我被騙去了民族遺産。

    這是清教徒教育對一個中國孩子所做的"好事"。

    我決心反抗而沉入我們民族意識的巨流。

     我靈性的大旅行于是開始。

    我們經常留在基督教的世界裡面生存,活動,及安身立命,我們也是滿足的,就像北京異教徒的滿足一樣。

    但身為中國基督徒,走進一個我所稱為真正的中國世界裡面,睜開了他的眼敞開了他的心,他就會被羞恥感刺痛,面紅耳赤,一直紅到耳根。

    為甚麼我必需被剝奪?事情并不如我描寫的這般簡單。

    甚至那個纏腳及立妾的問題也不是如我所想象的這般幹脆和簡單。

    在我沒聽辜鴻銘為這二者有力地辯護以前,事實上我并不欣賞立妾及纏足的倫理學及審美學。

    在本書結束之前,我将會談到許多關于辜鴻銘的事。

     在這裡我必須提及兩件事,鴉片及祖先崇拜——其中之一導緻中國人的一種深厚的屈辱感及對西方的厭惡感,另外一種使一個中國基督徒在某一方面有被剝奪國籍的感覺。

    中國基督徒不近鴉片,那些傳教士當然譴責它。

    它的戲劇性和悲劇性成分,是傳教士的同胞們把它帶進來而且用槍逼我們接受。

    那位偉大無畏的中國官吏林則徐(我的著名同宗)做廣東總督的時候,在廣州各碼頭上燒毀了許多箱鴉片,引起了鴉片戰争。

    鴉片戰争失敗後,林則徐被充軍新疆死于戍所,而中國國門因此大大開放。

    一箱箱的鴉片,厚顔無恥地大量滾入。

    但問題是,傳教士進入中國時正是中國人被鴉片惡臭熏醒的時候。

    然後再加上第三個因素——傳教士及鴉片都在戰艦的蔭庇之下得益,使這情形變得不但可歎,而且十分滑稽可笑。

    那些傳教士十分反對那些商人;而那些商人極端反對那些傳教士;大家都認為對方瘋狂。

    一個中國人所能看得到的是,傳教士曾關心拯救我們的靈魂,所以當戰艦把我們的身體轟成碎片的時候,我們當然是笃定可上天堂,這樣便互相抵消,兩不相欠。

     現在我回頭談祖先崇拜,它是做中國人基本的一部分。

    中國基督徒被禁止參加,便等于自逐于中國社會之外,而使那所謂"吃洋教"的控告屬實。

    這個問題是基本而中心的,而且質問一個草率的教會傷害它的教徒能到何等程度。

    祖先崇拜是儒家被視為一種宗教時唯一可見的宗教形式;在孔子廟崇拜孔子常是學生及考試得中的人的事。

    但即使是如此,中國基督徒沒有理由不參加,且無論如何,沒有理由自摒于中國文化之外。

     祖先崇拜在孔子之前就已經存在,任何讀過中國經典的人都應該知道。

    當孔子試圖重建在他之前七世紀時周朝創立的祖先崇拜的形式及規律時,他事實上是在做考古的工作。

    周朝的創立者距離孔子比喬塞距近代學者更遠,比Beowudt史詩則近一點。

    祖先崇拜,在中國人看來,是對過去的崇敬與連系,是源遠流長的家族系統的具體表現,而因此更是中國人生存的動機。

    它是一切人要做好人,求光榮,求上進,求在社會上成功的準則。

    事實上,中國人行為的動機是:"你要做好,這樣你的家人可因你而得榮耀;你要戒絕惡事,這樣你就不至于玷辱祖宗。

    "這是他要做一個好兒子,一個好弟兄,一個好叔伯,一個好公民的理由。

    這是中國人要做一個中國人的理由。

    至于崇拜的形式,隻有把想象力盡量擴張,才可以稱它為如中國教會所謂的"拜偶像"。

    把它和在某些基督教大教堂供奉神像的陋習(特别是在意大利及法國)比較起來,這些寫上了某一祖宗的名字的四方木牌,看來好像某些毫無想象力的理性主義者的作品。

    上面隻有幾個字,比基督教的墓碑的字更少。

    祖宗祠堂有一張祭桌,後面擺滿了一堆這樣的木牌,這些木牌,看來好像一把把特大的尺,上面的記号是每一個男女祖宗之靈的座位。

    崇拜的時候,祭桌上點着燭和香。

    至于跪在這些木牌前叩拜,實在就是基督教教會反對的主要一點,因為他們忘記了中國人的膝常比西方人的膝易屈得多,我們在某些鄭重的場合中,也常向在世的父母及祖父母跪拜。

    屈膝是一種順服的表示。

    孔子說:"踐其位,行其禮,奏其樂,敬其所尊,愛其所親。

    事死如事生,事亡如事存,孝之至也。

    "你把一個人洗擦幹淨,你将發現有一種洗擦不去的以祖宗為榮的驕傲。

     現在,在廈門的非基督徒對我們是寬容的。

    在那裡沒有社會排斥。

    基督教社會在廈門及漳州和當地人親密地相處,像所有人都是一個教區的分子一樣;他們進步而成功,他們的孩子,不論男孩或女孩,求學都有較大的便利。

    如果有敵意,我想是因為祭祖的問題。

    我們沒有被人囚禁,我們卻把自己囚禁起來而自絕于社會。

    在一個現代城市裡,這倒沒有甚麼關系,但在鄉村中,這對一個中國基督教信徒,可是最尴尬的個人問題。

    有些基督徒曾以最誠懇的态度來問我父親,他們可否為社會節慶中的演戲捐一點錢。

    這些基督徒真正想問的是他們是否要在他們的堂兄弟、叔伯、及族裡其他人的眼中,把自己逐出社會。

    這是基督教教會所禁止的,但他們卻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