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鄉村的基督教
關燈
小
中
大
大概他是居于蘇州的一個教士,主編一個基督教周刊——《通問報》,兼與華人助手蔡爾康翻譯了好幾種書籍。
我父親因受了範禮文牧師(Rev.W.L.Warnshuis)的影響而得初識所謂"新學",由是追求新知識之心至為熱烈。
林樂知先生的《通問報》,報費每年一元,獨為吾父之财力所能定閱的,而範禮文牧師與吾父最友善,将其所能得到的"新學"書籍盡量介紹。
他藉林樂知的著作而對于西方及西洋的一切東西皆極為熱心,甚至深心欽羨英國維多利亞後期的光榮,複因而決心要他的兒子個個讀英文和得受西洋教育。
我想他對于一切新東西和全世界之好奇之心和詫異之情,當不在我個人之下。
一日,他在那周刊上看見一個上海女子所寫的一篇論說。
他放下周刊,歎一口氣,說:"哦,我怎能夠得着一個這樣的媳婦呢!"他忘記他原來有一個一樣聰明而苦心求得新教育的親生女兒呢。
隻是他因經濟支绌,又要幾個男孩得受高等教育,也是莫可奈何,這我也不能埋怨他啊。
令他自己的女兒不能受大學教育,是他一生最痛心的大憾事。
這是做父親的才能明白。
我還記得當他變賣我們在漳州最後的一座小房子,以供給我哥哥入聖約翰大學之時,他淚流滿面。
在那時,送一個兒子到上海入大學讀書,實為廈門人所罕見的事,這可顯出他極熱的心腸和遠大的眼光了。
而在一個牧師,每月受薪僅得十六至二十元(隻是我如今給家中仆人或廚子的工金),更是難之又難了。
然而領得一個學額,加以變賣舊産,卻籌得送家兄入大學之最低額的學費了。
後來家兄幫助我,而我又轉而幫助我弟弟,這就是我們弟兄幾人得受大學教育的機緣,然而各人尚須幸得領受學額才能過得去。
我由基督教各傳教會所領受的恩惠可以不必說出來的了。
我在廈門尋源書院所受的中學教育是免費的;照我所知,在那裡曆年的膳費也是免繳的。
我欠教會學校一筆債,而教會學校(在廈門的)也欠我一筆債,即是不準我看中國戲劇。
因為我在基督教的童年時代,站在戲台下或聽盲人唱梁山伯祝英台戀愛故事,乃是一種罪孽。
不過這筆債不能算是大的;他們究竟給我一個出身的機會,而我現在正圖補救以前的損失,趕上我的信邪教的同胞,以求與他們同樣識得中國的戲劇、音樂,和種種民間傳說。
到現在我關于北平戲劇的知識還有很大的缺憾。
在拙著《吾國與吾民》一書中,我已寫出,當我在廿歲之前我知道古猶太國約書亞将軍吹倒耶利哥城的故事,可是直至卅餘歲才知孟姜女哭夫以至淚沖長城的傳說。
我早就知道耶和華令太陽停住以使約書亞殺完迦南人,可是向不知後羿射日什落其九,而其妻嫦娥奔月遂為月神,與乎女娲氏煉石——以三百六十五塊石補天,其後她所餘的那第三百六十六塊石便成為《紅樓夢》中的主人寶玉等等故事。
這些都是我後來在書籍中零零碎碎看得,而非由童年時從盲人歌唱或戲台表演而得的。
這樣,誰人又能埋怨我心中憤恨,滿具被人剝奪我得識中國神話的權利之感覺呢?然而,我剛說過,傳教士給我出身的機會,後來我大有時間以補足所失,因為年紀愈長,求知愈切,至今仍然保留小孩子的好奇之心啊。
多謝上天,我還沒有失了欣賞"米老鼠"漫畫或是中國神仙故事之能力。
我父親因受了範禮文牧師(Rev.W.L.Warnshuis)的影響而得初識所謂"新學",由是追求新知識之心至為熱烈。
林樂知先生的《通問報》,報費每年一元,獨為吾父之财力所能定閱的,而範禮文牧師與吾父最友善,将其所能得到的"新學"書籍盡量介紹。
他藉林樂知的著作而對于西方及西洋的一切東西皆極為熱心,甚至深心欽羨英國維多利亞後期的光榮,複因而決心要他的兒子個個讀英文和得受西洋教育。
我想他對于一切新東西和全世界之好奇之心和詫異之情,當不在我個人之下。
一日,他在那周刊上看見一個上海女子所寫的一篇論說。
他放下周刊,歎一口氣,說:"哦,我怎能夠得着一個這樣的媳婦呢!"他忘記他原來有一個一樣聰明而苦心求得新教育的親生女兒呢。
隻是他因經濟支绌,又要幾個男孩得受高等教育,也是莫可奈何,這我也不能埋怨他啊。
令他自己的女兒不能受大學教育,是他一生最痛心的大憾事。
這是做父親的才能明白。
我還記得當他變賣我們在漳州最後的一座小房子,以供給我哥哥入聖約翰大學之時,他淚流滿面。
在那時,送一個兒子到上海入大學讀書,實為廈門人所罕見的事,這可顯出他極熱的心腸和遠大的眼光了。
而在一個牧師,每月受薪僅得十六至二十元(隻是我如今給家中仆人或廚子的工金),更是難之又難了。
然而領得一個學額,加以變賣舊産,卻籌得送家兄入大學之最低額的學費了。
後來家兄幫助我,而我又轉而幫助我弟弟,這就是我們弟兄幾人得受大學教育的機緣,然而各人尚須幸得領受學額才能過得去。
我由基督教各傳教會所領受的恩惠可以不必說出來的了。
我在廈門尋源書院所受的中學教育是免費的;照我所知,在那裡曆年的膳費也是免繳的。
我欠教會學校一筆債,而教會學校(在廈門的)也欠我一筆債,即是不準我看中國戲劇。
因為我在基督教的童年時代,站在戲台下或聽盲人唱梁山伯祝英台戀愛故事,乃是一種罪孽。
不過這筆債不能算是大的;他們究竟給我一個出身的機會,而我現在正圖補救以前的損失,趕上我的信邪教的同胞,以求與他們同樣識得中國的戲劇、音樂,和種種民間傳說。
到現在我關于北平戲劇的知識還有很大的缺憾。
在拙著《吾國與吾民》一書中,我已寫出,當我在廿歲之前我知道古猶太國約書亞将軍吹倒耶利哥城的故事,可是直至卅餘歲才知孟姜女哭夫以至淚沖長城的傳說。
我早就知道耶和華令太陽停住以使約書亞殺完迦南人,可是向不知後羿射日什落其九,而其妻嫦娥奔月遂為月神,與乎女娲氏煉石——以三百六十五塊石補天,其後她所餘的那第三百六十六塊石便成為《紅樓夢》中的主人寶玉等等故事。
這些都是我後來在書籍中零零碎碎看得,而非由童年時從盲人歌唱或戲台表演而得的。
這樣,誰人又能埋怨我心中憤恨,滿具被人剝奪我得識中國神話的權利之感覺呢?然而,我剛說過,傳教士給我出身的機會,後來我大有時間以補足所失,因為年紀愈長,求知愈切,至今仍然保留小孩子的好奇之心啊。
多謝上天,我還沒有失了欣賞"米老鼠"漫畫或是中國神仙故事之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