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七章 域外
關燈
小
中
大
海南島那時是在宋朝統治之下,但是居民則大多是黎人,在北部沿岸有少數漢人。
蘇東坡就被貶謫到北部沿岸一帶去,這中國文化藩籬之外的地方。
元佑大臣數百個受苦難折磨的,隻有他一個人貶謫到此處。
朝廷當政派為防止元佑諸臣再捲土重來,在那一年及以後數年,決定懲處或貶謫所有與前朝有關聯的臣子。
蘇東坡貶謫到海南島不久,司馬光後代子孫的官爵一律被削除,好多大官都予調職,其中包括蘇子由和範純仁,調往的地方不是南方就是西南。
甚至老臣文彥博,已經九十一歲高齡,也沒饒過,不過隻是削除了幾個爵位。
打擊蘇東坡最甚的就是凡受貶謫的臣子,其親戚家族不得在其附近縣境任官職。
因為蘇邁原在南雄附近為官,現在也丟了官職。
現在蘇東坡所有的,幾乎隻有那一棟房子了。
按照他名義上的官階計算,朝廷三年來欠他兩百貫當地的錢幣,按京都幣值計算,是一百五十貫。
所欠的官俸既未發下,蘇東坡寫信給好友廣州太守,求他幫忙請稅吏付給他。
這個朋友王吉曾經聽蘇東坡的話興建過醫院,周濟過貧民,可是不久即以"妄賑饑民"的罪名遭上方罷斥了,前面已然提過。
蘇東坡的欠薪發下與否,已不能稽考。
他現年六十歲,這是按西方計算。
到底以後他還流放在外多久,頗難預蔔,生還內地之望,甚為渺茫。
兩個兒子一直陪伴到廣州。
蘇造在河邊向他告別,蘇過則將家室留在惠州,陪伴他同到海南。
為了到達任所,蘇東坡必須湖西江而上,船行數百裡到梧州(在現代的廣西),然後南轉,從雷州半島渡海。
他一到雷州,聽說他弟弟子由在往雷州半島貶謫之處,剛剛經過此地。
據揣測說,蘇氏兄弟被貶謫到這個地方,是因為他倆的名字與地名相似(子瞻到增州,子由到雷州),章停覺得頗有趣味。
子由也帶了妻子、第三個兒子,和三兒媳婦,他們幾年前一直和他在高安住過的。
蘇東坡到了梧州附近的藤州,與弟弟子由相遇,而今境況淒涼。
當地是個窮縣分,兄弟二人到一個小館子去吃午飯。
子由吃慣了講究的飯食,對那粗糙麥面餅實在難以入口。
蘇東坡把自己的餅幾口吃光,笑著向弟弟說:"這種美味,你還要細嚼慢嚥嗎?"他們站起身來走出小鋪子去,帶著家人慢慢向前走,盡可能慢走,因為他知道一到雷州,就要立刻渡海了。
雷州太守一向仰慕蘇氏兄弟。
他予二人盛大歡迎接待,送酒食,結果第二年因此遭受彈劾,調離任所。
子由在雷州的住處,後來改為一座廟,是他兄弟二人死後,用以紀念他們的。
蘇東坡必須出發了,子由送他到海邊。
離別的前夕,兄弟二人及家人在船上過了一夜。
蘇東坡的痔瘡又發,甚為痛苦,於由勸他戒酒。
二人用一部分時間一同作詩,蘇東坡試探出子由最小的兒子的詩才。
這次離別是生離死別,真是令人黯然銷魂,一直愁坐整夜。
離別之前,蘇東坡給王古寫了下面的文句:"某垂老投荒,無複生還之望。
春與長子邁訣,已處置後事矣。
今到海南,首當做棺,次便做墓。
仍留手疏與諸子,死即葬於海外,生不契棺,死不扶瞑,此亦東坡之家風也。
" 那天,他向先賢調祈禱。
有一個廟,供奉征南二將軍的神像。
凡是在此風濤險惡之處,過海的旅客,都求神諭,決定吉日良辰開船。
過去發現神諭無不應驗。
蘇東坡也遵照習俗行事。
在紹聖四年(一0九七)六月十一日,蘇氏兄弟分手,蘇東坡和幼子和雷州太守派的沿途侍奉他的幾個兵上了船。
航程很短,在此晴朗的天氣,蘇東坡可以看見島上山巒的輪廓矗立於天際。
他心中思潮起伏。
大海對他不像對西方詩人那麼富有魔力。
實際上,他已經是"眩懷喪魄"了。
但是一路平安無事。
登岸之後,蘇東坡父子向西北岸的簷州目的地前進,七月二日到達。
他到達不久,一位很好的縣官張中就到了。
張中不但對蘇東坡這位詩人佩服得五體投地,而且他本人又是個圍棋高手。
他和蘇過後來成了莫逆之交。
二人常常終日下棋,蘇東坡在旁觀戰。
由於張中的熱誠招待,蘇東坡就住在張中公館旁邊的一所官舍裏。
不過也是一所小舊房子,秋雨一來,房頂就漏,所以夜裏蘇東坡得把床東移西移。
因為是官家的房子,張中用公款修繕一番,後來因此為他招了麻煩。
由中國人看來,海南島根本不適於人居住。
在夏天極其潮濕,氣悶,冬天霧氣很重。
秋雨連
蘇東坡就被貶謫到北部沿岸一帶去,這中國文化藩籬之外的地方。
元佑大臣數百個受苦難折磨的,隻有他一個人貶謫到此處。
朝廷當政派為防止元佑諸臣再捲土重來,在那一年及以後數年,決定懲處或貶謫所有與前朝有關聯的臣子。
蘇東坡貶謫到海南島不久,司馬光後代子孫的官爵一律被削除,好多大官都予調職,其中包括蘇子由和範純仁,調往的地方不是南方就是西南。
甚至老臣文彥博,已經九十一歲高齡,也沒饒過,不過隻是削除了幾個爵位。
打擊蘇東坡最甚的就是凡受貶謫的臣子,其親戚家族不得在其附近縣境任官職。
因為蘇邁原在南雄附近為官,現在也丟了官職。
現在蘇東坡所有的,幾乎隻有那一棟房子了。
按照他名義上的官階計算,朝廷三年來欠他兩百貫當地的錢幣,按京都幣值計算,是一百五十貫。
所欠的官俸既未發下,蘇東坡寫信給好友廣州太守,求他幫忙請稅吏付給他。
這個朋友王吉曾經聽蘇東坡的話興建過醫院,周濟過貧民,可是不久即以"妄賑饑民"的罪名遭上方罷斥了,前面已然提過。
蘇東坡的欠薪發下與否,已不能稽考。
他現年六十歲,這是按西方計算。
到底以後他還流放在外多久,頗難預蔔,生還內地之望,甚為渺茫。
兩個兒子一直陪伴到廣州。
蘇造在河邊向他告別,蘇過則將家室留在惠州,陪伴他同到海南。
為了到達任所,蘇東坡必須湖西江而上,船行數百裡到梧州(在現代的廣西),然後南轉,從雷州半島渡海。
他一到雷州,聽說他弟弟子由在往雷州半島貶謫之處,剛剛經過此地。
據揣測說,蘇氏兄弟被貶謫到這個地方,是因為他倆的名字與地名相似(子瞻到增州,子由到雷州),章停覺得頗有趣味。
子由也帶了妻子、第三個兒子,和三兒媳婦,他們幾年前一直和他在高安住過的。
蘇東坡到了梧州附近的藤州,與弟弟子由相遇,而今境況淒涼。
當地是個窮縣分,兄弟二人到一個小館子去吃午飯。
子由吃慣了講究的飯食,對那粗糙麥面餅實在難以入口。
蘇東坡把自己的餅幾口吃光,笑著向弟弟說:"這種美味,你還要細嚼慢嚥嗎?"他們站起身來走出小鋪子去,帶著家人慢慢向前走,盡可能慢走,因為他知道一到雷州,就要立刻渡海了。
雷州太守一向仰慕蘇氏兄弟。
他予二人盛大歡迎接待,送酒食,結果第二年因此遭受彈劾,調離任所。
子由在雷州的住處,後來改為一座廟,是他兄弟二人死後,用以紀念他們的。
蘇東坡必須出發了,子由送他到海邊。
離別的前夕,兄弟二人及家人在船上過了一夜。
蘇東坡的痔瘡又發,甚為痛苦,於由勸他戒酒。
二人用一部分時間一同作詩,蘇東坡試探出子由最小的兒子的詩才。
這次離別是生離死別,真是令人黯然銷魂,一直愁坐整夜。
離別之前,蘇東坡給王古寫了下面的文句:"某垂老投荒,無複生還之望。
春與長子邁訣,已處置後事矣。
今到海南,首當做棺,次便做墓。
仍留手疏與諸子,死即葬於海外,生不契棺,死不扶瞑,此亦東坡之家風也。
" 那天,他向先賢調祈禱。
有一個廟,供奉征南二將軍的神像。
凡是在此風濤險惡之處,過海的旅客,都求神諭,決定吉日良辰開船。
過去發現神諭無不應驗。
蘇東坡也遵照習俗行事。
在紹聖四年(一0九七)六月十一日,蘇氏兄弟分手,蘇東坡和幼子和雷州太守派的沿途侍奉他的幾個兵上了船。
航程很短,在此晴朗的天氣,蘇東坡可以看見島上山巒的輪廓矗立於天際。
他心中思潮起伏。
大海對他不像對西方詩人那麼富有魔力。
實際上,他已經是"眩懷喪魄"了。
但是一路平安無事。
登岸之後,蘇東坡父子向西北岸的簷州目的地前進,七月二日到達。
他到達不久,一位很好的縣官張中就到了。
張中不但對蘇東坡這位詩人佩服得五體投地,而且他本人又是個圍棋高手。
他和蘇過後來成了莫逆之交。
二人常常終日下棋,蘇東坡在旁觀戰。
由於張中的熱誠招待,蘇東坡就住在張中公館旁邊的一所官舍裏。
不過也是一所小舊房子,秋雨一來,房頂就漏,所以夜裏蘇東坡得把床東移西移。
因為是官家的房子,張中用公款修繕一番,後來因此為他招了麻煩。
由中國人看來,海南島根本不適於人居住。
在夏天極其潮濕,氣悶,冬天霧氣很重。
秋雨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