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一章 謙退之道
關燈
小
中
大
比如說,西北番族人寇,幾乎有中國農民一萬人慘遭屠殺,當地駐軍官長企圖隱瞞朝廷。
甚至消息傳至京師之時,朝廷派一專使前往當地調查。
此一專使,本著中國由來已久的"官官相護"的積習,向朝廷報告隻有十個農民被殺。
而特使更把災情大事化小,先為當地駐軍首長請求赦罪,然後再緩緩進行調查。
兩年之後,竟而毫無動靜。
被殺的村民,朝廷應予撫恤,結果也一無所得。
在蘇東坡上皇太後表中,他指出如此忽視民情,勢難收攬民心。
"官官相護"之惡習必終緻"官民對立"。
另外,還有廣東守將童政的案件。
童政剿平盜匪無功,竟爾在收復的城市裏屠殺數千百姓。
但是別的同僚對朝廷的報告中竟說他保衛城池有功,把他說成平賊的英雄。
還有溫果殺害百姓十九人,僅僅記一小過,便算了事。
另外有一個小軍官,打算報稱殺賊立功,竟闖入民家,在青天白日之下殺害婦女五六人,帶著砍下的人頭回去,說是斬殺賊匪的人頭。
這件事實在慘無人道,遮掩不了,在朝廷派人調查時,那個軍官辯稱,在交戰之時,他不能看清是男是女,因而誤殺。
這些都是當時的虐政。
蘇東坡對這些事,實在不能默爾而息。
最重要的案子,惹得眾怨沸騰的,就是周撞一案。
對這件案子,蘇東坡實在無法克制自己了。
王安石的餘黨暫時失勢,現在都在偏遠的外地為官,竟想捲土重來。
那些魁首如呂惠卿、李定、蔡確等人已遭罷黜,但是他們的好多朋友還都在京為官。
為了試探朝廷對他們的態度,他們找了一個默默無名的書院教師周穗試上一表,表中提請將王安石的靈牌安置在太廟中神宗皇帝的神牌之下,好能共用祭祖。
如果太後準其所請,那些陰謀小人就可以看做是個分明的信號,他們又可以出來公開活動了。
蘇東坡看出他們如此試探的企圖,立即對這些唯功名利祿是求的投機分子大施撻伐。
他舉出他們十六個人的名字,責駡他們是"機虱"、"蠅蛆"、"佞奸小人"、"國之巨蠢"。
這一次他對王安石不再婉轉其詞,而幾乎公然以詐偽騙子稱之。
他向皇太後說,如果富弼、韓琦、司馬光有一人尚在,這些鼠輩決不敢露面。
他說,如果對這些陰謀小人不予以當頭棒喝,則"惠卿、蔡確之流何憂不用!青苗市易等法何愁不復哉!"據他自己觀察,他深信此種情形必會出現。
實際上,他已萌去朝之志,他說君子如膨鳳,難求而不易留養;小人則"易進如蛆蠅,腥膻所在,瞬息千萬。
"其理至明,人若不願與蠅蛆為伍,隻有遠避。
在兩年之中,蘇東坡以其強烈的名士本色,坦直無畏的言論,得罪了很多人,其中包括朔黨、洛黨的人物。
當然他也成了王安石餘黨的眼中釘、肉中刺!蘇東坡不去,此等人不能再起。
看一看那些彈劾表章,倒也有趣。
大概最為有趣的是蘇東坡起草任用呂大防的聖旨。
呂大防為王安石的政敵,此次也是受命擔任要職。
聖旨上讚美呂大防勇於任事,屹立不移,又說在王安石時百姓飽受壓迫,人心消沉,王即去位,"民亦勞止,匯可小休。
"這句話是引自詩經,人人可用,但系諷刺暴君之作。
禦史看到,眼睛亮起來,說蘇東坡將神宗比周厲王,意在譭謗。
禦史們氣得股戰心摧,他們忠愛的先王竟為人所譭謗! 關於蘇東坡的詩,還有一件有趣的事。
那是在他自南回京之前,聽說朝廷已經允許他定居在常州,正在心情愉快之時。
他經過揚州,在一個寺廟的牆壁上寫了三首詩。
三首詩若一齊看,主題為何,不會誤解。
其大意是他在尋找安居之地徒然無功之後,欣聞得以退休林泉以度晚年。
其中第三首是: 此生已覺都無事,今歲仍逢大有年, 山寺歸來聞好語,野花啼鳥亦欣然。
趕巧這首詩正寫在五月一日,而神宗是駕崩於三月五日,五十六天以前。
由詩上看,詩人在歌頌自己的歡樂,但是,可是在國喪之間啊!他為什麼高興?"聞好語",什麼好語?顯然不是什麼別的事,顯然是神宗駕崩的消息!多麼忘恩負義的臣子!這大概是這個時期彈劾蘇東坡最嚴重的理由,當然是很嚴重的控告。
我想從文意上看,"好語"即是指那年豐收有望。
但是蘇子由為他兄長想出一個更好的辯護語。
在哲宗元佑六年(一0九一),子由為此事做證時,他說蘇東坡那年三月在南都,那時
甚至消息傳至京師之時,朝廷派一專使前往當地調查。
此一專使,本著中國由來已久的"官官相護"的積習,向朝廷報告隻有十個農民被殺。
而特使更把災情大事化小,先為當地駐軍首長請求赦罪,然後再緩緩進行調查。
兩年之後,竟而毫無動靜。
被殺的村民,朝廷應予撫恤,結果也一無所得。
在蘇東坡上皇太後表中,他指出如此忽視民情,勢難收攬民心。
"官官相護"之惡習必終緻"官民對立"。
另外,還有廣東守將童政的案件。
童政剿平盜匪無功,竟爾在收復的城市裏屠殺數千百姓。
但是別的同僚對朝廷的報告中竟說他保衛城池有功,把他說成平賊的英雄。
還有溫果殺害百姓十九人,僅僅記一小過,便算了事。
另外有一個小軍官,打算報稱殺賊立功,竟闖入民家,在青天白日之下殺害婦女五六人,帶著砍下的人頭回去,說是斬殺賊匪的人頭。
這件事實在慘無人道,遮掩不了,在朝廷派人調查時,那個軍官辯稱,在交戰之時,他不能看清是男是女,因而誤殺。
這些都是當時的虐政。
蘇東坡對這些事,實在不能默爾而息。
最重要的案子,惹得眾怨沸騰的,就是周撞一案。
對這件案子,蘇東坡實在無法克制自己了。
王安石的餘黨暫時失勢,現在都在偏遠的外地為官,竟想捲土重來。
那些魁首如呂惠卿、李定、蔡確等人已遭罷黜,但是他們的好多朋友還都在京為官。
為了試探朝廷對他們的態度,他們找了一個默默無名的書院教師周穗試上一表,表中提請將王安石的靈牌安置在太廟中神宗皇帝的神牌之下,好能共用祭祖。
如果太後準其所請,那些陰謀小人就可以看做是個分明的信號,他們又可以出來公開活動了。
蘇東坡看出他們如此試探的企圖,立即對這些唯功名利祿是求的投機分子大施撻伐。
他舉出他們十六個人的名字,責駡他們是"機虱"、"蠅蛆"、"佞奸小人"、"國之巨蠢"。
這一次他對王安石不再婉轉其詞,而幾乎公然以詐偽騙子稱之。
他向皇太後說,如果富弼、韓琦、司馬光有一人尚在,這些鼠輩決不敢露面。
他說,如果對這些陰謀小人不予以當頭棒喝,則"惠卿、蔡確之流何憂不用!青苗市易等法何愁不復哉!"據他自己觀察,他深信此種情形必會出現。
實際上,他已萌去朝之志,他說君子如膨鳳,難求而不易留養;小人則"易進如蛆蠅,腥膻所在,瞬息千萬。
"其理至明,人若不願與蠅蛆為伍,隻有遠避。
在兩年之中,蘇東坡以其強烈的名士本色,坦直無畏的言論,得罪了很多人,其中包括朔黨、洛黨的人物。
當然他也成了王安石餘黨的眼中釘、肉中刺!蘇東坡不去,此等人不能再起。
看一看那些彈劾表章,倒也有趣。
大概最為有趣的是蘇東坡起草任用呂大防的聖旨。
呂大防為王安石的政敵,此次也是受命擔任要職。
聖旨上讚美呂大防勇於任事,屹立不移,又說在王安石時百姓飽受壓迫,人心消沉,王即去位,"民亦勞止,匯可小休。
"這句話是引自詩經,人人可用,但系諷刺暴君之作。
禦史看到,眼睛亮起來,說蘇東坡將神宗比周厲王,意在譭謗。
禦史們氣得股戰心摧,他們忠愛的先王竟為人所譭謗! 關於蘇東坡的詩,還有一件有趣的事。
那是在他自南回京之前,聽說朝廷已經允許他定居在常州,正在心情愉快之時。
他經過揚州,在一個寺廟的牆壁上寫了三首詩。
三首詩若一齊看,主題為何,不會誤解。
其大意是他在尋找安居之地徒然無功之後,欣聞得以退休林泉以度晚年。
其中第三首是: 此生已覺都無事,今歲仍逢大有年, 山寺歸來聞好語,野花啼鳥亦欣然。
趕巧這首詩正寫在五月一日,而神宗是駕崩於三月五日,五十六天以前。
由詩上看,詩人在歌頌自己的歡樂,但是,可是在國喪之間啊!他為什麼高興?"聞好語",什麼好語?顯然不是什麼別的事,顯然是神宗駕崩的消息!多麼忘恩負義的臣子!這大概是這個時期彈劾蘇東坡最嚴重的理由,當然是很嚴重的控告。
我想從文意上看,"好語"即是指那年豐收有望。
但是蘇子由為他兄長想出一個更好的辯護語。
在哲宗元佑六年(一0九一),子由為此事做證時,他說蘇東坡那年三月在南都,那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