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五章 東坡居士

關燈
長生的奧秘甚感興趣,子由特別介紹其中一個會見蘇東坡,此人據說已經一百二十歲,後來這位道長就成了蘇家的長客。

    第三年,詩僧參寥去看東坡,在蘇家住了一年光景。

    但是東坡最好的朋友是陳糙,當年蘇東坡少壯時曾和他父親意見不合,終緻交惡。

    陳糙住家離歧亭不遠。

    東坡去看過他幾次,陳糙在四年內去看過蘇東坡七次。

    由於一個文學掌故,陳糙在中國文學上以懼內之僻而名垂千古了。

    今天中文裏有"季常之痛"一個典故,季常是陳糙的號。

    陳季常這個朋友,蘇東坡是可以隨便和他開玩笑的。

    蘇東坡在一首詩裏,開陳季常的玩笑說:"龍丘居士亦可憐,談空說有夜不眠,忽聞河東獅子吼,拄杖落地心茫然。

    "因為這首詩,在文言裏用"河東獅吼"就表示懼內,而陳季常是怕老婆的丈夫,這個名字也就千古流傳了。

    不過這首詩解釋起來還有漏洞。

    據我們所知,陳季常的家庭生活很舒服自在,而且尚有豔福。

    再者"獅子吼"在佛經中指如來正聲。

    我想可能的理由是陳季常的太太一定嗓門兒很高,蘇東坡隻是拿他開個玩笑而已。

    直到今天,"獅子吼"還是指絮絮不休的妻子。

    倘若蘇東坡說是"母獅吼",就恰當多了。

     蘇東坡家庭很幸福,在他的一首詩裏,他說妻子很賢德。

    這句話的意思是他妻子並不像他好多朋友的妻子,或是過去歷史上好多名學者的妻子那樣淩虐丈夫。

    雖然長子邁這時也能寫詩,但幾個兒子並沒有什麼才華。

    晉朝大詩人陶潛也以憂傷任命的心情寫過一首"責子詩",說兒子好壞全是天命,自己何必多管,他說:"天意苟如此,且進杯中物。

    "蘇東坡說:"子還可責同元亮,妻卻差賢勝敬通。

    "敬通為東漢學者。

    蘇東坡這句詩自己加的注腳裏說:"僕文章雖不逮馮衍,而慷慨大節乃不愧此翁。

    衍逢世祖英容好士而獨不遇,流離擯逐,與僕相似,而其妻妒悍甚。

    僕少此一事,故有勝敬通之句。

    " 大約在此時,東坡收朝雲為妾。

    我們記得,蘇東坡的妻子在杭州買朝雲時,她才十二歲。

    按照宋朝時的名稱,我們可以說她是蘇太太的妾。

    妻子的丫鬢可以升而為丈夫的妾,在古代中國是極平常的事。

    如此一個妾,無論在哪方面,都不失為太太的助手。

    因為妻子要伺候丈夫,比如準備洗澡水,妾就比一個普通丫頭方便得多,不必在丈夫面前有所回避了。

    朝雲現在已經長大,天資極佳,佩服蘇東坡的人都很讚賞她。

    在蘇家把她買進門時,有些人作詩給她,就猶如她已經是個富有才藝的杭州歌妓一般。

    但仔細研究,則知實際並不如此。

    由蘇東坡自己寫的文字上看,朝雲是來到蘇家才開始學讀與寫。

    佩服蘇東坡的人都對朝雲有好感,朝雲是當之無愧的,因為蘇東坡晚年流放在外,始終隨侍左右的便是朝雲。

     在元豐六年(一0八三),朝雲生了一個兒子,起名叫遁兒。

    在生下三天舉行洗禮時,蘇東坡寫詩一首,用以自嘲: 人皆養子望聰明,我被聰明誤一生, 惟願孩兒愚且魯,無災無難到公卿。

     蘇東坡自己善於做菜,也樂意自己做菜吃,他太太一定頗為高興。

    根據記載,蘇東坡認為在黃州豬肉極賤,可惜"富者不肯吃,貧者不解煮",他頗引為憾事。

    他告訴人一個燉豬肉的方法,極為簡單。

    就是用很少的水煮開之後,用文火燉上數小時,當然要放醬油。

    他做魚的方法,是今日中國人所熟知的。

    他先選一條鯉魚,用冷水洗,擦上點兒鹽,裏面塞上白菜心。

    然後放在煎鍋裏,放幾根小蔥白,不用翻動,一直煎,半熟時,放幾片生薑,再澆上一點兒鹹蘿蔔汁和一點兒酒。

    快要好時,放上幾片橘子皮,乘熱端到桌上吃。

     他又發明了一種青菜湯,就叫做東坡湯。

    這根本是窮人吃的,他推薦給和尚吃。

    方法就是用兩層鍋,米飯在菜湯上蒸,同時飯菜全熟。

    下面的湯裏有白菜、蘿蔔、油菜根、芥菜,下鍋之前要仔細洗好,放點兒薑。

    在中國古時,湯裏照例要放進些生米。

    在青菜已經煮得沒有生味道之後,蒸的米飯就放入另一個漏鍋裏,但要留心莫使湯碰到米飯,這樣蒸汽才能進得均勻。

     在這種農村氣氛裏,他覺得自己的生活越來越像田園詩人陶潛的生活,他對陶潛極其佩服。

    陶潛也是因為彭澤會時,郡遣督郵至,縣吏告訴他應當穿官衣束帶相見,陶潛不肯對上方派來的稅吏折腰,即解印綬去職,也隱農桑。

    蘇東坡寫過一首詩,說陶潛一定是他的前身。

    這種說法若出諸一個小詩人之口,未免狂妄自大,若蘇東坡說出來,隻覺得妥當自然。

    他越讀陶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