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五 祝福

關燈
祝福的名稱因了祥林嫂的故事而流通于中國全國了,但是在年底有這祝福的風俗的地方可能很不少,至于通用這祝福的名稱的恐怕就不很多了吧,《越諺》卷中風俗部下雲“作福”,注雲,“歲暮謝年祭神祖名此,開春緻祭曰作春福。”鄉下讀祝字如竹,但這裡特别讀如作,不過這還是祝而不是作字,因為舊時婚禮于新夫婦拜堂時請老年人說幾句吉語,如多福多壽多男子之類,亦稱曰作壽,可以為證,至于為什麼不稱祝福而稱祝壽,原因不明,或者由于與祭名重複,又或者那老人是代表南極仙翁的,所以着重在壽,也未可知。《清嘉錄》卷十二有過年一項雲:

    “擇日懸神軸,供佛馬,具牲醴糕果之屬,以祭百神,神前開爐熾炭,俗呼圓爐炭,鑼鼓敲動,街巷相聞,送神之時多放爆仗,謂之過年,雲答一歲之安,亦名謝年。”注引《說文》雲,“冬至後三戌為臘,臘祭百神,”這是很對的,與《越諺》注的謝年說亦相合,但鄉下稱為祝福,則于報謝之外又重在将來的祈求了。

    依照百草園的舊例,這事也由值年者主辦,因為事關合台門的六房,須得聯合舉行,所以規定每年一房輪值,職務是主持祝福,除夜接神,元旦送神,新正五天布施乞丐,到第六天就再也沒有他的事了。大概在送竈之後,由值年房預先規定一天,通知各房,到那一天的午前托付工人砍取新竹筱,縛長竿上,撣掃大廳,那就是挂着“德壽堂”匾的地方,周氏舊稱甯壽堂,什麼時候改為德字雖不可知,總當在道光初年因為避諱之故吧。随後又取一兩擔水來,将地面沖洗幹淨,偏向檐口放上四張八仙桌,到了後半夜即是次日的時辰已到,各房把三牲雞鵝肉加活鯉魚搬來陳列了,香燭爆仗茶酒鹽腐以及神馬由值年房置備,各房男子齊集禮拜。照祭神的例,桌子須看木紋橫擺,與祭祖相反,叫作橫神直祖,拜時也與祭祖不同,卻在神馬後面向着外邊行禮,隻拜一遍,焚化元寶(這與太錠都隻用于神祇,有金銀兩色,祭祖用的是銀錠,用錫箔折成的名锞子),燃放爆仗,這祀典就算完成了。小孩參加的在家裡可以吃到小碗雞湯面,這是鼓勵他半夜起來的東西,但這所謂小孩大抵也須得十多歲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