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七 五十在誠房

關燈
誠房的事情以前沒有講了,因為要等五十來補足,所以須得在說明了禮房以後再回過來說了。誠房的子林外出,子貞早死,隻剩下子傳夫婦和他們的兒子鳴山,住在大堂前東邊的一間大房裡。西邊的兩間和蘭花間出租給李楚材,在子傳死後,鳴山要結婚的時候,才收了回來,由子傳太太和兒子媳婦分住,東屋就讓給了五十,所以我們所有的五十的印象是與那間大房分不開的。

    五十也吃雅片煙,因此很瘦,夏天光着脊梁,辮子盤在頭上,肋骨一根根的顯露出來,像是臘鴨一樣,可是面色并不如四七那麼樣的青白,穿着一條綢褲子,用長柄的竹鍬攪着在銅鍋裡熬着的煙膏,在煮好了的時候,一鍬(讀如跷)一鍬的裝進白磁圓缸裡去,看他那細膩精緻的作風,愉快滿足的神氣,簡直是一個藝術家的樣子。那寄主家裡的鳴山雖是獨養子,年紀也比他青得多,舒服還比不上他,若是拿去與四七相比,那更有雲泥之差,但是四七卻隻怨恨六四,對于五十不曾有一句不平的話,這在五十更是極不易得的幸運了。

    五十平常無論對什麼人都是笑嘻嘻的,就是對于年幼的弟侄輩也無不如此,你同他說話,不管是什麼他總表示贊同,連說“是呀是呀”,這在地方俗語裡說作“是咭是咭”,是字讀如什藹切,又急迫接連的說,所以音變如紹興音的“孩業”,小孩們遂給他起诨名曰“孩業”,意思即以表明他拍馬屁的工夫。因為這個緣故,大家對于他的一般的印象都很好,多和他去接交,結果不免受到他的若幹損害。《朝華夕拾》中說小孩打旋子,衍太太鼓勵他多做,乃至摔倒受傷了,她又說風涼話,“這是旋不得的”,這是一例。還有重要的是探聽消息,制造謠言,向愛聽的人散布,引起糾紛,聽了覺得高興。介孚公一面罵五十聊蕩不務正業,但是他或他們的話卻是愛聽的,雖然介孚公去世後已無所施其技,但在五十死時,祖母無意中念一句阿彌陀佛,也可見他影響之多麼深遠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