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和
關燈
小
中
大
,洪恩雪滌。
遂偃幹戈,還於軍府,且諧戎律。
數年後,忽嬰風疾,體氣不怡。
爰修表上聞,請歸朝觐。
敕宜依奏。
於戲!久綿茵褥,扁鵲方窮,期鼓翼於垂天,何棟梁摧毀。
而以十年四月十四日薨於永昌裡之私第,春秋六十有九。
夫人隴西郡夫人李氏,婦道柔明,宜蒙淑慎。
有子三人:長曰承悅,先授登仕郎,内侍省内府局丞員外置同正員兼殿前内養;昂昂出群,月杞秋水,妙年從仕,貞白在私。
前後兩度充新羅、渤海二國等使。
動經萬裡,曆險盡忠。
仁孝溫恭,勳庸茂矣。
豈期仲弟冒法,連枝共榮。
今即貶充橋陵職事。
次曰承忻,季曰承怡。
并先公而亡。
嗚呼!即以明年三月十八日就從周典,遷窆於萬年縣川鄉之禮也。
纟軍人飲風義,幸列吊賓,竊序此遺芳,志於貞石。
銘曰: 肅肅府君,以義為利。
嗣德不孤,出賢智。
青□自緻,紫禁馳名。
有始有卒,必信必誠。
外輯蕃維,入侍明聖。
匣啟龍泉,□□□□。
國□之孫,将軍之子。
氣鎮九霄,千齡振美。
邵契刻字(錄自《隋唐五代墓志彙編》陝西卷第二冊) №元和063 【蓋】 劉君王氏墓志 【志文】 唐故彭城劉府君太原王夫人合墓志銘并序鄉貢進士楊文泰撰元和□年十月三日府君□卒於魏州貴鄉縣□□之私第,享年五十有二。
其□□系之□胤也,世為貴胄,譜諜存焉。
宗祖因仕□□,子孫遂為相州臨河人也。
皇祖諱□,高道不仕,志慕箕颍,真□□□矣。
皇考諱□,述父之風,玩老易,□□□并駕,棄氏同□,禀靈氣而生,□□容美□□秀□願而清登,才富潘□,學優□□達見明速,智略□深,文足以經邦,武足以戡亂,□以天下騷動,夷羯猾華,幹戈日□,喪亂靡定,公於是垂懷□瑗□□□用展禽之張弛,遂屈身從事,□寸祿以奉養,故相國田公知在家必孝,在邦必忠,乃擢授貝州作坊判官、朝散大夫、試太子通事舍人、騎都尉。
公性恭恪,氵位事克勤,夙夜孜孜,使人以器,日試月考,百□有成。
王公知之,遂遷天雄軍作坊副将。
公家之利,知無不為,綱糾匠人,軍□□□□武庫,國惟足用,茂績稱於元勳,升進之路有階,榮顯之期可待。
豈謂昊天不□,□□□□,醫療罔瘳,奄歸大夢,誠可痛欤!夫人太原王氏□之令女也,性惟柔順,幽贊惠和,神□莢姿,天然玉質,防閑以禮,敬慎爾儀,令淑有聞,君子求疋,百禮來迓,親結其。
作嫔良家,内主中饋,承奉祭祀,供養舅姑,遵守彤管之規,欽崇才舟之誨。
庶乎偕老,先夫而沒。
又娶孟氏,攝主蒸嘗,晝哭哀哀,撫遺孤幼,聞者增歎,莫不涕Д。
有子三人:伯曰方萬,仲曰壽壽,叔曰順順;有女二人,皆以有疾茕茕,上許蒼昊,勺飲不入,殆其滅性。
嗣子方萬,節度衙前行官、承務郎、試恒王府參軍。
承家辦葬,惟儉是從;塗車刍靈,鮮不由禮。
令龜啟兆,神告休祥,遠日百期,豈敢違蔔。
以元和十一年五月一日合於貴鄉縣孝義鄉平原,禮也。
恐年代變移,丘隴湮沒,故刊貞石,以記泉壤。
其銘曰: 其一:莫莫劉公,門有清風,□宏巨海,即貫寒□。
其二:虛己尊賢,精心悅學,祖述文章,修□禮樂。
其三:弱冠從事,□志□成,允文允武,惟孝惟忠。
其四:彼蒼不惠,禍疊潛政,哀此哲人,中年遐棄。
其五:於戲夫人,淑慎其身,家傳令則,門襲芳塵。
其六:年才初笄,□君子,百禮來迎,其從如水。
其七: 言歸劉氏,承奉舅姑,養心不匮,□□能□。
其八:婉□聽從,威儀靡□,九族承顧,六親仰德。
其九:惟此哲嗣,柔範可傳,中壽未□,即世何先?其十:□□永沉,千秋同穴,德引松風,輝随隴月。
(錄自《隋唐五代墓志彙編》河北卷第一冊) №元和064 【蓋】 失。
【志文】 唐故法雲寺寺主尼大德昙簡墓志銘并序侄前鄉貢明經特撰侄較書大師俗姓韓氏,其先昌黎人也。
徙家周秦,備載史諜。
大王父諱琮,處州松陽縣令,生禮部尚書、太子少保諱擇木,生秘書省著作郎諱秀榮。
大德即著作長女。
岐嶷之年,依釋氏教,八歲落發,蒙诏度僧,習大乘典,精百法論。
參安國寺伯岩和尚,奉律教,得寂滅樂;講四分,得清淨門。
常謂生能幻,身想家世。
方振耀朝序,服冕乘軒之辰,不着因緣,志存梵行。
君子以為究先為證性,知忘想根源。
當寺綱維徒衆,皆衣冠盛族,朝要名流,非戒律精持、門地茂厚者,無以司於綱統矣。
師也以先大師曆居綱維,臨壇内外,堂法諱惠诠,繼嗣寺統,於是就群領之命,充當寺寺主。
為立準繩,以正綱紀,作标格以振缁徒。
系一歲而僧門再振。
方期釋崇善教,景福永資,豈意歸寂滅想,付正真源。
以元和十一年七月四日示化於當寺舊院,時年四十有七,夏臘二十有七於茲也。
感雙林而降白,盡晝而翳昏。
門人弟子貞信等,護柩於先和尚雁塔之南五步,禮也。
萬年之縣,長樂之鄉,特猶子恩深銜哀立志,因為刻石。
銘曰: 大師歸化,依寂滅緣,門人号恸,迨生意焉。
(錄自《隋唐五代墓志彙編》陝西卷第四冊) №元和065 【蓋】 大唐故王府君墓志銘 【志文】 唐故鴻胪卿太原王府君墓志銘并序公諱海朝,曆任昭武校尉,守左金吾衛大将軍員外置同正員,賜紫金魚袋;後任遊擊将軍,守本官兼試鴻胪卿。
其先太原人也,因官易地,蔔築於河南府濟源縣濟水之陽,祖考皆河嶽英靈,家傳積善,故流餘慶,是生哲人。
公先府君之第三子。
禀嶽秀氣,性剛忠,明武藝,洞玄匡時,佐國靖邊,定亂授於金章,自揆筋力将衰,歸守丘圃,縱心樂道,怡然自安。
享年八十有二。
嗚呼!昊天不予,奈何?以元和二歲季冬月十日終於私第。
逝水不返,悲風往來。
禮娶弘農揚氏夫人□□德畢備,令淑彰聞,福傳習,是生三子,享□□□□,殁於閨幔其子長曰诠,次曰均,季曰建,□□□□皆哀号泣血,情禮過人,孝節椎誠,志□□□□元和十一年十一月十一日,厝於休昌村西一裡□□□□□□遷變,故刊石為頌焉。
詞曰: □□□□,□□冽風,沉沉瘗玉,□□□□,□□長夜,嗟乎永終。
(錄自《隋唐五代墓志彙編》河南卷第一冊) №元和066 【蓋】 唐故晉陵郡君墓志銘 【志文】 唐故左清道率府兵曹參軍胡府君夫人晉陵郡君荥陽雍氏墓志銘并序夫人荥陽人也,氏族之源,其來自遠;衣冠之盛,代有其人,今故略而不書。
夫人才及笄年,即歸於兵曹之室,以明敏之性,婉娈之姿,惠和閨門,敬事親族;故美聲淑問,人盛知之。
有子曰蔓,雖生於儒門,而少好武事,天與勇決,神授智謀。
屬Г賊亂常,遂慨然投筆,親當矢石,屢建勳勞。
慶賞既得,封崇薦至。
夫人已訓導之德,恩澤宜加,進封晉陵郡君,榮美一時,無以過此。
元和十一年二月廿八日,夫人遘疾,殁於金城裡第,享年七十有八。
嗚呼哀哉!至十二年正月廿二日,葬於長安縣龍門鄉,禮也。
哀子蔓,抱荼毒之悲,從金革之事,雖能執禮,竟被奪惰。
恐陵谷遷移,音徽易沫,爰刻貞石,以示将來。
銘曰: 鳳城之西餘十裡,前對終峰北渭水。
坦然而至案起□,晉陵郡君墓在此。
松柏青青相對峙,德音永存何時已。
(錄自《隋唐五代墓志彙編》陝西卷第四冊) №元和067 【蓋】 大唐故秦府君墓志銘 【志文】 唐故開府儀同三司行左領軍衛上将軍緻仕陽城郡王秦公墓志銘并序鄉貢進士裴詢撰應書判拔萃朝散大夫前太子通事舍人上柱國孫藏器書公諱朝儉,字觐,馮翊陽人也。
曾祖諱諒,皇甘州司馬。
祖諱邈,皇汾州錄事參軍、贈代州刺史。
父諱庭秀,皇左威衛大将軍,累贈洪州都督。
始以射藝,雄於邊朔,位不充量,慶流於公。
公克紹先業,練達武經。
年十三,則為玄宗殿前射生将。
後破郭千仞及收複兩都,皆領偏師,共成茂績。
故自州良社府折沖,累遷至雲麾将軍試太常卿,封長沙縣開國伯,食邑七百戶。
大曆末,建中初,從司徒馬公燧讨李靈曜,伐田悅,摧敵陷堅,收城慚邑,以少擊衆,皆立殊功。
可謂善用士力,使之捐生,誓酬主恩,奮不顧命者矣。
進封陽城郡王,屬逆賊猖獗,亂我京辇。
銮輿行幸,次於奉天。
司徒馬公聞之,籌於公曰:今若棄此一方,全師赴難,是落其奸謀,失我成計也。
於夷險之際,合進退之宜,莫如公提我麾下精騎,轉戰而西,遇兇徒則剪除,達行在則翊扈。
如此則唯我與公,得不失為臣之道於方隅多事之時矣。
可不勉欤。
公聞此艱難,毅然憤發,遂領并州甲士三千,即日遵路。
既達長安城北,以群兇方侈,勢不可逼,遂頓兵於中渭橋。
其日,賊有萬衆列營於渭水之南。
公以将士甚寡,聲援未接,乃羸其形以張之,日令五百人飲馬於渭,鬥志不見,遂無我虞,如是不逾月乃盡濟師徒,與諸軍合擊,大挫兇醜,直抵苑門。
捷書上聞,帝用嘉歎。
墨诏褒美,賜實封一百五十戶,仍加禦史中丞。
旋屬河中節度使李懷光與賊氵比竊相影響。
帝命馬公為副元帥專讨之。
以公為先鋒都虞候,委之重職,俾罄奇謀,累收晉、绛二州及猗氏、寶鼎數縣。
勇節既彰,賞典爰及。
再加輔國大将軍。
及整旅歸藩,又征奚室圍及拒吐蕃之犯河曲者,皆以丹誠累著,明效公議。
以未參軍衛、尚佐我府為時政之阙。
貞元三年,召至阙下,拜左威衛将軍。
十一年,充皇城留守。
十七年,轉本衛大将軍。
一紀於茲,方承再命。
當時為屈,公猶讓之。
元和元年,今上光膺實祚,申命舊勳,遷左羽林将軍知軍事兼禦史大夫。
未幾改左神武将軍知軍事,副相仍舊。
旋就加開府儀同三司,檢校右散騎常侍。
曾未周歲,三曆顯秩。
人以為錄舊則至,掄材未申也。
八年,改左武衛大将軍檢校,兼官悉如故。
功成名立,辭劇就閑,得君子善終之道焉。
爾明年以小乖,寝膳暫廢。
朝谒屢有陳乞,遂懸安車。
知止之心,上不能奪,拜左顼軍衛上将軍緻仕。
既諧謝病之志,克享期頤之壽。
以十二年四月十日,終於上一都宣陽裡之私第,春秋八十有二。
以其年七月十日安神於萬年縣猩川鄉之籠首原,陪一都督府君之茔,禮也。
夫人弘農楊氏,先公而殁,及此焉。
有子六人:長曰應,浙西馬步都虞候;次曰岌,河陽馬軍兵馬使;次曰宗衡,鄉貢進士;次曰儒衡,前殿中省尚舍局直長;次曰湘,前绛王府參軍;季曰泾,鄉貢明經;皆承義訓,不殒其名。
見斯文,用識幽室。
銘曰: 天生偉人,拔俗絕塵。
忘軀徇國,揚名顯親。
艱難之際,誠節備陳。
運籌不測,殺敵如神。
乃建殊勳,乃登高位。
持憲之榮,珥貂之貴。
方崇望實,忽遺榮利。
行止之宜,始終無鬼。
一時盛事,千古嘉名。
陵谷有變,锺鼎有銘。
令妻早世,同掩泉扃。
懿胤哀哀,永保家聲。
(錄自《隋唐五代墓志彙編》陝西卷第二冊) №元和068 【蓋】 唐故夫人田氏墓志銘 【志文】 大唐朝議郎前行司農寺太倉署令上柱國蕭公故夫人田氏墓志銘并序進士王敬休文并書夫人姓田氏,七國時齊侯之後也。
其先出自姬周,家世依秦。
今為京兆三原人也。
曾祖諱亨,皇朝雲麾将軍、守左金吾衛大将軍員外置同正員兼試殿中監、賜紫金魚袋。
大父諱元超,朝議大夫、陝州元從、内常侍,賜绯魚袋。
父諱文倩,遊擊将軍、前左武衛率府率、賜紫金魚袋。
忠貞之門,固多賢*。
是以三代朱紫,榮及後昆。
或有親逐銮輿,遠避氛;或有職居環衛,夙練武經。
夫人即左武衛府君之長女也。
美玉淨其容華,幽蘭芳其淑問。
自三星百兩,于歸蕭氏,婦德播於六姻,母儀均於七子。
加以不咨保傅,動由詩禮。
贊良人有曹氏之風,訓愛子有孟家之則。
嗚呼!天與令德,不降長齡。
以元和十二年七月二日寝疾,殁於西京來庭裡第,春秋五十一,以其年八月十五日葬於川鄉原,禮也。
長子曰诜,次曰詠,皆标格穎拔,識量宏深,事親竭仁孝之誠,花萼罄友于之愛。
既丁斯禍,荼毒難任,追慕劬勞,哀毀逾禮。
恐陵谷變改,壟樹摧殘。
遂假以文,志於貞石。
乃為銘曰: 本系據齊,列國嗣位。
祖考貞白,或為近侍。
誕育夫人,天生秀異。
冰玉無翳,松筠有志。
識略深沉,包含貴氣。
羔雁既具,适於蕭氏。
克贊君子,門欄光熾。
撫訓令男,忠孝雙備。
其一。
降年不永,奄歸夜台。
綠窗清鏡,空積塵埃。
其二。
生且貞明,死亦有靈。
□□家事,意緒丁甯。
其三。
素*之東,白楊悲風。
孤墳寂寂,夫人□□。
其四。
邵契刻字(錄自《隋唐五代墓志彙編》陝西卷第二冊) №元和069 【蓋】 無。
【志文】 磚刻。
黨府君墓志。
本居諸主簿□武都郡也□□□□□□□□上相先宗久住,高職獻輔,起勤近代。
堂伯諱躬允,居卿相,是,為代玄孫,以至苗芮不絕。
□□者德,為将者師。
烈名於訟堂之前,形畫以在功臣之閣。
溫父久處庫司,知密要之德。
□□先亡。
溫等不孝罪逞,殃釁憂深,不勝屠楚,男直□□□□□留耳幼,未辨東西,蒙兄孤養,并不阙違。
親者尊年,孀□□□守德州餘年,所生一女,猶未成人,禮□黨氏為妻,以經卅載矣。
夫人逝亡,莫知号訴,弟孝心,每供衫食溫等。
何期兄忽染微患,曾卧數旬,藥餌重醫,漸加無效,年壽春秋卅有九,今月十日,以終永興之裡也。
嫂龐化為妻,以經數載,福淺殃深,禍近夫喪。
其年蔔兆,克用八月廿七日,殡於萬年縣界川之鄉原,禮也。
外生黨寓等,叩失父蔭,阙侍養親,每蒙舅氏嚴訓,教習曲章。
寓等殃深福淺,禍近舅氏。
寓等恐□□□人變煙,故勒名焉,永記遐耳。
元和十二年丁酉歲八月廿七日記(西安碑林藏) №元和070 【蓋】 唐隴西李公故夫人琅琊王氏墓志銘 【志文】 唐成德軍□□軍左廂兵馬使兼南先鋒馬步副兵馬使押牙夫人琅琊王氏墓志銘并序廣平程恭己述有唐元和十二年十月二日,成德軍南先鋒馬步副兵馬使押牙隴西李公夫人琅琊王氏寝疾,終於恒府真定縣尚□裡之私第,時年二十七。
終之夕,具晗以含之,陳衤遂以衤遂之。
孺子仲達,不納勺飲,号泣在位,至十一月六日,自其家發引,達於府南二十裡趙陵村之原,□朝而堋,禮也。
夫人自□命□,代不失職,垂裕至曾王父列,成德軍馬軍兵馬使,試特進;大父臯,試太常卿;父成德軍馬軍左廂兵馬使兼南先鋒馬步副兵馬使,實有彭坊,以傳夫人,夫人質性沉敏,風度柔婉,達於禮,明於詩,節文繡於身,指珍□於手。
贻□□代,配美前古,則謝氏諸女,亦曷以逾!乃作嫔君子,□厘家政,饋祖祢於上,齋盛乃潔;羞賓客於中,鼎俎乃□;備箕帚於下,閨阃乃睦。
私儉約於内,敦風俗於外,□□夫人□深旨也,故瞑目之日,聞之者雖三尺之童,皆泫然流涕,其保抱之旁,以是言痛,痛可盡耶?夫志諸記也,不唯記墓,蓋記其行事,播於無窮。
銘曰: 令質令儀,□□□資,言歸華宗,有□□時。
和樂且,萬□□□,冥冥下泉,□□之謂紀德為不朽,刻石於墓□而(錄自《隋唐五代墓志彙編》河北卷第一冊) №元和071 【蓋】 失。
【志文】 唐故□府君墓志銘并序府君□□,其先□□人也。
晉室南遷,今為潤州□□人矣。
曾祖諱,祖諱,父諱□,府君皆高道丘園,不□宦。
府君少而知禮,長而恭謙,居家治理,鄉黨稱弟,交遊稱信。
奈何天不與壽,嗚呼!以元和十二年十月廿八日遘疾,終於朱方之私第,享年五十有四。
嗣一人:泰常。
皆棘心居桑,各全志性,悲不越禮,哭無常聲,嗚呼!以元和十二年十一月廿二日,葬於阿育王山東北原,禮也。
恐陵谷變移,故刊貞石。
銘曰: 百藥不救,金風始秋,月照長夜,泉悲隴頭。
(錄自《隋唐五代墓志彙編》江蘇山東卷第一冊) №元和072 【蓋】 失。
【志文】 大唐故銀青光祿大夫檢校太子賓客李府君墓志銘并序公諱氵兌,字氵兌,隴西人也。
五代祖随為洛州刺史。
子孫居焉,今為東都河南府洛陽縣人也。
曾祖遂,皇朝請大夫、試太子通事舍人;祖甯,皇登仕郎試邢州沙河縣尉;父幹,皇試左金吾衛倉曹參軍;祗如曆代瓊枝寶葉之盛,紀後光前之美,煥乎史策,不假述矣。
公歲習禮經,弱冠應鄉賦,一舉不第,乃謂知故曰:文字即雕蟲之藝,儒墨是潤身之業。
大丈夫安能**於一經而求達耶?乃學孫吳之術,窮莊羿之要。
解褐從戎,累有勳績。
時東都留守、工部尚書、兼禦史大夫韋公署留守押衙、右刀斧随身将。
甄序奏授宣威将軍、守左金吾衛大将軍、試殿中監、上柱國、賜紫金魚袋、隴西縣開國男,食邑三百戶。
累遷銀青光祿大夫、試太子賓客。
公□華*朗,領袖時英,昂藏不群,蕭散自得,又能虛中下體,愛敬賓侶,文行忠信,豪邁奔伏,好博弈,善談谑,峨峨洛下,實為一時之偉人。
嘗聞善無不慶,今何反之。
寝疾未周,奄從川逝。
享年六十有一,以元和十二年閏五月廿四日,終於河南府洛陽縣履順坊之私第。
夫人彭城劉氏,夜撫孤幼,晝哀旅魂。
嗣子一人,曰建宗。
女四人。
皆柴泣絕漿,毀近滅性。
公有出家姊法号廣昭,雖少脫纏累,息心無生,迷悟兩亡,色空一指,而天受慈孝,麻踴号裂,生人之極。
以元和十二年十二月五日蔔葬於洛陽縣平陰鄉王趙村安喜門外□十裡崗原,禮也。
恐昌緒悠長,山移海變,紀以貞石,庶乎不朽。
銘曰: 恢恢嶷嶷,宏才洞識。
鶴翔霄漢,松茂霜直。
其一。
坦坦堂堂,澄溏清江。
孝友内貯,忠貞外彰。
魂歸厚夜,流芳不□。
其二。
慘慘沉沉,松賈長森。
蒿歌□新,薤曲疏吟。
月映□母,□旋暮深。
千齡萬代,永□□音。
其三。
(錄自《隋唐五代墓志彙編》洛陽卷第十三冊) №元和073 【蓋】 大唐故王府君墓志銘 【志文】 唐故王公墓志銘并序試太子中允王巨撰公諱涓,琅耶京兆人也。
璋之德,卓荦之才,家國肅然,布在群□,武文之政,無不備焉。
挺持立身,宦居扃烈。
乃朝議郎行司農寺導官署令直殿中省尚辇局上柱國之叙。
公以兢兢恪謹,奉於交親,厚仁廣義,孰不嘉仰。
公之男曰正宗,亦以禮讓在身,弓裘相習。
鄉黨僚友,奚不遵承。
公女子二人。
夫人楊氏。
公享年四十有五,時以微疾萦躬,珍餌非效。
元和十三年戊戌歲五月甲申朔廿四日丁未吉終於私第廣化之裡也。
宗以連連泣血,慕慕号天,兆以良辰,其年七月癸未朔二十日壬寅,遷适於京兆府萬年縣川鄉。
俯先人之側,禮也。
宗以辟地,悶而複蘇。
望望無依,遂召良工,琢石斯記。
銘曰: 松柏森森兮益感傷,悲風凄凄兮斷人腸。
逝水東流兮不複返,靈魂寞寞兮永離故鄉。
(錄自《隋唐五代墓志彙編》陝西卷第二冊) №元和074 【蓋】 失。
【志文】 大唐元和十四年正月昭義軍節度使工部尚書隴西辛公姬人子體賢葬於此。
本吳興人也。
(歸自《隋唐五代墓志彙編》洛陽卷第十三冊) №元和075 【蓋】 失。
【志文】 唐朗州員外司戶薛君妻崔氏墓志柳州刺史柳宗元撰唐故永州刺史博陵崔簡女諱蹈規,字履恒,嫁為朗州員外司戶河東薛巽妻。
三歲知讓,五歲知戒,七歲能女事。
善筆劄,讀書通古今;其暇則鳴絲桐、諷詩騷以為娛。
始簡以文雅清秀重於世,其後得罪投州,諸女蓬垢涕号。
蹈規,柳氏出也,以叔舅宗元命歸於薛。
惟恭柔專勤,以為婦妻,恩其故他姬子,雜己子,造次莫能辯。
無忮忌之行,無犯迕之氣,一畝之宅,言笑不聞於鄰。
元和十三年五月廿八日,既乳,病肝氣逆乘肺,牽拘左腋,巫醫莫能已。
期月之日,潔服飾容而終,享年三十一;歸於薛凡七歲也。
十月甲子,遷樞於路。
其明年二月癸酉,於墓,在北邙山南,洛水東。
巽始以佐河北軍食有勞,未及錄。
會其長以罪聞,因從貶。
更大赦,方北遷,而其室以禍。
巽之考曰大理司直仲卿,祖曰太子左贊善大大環,曾祖曰平舒令煜,高祖曰工部尚書真藏。
簡之父曰大理直*,祖曰太常寺太樂丞鲵。
唐興,中書侍郎平章仁師議刑不孥,其五世大父也。
巽之他姬子,丈夫子曰老老,女子曰張婆。
妻之子,女子曰ヌ羅尼,丈夫子曰那羅延,實後子。
銘曰: 翼翼仁師,惟仁之碩,一言刑輕,綿載二百。
其慶中缺,曾玄不績,簡之溫文,亦紹其直。
七男三女,八我之出,仍禍六稔,數存如沒,宜福而災,伊誰雲恤?惟薛之婦,德良才全,鄰無言聞,臧獲以虔。
推仁撫庶,孩不異憐,兄公是怡,夫屬衍然。
{髟皮}┶峨峨,笾豆維嘉,蒸嘗賓燕,其羞孔多。
有有嚴,神響斯何?奚仲仲虺,胡不遐?高曾祖考,胡嘏之訛?淑人不居,誰任於家?書銘告哀,以真岩阿。
(錄自《隋唐五代墓志彙編》河南卷第一冊) №元和076 【蓋】 大唐故韋府君墓志銘 【志文】 唐故辰州參軍韋府君墓志銘并序第十侄孤子待敬纂公諱某,字某,京兆杜陵人也。
曾祖中書令、逍遙孝公,諱嗣立;祖尚書左丞,諱濟;烈考尚書虞部員外郎,諱逢;門慶光遠,式播明德。
公即員外府君之少子也。
公外族王氏,外祖諱琚,玄宗時為中書侍郎,實有勳力,著在王府。
公承内外之華盛,幼挺秀發,長而能文,則當代之美名好爵,宜乎坐而得。
不幸早嬰微痼,跪起稍艱。
我先府君、先仲父、友愛加等。
故秘書少監王公礎之鎮黔中也,公表授辰州參軍,以為九層之勢,必資一撮之漸。
至於中年,公慨然歎曰: 陳力就列,不能者止。
小官微祿,非所尚也。
遂退居幽栖谷舊業,詩酒自樂。
嗚呼!以公之才之地,名不著於世,此乃人所以歎息也。
以元和十四年八月十四日違恙,傾行於昭應縣骊山之故裡,享年五十九。
有子曰公宿,曰宥,曰泰來,曰小泰;女曰氣子。
公宿等隻奉裳帷,以其年十一月十六日歸窆萬年縣銅人原,從公先茔,禮也。
猶子待敬謹其銘曰。
元和十四年十一月十三日長子公宿書(錄自《隋唐五代墓志彙編》陝西卷第四冊) №元和077 【蓋】 薛公之墓志銘 【志文】 唐故鄂州員外司戶薛君墓志銘博陵崔雍撰薛君諱巽,字中孚,河東人也。
父大理司直仲卿,大父太子左贊善大夫環,曾大父平舒令煜,煜之父曰工部尚書真藏。
君始學,遂以懷材不能竟其業,即年少持谟晝大府,大府亦多其材,被以劇務。
計校稱能,表授太常寺協律郎。
元和五年,兵誅恒州。
恒糧料使董溪。
溪素知之,留參幕府,倚以出納。
兵亂,觸糧料府。
府使與其佐懼逼,進去。
軍食萬計,委棄不顧。
君在府庭,判官素卑也。
盜入,見君獨管事,不畏如常,動其兇衷,得伏勇義。
兵靜使歸,府谷絲毫不見動搖,當時名聲美振北道。
兵罷,澤潞長史以為賢佐也,邀署從事。
方上前功,功當大任,會糧料使以罪坐法,因得诖獄南州連山縣尉,北移朗州洎鄂州,鹹司戶參軍。
更大赦,許釋,且複故初,不克,以元和十五年後正月三日,享年五,積疾而終。
以其年二月庚寅,遷柩河南,四月乙酉,於先人之茔,合於夫人之墓。
夫人博陵崔氏,先君二歲,棄二子於武陵。
女子子曰ヌ羅尼,丈夫子曰那羅延,最幼。
夫人德行世家,事在叔舅宗元之為志銘中。
君之子凡四人,諸姬生。
長男子曰老老,長女子曰張婆。
始君以籌策善交義於朋友,故士之聞人持權者,皆樂為之用。
适居谪也,未及申其道,悒悒然诎乎志,猶好士者争附之,聲号雲有義,而内有夫人大厚之德,仁心密行,作儀於家,進退之難,姻族鹹順,其親戚适愛合德如是,唯宜一變斯禍。
夫人降世,子惟是雅,望君之仁,奈歲未□期,而君遽以成就。
其孤□窮天之酷,哀哉!雍,夫人弟也,故於是備而得銘焉。
銘曰: □□□□,恢恢□室,扌麗宜在也,朋不憐之。
而□安從?其為環也;冥冥之息,要雲逮也。
明夫孰以為心,仍思慈孤之賴也。
(錄自《隋唐五代墓志彙編》河南卷第一冊) №元和078 【蓋】 故清河郡張夫人墓志 【志文】 唐故清河張夫人墓志銘并序其年十月十三日追贈清河郡太夫人承務郎試太常寺協律郎成元操撰宣德郎試太常寺奉禮郎周仲書并篆易稱中饋,詩美肅雍。
嘉禮聿修,其來尚矣。
至於服仁義,負容德,備柔一節,葉坤儀,茂實騰芬,足以冠於詩、易矣。
夫人姓張氏,其先清河陽武人也,蓋漢相留侯之裔,魏晉已降,冠冕蟬聯,史策載詳,譜諜輝炳,代累仕鎬,家徙關中,今為京兆泾陽人也。
代傳儒學,素履居貞,高尚善蒙,樂乎天爵,慶積彌博,陰*锺,降生夫人,貴表沖異。
當笄諸謝室,歸彼於門。
内則克諧,四德鹹備,潔矩之道,肅敬之容,奉以周旋,行而罔替。
逮乎晚節,訪道空門。
喜愠不形,則季鹹無以察其色;得喪齊緻,則至人同以用其心。
浩淼遐深,難乎測挹。
奈何福履之囿,繁衍之榮,冀将如日之懸,俄驚閱水之歎。
以元和庚子歲秋七月一日,終於京兆大甯之私第,享年六十二。
冬十月十六日合於長安縣承平鄉張杜村先府君之松賈,禮也。
夫人有子曰弘簡,德藝持玉,詩禮寶珠,撫翼清時,彈冠入仕,四聖毗弼,一紀踐更,朱輪□榮,貂蟬即衤失。
洎今上肇開寶曆,其命惟新,遷左監門衛大将軍知省事,兼掌綸旨,起複,加冠軍大将軍,勳封如故也。
夫王者建邦設都,宵衣旰食。
非聽納耳目,采摭谘詢,則稷契夔龍,曷以擅名於昔也。
次曰文穎,幼而聰敏,才行老成,六藝深該,三冬業就,自強於己,尚是布衣,而有之美之才,豈乏纡組?皆清懷樂棘,哀纏蓼莪。
陵□千秋,堙變是慮。
奉命叙述,實無愧詞。
其銘曰: 何彼矣,鮮敷萃止,洪源自遠,靈芝卓爾。
展矣德容,欽哉肅雍,儀形内則,澹志中庸。
共伯早逝,貞姜克勵,二祀栖神,百齡罔歲。
石茆未封,月桂虧空,令範斯樹,景命不融。
青烏兆啟,白□□碧,曷以表徵,琢茲貞石。
吳郡朱士良刻字(錄自《隋唐五代墓志彙編》陝西卷第四冊) №元和079 【蓋】 大唐故裴夫人墓志銘 【志文】 唐故太原府太谷縣尉元府君亡夫人河東裴氏墓志銘并序徵事郎前左武衛兵曹參軍裴儉撰夫人姓裴,河東聞喜人也。
分姓受氏,前史備書;鼎族勳崇,曆代具載。
曾祖諱昌,皇朝高平、弘農二郡太守。
大父諱徹,曆戶部、刑部二司員外郎,□刑部郎中,薨位。
嚴考諱,曆萬年縣尉、試大理評事、監察禦史,領轉運浙東院事,播清德以繼代,流素風以襲榮。
府君夫人即皇考第二女也。
考敬,秉生知之質,□愛□自入之性。
承慈母李教誨,執禮他門,婦德昭□。
不幸府君早殁,夫人蓬首灰心,雖廿餘年,未亡之歎,日深一日。
府君生二子,皆在嬰孩,而府君終於長沙。
夫人懼舉榇他寄,竭所居之産,換其人力,得歸葬於舊茔。
挈孩稚歸安,不離于裹,躬自訓導成人,旋樹元氏門戶,使二子崇祀。
夫人盡主饋之道。
宗族□戚,稱其賢儉迹□伯姊之德,孟母桓嫠之匹也。
長男調補懷州修武縣主簿,随其之官,因遘厲疾。
嗚呼!天無福善,賢而不答。
以元和十五年九月九日終於修武,享年五十有一。
二子長曰達,即修武縣主簿;次邁,宋州文學;柴棘為瘠,蓼莪緻哀,泣血而言,同穴遵禮。
以其年十一月廿二日,歸於萬年縣洪原鄉東曹趙村少陵原先太谷之茔,蓋魯人之道也。
佥嘗謂伯姊明約仁愛,盍享榮養,何彼蒼難知,竟以微疾雲逝。
嗚呼!遂及之問,早切於詩。
人不忍之喪,實同於子路。
二甥号請,爰強紀述,泣而叙事,哀不及文。
銘曰: 九原寂兮長夜不幽,光容謝兮真節空留。
嗣子哀兮充窮,慈母主辨兮送終。
同氣臨穴兮痛結,刻石銘文兮長訣。
外生前鄉貢明經李遊道書(錄自《隋唐五代墓志彙編》陝西卷第四冊)
遂偃幹戈,還於軍府,且諧戎律。
數年後,忽嬰風疾,體氣不怡。
爰修表上聞,請歸朝觐。
敕宜依奏。
於戲!久綿茵褥,扁鵲方窮,期鼓翼於垂天,何棟梁摧毀。
而以十年四月十四日薨於永昌裡之私第,春秋六十有九。
夫人隴西郡夫人李氏,婦道柔明,宜蒙淑慎。
有子三人:長曰承悅,先授登仕郎,内侍省内府局丞員外置同正員兼殿前内養;昂昂出群,月杞秋水,妙年從仕,貞白在私。
前後兩度充新羅、渤海二國等使。
動經萬裡,曆險盡忠。
仁孝溫恭,勳庸茂矣。
豈期仲弟冒法,連枝共榮。
今即貶充橋陵職事。
次曰承忻,季曰承怡。
并先公而亡。
嗚呼!即以明年三月十八日就從周典,遷窆於萬年縣川鄉之禮也。
纟軍人飲風義,幸列吊賓,竊序此遺芳,志於貞石。
銘曰: 肅肅府君,以義為利。
嗣德不孤,出賢智。
青□自緻,紫禁馳名。
有始有卒,必信必誠。
外輯蕃維,入侍明聖。
匣啟龍泉,□□□□。
國□之孫,将軍之子。
氣鎮九霄,千齡振美。
邵契刻字(錄自《隋唐五代墓志彙編》陝西卷第二冊) №元和063 【蓋】 劉君王氏墓志 【志文】 唐故彭城劉府君太原王夫人合墓志銘并序鄉貢進士楊文泰撰元和□年十月三日府君□卒於魏州貴鄉縣□□之私第,享年五十有二。
其□□系之□胤也,世為貴胄,譜諜存焉。
宗祖因仕□□,子孫遂為相州臨河人也。
皇祖諱□,高道不仕,志慕箕颍,真□□□矣。
皇考諱□,述父之風,玩老易,□□□并駕,棄氏同□,禀靈氣而生,□□容美□□秀□願而清登,才富潘□,學優□□達見明速,智略□深,文足以經邦,武足以戡亂,□以天下騷動,夷羯猾華,幹戈日□,喪亂靡定,公於是垂懷□瑗□□□用展禽之張弛,遂屈身從事,□寸祿以奉養,故相國田公知在家必孝,在邦必忠,乃擢授貝州作坊判官、朝散大夫、試太子通事舍人、騎都尉。
公性恭恪,氵位事克勤,夙夜孜孜,使人以器,日試月考,百□有成。
王公知之,遂遷天雄軍作坊副将。
公家之利,知無不為,綱糾匠人,軍□□□□武庫,國惟足用,茂績稱於元勳,升進之路有階,榮顯之期可待。
豈謂昊天不□,□□□□,醫療罔瘳,奄歸大夢,誠可痛欤!夫人太原王氏□之令女也,性惟柔順,幽贊惠和,神□莢姿,天然玉質,防閑以禮,敬慎爾儀,令淑有聞,君子求疋,百禮來迓,親結其。
作嫔良家,内主中饋,承奉祭祀,供養舅姑,遵守彤管之規,欽崇才舟之誨。
庶乎偕老,先夫而沒。
又娶孟氏,攝主蒸嘗,晝哭哀哀,撫遺孤幼,聞者增歎,莫不涕Д。
有子三人:伯曰方萬,仲曰壽壽,叔曰順順;有女二人,皆以有疾茕茕,上許蒼昊,勺飲不入,殆其滅性。
嗣子方萬,節度衙前行官、承務郎、試恒王府參軍。
承家辦葬,惟儉是從;塗車刍靈,鮮不由禮。
令龜啟兆,神告休祥,遠日百期,豈敢違蔔。
以元和十一年五月一日合於貴鄉縣孝義鄉平原,禮也。
恐年代變移,丘隴湮沒,故刊貞石,以記泉壤。
其銘曰: 其一:莫莫劉公,門有清風,□宏巨海,即貫寒□。
其二:虛己尊賢,精心悅學,祖述文章,修□禮樂。
其三:弱冠從事,□志□成,允文允武,惟孝惟忠。
其四:彼蒼不惠,禍疊潛政,哀此哲人,中年遐棄。
其五:於戲夫人,淑慎其身,家傳令則,門襲芳塵。
其六:年才初笄,□君子,百禮來迎,其從如水。
其七: 言歸劉氏,承奉舅姑,養心不匮,□□能□。
其八:婉□聽從,威儀靡□,九族承顧,六親仰德。
其九:惟此哲嗣,柔範可傳,中壽未□,即世何先?其十:□□永沉,千秋同穴,德引松風,輝随隴月。
(錄自《隋唐五代墓志彙編》河北卷第一冊) №元和064 【蓋】 失。
【志文】 唐故法雲寺寺主尼大德昙簡墓志銘并序侄前鄉貢明經特撰侄較書大師俗姓韓氏,其先昌黎人也。
徙家周秦,備載史諜。
大王父諱琮,處州松陽縣令,生禮部尚書、太子少保諱擇木,生秘書省著作郎諱秀榮。
大德即著作長女。
岐嶷之年,依釋氏教,八歲落發,蒙诏度僧,習大乘典,精百法論。
參安國寺伯岩和尚,奉律教,得寂滅樂;講四分,得清淨門。
常謂生能幻,身想家世。
方振耀朝序,服冕乘軒之辰,不着因緣,志存梵行。
君子以為究先為證性,知忘想根源。
當寺綱維徒衆,皆衣冠盛族,朝要名流,非戒律精持、門地茂厚者,無以司於綱統矣。
師也以先大師曆居綱維,臨壇内外,堂法諱惠诠,繼嗣寺統,於是就群領之命,充當寺寺主。
為立準繩,以正綱紀,作标格以振缁徒。
系一歲而僧門再振。
方期釋崇善教,景福永資,豈意歸寂滅想,付正真源。
以元和十一年七月四日示化於當寺舊院,時年四十有七,夏臘二十有七於茲也。
感雙林而降白,盡晝而翳昏。
門人弟子貞信等,護柩於先和尚雁塔之南五步,禮也。
萬年之縣,長樂之鄉,特猶子恩深銜哀立志,因為刻石。
銘曰: 大師歸化,依寂滅緣,門人号恸,迨生意焉。
(錄自《隋唐五代墓志彙編》陝西卷第四冊) №元和065 【蓋】 大唐故王府君墓志銘 【志文】 唐故鴻胪卿太原王府君墓志銘并序公諱海朝,曆任昭武校尉,守左金吾衛大将軍員外置同正員,賜紫金魚袋;後任遊擊将軍,守本官兼試鴻胪卿。
其先太原人也,因官易地,蔔築於河南府濟源縣濟水之陽,祖考皆河嶽英靈,家傳積善,故流餘慶,是生哲人。
公先府君之第三子。
禀嶽秀氣,性剛忠,明武藝,洞玄匡時,佐國靖邊,定亂授於金章,自揆筋力将衰,歸守丘圃,縱心樂道,怡然自安。
享年八十有二。
嗚呼!昊天不予,奈何?以元和二歲季冬月十日終於私第。
逝水不返,悲風往來。
禮娶弘農揚氏夫人□□德畢備,令淑彰聞,福傳習,是生三子,享□□□□,殁於閨幔其子長曰诠,次曰均,季曰建,□□□□皆哀号泣血,情禮過人,孝節椎誠,志□□□□元和十一年十一月十一日,厝於休昌村西一裡□□□□□□遷變,故刊石為頌焉。
詞曰: □□□□,□□冽風,沉沉瘗玉,□□□□,□□長夜,嗟乎永終。
(錄自《隋唐五代墓志彙編》河南卷第一冊) №元和066 【蓋】 唐故晉陵郡君墓志銘 【志文】 唐故左清道率府兵曹參軍胡府君夫人晉陵郡君荥陽雍氏墓志銘并序夫人荥陽人也,氏族之源,其來自遠;衣冠之盛,代有其人,今故略而不書。
夫人才及笄年,即歸於兵曹之室,以明敏之性,婉娈之姿,惠和閨門,敬事親族;故美聲淑問,人盛知之。
有子曰蔓,雖生於儒門,而少好武事,天與勇決,神授智謀。
屬Г賊亂常,遂慨然投筆,親當矢石,屢建勳勞。
慶賞既得,封崇薦至。
夫人已訓導之德,恩澤宜加,進封晉陵郡君,榮美一時,無以過此。
元和十一年二月廿八日,夫人遘疾,殁於金城裡第,享年七十有八。
嗚呼哀哉!至十二年正月廿二日,葬於長安縣龍門鄉,禮也。
哀子蔓,抱荼毒之悲,從金革之事,雖能執禮,竟被奪惰。
恐陵谷遷移,音徽易沫,爰刻貞石,以示将來。
銘曰: 鳳城之西餘十裡,前對終峰北渭水。
坦然而至案起□,晉陵郡君墓在此。
松柏青青相對峙,德音永存何時已。
(錄自《隋唐五代墓志彙編》陝西卷第四冊) №元和067 【蓋】 大唐故秦府君墓志銘 【志文】 唐故開府儀同三司行左領軍衛上将軍緻仕陽城郡王秦公墓志銘并序鄉貢進士裴詢撰應書判拔萃朝散大夫前太子通事舍人上柱國孫藏器書公諱朝儉,字觐,馮翊陽人也。
曾祖諱諒,皇甘州司馬。
祖諱邈,皇汾州錄事參軍、贈代州刺史。
父諱庭秀,皇左威衛大将軍,累贈洪州都督。
始以射藝,雄於邊朔,位不充量,慶流於公。
公克紹先業,練達武經。
年十三,則為玄宗殿前射生将。
後破郭千仞及收複兩都,皆領偏師,共成茂績。
故自州良社府折沖,累遷至雲麾将軍試太常卿,封長沙縣開國伯,食邑七百戶。
大曆末,建中初,從司徒馬公燧讨李靈曜,伐田悅,摧敵陷堅,收城慚邑,以少擊衆,皆立殊功。
可謂善用士力,使之捐生,誓酬主恩,奮不顧命者矣。
進封陽城郡王,屬逆賊猖獗,亂我京辇。
銮輿行幸,次於奉天。
司徒馬公聞之,籌於公曰:今若棄此一方,全師赴難,是落其奸謀,失我成計也。
於夷險之際,合進退之宜,莫如公提我麾下精騎,轉戰而西,遇兇徒則剪除,達行在則翊扈。
如此則唯我與公,得不失為臣之道於方隅多事之時矣。
可不勉欤。
公聞此艱難,毅然憤發,遂領并州甲士三千,即日遵路。
既達長安城北,以群兇方侈,勢不可逼,遂頓兵於中渭橋。
其日,賊有萬衆列營於渭水之南。
公以将士甚寡,聲援未接,乃羸其形以張之,日令五百人飲馬於渭,鬥志不見,遂無我虞,如是不逾月乃盡濟師徒,與諸軍合擊,大挫兇醜,直抵苑門。
捷書上聞,帝用嘉歎。
墨诏褒美,賜實封一百五十戶,仍加禦史中丞。
旋屬河中節度使李懷光與賊氵比竊相影響。
帝命馬公為副元帥專讨之。
以公為先鋒都虞候,委之重職,俾罄奇謀,累收晉、绛二州及猗氏、寶鼎數縣。
勇節既彰,賞典爰及。
再加輔國大将軍。
及整旅歸藩,又征奚室圍及拒吐蕃之犯河曲者,皆以丹誠累著,明效公議。
以未參軍衛、尚佐我府為時政之阙。
貞元三年,召至阙下,拜左威衛将軍。
十一年,充皇城留守。
十七年,轉本衛大将軍。
一紀於茲,方承再命。
當時為屈,公猶讓之。
元和元年,今上光膺實祚,申命舊勳,遷左羽林将軍知軍事兼禦史大夫。
未幾改左神武将軍知軍事,副相仍舊。
旋就加開府儀同三司,檢校右散騎常侍。
曾未周歲,三曆顯秩。
人以為錄舊則至,掄材未申也。
八年,改左武衛大将軍檢校,兼官悉如故。
功成名立,辭劇就閑,得君子善終之道焉。
爾明年以小乖,寝膳暫廢。
朝谒屢有陳乞,遂懸安車。
知止之心,上不能奪,拜左顼軍衛上将軍緻仕。
既諧謝病之志,克享期頤之壽。
以十二年四月十日,終於上一都宣陽裡之私第,春秋八十有二。
以其年七月十日安神於萬年縣猩川鄉之籠首原,陪一都督府君之茔,禮也。
夫人弘農楊氏,先公而殁,及此焉。
有子六人:長曰應,浙西馬步都虞候;次曰岌,河陽馬軍兵馬使;次曰宗衡,鄉貢進士;次曰儒衡,前殿中省尚舍局直長;次曰湘,前绛王府參軍;季曰泾,鄉貢明經;皆承義訓,不殒其名。
見斯文,用識幽室。
銘曰: 天生偉人,拔俗絕塵。
忘軀徇國,揚名顯親。
艱難之際,誠節備陳。
運籌不測,殺敵如神。
乃建殊勳,乃登高位。
持憲之榮,珥貂之貴。
方崇望實,忽遺榮利。
行止之宜,始終無鬼。
一時盛事,千古嘉名。
陵谷有變,锺鼎有銘。
令妻早世,同掩泉扃。
懿胤哀哀,永保家聲。
(錄自《隋唐五代墓志彙編》陝西卷第二冊) №元和068 【蓋】 唐故夫人田氏墓志銘 【志文】 大唐朝議郎前行司農寺太倉署令上柱國蕭公故夫人田氏墓志銘并序進士王敬休文并書夫人姓田氏,七國時齊侯之後也。
其先出自姬周,家世依秦。
今為京兆三原人也。
曾祖諱亨,皇朝雲麾将軍、守左金吾衛大将軍員外置同正員兼試殿中監、賜紫金魚袋。
大父諱元超,朝議大夫、陝州元從、内常侍,賜绯魚袋。
父諱文倩,遊擊将軍、前左武衛率府率、賜紫金魚袋。
忠貞之門,固多賢*。
是以三代朱紫,榮及後昆。
或有親逐銮輿,遠避氛;或有職居環衛,夙練武經。
夫人即左武衛府君之長女也。
美玉淨其容華,幽蘭芳其淑問。
自三星百兩,于歸蕭氏,婦德播於六姻,母儀均於七子。
加以不咨保傅,動由詩禮。
贊良人有曹氏之風,訓愛子有孟家之則。
嗚呼!天與令德,不降長齡。
以元和十二年七月二日寝疾,殁於西京來庭裡第,春秋五十一,以其年八月十五日葬於川鄉原,禮也。
長子曰诜,次曰詠,皆标格穎拔,識量宏深,事親竭仁孝之誠,花萼罄友于之愛。
既丁斯禍,荼毒難任,追慕劬勞,哀毀逾禮。
恐陵谷變改,壟樹摧殘。
遂假以文,志於貞石。
乃為銘曰: 本系據齊,列國嗣位。
祖考貞白,或為近侍。
誕育夫人,天生秀異。
冰玉無翳,松筠有志。
識略深沉,包含貴氣。
羔雁既具,适於蕭氏。
克贊君子,門欄光熾。
撫訓令男,忠孝雙備。
其一。
降年不永,奄歸夜台。
綠窗清鏡,空積塵埃。
其二。
生且貞明,死亦有靈。
□□家事,意緒丁甯。
其三。
素*之東,白楊悲風。
孤墳寂寂,夫人□□。
其四。
邵契刻字(錄自《隋唐五代墓志彙編》陝西卷第二冊) №元和069 【蓋】 無。
【志文】 磚刻。
黨府君墓志。
本居諸主簿□武都郡也□□□□□□□□上相先宗久住,高職獻輔,起勤近代。
堂伯諱躬允,居卿相,是,為代玄孫,以至苗芮不絕。
□□者德,為将者師。
烈名於訟堂之前,形畫以在功臣之閣。
溫父久處庫司,知密要之德。
□□先亡。
溫等不孝罪逞,殃釁憂深,不勝屠楚,男直□□□□□留耳幼,未辨東西,蒙兄孤養,并不阙違。
親者尊年,孀□□□守德州餘年,所生一女,猶未成人,禮□黨氏為妻,以經卅載矣。
夫人逝亡,莫知号訴,弟孝心,每供衫食溫等。
何期兄忽染微患,曾卧數旬,藥餌重醫,漸加無效,年壽春秋卅有九,今月十日,以終永興之裡也。
嫂龐化為妻,以經數載,福淺殃深,禍近夫喪。
其年蔔兆,克用八月廿七日,殡於萬年縣界川之鄉原,禮也。
外生黨寓等,叩失父蔭,阙侍養親,每蒙舅氏嚴訓,教習曲章。
寓等殃深福淺,禍近舅氏。
寓等恐□□□人變煙,故勒名焉,永記遐耳。
元和十二年丁酉歲八月廿七日記(西安碑林藏) №元和070 【蓋】 唐隴西李公故夫人琅琊王氏墓志銘 【志文】 唐成德軍□□軍左廂兵馬使兼南先鋒馬步副兵馬使押牙夫人琅琊王氏墓志銘并序廣平程恭己述有唐元和十二年十月二日,成德軍南先鋒馬步副兵馬使押牙隴西李公夫人琅琊王氏寝疾,終於恒府真定縣尚□裡之私第,時年二十七。
終之夕,具晗以含之,陳衤遂以衤遂之。
孺子仲達,不納勺飲,号泣在位,至十一月六日,自其家發引,達於府南二十裡趙陵村之原,□朝而堋,禮也。
夫人自□命□,代不失職,垂裕至曾王父列,成德軍馬軍兵馬使,試特進;大父臯,試太常卿;父成德軍馬軍左廂兵馬使兼南先鋒馬步副兵馬使,實有彭坊,以傳夫人,夫人質性沉敏,風度柔婉,達於禮,明於詩,節文繡於身,指珍□於手。
贻□□代,配美前古,則謝氏諸女,亦曷以逾!乃作嫔君子,□厘家政,饋祖祢於上,齋盛乃潔;羞賓客於中,鼎俎乃□;備箕帚於下,閨阃乃睦。
私儉約於内,敦風俗於外,□□夫人□深旨也,故瞑目之日,聞之者雖三尺之童,皆泫然流涕,其保抱之旁,以是言痛,痛可盡耶?夫志諸記也,不唯記墓,蓋記其行事,播於無窮。
銘曰: 令質令儀,□□□資,言歸華宗,有□□時。
和樂且,萬□□□,冥冥下泉,□□之謂紀德為不朽,刻石於墓□而(錄自《隋唐五代墓志彙編》河北卷第一冊) №元和071 【蓋】 失。
【志文】 唐故□府君墓志銘并序府君□□,其先□□人也。
晉室南遷,今為潤州□□人矣。
曾祖諱,祖諱,父諱□,府君皆高道丘園,不□宦。
府君少而知禮,長而恭謙,居家治理,鄉黨稱弟,交遊稱信。
奈何天不與壽,嗚呼!以元和十二年十月廿八日遘疾,終於朱方之私第,享年五十有四。
嗣一人:泰常。
皆棘心居桑,各全志性,悲不越禮,哭無常聲,嗚呼!以元和十二年十一月廿二日,葬於阿育王山東北原,禮也。
恐陵谷變移,故刊貞石。
銘曰: 百藥不救,金風始秋,月照長夜,泉悲隴頭。
(錄自《隋唐五代墓志彙編》江蘇山東卷第一冊) №元和072 【蓋】 失。
【志文】 大唐故銀青光祿大夫檢校太子賓客李府君墓志銘并序公諱氵兌,字氵兌,隴西人也。
五代祖随為洛州刺史。
子孫居焉,今為東都河南府洛陽縣人也。
曾祖遂,皇朝請大夫、試太子通事舍人;祖甯,皇登仕郎試邢州沙河縣尉;父幹,皇試左金吾衛倉曹參軍;祗如曆代瓊枝寶葉之盛,紀後光前之美,煥乎史策,不假述矣。
公歲習禮經,弱冠應鄉賦,一舉不第,乃謂知故曰:文字即雕蟲之藝,儒墨是潤身之業。
大丈夫安能**於一經而求達耶?乃學孫吳之術,窮莊羿之要。
解褐從戎,累有勳績。
時東都留守、工部尚書、兼禦史大夫韋公署留守押衙、右刀斧随身将。
甄序奏授宣威将軍、守左金吾衛大将軍、試殿中監、上柱國、賜紫金魚袋、隴西縣開國男,食邑三百戶。
累遷銀青光祿大夫、試太子賓客。
公□華*朗,領袖時英,昂藏不群,蕭散自得,又能虛中下體,愛敬賓侶,文行忠信,豪邁奔伏,好博弈,善談谑,峨峨洛下,實為一時之偉人。
嘗聞善無不慶,今何反之。
寝疾未周,奄從川逝。
享年六十有一,以元和十二年閏五月廿四日,終於河南府洛陽縣履順坊之私第。
夫人彭城劉氏,夜撫孤幼,晝哀旅魂。
嗣子一人,曰建宗。
女四人。
皆柴泣絕漿,毀近滅性。
公有出家姊法号廣昭,雖少脫纏累,息心無生,迷悟兩亡,色空一指,而天受慈孝,麻踴号裂,生人之極。
以元和十二年十二月五日蔔葬於洛陽縣平陰鄉王趙村安喜門外□十裡崗原,禮也。
恐昌緒悠長,山移海變,紀以貞石,庶乎不朽。
銘曰: 恢恢嶷嶷,宏才洞識。
鶴翔霄漢,松茂霜直。
其一。
坦坦堂堂,澄溏清江。
孝友内貯,忠貞外彰。
魂歸厚夜,流芳不□。
其二。
慘慘沉沉,松賈長森。
蒿歌□新,薤曲疏吟。
月映□母,□旋暮深。
千齡萬代,永□□音。
其三。
(錄自《隋唐五代墓志彙編》洛陽卷第十三冊) №元和073 【蓋】 大唐故王府君墓志銘 【志文】 唐故王公墓志銘并序試太子中允王巨撰公諱涓,琅耶京兆人也。
璋之德,卓荦之才,家國肅然,布在群□,武文之政,無不備焉。
挺持立身,宦居扃烈。
乃朝議郎行司農寺導官署令直殿中省尚辇局上柱國之叙。
公以兢兢恪謹,奉於交親,厚仁廣義,孰不嘉仰。
公之男曰正宗,亦以禮讓在身,弓裘相習。
鄉黨僚友,奚不遵承。
公女子二人。
夫人楊氏。
公享年四十有五,時以微疾萦躬,珍餌非效。
元和十三年戊戌歲五月甲申朔廿四日丁未吉終於私第廣化之裡也。
宗以連連泣血,慕慕号天,兆以良辰,其年七月癸未朔二十日壬寅,遷适於京兆府萬年縣川鄉。
俯先人之側,禮也。
宗以辟地,悶而複蘇。
望望無依,遂召良工,琢石斯記。
銘曰: 松柏森森兮益感傷,悲風凄凄兮斷人腸。
逝水東流兮不複返,靈魂寞寞兮永離故鄉。
(錄自《隋唐五代墓志彙編》陝西卷第二冊) №元和074 【蓋】 失。
【志文】 大唐元和十四年正月昭義軍節度使工部尚書隴西辛公姬人子體賢葬於此。
本吳興人也。
(歸自《隋唐五代墓志彙編》洛陽卷第十三冊) №元和075 【蓋】 失。
【志文】 唐朗州員外司戶薛君妻崔氏墓志柳州刺史柳宗元撰唐故永州刺史博陵崔簡女諱蹈規,字履恒,嫁為朗州員外司戶河東薛巽妻。
三歲知讓,五歲知戒,七歲能女事。
善筆劄,讀書通古今;其暇則鳴絲桐、諷詩騷以為娛。
始簡以文雅清秀重於世,其後得罪投州,諸女蓬垢涕号。
蹈規,柳氏出也,以叔舅宗元命歸於薛。
惟恭柔專勤,以為婦妻,恩其故他姬子,雜己子,造次莫能辯。
無忮忌之行,無犯迕之氣,一畝之宅,言笑不聞於鄰。
元和十三年五月廿八日,既乳,病肝氣逆乘肺,牽拘左腋,巫醫莫能已。
期月之日,潔服飾容而終,享年三十一;歸於薛凡七歲也。
十月甲子,遷樞於路。
其明年二月癸酉,於墓,在北邙山南,洛水東。
巽始以佐河北軍食有勞,未及錄。
會其長以罪聞,因從貶。
更大赦,方北遷,而其室以禍。
巽之考曰大理司直仲卿,祖曰太子左贊善大大環,曾祖曰平舒令煜,高祖曰工部尚書真藏。
簡之父曰大理直*,祖曰太常寺太樂丞鲵。
唐興,中書侍郎平章仁師議刑不孥,其五世大父也。
巽之他姬子,丈夫子曰老老,女子曰張婆。
妻之子,女子曰ヌ羅尼,丈夫子曰那羅延,實後子。
銘曰: 翼翼仁師,惟仁之碩,一言刑輕,綿載二百。
其慶中缺,曾玄不績,簡之溫文,亦紹其直。
七男三女,八我之出,仍禍六稔,數存如沒,宜福而災,伊誰雲恤?惟薛之婦,德良才全,鄰無言聞,臧獲以虔。
推仁撫庶,孩不異憐,兄公是怡,夫屬衍然。
{髟皮}┶峨峨,笾豆維嘉,蒸嘗賓燕,其羞孔多。
有有嚴,神響斯何?奚仲仲虺,胡不遐?高曾祖考,胡嘏之訛?淑人不居,誰任於家?書銘告哀,以真岩阿。
(錄自《隋唐五代墓志彙編》河南卷第一冊) №元和076 【蓋】 大唐故韋府君墓志銘 【志文】 唐故辰州參軍韋府君墓志銘并序第十侄孤子待敬纂公諱某,字某,京兆杜陵人也。
曾祖中書令、逍遙孝公,諱嗣立;祖尚書左丞,諱濟;烈考尚書虞部員外郎,諱逢;門慶光遠,式播明德。
公即員外府君之少子也。
公外族王氏,外祖諱琚,玄宗時為中書侍郎,實有勳力,著在王府。
公承内外之華盛,幼挺秀發,長而能文,則當代之美名好爵,宜乎坐而得。
不幸早嬰微痼,跪起稍艱。
我先府君、先仲父、友愛加等。
故秘書少監王公礎之鎮黔中也,公表授辰州參軍,以為九層之勢,必資一撮之漸。
至於中年,公慨然歎曰: 陳力就列,不能者止。
小官微祿,非所尚也。
遂退居幽栖谷舊業,詩酒自樂。
嗚呼!以公之才之地,名不著於世,此乃人所以歎息也。
以元和十四年八月十四日違恙,傾行於昭應縣骊山之故裡,享年五十九。
有子曰公宿,曰宥,曰泰來,曰小泰;女曰氣子。
公宿等隻奉裳帷,以其年十一月十六日歸窆萬年縣銅人原,從公先茔,禮也。
猶子待敬謹其銘曰。
元和十四年十一月十三日長子公宿書(錄自《隋唐五代墓志彙編》陝西卷第四冊) №元和077 【蓋】 薛公之墓志銘 【志文】 唐故鄂州員外司戶薛君墓志銘博陵崔雍撰薛君諱巽,字中孚,河東人也。
父大理司直仲卿,大父太子左贊善大夫環,曾大父平舒令煜,煜之父曰工部尚書真藏。
君始學,遂以懷材不能竟其業,即年少持谟晝大府,大府亦多其材,被以劇務。
計校稱能,表授太常寺協律郎。
元和五年,兵誅恒州。
恒糧料使董溪。
溪素知之,留參幕府,倚以出納。
兵亂,觸糧料府。
府使與其佐懼逼,進去。
軍食萬計,委棄不顧。
君在府庭,判官素卑也。
盜入,見君獨管事,不畏如常,動其兇衷,得伏勇義。
兵靜使歸,府谷絲毫不見動搖,當時名聲美振北道。
兵罷,澤潞長史以為賢佐也,邀署從事。
方上前功,功當大任,會糧料使以罪坐法,因得诖獄南州連山縣尉,北移朗州洎鄂州,鹹司戶參軍。
更大赦,許釋,且複故初,不克,以元和十五年後正月三日,享年五,積疾而終。
以其年二月庚寅,遷柩河南,四月乙酉,於先人之茔,合於夫人之墓。
夫人博陵崔氏,先君二歲,棄二子於武陵。
女子子曰ヌ羅尼,丈夫子曰那羅延,最幼。
夫人德行世家,事在叔舅宗元之為志銘中。
君之子凡四人,諸姬生。
長男子曰老老,長女子曰張婆。
始君以籌策善交義於朋友,故士之聞人持權者,皆樂為之用。
适居谪也,未及申其道,悒悒然诎乎志,猶好士者争附之,聲号雲有義,而内有夫人大厚之德,仁心密行,作儀於家,進退之難,姻族鹹順,其親戚适愛合德如是,唯宜一變斯禍。
夫人降世,子惟是雅,望君之仁,奈歲未□期,而君遽以成就。
其孤□窮天之酷,哀哉!雍,夫人弟也,故於是備而得銘焉。
銘曰: □□□□,恢恢□室,扌麗宜在也,朋不憐之。
而□安從?其為環也;冥冥之息,要雲逮也。
明夫孰以為心,仍思慈孤之賴也。
(錄自《隋唐五代墓志彙編》河南卷第一冊) №元和078 【蓋】 故清河郡張夫人墓志 【志文】 唐故清河張夫人墓志銘并序其年十月十三日追贈清河郡太夫人承務郎試太常寺協律郎成元操撰宣德郎試太常寺奉禮郎周仲書并篆易稱中饋,詩美肅雍。
嘉禮聿修,其來尚矣。
至於服仁義,負容德,備柔一節,葉坤儀,茂實騰芬,足以冠於詩、易矣。
夫人姓張氏,其先清河陽武人也,蓋漢相留侯之裔,魏晉已降,冠冕蟬聯,史策載詳,譜諜輝炳,代累仕鎬,家徙關中,今為京兆泾陽人也。
代傳儒學,素履居貞,高尚善蒙,樂乎天爵,慶積彌博,陰*锺,降生夫人,貴表沖異。
當笄諸謝室,歸彼於門。
内則克諧,四德鹹備,潔矩之道,肅敬之容,奉以周旋,行而罔替。
逮乎晚節,訪道空門。
喜愠不形,則季鹹無以察其色;得喪齊緻,則至人同以用其心。
浩淼遐深,難乎測挹。
奈何福履之囿,繁衍之榮,冀将如日之懸,俄驚閱水之歎。
以元和庚子歲秋七月一日,終於京兆大甯之私第,享年六十二。
冬十月十六日合於長安縣承平鄉張杜村先府君之松賈,禮也。
夫人有子曰弘簡,德藝持玉,詩禮寶珠,撫翼清時,彈冠入仕,四聖毗弼,一紀踐更,朱輪□榮,貂蟬即衤失。
洎今上肇開寶曆,其命惟新,遷左監門衛大将軍知省事,兼掌綸旨,起複,加冠軍大将軍,勳封如故也。
夫王者建邦設都,宵衣旰食。
非聽納耳目,采摭谘詢,則稷契夔龍,曷以擅名於昔也。
次曰文穎,幼而聰敏,才行老成,六藝深該,三冬業就,自強於己,尚是布衣,而有之美之才,豈乏纡組?皆清懷樂棘,哀纏蓼莪。
陵□千秋,堙變是慮。
奉命叙述,實無愧詞。
其銘曰: 何彼矣,鮮敷萃止,洪源自遠,靈芝卓爾。
展矣德容,欽哉肅雍,儀形内則,澹志中庸。
共伯早逝,貞姜克勵,二祀栖神,百齡罔歲。
石茆未封,月桂虧空,令範斯樹,景命不融。
青烏兆啟,白□□碧,曷以表徵,琢茲貞石。
吳郡朱士良刻字(錄自《隋唐五代墓志彙編》陝西卷第四冊) №元和079 【蓋】 大唐故裴夫人墓志銘 【志文】 唐故太原府太谷縣尉元府君亡夫人河東裴氏墓志銘并序徵事郎前左武衛兵曹參軍裴儉撰夫人姓裴,河東聞喜人也。
分姓受氏,前史備書;鼎族勳崇,曆代具載。
曾祖諱昌,皇朝高平、弘農二郡太守。
大父諱徹,曆戶部、刑部二司員外郎,□刑部郎中,薨位。
嚴考諱,曆萬年縣尉、試大理評事、監察禦史,領轉運浙東院事,播清德以繼代,流素風以襲榮。
府君夫人即皇考第二女也。
考敬,秉生知之質,□愛□自入之性。
承慈母李教誨,執禮他門,婦德昭□。
不幸府君早殁,夫人蓬首灰心,雖廿餘年,未亡之歎,日深一日。
府君生二子,皆在嬰孩,而府君終於長沙。
夫人懼舉榇他寄,竭所居之産,換其人力,得歸葬於舊茔。
挈孩稚歸安,不離于裹,躬自訓導成人,旋樹元氏門戶,使二子崇祀。
夫人盡主饋之道。
宗族□戚,稱其賢儉迹□伯姊之德,孟母桓嫠之匹也。
長男調補懷州修武縣主簿,随其之官,因遘厲疾。
嗚呼!天無福善,賢而不答。
以元和十五年九月九日終於修武,享年五十有一。
二子長曰達,即修武縣主簿;次邁,宋州文學;柴棘為瘠,蓼莪緻哀,泣血而言,同穴遵禮。
以其年十一月廿二日,歸於萬年縣洪原鄉東曹趙村少陵原先太谷之茔,蓋魯人之道也。
佥嘗謂伯姊明約仁愛,盍享榮養,何彼蒼難知,竟以微疾雲逝。
嗚呼!遂及之問,早切於詩。
人不忍之喪,實同於子路。
二甥号請,爰強紀述,泣而叙事,哀不及文。
銘曰: 九原寂兮長夜不幽,光容謝兮真節空留。
嗣子哀兮充窮,慈母主辨兮送終。
同氣臨穴兮痛結,刻石銘文兮長訣。
外生前鄉貢明經李遊道書(錄自《隋唐五代墓志彙編》陝西卷第四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