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龍

關燈
魏夫人子太子右内率府兵曹參軍事、上柱國、朝議郎芬,悲風樹之不停,懼陵谷之遷徙,式雕金石,以載銘焉。

    其辭曰: 於維明德,松勁蘭芬,潛機運武,惠政揚文。

    北鎮塞垣,西臨邊□,然明調俗,郅都靜寇。

    河潤九裡,奏事第一,歸老懸亘,如何斯疾。

    邙山封壤,□□墟墓,元凱依然,嗣宗長顧。

    日改月化,露濃煙積,泉門兮不開,幽宮兮永夕。

     (錄自《考古》一九八六年第五期) №神龍017 【蓋】 大唐故王府君墓志銘 【志文】 大唐故銀青光祿大夫行内侍上柱國贈左監門将軍太原王府君墓志銘并序昔鳳鳴神嶽,文王開積德之基;鶴翥缑山,太子肇昌宗之緒。

    嬴秦啟霸,拜三将而連衡;炎漢乘時,封五侯而列國。

    貂蟬在魏,侍中承顧問之榮;龍馬浮江,尚書籍納言之寵。

    由是衣冠不替,昭彰於汾晉之間;人物挺生,籍甚寰瀛之内。

    豈止家風祖德,見重當今;瓊樹瑤林,傳芳舊史。

    公諱文,字景沖,太原人也。

    曾祖寶,梁竟陵王祭酒;夢苑陪遊,楚宋耀鵬之辯;睢園首席,梁枚擅詞賦之賢。

     祖洪,隋長沙令;訓俗化人之政,烹鮮制錦之謠。

    獄訟知歸,循良是賴。

    父老脫屣軒冕,嘯傲池亭。

    嵇中散之十生,無為為貴。

    公早懷移孝之誠,雅扶事君之節。

     才逾弱冠,入奉儲國。

    乾封之年,錫符行事。

    禅雲亭而撿玉,禮日觀以縱金。

    徙跸回銮,策勳頒爵,授武騎尉。

    随恩例也。

    補文林郎,直内城,累遷至朝請郎,行内坊典直。

    礻失滿,授内侍省宮闱丞,屢遷朝議郎、上輕車都尉,俄授太子典内。

    出天春官,年移□紀;趨馳丹陛,時更十載。

    申□寵延宸,榮冠□夷。

    神龍元年二月,遂拜内侍。

    公志守沖,操逾鐵石,辭封讓爵,□□用嘉之。

    又授銀青光祿大夫、上柱國。

    将欲盡心左右,畢力階墀。

    未承幾杖之恩,遽見栖{任鳥}之酷。

    奄以神龍二年四月十三日,薨於洛州河南旌善裡之私第,春秋六十有五。

     嗚呼哀哉!聖皇憫悼,恩禮又加,追贈前勳,方隆後命。

    制贈左監門将軍。

    持為度二七人,并給靈輿。

    即以其年歲在景午十二月辛未朔三日癸酉,窆於川原,禮也。

    嗣子守慎等,屬惟命繼,道實天經,追懷莫大之慈,愛笃慎終之義。

    生盡其養,沒盡其義。

    松樹要在,暑往寒來。

    刊石勒銘,庶天長而地久。

    其詞曰: 肅肅我祖,國自文王,白狼贻贶,丹鳳呈祥。

    梁山峻極,淮水延長,積德餘慶,符表克昌。

    其一。

    魚庭習禮,鶴衛司兵。

    再典戎律,翼奉神京。

    郎官入踐,紫闱飛聲,階墀有譽,抱鼓希鳴。

    其二。

    釁锺辰巳,德喪人琴,青烏爰敵,白鶴□臨。

    良交灑涕,孝子崩心,野田埋玉,碑石生金。

    其三。

    白日西暮,黃埃四昏,野穴□鼠,重臯斂魂。

    孤楊對阙,飛蓬塞門,人生到此,天道甯論。

    其四。

     (錄自《隋唐五代墓志彙編》陝西卷第三冊) №神龍018 【蓋】 唐故奉禦吳府君墓志 【志文】 大唐故尚藥奉禦上柱國吳君墓志銘并序君諱本立,字元憚,濮陽人也。

    原夫門宗赫弈;纓冕蟬聯,纂玄胄於高辛,導靈源於季劄。

    四方來定,漢申征伐之威;三國同時,質擅文章之美。

    葳蕤史籍,可得言焉。

    曾祖敏,陳夏王府谘議;雍容兔苑,肅穆龍樓。

    高辯既對於雄風,雅思早聞於賦雪。

    祖季,隋朝散大夫、行貝州臨清縣令;幹局弘濟,思用淹通,命也将行,初臨密縣,天乎不與,遂殒太丘。

    父嗣,皇朝朝議郎行太醫令;公望公才,人綱人紀,芳流後葉,名峻當年。

    君含祖宗之烈光,受嶽渎之休氣。

    誡慎乎忠肅恭懿,恐懼乎宣慈惠和。

    孝通神明,黃香扇枕;友于兄弟,锺毓同車。

    介象仙才,先知藥性;葛洪達士,早擅醫方。

    永徽元年,醫舉及第,尋授太醫監,俄轉令,又任太子藥藏監。

    則天大聖皇後仰祗靈眷,俯順歌,燔柴告天,埋玉報地,鴻恩廣被,榮班載加。

    萬歲通天元年,授朝散大夫。

    君名重勝流,德參前輩。

     海魚之祥既應,火龍之服頻彰。

    又加朝議大夫。

    神龍二年制授殿中尚藥奉禦。

    天官師屬,漢秩分曹,既擅譽於一時,遂踐榮於六尚。

    非夫德侔扁子,名拟桐君,則何以允副宸懷,祗膺重寄,時屬聖皇順動,禦八駿而指鹹京;群從扈行,駕六虬而辭洛邑。

    方冀享年眉壽,翊化台庭,豈圖壞木興歌,萎蘭下泣。

    以神龍二年十一月五日,終於阌鄉縣。

    宸襟轸悼,朝列銜悲,即以其年十二月廿日,葬於川東原,禮也。

    地若九京,衢如五甫。

    青烏勘兆,先埋任叟之魂;白馬臨墳,遂瘗張公之魄。

    嗣子履貞等泣血三年,加人一等。

    松楸蕭瑟,孤墳之域已開,日月居諸,豐碣之大須紀。

    其銘曰: 弈弈繁祉,悠悠遠慶。

    以德命官,資封表姓。

    軒冕相燭,銀黃交映。

    東漢奇功,南陽美政。

    其一。

    公侯必複,薪堂克傅,禀靈於嶽,受爵於天。

    智窮炙果,辯析離堅,閨門星集,襟懷月圖。

    其二。

    桐君比名,葛洪校實,屢踐榮位,載膺崇秩。

    聲已聞天,才優捧日,朗朗儀峻,堂堂氣逸。

    其三。

    輔仁無驗,與善虛傳,奄歌粱木,俄悲逝川。

    五百年樗裡之墳,城池改作;三千歲勝公之墓,儀衛不前。

     恐芳聲之有泯,勒貞石於幽埏。

    其四。

     (錄自《隋唐五代墓志彙編》陝西卷第三冊) №神龍019 【蓋】 大唐故銀青光祿大夫□□□侍郎贈禮部尚書韋府君墓志銘 【志文】 大唐故黃門侍郎兼修國史贈禮部尚書上柱國扶陽縣開國子韋府君墓志銘并序秘書少監兼修國史兼判刑部侍郎上柱國朝陽縣開國子岑羲撰中書舍人鄭制銘夫天降賢才,必偶昭明之後,俗登仁壽,式資恭懿之臣。

    觀稷契之升朝,則知惟堯之德;鑒闳散之膺輔,允葉隆周之祚。

    其有德冠前烈,道光終古。

    發揮詞诰,潤色於皇猷;模楷彜倫,範圍於士則。

    則我韋府君見之矣。

    公諱承慶,字延休,京兆杜陵人也。

    曰高陽啟胄,宏才冠於一時;大彭開緒,茂績光於九伯。

    雖時更質文,代有升降。

    黼衣朱绂,随五運而克昌;累相通侯,一襲千齡而不墜。

    曾祖瑗,周冬官司金上士,隋陽武郡令,才實兼人,位不充量。

    祖德倫,皇朝瀛州任丘縣令;高尚餘年,道在禮義,貴非軒冕。

    父約,皇朝尚書左丞、禦史大夫、右禦史大夫、同鳳閣鸾台三品、納言、博昌縣開國男,贈使持節幽州都督;忠谟命代,風範冠時。

    至公存乎廟堂,懿業昭於筒冊。

    公承家崇軌,禀天淑靈。

    生而含章,自兼於黼藻;弱而通理,潛曜於璜。

    天經地義之方。

    道貫心極;體二鄰幾之粹,冥符性道。

    弘量足以軌物,雅範可以敦風。

    動合名教,言成訓典。

    柔嘉外宣而不為浮榮之飾,輝光内映而不運察之明。

    行必先人,事則後物。

    是以德不标峻,仰之者山高;道不求通,挹之而海富。

    加以以采摭墳史,網羅詞藝,研精義窟,與荀孟而連衡,高步翰林,共楊班而方駕。

    年甫廿有三,太學進士,對策高第。

    鄧林一枝,方膺大廈之構;昆山片玉,郁為連城之寶。

    自是價重天下,聲高海内。

    廿四,随牒授雍王府參軍,累遷王府功曹參軍。

    睢園之遊,莫匪於鄒馬;燕館之侶,争先於枚穆。

    公縱橫辯議,雍容文雅,載光曳裾之選,久陪飛蓋之遊。

    屬朱邸升儲,黃離應象,妙求端士,直步春闱。

    拜太子通事舍人,累遷太子文學司議郎。

    公道在忠義,言必古昔。

    懷奉上之誠,有犯無隐;勵為臣之節,盡規補過。

    進谕善箴,副後嘉尚,辱赍缯帛。

    尋而戾園疊起,新城禍作。

    雖松竹之操,無改於歲寒;而瑾瑜之質,自混於炎燎。

    凡在舊僚,鹹從貶黜。

    乃随例授湖州烏程縣令。

    政革浮亻票,化昂淳簡。

    導之以德,則俗不忍欺;齊之以刑,則人弗敢犯。

    猶是勾吳變克讓之節,震澤被知恥之風。

    雖公然之莅太原,深思利物;子康之臨單父,至愛留人;曷足雲也。

    未幾,巡察使以茂政尤異上聞。

    敕授魏州頓丘縣令。

    公操履端潔,心存博愛,貞亮以固其中,仁明以臨其下。

    雖冀方楚塞,土有中外之殊;而張風設法,政無優劣之異。

    尋加朝散大夫,遷太府寺丞,轉禮部員外郎。

    居卿丞之地,列推賢;升禮闼之曹,一台稱妙。

    丁納言府君憂而去職。

     魯高柴之淳至,泣血三年;孟獻子之居喪,加人一等。

    於是躬運墳土,手植松柏,廬側枯柱,枝葉再生。

    非孝通神明,誠感天地,不然,卉木曷以臻茲?服阕,除鳳閣舍人、内供奉、兼掌天官選事。

    自體國分官,以為人極;開物成務,式代天工。

    庶政攸歸,絲綸之寄為重;九流是總,衡石之地尤先。

    公入掌王言,語晉與長輿比德;出參铨管,在魏與平叔齊聲。

    非夫重望,孰諧佥屬。

    公履正逾貞,持平不撓。

    雖惟允樞揆,而有誤權豪。

    尋出為沂州刺史。

    則天皇帝提衡宅海,旰食經邦。

    懸日月以昭臨,式明非罪;張寰區而作,必在惟賢。

    特降恩勃追還,正除中書舍人。

    尋丁繼親憂去職。

    公生盡其養,孝德攸聞;沒緻其哀,孺孺過禮。

     恩旨權奪,複居舊任。

    公冠冕詞宗,彌綸學府。

    雖便繁百奏,吐洪河而不竭;密勿繁機,洞靈台而畢綜。

    由是上簡宸聽,驟回星紀。

    尋以疾罷。

    改授太子左谕德,遷使持節豫州諸軍事,又遷虢州刺史。

    公正以持身,德以被物,仁聲與和風共遠,惠化比時雨俱潤。

    遺愛所及,荊河結於去思;茂政必聞,虞虢歌其來晚。

    奏課連最,績用居多。

    尋遷太仆少卿、天官侍郎,又授鳳閣侍郎,兼知政事。

    公望乃時宗,才稱王佐。

    拔奇取異,跨蹑於山盧;獻可替否,儀形於旦。

    自再司流品,三入承明。

    嘗與季弟互登其職。

    一時歸美,四海榮之。

    而行高於人,遂贻誣毀。

     忽以非罪,殛於循州。

    天鑒孔明,載從昭雪。

    制辰州刺史。

    未拜,轉秘書少監兼修國史,并列禮部侍郎事。

    修則天聖後實錄成。

    有制賜爵扶陽縣開國子,食邑四百戶,賜物五百段;兼降玺書。

    又特奉勃撰則天聖後紀。

    聖文成。

    授銀青光祿大夫,兼賜紫服。

    公窮通一指,寵辱不驚。

    處泰彌守於清貞,居屯不渝於志節。

    黃金可铄,暫*垂天之羽;白無玷,複騰*雲之迹。

    以升延閣,以步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