曆年記下
關燈
小
中
大
斷繩索放脫,欲買路去,豈料司守備小舡一隻,陳千總舡一隻,頂緊追去。
初時賊舡有七、八十人,來時乘潮,去時潮未落急,所以兩舡追去,箭射者必倒,漸漸人少,将欲鈎住,被賊就近發一小炮,把司守備打死,陳千總舡回。
二十六日,楊将軍(按:即昭武将軍楊捷)到,将捉住海賊四人斬首在東關外小武當前,因司守備柩在内也。
城中哄動,兩日而止。
次日,将軍将陳千總責十五闆,本營兩把總捆打三十棍,發落安民而去。
又聞吳淞守汛參将,亦令箭去鎖拿。
四月初二日有赦到,赦免十三年至十七年民欠錢糧,因蕩平雲南、殺盡吳三桂子孫也。
初三日,縣公到蘇州,為餘撫台到任公座。
十二日二兄亡,竟無所存,而侄輩俱病,不勝慘極!侄婦瞿姑娘死,侄女二姑娘亦死,時症害人,可懼如此。
五月初二完漕清,幾月無害者,承糧書李方英用情。
餘瘧至此時尚不能好,疲倦極矣!限上俱大郎出去,此時聞有小報:“奉部議,據報賊舡四隻,何難撲滅,而聲張若是,将軍降級”等語。
江南江西總督于成龍到任,公正嚴明,清察利害,各府縣官畏極,從來見上司未嘗如是。
府縣不敢行一事,時時聞私行在某處,、又在某處。
及至各府縣有事,未幾.即有文到,如親見者,知之詳細,委曲備至,大都兩省遍地俱有細作。
據餘見其作為大,每府必有百人,所以緝訪确實。
再無差誤,拿問兩省縣官二十餘員,青浦知縣亦與焉。
至如衙蠹、土豪,拿去千人,到必三十闆,枷号三月,死者居多。
居恒布衣菜飯,作事精于決斷,比前海瑞更好十倍。
七月二十六日,至長壽寺,看并頭蓮,此種在缸内,起花四、五枝,有四朵并開、有二朵并開者,歎所罕見。
又往吳秀裔宅後看大蜂窠,蜂異于常,而窠大如大燈籠。
外邊月白色,内做葉子如蜜蜂,伹蜜蜂所為,逐片橫挂在内,此隻有底一竅,如碗口大,内葉子層層,懸在其上,亦見所未見。
棉花青苗起初極好,是月多大雨,竟減分數。
八月,花有捉,價三分,好者擔外,還租隻二十八斤,作米一石,米價每擔六錢,可謂賤極。
史知縣自十月開倉征漕起,從未比一限,至歲暮已完過九萬六千,至新年已足十分,從來所未見。
白銀十二月既比,二十日停限,是年革除合縣區圖保家,每年省費幾萬金,第一善政也。
十一月初四日,次女出嫁,忙有一月,方草草完事。
十一日,大伯、二伯造圹落葬。
歸備年物,匆匆過節。
康熙二十二年癸亥,餘五十六歲。
正月二十一日方出邑。
史縣公在正月内竟不比漕糧,十分完足。
二月十五漕舡開完,其年漕舡俱停在吳淞江内,因上年被劫故也。
二月二十日,内侄談二官猝死,可惜!其年開館在家,亦無外事。
至六月十三日,大兒惹一事,幸地方親友幫襯者多,卸官司一場于他人。
七月初三夜,日将沒,有黑虹一條,西南彎轉,直到底。
八月初旬即雨起,望後竟冷,九、十月旱。
十一月十一日,發大冷冰凍,南宅價人家出嫁,一嫁妝舡膠住杜家行河内,五六日後始得出去。
黃浦内生冰,冰排膠斷,周家嘴閘港口壞舡數隻,縣公停比較。
初時冰凍,即委捕衙至各渡吩咐,不許裝載多人,若風大,即禁不許搖渡。
随有白渡上一船,被冰排沖圍在内,飛報縣中,知縣親到渡口,着舡往救,救出多人?因而直至歲暮,竟寬比。
十二月初旬稍有暖意,初十夜大雷雨,十四夜又大風雨雷電,十八日迎春。
是月初六日,楊将軍黍中營張副總征剿海賊,發兵在吳淞開船,調集大沙船六十号。
據海邊人說:二十後在東海内打仗,賊舡敗去。
歲暮,年貨件件皆貴。
康熙二十三年歲次甲子,餘年五十七歲。
元旦天晴,此上元甲子第一日也。
初八日風太冷,夜雷電下雪,至十二日方有日色,十四夜又大雨雷電。
十六日出城,值餘秀官留飲,十七日方到邑中。
在大兄家會見董先二叔,言及歲暮海内打仗,捉住賊舡三隻,賊頭姓周,亦就擒,解都院過,轉解江甯總督去訖。
随會營中一友,說知其細:舊年十二月楊将軍差川沙營湯參将為先鋒,中營張副爺為都總兵,督戰舡二十四隻、兵一千五百名。
崇明水師提督,亦差先鋒一名、都督一名,統領水兵一千二百、戰舡二十四隻,下海會剿。
豈料賊舡止有七隻,做兩處停開。
湯參将領兵竟攻三隻頭舡,追趕南去。
崇明兵舡隻得攻打四隻頭舡,亦追趕逼近。
賊舡打一炮來,竟有聲無彈;官兵舡上打一炮去,正中桅樯,舡不能去,又發一炮去,打死舵工。
賊舡怆惶,大叫投降,官兵上舡逐一活擒,誰知為首者已在擒數,崇明将官竟獲頭功。
搜檢舡上有賊百人,止有米七石,牛肉甚多,銀子亦有,人參亦有,隻少米糧。
舡上之人亦苦極,審系海邊捉來者居多。
上年漕糧舡搶去二女,一女仍在,劉提督着人喚運軍家屬去領歸完叙,其姑曾配一賊,已死矣。
正月初八日,開完糧舡,其年系上海領頭幫,故舊冬漕米急如星火。
縣公十一日方去上司拜節,數日而歸,二月初四即往海上,迎接巡海大人事宜忙極,比前大不相同。
十九日餘同次兒往邑,為清明标墓也。
次日餘同次兒早出小南門,見吳淞兵馬、川沙兵馬及将軍營兵馬擠擁在倉上,迎接上司。
早膳後,于總督同巡海侍郎金、都察院圖到縣,由南黃浦而來,竟進吳淞江,過閘而西,往太倉去。
百姓萬人執香而接,許多将官盔甲跪地,總督竟不以為意。
在閘東停舡,打扶手起岸,往西步行兩箭之地,坐在大王廟内,放舡過閘西,又走到西邊下舡,并不作色,又不要供應。
餘見其身長面白,須髯皓然,又同走一人,一樣長須大面,寸步不離,據人說,是長随也,俱穿天青布箭衣,舊素緞外套。
乃去未兩月,聞四月十八日病亡。
于公年已望八,向來有痰疾,十七日還坐堂理事,十八早卯時身故。
布政按察等官進内衙檢視,所遺惟存白米六鬥、銀幾兩、布衣一箱、朝服一箱、字畫一箱而已,兩省總制,一貧如洗,此千古未有。
六月十一日,史縣公在铎庵,做五晝夜功德,追薦于總督,報答知遇也。
開喪五日,鄉紳庶人等及百工技藝,俱來吊奠,放聲拜哭,至誠之動人如此,亦未有事也。
又聞江南、江西兩省所有各府縣俱開喪,百姓哀恸亦如我邑。
江甯城内罷市幾日,各寺廟庵觀俱做功德追薦,百姓随地哭泣,情願斂銀為助喪費,夫人公子俱不肯受,雲:“老爺在日,尚且不要一錢,今死後忍害其名?”後來連吊禮俱不肯受,止受拜哭。
如此兩月,朝廷賜銀千兩助其喪,回山西綏德州去。
八月十七日大兄病亡,是日大兒在城歸報我知。
随于十九日出邑,正值三朝,幸而壽具以前備完,亦算全美。
雖家道清況,鋪設孝堂、享祭等項,亦稍稍盡禮,然亦苦極矣。
大伯一生好善,口中未嘗出一惡言,有生未嘗行一惡事,仁厚存心,謙和處世,而惟生大兄。
大兄亦端方謹慎,育養多男,俱屬夭亡。
故在病中因西宅二嫂死,即繼西房次子為嗣,五七期做五晝夜功德,開喪兩日,停柩在家。
是年捉棉花極盛,可稱大有,畝三百斤,次者二百斤,極晚極低者亦擔外,米豆俱倍收,價俱賤極。
九月二十四日,聖駕南巡,頒赦,凡是日以前詞訟俱赦免。
又有憲示,内開雲:“奉旨,南巡耑為問民疾苦,觀風問俗
初時賊舡有七、八十人,來時乘潮,去時潮未落急,所以兩舡追去,箭射者必倒,漸漸人少,将欲鈎住,被賊就近發一小炮,把司守備打死,陳千總舡回。
二十六日,楊将軍(按:即昭武将軍楊捷)到,将捉住海賊四人斬首在東關外小武當前,因司守備柩在内也。
城中哄動,兩日而止。
次日,将軍将陳千總責十五闆,本營兩把總捆打三十棍,發落安民而去。
又聞吳淞守汛參将,亦令箭去鎖拿。
四月初二日有赦到,赦免十三年至十七年民欠錢糧,因蕩平雲南、殺盡吳三桂子孫也。
初三日,縣公到蘇州,為餘撫台到任公座。
十二日二兄亡,竟無所存,而侄輩俱病,不勝慘極!侄婦瞿姑娘死,侄女二姑娘亦死,時症害人,可懼如此。
五月初二完漕清,幾月無害者,承糧書李方英用情。
餘瘧至此時尚不能好,疲倦極矣!限上俱大郎出去,此時聞有小報:“奉部議,據報賊舡四隻,何難撲滅,而聲張若是,将軍降級”等語。
江南江西總督于成龍到任,公正嚴明,清察利害,各府縣官畏極,從來見上司未嘗如是。
府縣不敢行一事,時時聞私行在某處,、又在某處。
及至各府縣有事,未幾.即有文到,如親見者,知之詳細,委曲備至,大都兩省遍地俱有細作。
據餘見其作為大,每府必有百人,所以緝訪确實。
再無差誤,拿問兩省縣官二十餘員,青浦知縣亦與焉。
至如衙蠹、土豪,拿去千人,到必三十闆,枷号三月,死者居多。
居恒布衣菜飯,作事精于決斷,比前海瑞更好十倍。
七月二十六日,至長壽寺,看并頭蓮,此種在缸内,起花四、五枝,有四朵并開、有二朵并開者,歎所罕見。
又往吳秀裔宅後看大蜂窠,蜂異于常,而窠大如大燈籠。
外邊月白色,内做葉子如蜜蜂,伹蜜蜂所為,逐片橫挂在内,此隻有底一竅,如碗口大,内葉子層層,懸在其上,亦見所未見。
棉花青苗起初極好,是月多大雨,竟減分數。
八月,花有捉,價三分,好者擔外,還租隻二十八斤,作米一石,米價每擔六錢,可謂賤極。
史知縣自十月開倉征漕起,從未比一限,至歲暮已完過九萬六千,至新年已足十分,從來所未見。
白銀十二月既比,二十日停限,是年革除合縣區圖保家,每年省費幾萬金,第一善政也。
十一月初四日,次女出嫁,忙有一月,方草草完事。
十一日,大伯、二伯造圹落葬。
歸備年物,匆匆過節。
康熙二十二年癸亥,餘五十六歲。
正月二十一日方出邑。
史縣公在正月内竟不比漕糧,十分完足。
二月十五漕舡開完,其年漕舡俱停在吳淞江内,因上年被劫故也。
二月二十日,内侄談二官猝死,可惜!其年開館在家,亦無外事。
至六月十三日,大兒惹一事,幸地方親友幫襯者多,卸官司一場于他人。
七月初三夜,日将沒,有黑虹一條,西南彎轉,直到底。
八月初旬即雨起,望後竟冷,九、十月旱。
十一月十一日,發大冷冰凍,南宅價人家出嫁,一嫁妝舡膠住杜家行河内,五六日後始得出去。
黃浦内生冰,冰排膠斷,周家嘴閘港口壞舡數隻,縣公停比較。
初時冰凍,即委捕衙至各渡吩咐,不許裝載多人,若風大,即禁不許搖渡。
随有白渡上一船,被冰排沖圍在内,飛報縣中,知縣親到渡口,着舡往救,救出多人?因而直至歲暮,竟寬比。
十二月初旬稍有暖意,初十夜大雷雨,十四夜又大風雨雷電,十八日迎春。
是月初六日,楊将軍黍中營張副總征剿海賊,發兵在吳淞開船,調集大沙船六十号。
據海邊人說:二十後在東海内打仗,賊舡敗去。
歲暮,年貨件件皆貴。
康熙二十三年歲次甲子,餘年五十七歲。
元旦天晴,此上元甲子第一日也。
初八日風太冷,夜雷電下雪,至十二日方有日色,十四夜又大雨雷電。
十六日出城,值餘秀官留飲,十七日方到邑中。
在大兄家會見董先二叔,言及歲暮海内打仗,捉住賊舡三隻,賊頭姓周,亦就擒,解都院過,轉解江甯總督去訖。
随會營中一友,說知其細:舊年十二月楊将軍差川沙營湯參将為先鋒,中營張副爺為都總兵,督戰舡二十四隻、兵一千五百名。
崇明水師提督,亦差先鋒一名、都督一名,統領水兵一千二百、戰舡二十四隻,下海會剿。
豈料賊舡止有七隻,做兩處停開。
湯參将領兵竟攻三隻頭舡,追趕南去。
崇明兵舡隻得攻打四隻頭舡,亦追趕逼近。
賊舡打一炮來,竟有聲無彈;官兵舡上打一炮去,正中桅樯,舡不能去,又發一炮去,打死舵工。
賊舡怆惶,大叫投降,官兵上舡逐一活擒,誰知為首者已在擒數,崇明将官竟獲頭功。
搜檢舡上有賊百人,止有米七石,牛肉甚多,銀子亦有,人參亦有,隻少米糧。
舡上之人亦苦極,審系海邊捉來者居多。
上年漕糧舡搶去二女,一女仍在,劉提督着人喚運軍家屬去領歸完叙,其姑曾配一賊,已死矣。
正月初八日,開完糧舡,其年系上海領頭幫,故舊冬漕米急如星火。
縣公十一日方去上司拜節,數日而歸,二月初四即往海上,迎接巡海大人事宜忙極,比前大不相同。
十九日餘同次兒往邑,為清明标墓也。
次日餘同次兒早出小南門,見吳淞兵馬、川沙兵馬及将軍營兵馬擠擁在倉上,迎接上司。
早膳後,于總督同巡海侍郎金、都察院圖到縣,由南黃浦而來,竟進吳淞江,過閘而西,往太倉去。
百姓萬人執香而接,許多将官盔甲跪地,總督竟不以為意。
在閘東停舡,打扶手起岸,往西步行兩箭之地,坐在大王廟内,放舡過閘西,又走到西邊下舡,并不作色,又不要供應。
餘見其身長面白,須髯皓然,又同走一人,一樣長須大面,寸步不離,據人說,是長随也,俱穿天青布箭衣,舊素緞外套。
乃去未兩月,聞四月十八日病亡。
于公年已望八,向來有痰疾,十七日還坐堂理事,十八早卯時身故。
布政按察等官進内衙檢視,所遺惟存白米六鬥、銀幾兩、布衣一箱、朝服一箱、字畫一箱而已,兩省總制,一貧如洗,此千古未有。
六月十一日,史縣公在铎庵,做五晝夜功德,追薦于總督,報答知遇也。
開喪五日,鄉紳庶人等及百工技藝,俱來吊奠,放聲拜哭,至誠之動人如此,亦未有事也。
又聞江南、江西兩省所有各府縣俱開喪,百姓哀恸亦如我邑。
江甯城内罷市幾日,各寺廟庵觀俱做功德追薦,百姓随地哭泣,情願斂銀為助喪費,夫人公子俱不肯受,雲:“老爺在日,尚且不要一錢,今死後忍害其名?”後來連吊禮俱不肯受,止受拜哭。
如此兩月,朝廷賜銀千兩助其喪,回山西綏德州去。
八月十七日大兄病亡,是日大兒在城歸報我知。
随于十九日出邑,正值三朝,幸而壽具以前備完,亦算全美。
雖家道清況,鋪設孝堂、享祭等項,亦稍稍盡禮,然亦苦極矣。
大伯一生好善,口中未嘗出一惡言,有生未嘗行一惡事,仁厚存心,謙和處世,而惟生大兄。
大兄亦端方謹慎,育養多男,俱屬夭亡。
故在病中因西宅二嫂死,即繼西房次子為嗣,五七期做五晝夜功德,開喪兩日,停柩在家。
是年捉棉花極盛,可稱大有,畝三百斤,次者二百斤,極晚極低者亦擔外,米豆俱倍收,價俱賤極。
九月二十四日,聖駕南巡,頒赦,凡是日以前詞訟俱赦免。
又有憲示,内開雲:“奉旨,南巡耑為問民疾苦,觀風問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