爾朱榮傳
關燈
小
中
大
今天關西雖然平定,然士兵未可役使,太行山南面鄰近的敵人,理無發召,王師雖然衆多,頻頻被其打敗,人們擔驚受怕,形勢實在難以應付。
朝廷若不改弦更張,重思方略,那就無法以保萬全。
按微臣愚陋的想法,蠕蠕主阿那環荷戴國家厚恩,未必就忘報答,臣請求派一名使者慰問那環。
随即朝廷發兵向東,直趨下口,揚威振武,以搗其背;北海的軍隊,鎮撫相部,加強警備,以擋那環前路;微臣統領的兵士雖少,也盡最大努力,自井陉以北,隘口以西,分别防守險要之地,攻擊其肘腋部位。
葛榮雖然吞并洛周,皇上威力未加于他,且他部下人心不齊,完全可以分而化之。
”于是,爾朱榮便嚴令約整部下,廣招義勇之士,北方捍守馬邑,東邊塞填井陉。
不久碰上肅宗駕崩,皇帝死得十分突然,爾朱榮聽說,勃然大怒,聲稱肯定是鄭俨、徐纥做的手腳,他與元天穆秘密商議帶兵入京,拯救朝廷,讨伐逆賊,安定局勢。
于是上表直言說:“臣驚聞德高望重的我皇帝背棄萬民而去,痛苦萬分,号啕頓哭,五髒六腑為之摧裂。
臣仰尋诏書旨意,實在震驚扼腕。
如今,天下百姓,議論紛紛,異口同聲,都說德高我皇,猝然離世,是被毒害所緻。
臣等耳聽衆說,靜心細想。
上個月二十五日聖體有病,到了二十六日便突然去世。
思前想後,這确實讓人弄不明白。
況且天子有病,侍奉大臣不離左右,親屬貴戚,皇室禦醫,瞻仰病情,面奉陛下音旨,親身仰承聖上顧托。
哪裡會有剛生病時不召醫生,逝世後沒有料理的事情,這要讓天下人不感到奇怪驚愕,四海百姓不為之垂頭喪氣,辦得到嗎?又皇後生女,稱為儲君,疑惑朝野,表面悲哀,實則慶幸,宗廟之中,祖先被欺,天下百姓,離心離德,緻使七百危如累卵,國家毀于一朝,正是選君于嬰孩之中,寄治乳抱之日,必然導緻奸臣逆豎把持朝政,亂臣賊子破壞綱紀,他們便可随心所欲地指影以行權力,借形而弄诏令,這就是蒙住眼睛捕捉麻雀,塞着耳朵盜取銅鐘。
而今秦、隴塵土飛揚,趙、魏雲起霧合,醜奴攻勢逼近豳、雍,葛榮、就德侵犯黃河、海邊一帶,楚兵吳卒近如咫尺。
古人說:國家不幸,是鄰國的福氣。
他們一旦聽說皇帝逝世,哪個不想占些便宜?臣想德高望重的皇帝以德治天下,且以正君登極,猶且邊境烽火、狼煙不斷,妖寇不滅,何況現在聽從佞臣之計,按照親戚的意見,共推潘妃的女兒哄騙百姓,奉舉尚不會言語的小兒君臨四海,這想使天下安甯和平,愚臣聞所未聞。
微臣誠摯希望朝廷留聰明賢良的愛慈之心,冷靜下來,稍作考慮,洞照微臣赤膽忠心,體察微臣誠懇的意圖,讓我趕赴朝廷,參與大議,詢問侍臣皇帝駕崩緣由,調查禁軍所不知道的情況,把徐纥、鄭俨之徒送諸刑律,以雪朝廷齊天大恥,謝答遠近怨怒。
然後召集宗族親屬,推選其中年齡合适,聲望很高的人,改承寶運,那就會使四海氣象更新複蘇,實是百姓的幸運。
”于是爾朱榮帶領将帥趕赴京師。
靈太後十分害怕,下诏命李神軌為大都督,準備在大行設防阻擋。
爾朱榮上表直陳之始,派遣侄子爾朱天光、親信奚毅以及倉頭王相進入洛陽,讓他們與自己的堂弟一起秘密商議廢立之事。
天光見到莊帝,陳述爾朱榮的心願,皇帝贊許爾朱榮的想法。
爾朱天光等人回到北地,爾朱榮正從晉陽出發。
聽說如此,猶自懷疑朝廷所立是否屬實,于是便以銅鑄造高祖以及鹹陽王禧等六王子孫像,造成的是誰誰便應當被奉為君主,隻有莊帝像成功了。
爾朱榮軍隊駐紮河内,他又派王相秘密入京奉迎皇帝,皇帝與其兄彭城王劭、弟始平王子正從高渚偷偷渡過黃河來到爾朱榮駐軍處。
爾朱榮的将士齊聲高喊皇帝萬歲。
當時是武泰元年(528)四月九日。
十一日,爾朱榮擁戴莊帝為君主,莊帝下诏任命爾朱榮為持節使、侍中、都督中外諸軍事、大将軍、開府,兼任尚書令、領軍将軍、領左右、太原王,食邑二萬戶。
十二日,文武百官全都在行宮朝拜皇帝。
十三日,爾朱榮被武衛将軍費穆的說教所迷惑,便引導迎駕的文武百官到行宮西北,說打算祭祀蒼天。
朝廷官僚集合到一起之後,爾朱榮的騎兵列隊環繞,把他們團團圍住,爾朱榮責問大臣們天下喪亂,明帝猝然駕崩的緣由,說這全都怪你們這幫貪婪酷虐的臣子,不相匡救輔佐所導緻的結果。
說完,便讓士兵亂殺亂砍,王公卿士全都斂手就戮,死者達一千三百餘人,皇弟、皇兄也一起被害,靈太後、年少的君主那天也一齊突然死亡。
爾朱榮于是滋生大志,命令禦史趙元則制造禅文,派數十人把莊帝遷到河橋安頓。
到了夜裡四更時,又擁皇帝南還至行宮幕營。
莊帝憂憤交加,無計可施,于是命人向爾朱榮宣明旨意說:“帝王更替頻繁,盛衰沒有常度,而今大魏既遭噩運,天下瓦解。
将軍您仗義而起,所向披靡,這是天意,不是人力所能。
我投奔這裡,本為保存性命,帝王這樣高位豈敢妄自希求。
面對将軍您的逼迫,我所能做的隻能權且順乎您所請而已。
而今國運已經轉移,天命在您,将軍您應及時登位。
将軍您假如一定推辭不就,打算保存大魏社稷,也任您重擇親賢,共同輔佐擁戴大魏江山。
”爾朱榮本已有篡權企圖,于是用金鑄造自己的銅像,連鑄四次,都未成功。
當時幽州人劉靈助擅長占蔔,被爾朱榮所信任,他說天時人事不可勉強啊。
爾朱榮也精神恍惚,難以自持,很久才醒悟過來,繼而便愧慚後悔起來。
正在此時,獻武王、爾朱榮外兵參軍司馬子如等痛切直言,陳述不可取而代之的道理。
爾朱榮說:“像我這樣罪大惡極的錯誤,我隻有一死以謝朝廷,今天朝廷處在如此危險的關頭,有什麼計策可救國家。
”武王等人說:“不如歸還奉戴長樂,以安定天下。
”這樣便還奉莊帝即帝位。
十四日,皇帝車駕入洛陽帝宮。
這些時,民間有的說要遷都晉陽,有的說爾朱榮縱兵大肆掠奪,人們紛紛驚恐難當,人情洶洶,駭悸震忄栗,京城士子全都外逃,一個不剩,沒誰再敢出頭露面,衙門空虛,官府廢曠。
爾朱榮聽說這種情況,上書說:“臣我世世代代身
朝廷若不改弦更張,重思方略,那就無法以保萬全。
按微臣愚陋的想法,蠕蠕主阿那環荷戴國家厚恩,未必就忘報答,臣請求派一名使者慰問那環。
随即朝廷發兵向東,直趨下口,揚威振武,以搗其背;北海的軍隊,鎮撫相部,加強警備,以擋那環前路;微臣統領的兵士雖少,也盡最大努力,自井陉以北,隘口以西,分别防守險要之地,攻擊其肘腋部位。
葛榮雖然吞并洛周,皇上威力未加于他,且他部下人心不齊,完全可以分而化之。
”于是,爾朱榮便嚴令約整部下,廣招義勇之士,北方捍守馬邑,東邊塞填井陉。
不久碰上肅宗駕崩,皇帝死得十分突然,爾朱榮聽說,勃然大怒,聲稱肯定是鄭俨、徐纥做的手腳,他與元天穆秘密商議帶兵入京,拯救朝廷,讨伐逆賊,安定局勢。
于是上表直言說:“臣驚聞德高望重的我皇帝背棄萬民而去,痛苦萬分,号啕頓哭,五髒六腑為之摧裂。
臣仰尋诏書旨意,實在震驚扼腕。
如今,天下百姓,議論紛紛,異口同聲,都說德高我皇,猝然離世,是被毒害所緻。
臣等耳聽衆說,靜心細想。
上個月二十五日聖體有病,到了二十六日便突然去世。
思前想後,這确實讓人弄不明白。
況且天子有病,侍奉大臣不離左右,親屬貴戚,皇室禦醫,瞻仰病情,面奉陛下音旨,親身仰承聖上顧托。
哪裡會有剛生病時不召醫生,逝世後沒有料理的事情,這要讓天下人不感到奇怪驚愕,四海百姓不為之垂頭喪氣,辦得到嗎?又皇後生女,稱為儲君,疑惑朝野,表面悲哀,實則慶幸,宗廟之中,祖先被欺,天下百姓,離心離德,緻使七百危如累卵,國家毀于一朝,正是選君于嬰孩之中,寄治乳抱之日,必然導緻奸臣逆豎把持朝政,亂臣賊子破壞綱紀,他們便可随心所欲地指影以行權力,借形而弄诏令,這就是蒙住眼睛捕捉麻雀,塞着耳朵盜取銅鐘。
而今秦、隴塵土飛揚,趙、魏雲起霧合,醜奴攻勢逼近豳、雍,葛榮、就德侵犯黃河、海邊一帶,楚兵吳卒近如咫尺。
古人說:國家不幸,是鄰國的福氣。
他們一旦聽說皇帝逝世,哪個不想占些便宜?臣想德高望重的皇帝以德治天下,且以正君登極,猶且邊境烽火、狼煙不斷,妖寇不滅,何況現在聽從佞臣之計,按照親戚的意見,共推潘妃的女兒哄騙百姓,奉舉尚不會言語的小兒君臨四海,這想使天下安甯和平,愚臣聞所未聞。
微臣誠摯希望朝廷留聰明賢良的愛慈之心,冷靜下來,稍作考慮,洞照微臣赤膽忠心,體察微臣誠懇的意圖,讓我趕赴朝廷,參與大議,詢問侍臣皇帝駕崩緣由,調查禁軍所不知道的情況,把徐纥、鄭俨之徒送諸刑律,以雪朝廷齊天大恥,謝答遠近怨怒。
然後召集宗族親屬,推選其中年齡合适,聲望很高的人,改承寶運,那就會使四海氣象更新複蘇,實是百姓的幸運。
”于是爾朱榮帶領将帥趕赴京師。
靈太後十分害怕,下诏命李神軌為大都督,準備在大行設防阻擋。
爾朱榮上表直陳之始,派遣侄子爾朱天光、親信奚毅以及倉頭王相進入洛陽,讓他們與自己的堂弟一起秘密商議廢立之事。
天光見到莊帝,陳述爾朱榮的心願,皇帝贊許爾朱榮的想法。
爾朱天光等人回到北地,爾朱榮正從晉陽出發。
聽說如此,猶自懷疑朝廷所立是否屬實,于是便以銅鑄造高祖以及鹹陽王禧等六王子孫像,造成的是誰誰便應當被奉為君主,隻有莊帝像成功了。
爾朱榮軍隊駐紮河内,他又派王相秘密入京奉迎皇帝,皇帝與其兄彭城王劭、弟始平王子正從高渚偷偷渡過黃河來到爾朱榮駐軍處。
爾朱榮的将士齊聲高喊皇帝萬歲。
當時是武泰元年(528)四月九日。
十一日,爾朱榮擁戴莊帝為君主,莊帝下诏任命爾朱榮為持節使、侍中、都督中外諸軍事、大将軍、開府,兼任尚書令、領軍将軍、領左右、太原王,食邑二萬戶。
十二日,文武百官全都在行宮朝拜皇帝。
十三日,爾朱榮被武衛将軍費穆的說教所迷惑,便引導迎駕的文武百官到行宮西北,說打算祭祀蒼天。
朝廷官僚集合到一起之後,爾朱榮的騎兵列隊環繞,把他們團團圍住,爾朱榮責問大臣們天下喪亂,明帝猝然駕崩的緣由,說這全都怪你們這幫貪婪酷虐的臣子,不相匡救輔佐所導緻的結果。
說完,便讓士兵亂殺亂砍,王公卿士全都斂手就戮,死者達一千三百餘人,皇弟、皇兄也一起被害,靈太後、年少的君主那天也一齊突然死亡。
爾朱榮于是滋生大志,命令禦史趙元則制造禅文,派數十人把莊帝遷到河橋安頓。
到了夜裡四更時,又擁皇帝南還至行宮幕營。
莊帝憂憤交加,無計可施,于是命人向爾朱榮宣明旨意說:“帝王更替頻繁,盛衰沒有常度,而今大魏既遭噩運,天下瓦解。
将軍您仗義而起,所向披靡,這是天意,不是人力所能。
我投奔這裡,本為保存性命,帝王這樣高位豈敢妄自希求。
面對将軍您的逼迫,我所能做的隻能權且順乎您所請而已。
而今國運已經轉移,天命在您,将軍您應及時登位。
将軍您假如一定推辭不就,打算保存大魏社稷,也任您重擇親賢,共同輔佐擁戴大魏江山。
”爾朱榮本已有篡權企圖,于是用金鑄造自己的銅像,連鑄四次,都未成功。
當時幽州人劉靈助擅長占蔔,被爾朱榮所信任,他說天時人事不可勉強啊。
爾朱榮也精神恍惚,難以自持,很久才醒悟過來,繼而便愧慚後悔起來。
正在此時,獻武王、爾朱榮外兵參軍司馬子如等痛切直言,陳述不可取而代之的道理。
爾朱榮說:“像我這樣罪大惡極的錯誤,我隻有一死以謝朝廷,今天朝廷處在如此危險的關頭,有什麼計策可救國家。
”武王等人說:“不如歸還奉戴長樂,以安定天下。
”這樣便還奉莊帝即帝位。
十四日,皇帝車駕入洛陽帝宮。
這些時,民間有的說要遷都晉陽,有的說爾朱榮縱兵大肆掠奪,人們紛紛驚恐難當,人情洶洶,駭悸震忄栗,京城士子全都外逃,一個不剩,沒誰再敢出頭露面,衙門空虛,官府廢曠。
爾朱榮聽說這種情況,上書說:“臣我世世代代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