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顯宗傳
關燈
小
中
大
韓顯宗說:“看到卿等所寫的《燕志》以及在齊地時所詠誦的詩歌,比自往而來的文字強出許多。
然而你在著述方面的功績,我仍未見到,應當在監、令們那裡進一步了解。
校比愛卿才能,我看可居中等。
”又對程靈虬說:“你比韓顯宗又有些差别,我看可居下上等。
”韓顯宗說:“為臣才學品第短粗輕淺,陛下卻大加誇獎,甚至與崔光相比,實在是優遇太過。
但臣私下認為陛下貴古而賤今,人臣學識微薄,才識短淺,實在不敢仰比古往聖人,但遭逢聖明之世,眼睹惟新之舉,掌筆有司,實錄時事,為臣也覺得并不慚比于後人。
過去揚雄著《太玄經》,當年不免遭受批評,但二百年後,卻越出諸子。
為臣今天所撰,雖然未必充分表現聖帝經曆,以至與日月同輝,但萬代之後,後人仰觀祖宗巍巍之功,皇上睹陛下光天之德,也沒什麼比《唐典》遜色、比《虞書》稍差的地方。
”魏高祖說:“假使我無愧于虞舜,卿比堯臣又如何呢?”韓顯宗說:“臣聽說為君的不能獨自治理天下,所以設立百官以分理國家事務。
而陛下與堯舜齊名,公卿們哪敢比古代的八元遜色。
”魏高祖說:“你任著作之職,僅能說是稱職而已,還不能說是良吏。
”韓顯宗說:“臣仰逢明時,直筆而書毫不畏怕,又不受人賄賂,夜晚安眠,白天美食,這是為臣比當年班固、司馬遷優越的地方。
”高祖不以為然地笑了。
後來,韓顯宗與員外郎崔逸等人一起議定朝廷儀禮。
魏高祖曾經下诏書告示群官:“自近代以來,出身高低,總有一定的分别。
朕覺得這樣可以,又覺得這樣不行。
大家應該加以讨論。
”李沖回答說:“不知自從上古以來,設置官員列出朝位,是為的給他們富裕之地,還是想使官員們有益于時政?”高祖說:“都是想讓他們治理國家。
”李沖說:“如果是要他們治理國家,陛下今天為什麼專門推崇門第品位,而沒有選拔人才的诏文?”高祖說:“如有特殊人才,朕不愁不知道。
然而士君子門庭之中,即使沒有治世奇才,隻要他們德行純厚笃實,朕便沒有不用他們的理由。
”李沖說:“傅嚴、呂望,在古代哪裡稱得上是以門第出身而被薦舉呢?”高祖說:“像這樣的曠世奇才很少見,古往今來隻有一兩個人而已。
”李沖對衆官員說:“正要諸賢解救。
”秘書令李彪說:“眼下軍隊人員寡少,不足為國家之用。
臣心裡有想法,不敢盡言于聖日。
陛下如專論門第出身,不審分魯的三卿之後,還是選人以四科?”魏高祖說:“關于這與前面說法相同。
”韓顯宗說:“陛下恩澤光被洛邑,百禮惟新,國家興旺與否,全仗這種選舉。
為臣既然學識浮淺,不能夠援引古今,以證明此義,姑且便以國事論證它。
如果不審别中省、秘書監令的後代如何,讓他們都為秘書郎,向來為監、令們的後代,都可以當秘書監令、中書令不?”魏高祖說:“卿何不論當世華貴為監、令的呢?”韓顯宗說:“陛下認為物不可類比,不應該以貴承貴,以賤襲賤。
”魏高祖說:“如有高明卓著,才能出衆的,朕也不拘于此例。
”後來又讓韓顯宗為其本州中正。
太和二十一年(497),皇帝車駕南伐,韓顯宗為右軍府長史、征虜将軍、統軍。
軍隊駐紮在赭陽,蕭鸾守将成公期派遣他的軍主胡松、高法援等人帶領蠻賊前來偷襲軍營,韓顯宗親自率軍迎戰,砍下法援首級。
韓顯宗到新野,魏高祖下诏說:“卿破敵斬帥,大增軍隊聲勢,但朕正攻堅城,你為什麼不寫露布告示?”韓顯宗說:“臣過去聽說鎮南将軍王肅抓住兩三名俘虜,幾匹驢馬,都寫上露布,臣當時在東宮,私下裡每每發出嘲笑。
近日臣雖然仰憑聖上威靈,得以摧壞醜虜,然臣兵少力薄,擒斬敵人不多。
假如誇大事實,虛報功捷,效法當年王肅做法,其罪更大。
臣之所以收筆斂布,寬解聖上而已。
”魏高祖笑着說:“像愛卿這樣的功勞,實在是為國立下大功,等到赭陽平定之後,朕再檢審戰績,表記功勞。
”新野平定之後,魏高祖讓韓顯宗任鎮南、廣陽王元嘉府的谘議參軍。
韓顯宗後來上書表奏,很是誇耀,訴述前番征戰功勳。
皇帝下诏說:“韓顯宗斐然成章,很可怪責,進退無檢,虧損我朝清風。
像這樣都不糾整,将會助長不良風氣。
可把他交付尚書省,仔細推檢調查。
”兼尚書張彜上書奏請免去韓顯宗官職,皇帝下诏說:“韓顯宗雖然浮誇矯飾招緻過失,但他的才能仍可被用,哪裡能夠永被棄置呢!可以以白衣身份守谘議之職,以觀後效。
但他生性鄙陋狠兇,不足以參配榮華,可奪其□,并禁止他問訊諸王。
” 韓顯宗既然官途失意,遇信便往洛陽而去,于是又寫五言詩贈送禦史中尉李彪說:“賈生谪長沙,董儒詣臨江。
愧無若人迹,忽尋兩賢蹤。
追昔渠閣遊,策驽廁群龍。
如何情願奪,飄然獨遠從?痛哭去舊國,銜淚屆新邦。
哀哉無援民,嗷然失侶鴻。
彼蒼不我聞,千裡告志同。
”太和二十三年(499)去世。
韓顯宗撰《燕志》、《孝友傳》各十卷,所寫的文章,頗為流行。
景明初年(500~501),朝廷追述其赭陽之功,賜爵章武男。
然而你在著述方面的功績,我仍未見到,應當在監、令們那裡進一步了解。
校比愛卿才能,我看可居中等。
”又對程靈虬說:“你比韓顯宗又有些差别,我看可居下上等。
”韓顯宗說:“為臣才學品第短粗輕淺,陛下卻大加誇獎,甚至與崔光相比,實在是優遇太過。
但臣私下認為陛下貴古而賤今,人臣學識微薄,才識短淺,實在不敢仰比古往聖人,但遭逢聖明之世,眼睹惟新之舉,掌筆有司,實錄時事,為臣也覺得并不慚比于後人。
過去揚雄著《太玄經》,當年不免遭受批評,但二百年後,卻越出諸子。
為臣今天所撰,雖然未必充分表現聖帝經曆,以至與日月同輝,但萬代之後,後人仰觀祖宗巍巍之功,皇上睹陛下光天之德,也沒什麼比《唐典》遜色、比《虞書》稍差的地方。
”魏高祖說:“假使我無愧于虞舜,卿比堯臣又如何呢?”韓顯宗說:“臣聽說為君的不能獨自治理天下,所以設立百官以分理國家事務。
而陛下與堯舜齊名,公卿們哪敢比古代的八元遜色。
”魏高祖說:“你任著作之職,僅能說是稱職而已,還不能說是良吏。
”韓顯宗說:“臣仰逢明時,直筆而書毫不畏怕,又不受人賄賂,夜晚安眠,白天美食,這是為臣比當年班固、司馬遷優越的地方。
”高祖不以為然地笑了。
後來,韓顯宗與員外郎崔逸等人一起議定朝廷儀禮。
魏高祖曾經下诏書告示群官:“自近代以來,出身高低,總有一定的分别。
朕覺得這樣可以,又覺得這樣不行。
大家應該加以讨論。
”李沖回答說:“不知自從上古以來,設置官員列出朝位,是為的給他們富裕之地,還是想使官員們有益于時政?”高祖說:“都是想讓他們治理國家。
”李沖說:“如果是要他們治理國家,陛下今天為什麼專門推崇門第品位,而沒有選拔人才的诏文?”高祖說:“如有特殊人才,朕不愁不知道。
然而士君子門庭之中,即使沒有治世奇才,隻要他們德行純厚笃實,朕便沒有不用他們的理由。
”李沖說:“傅嚴、呂望,在古代哪裡稱得上是以門第出身而被薦舉呢?”高祖說:“像這樣的曠世奇才很少見,古往今來隻有一兩個人而已。
”李沖對衆官員說:“正要諸賢解救。
”秘書令李彪說:“眼下軍隊人員寡少,不足為國家之用。
臣心裡有想法,不敢盡言于聖日。
陛下如專論門第出身,不審分魯的三卿之後,還是選人以四科?”魏高祖說:“關于這與前面說法相同。
”韓顯宗說:“陛下恩澤光被洛邑,百禮惟新,國家興旺與否,全仗這種選舉。
為臣既然學識浮淺,不能夠援引古今,以證明此義,姑且便以國事論證它。
如果不審别中省、秘書監令的後代如何,讓他們都為秘書郎,向來為監、令們的後代,都可以當秘書監令、中書令不?”魏高祖說:“卿何不論當世華貴為監、令的呢?”韓顯宗說:“陛下認為物不可類比,不應該以貴承貴,以賤襲賤。
”魏高祖說:“如有高明卓著,才能出衆的,朕也不拘于此例。
”後來又讓韓顯宗為其本州中正。
太和二十一年(497),皇帝車駕南伐,韓顯宗為右軍府長史、征虜将軍、統軍。
軍隊駐紮在赭陽,蕭鸾守将成公期派遣他的軍主胡松、高法援等人帶領蠻賊前來偷襲軍營,韓顯宗親自率軍迎戰,砍下法援首級。
韓顯宗到新野,魏高祖下诏說:“卿破敵斬帥,大增軍隊聲勢,但朕正攻堅城,你為什麼不寫露布告示?”韓顯宗說:“臣過去聽說鎮南将軍王肅抓住兩三名俘虜,幾匹驢馬,都寫上露布,臣當時在東宮,私下裡每每發出嘲笑。
近日臣雖然仰憑聖上威靈,得以摧壞醜虜,然臣兵少力薄,擒斬敵人不多。
假如誇大事實,虛報功捷,效法當年王肅做法,其罪更大。
臣之所以收筆斂布,寬解聖上而已。
”魏高祖笑着說:“像愛卿這樣的功勞,實在是為國立下大功,等到赭陽平定之後,朕再檢審戰績,表記功勞。
”新野平定之後,魏高祖讓韓顯宗任鎮南、廣陽王元嘉府的谘議參軍。
韓顯宗後來上書表奏,很是誇耀,訴述前番征戰功勳。
皇帝下诏說:“韓顯宗斐然成章,很可怪責,進退無檢,虧損我朝清風。
像這樣都不糾整,将會助長不良風氣。
可把他交付尚書省,仔細推檢調查。
”兼尚書張彜上書奏請免去韓顯宗官職,皇帝下诏說:“韓顯宗雖然浮誇矯飾招緻過失,但他的才能仍可被用,哪裡能夠永被棄置呢!可以以白衣身份守谘議之職,以觀後效。
但他生性鄙陋狠兇,不足以參配榮華,可奪其□,并禁止他問訊諸王。
” 韓顯宗既然官途失意,遇信便往洛陽而去,于是又寫五言詩贈送禦史中尉李彪說:“賈生谪長沙,董儒詣臨江。
愧無若人迹,忽尋兩賢蹤。
追昔渠閣遊,策驽廁群龍。
如何情願奪,飄然獨遠從?痛哭去舊國,銜淚屆新邦。
哀哉無援民,嗷然失侶鴻。
彼蒼不我聞,千裡告志同。
”太和二十三年(499)去世。
韓顯宗撰《燕志》、《孝友傳》各十卷,所寫的文章,頗為流行。
景明初年(500~501),朝廷追述其赭陽之功,賜爵章武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