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昶傳
關燈
小
中
大
劉昶,字休道,劉義隆第九個兒子。
劉義隆在世時,劉昶被封為義陽王。
其兄劉駿為征北将軍、徐州刺史、開府。
等到劉駿的兒子劉子業繼父爵位,子業昏愦狂妄、肆無忌憚、暴虐成性,殘害自己親屬,他懷疑劉昶另有野心。
劉昶聽說,十分驚恐,派掌管文書典簽的虞法生上表請求入朝,以觀察劉子業的意圖。
劉子業說:“義陽王與太宰謀反,我本想讨伐他,今天知道他請求還朝,很好。
”又屢屢诘問法生:“義陽王謀反一事,你怎麼不禀報?”法生害怕惹禍,逃到彭城。
劉昶想襲擊建康,各郡都不同意,和平六年(465),于是丢下母親妻子,攜同女扮男裝的妾吳氏,結義随從六十多人,從小路投降朝廷。
一路上,随從多有背叛的,跟随劉昶到朝廷的隻有二十來個人。
劉昶雖然學問不很淵博廣闊,隻是略讀子史之類,但前後上表啟奏,都是他自己親手寫的。
朝廷嘉許器重他,讓他與武邑公主結婚,拜授侍中、征南将軍、驸馬都尉,封丹陽王。
一年多後公主逝世,又改娶建興長公主。
皇興年間,劉..派員外郎李豐到魏朝廷,顯祖召劉昶給劉..寫信,以兄弟的身份勸誡他。
劉..不回答,責備劉昶以母為國妾,與《春秋》中記載的荀..對楚稱外臣之禮的情況沒什麼兩樣。
不久,皇帝又讓劉昶再給劉..寫信。
劉昶上表說:“臣根植南方劉僞政權,托體雖不特殊,但任官為牧守,朝廷之中職位也高。
天殺的劉子業,殺害同宗族人,我隻好離本還歸皇魏,放棄先前官爵。
我的弟弟劉..廢棄侄子,自立為王,惡迹昭彰,遠近皆知。
而今皇上大義難傳遞,為臣之禮難以背棄,錦繡文章可撰,但背棄之事也不容臣再做。
臣如若再寫,就是不敬;重寫舊信,對方又不接納。
臣懇求皇恩浩蕩,免臣再答。
”朝廷答應了他的請求,拜授他為外都坐大官。
公主又死了,又改配平陽長公主。
劉昶喜愛犬馬,熱愛戰事,進入皇魏經曆數朝,仍是布衣皂冠,衣着簡樸,如同兇喪素服。
但是他呵斥責罵侍童奴仆,聲音中雜夾夷夏多種口音。
他即使在宮廷之上,諸位王公也經常戲弄他,打打鬧鬧,或捏手扭臂,以至嗷嗷直叫,大笑呼喊的聲音,常常傳到皇帝耳中。
魏高祖每每總是寬容他,從不追究。
但是到了他上書陳奏本國政事,談及征伐之事,他則能收斂笑容,常常涕淚雨下,以至悲切感動左右大臣。
但他本人天性狹隘急躁,喜怒無常,每每發起脾氣鞭打起人來,痛苦難當,對待南方士人,禮節多不周全,由于這些,别人都很怕他,躲他躲得遠遠的。
太和初年,轉任内都坐大官。
等到蕭道成殺了劉準,皇魏派遣衆将讨伐南方,皇帝下诏劉昶說:“卿先見高遠,早來皇魏。
卿宗廟不複血食,朕聽說此問,忿怒滿懷。
現在派遣大将軍率領南州士卒,讨伐逆豎,蕩除兇頑醜惡之人,為民除害。
南州清平之後,朕即賞賜你南方的土地,讓你重振往日基業。
”于是劉昶以本将軍與衆将一起同行。
路經徐州,在其母舊堂上哭拜,哀痛之情,感動随從人員。
于是劉昶遍尋故居,處處傷心落淚,左右之人也無不辛酸落淚。
到了軍隊所在地,準備戰鬥之前,劉昶四面拜過衆将士,自陳家國滅亡,蒙受朝廷恩撫的經過,語辭真誠,義理懇切,聲音氣勢激蕩昂揚,涕淚橫流,三軍将士都為之感歎不已。
後來劉昶擔心雨水季節來到,上表請求還師,皇帝答應了。
朝廷又加授他為儀同三司,領儀曹尚書。
當時改革朝廷儀典,皇帝下诏讓劉昶與蔣少遊兩人專管此事。
劉昶逐條陳述舊時儀式,無一遺忘。
魏高祖在宣文堂召見劉昶,劉昶啟奏說:“為臣原來本國不争氣,私有暴政,不能廢除昏邪選立有德之人,扶整傾倒危覆,為臣萬裡奔波,投歸皇魏,仰賴聖皇天慈,才得保全性命。
然而臣本國大恥未雪,痛楚慚愧時常折磨為臣。
正逢陛下厘校舊儀之始,臣希望陛下能略垂恩慈,把為臣安置邊關,讓臣招集舊人,以雪奇恥。
即使臣死,也勝過忍辱而活的有生之年。
”悲痛哭泣了很久。
魏高祖說:“愛卿你投誠于魏,已經過了幾個朝代了,但你自己本邦破滅,作為王者的你不能赈難救災,的确多有愧意。
但出朝任官之事,應當改日再論。
”後來朝廷以劉昶的女兒為鄉君。
魏高祖到宣文堂,見武興王楊集始。
既而引楊集始入宴,下诏給劉昶說:“楊集始是邊境的一方酋長,不足以當受諸侯的禮節,然而作為王者不遺漏掉小柄之臣,何況這一蕃之主,所以朕煩勞公卿于此
劉義隆在世時,劉昶被封為義陽王。
其兄劉駿為征北将軍、徐州刺史、開府。
等到劉駿的兒子劉子業繼父爵位,子業昏愦狂妄、肆無忌憚、暴虐成性,殘害自己親屬,他懷疑劉昶另有野心。
劉昶聽說,十分驚恐,派掌管文書典簽的虞法生上表請求入朝,以觀察劉子業的意圖。
劉子業說:“義陽王與太宰謀反,我本想讨伐他,今天知道他請求還朝,很好。
”又屢屢诘問法生:“義陽王謀反一事,你怎麼不禀報?”法生害怕惹禍,逃到彭城。
劉昶想襲擊建康,各郡都不同意,和平六年(465),于是丢下母親妻子,攜同女扮男裝的妾吳氏,結義随從六十多人,從小路投降朝廷。
一路上,随從多有背叛的,跟随劉昶到朝廷的隻有二十來個人。
劉昶雖然學問不很淵博廣闊,隻是略讀子史之類,但前後上表啟奏,都是他自己親手寫的。
朝廷嘉許器重他,讓他與武邑公主結婚,拜授侍中、征南将軍、驸馬都尉,封丹陽王。
一年多後公主逝世,又改娶建興長公主。
皇興年間,劉..派員外郎李豐到魏朝廷,顯祖召劉昶給劉..寫信,以兄弟的身份勸誡他。
劉..不回答,責備劉昶以母為國妾,與《春秋》中記載的荀..對楚稱外臣之禮的情況沒什麼兩樣。
不久,皇帝又讓劉昶再給劉..寫信。
劉昶上表說:“臣根植南方劉僞政權,托體雖不特殊,但任官為牧守,朝廷之中職位也高。
天殺的劉子業,殺害同宗族人,我隻好離本還歸皇魏,放棄先前官爵。
我的弟弟劉..廢棄侄子,自立為王,惡迹昭彰,遠近皆知。
而今皇上大義難傳遞,為臣之禮難以背棄,錦繡文章可撰,但背棄之事也不容臣再做。
臣如若再寫,就是不敬;重寫舊信,對方又不接納。
臣懇求皇恩浩蕩,免臣再答。
”朝廷答應了他的請求,拜授他為外都坐大官。
公主又死了,又改配平陽長公主。
劉昶喜愛犬馬,熱愛戰事,進入皇魏經曆數朝,仍是布衣皂冠,衣着簡樸,如同兇喪素服。
但是他呵斥責罵侍童奴仆,聲音中雜夾夷夏多種口音。
他即使在宮廷之上,諸位王公也經常戲弄他,打打鬧鬧,或捏手扭臂,以至嗷嗷直叫,大笑呼喊的聲音,常常傳到皇帝耳中。
魏高祖每每總是寬容他,從不追究。
但是到了他上書陳奏本國政事,談及征伐之事,他則能收斂笑容,常常涕淚雨下,以至悲切感動左右大臣。
但他本人天性狹隘急躁,喜怒無常,每每發起脾氣鞭打起人來,痛苦難當,對待南方士人,禮節多不周全,由于這些,别人都很怕他,躲他躲得遠遠的。
太和初年,轉任内都坐大官。
等到蕭道成殺了劉準,皇魏派遣衆将讨伐南方,皇帝下诏劉昶說:“卿先見高遠,早來皇魏。
卿宗廟不複血食,朕聽說此問,忿怒滿懷。
現在派遣大将軍率領南州士卒,讨伐逆豎,蕩除兇頑醜惡之人,為民除害。
南州清平之後,朕即賞賜你南方的土地,讓你重振往日基業。
”于是劉昶以本将軍與衆将一起同行。
路經徐州,在其母舊堂上哭拜,哀痛之情,感動随從人員。
于是劉昶遍尋故居,處處傷心落淚,左右之人也無不辛酸落淚。
到了軍隊所在地,準備戰鬥之前,劉昶四面拜過衆将士,自陳家國滅亡,蒙受朝廷恩撫的經過,語辭真誠,義理懇切,聲音氣勢激蕩昂揚,涕淚橫流,三軍将士都為之感歎不已。
後來劉昶擔心雨水季節來到,上表請求還師,皇帝答應了。
朝廷又加授他為儀同三司,領儀曹尚書。
當時改革朝廷儀典,皇帝下诏讓劉昶與蔣少遊兩人專管此事。
劉昶逐條陳述舊時儀式,無一遺忘。
魏高祖在宣文堂召見劉昶,劉昶啟奏說:“為臣原來本國不争氣,私有暴政,不能廢除昏邪選立有德之人,扶整傾倒危覆,為臣萬裡奔波,投歸皇魏,仰賴聖皇天慈,才得保全性命。
然而臣本國大恥未雪,痛楚慚愧時常折磨為臣。
正逢陛下厘校舊儀之始,臣希望陛下能略垂恩慈,把為臣安置邊關,讓臣招集舊人,以雪奇恥。
即使臣死,也勝過忍辱而活的有生之年。
”悲痛哭泣了很久。
魏高祖說:“愛卿你投誠于魏,已經過了幾個朝代了,但你自己本邦破滅,作為王者的你不能赈難救災,的确多有愧意。
但出朝任官之事,應當改日再論。
”後來朝廷以劉昶的女兒為鄉君。
魏高祖到宣文堂,見武興王楊集始。
既而引楊集始入宴,下诏給劉昶說:“楊集始是邊境的一方酋長,不足以當受諸侯的禮節,然而作為王者不遺漏掉小柄之臣,何況這一蕃之主,所以朕煩勞公卿于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