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芳傳

關燈
師保以教,使國中子弟學受,外則有太學、庠序的官職。

    ’由此而論,國學在宮殿之内,太學在皇廷之外,很明确了。

    案如《洛陽記》,還是仿此設置的。

    臣愚蠢地認為:現在既已徙縣崧、鏶,皇宮遷居伊、洛,宮殿府寺,都依舊式,至于國學,怎麼就不照原樣了?校比舊事,其位置應在宮門左邊。

    至如太學,舊基仍在,仍舊營構。

    又過去太和二十年(496),朝廷下诏設立四門博士,在四門置學宮。

    臣按:從周朝溯上,學校隻有兩種,或尚西,或尚東,或者以在都城為貴,或以在郊郭為上。

    到了周代,學校有六。

    師氏居内,太學在國都,四小學在郊郭。

    《禮記》說周人‘養衆老于學校,學校在國都四郊’,《禮》又說:‘天子設立四學,當入學而太子立。

    ’注雲:‘四學,周代國都四郊的學校。

    ’案《大戴禮記163·了他的意見。

     遷任中書令,祭酒官職照舊。

    出任安東将軍、青州刺史。

    劉芳為政儒慢緩順,不能禁止奸邪盜賊,但廉潔清正,寡求少欲,無犯公私利益。

    還朝後,參預議定律令。

    劉芳斟酌古今,成為大議的主要人物,律令中損減增益的内容,大多出自劉芳的意圖。

    魏世宗以朝廷禮儀多有缺損,其一切議論,都交給劉芳修正。

    于是朝廷中吉兇大事都找劉芳咨詢訪求了。

     轉任太常卿,劉芳以所設置的五郊以及日月的位置,離都城的裡數于禮有相違背的地方,又加上對靈星、周公的祭禮儀式,覺得不應該隸屬太常寺,于是上疏說: “臣聞國家大事,沒有比郊祀更重要的了,郊祀的根本,實質是在審定位置。

    所以列聖區别之言,彰明浩浩典籍;先儒正确之論,昭著于經史。

    為臣學識談不上通經,業也不能說通古,怎敢輕率地奏陳瞽妄之言,妄陳管見之說。

    臣竊見所設置的祭壇祀祠遠近的法度,考證典制,或許有欠妥的地方,臣既忝居此職,請陳膚淺之見。

     “《孟春令》說‘其數八’,又說‘迎春于東郊’。

    盧植說:‘東郊,八裡郊也。

    ’賈逵說:‘東郊,木帝太昊,距京都八裡。

    ’許慎說:‘東郊,八裡郊也。

    ’鄭玄《孟春令》注雲:‘王者居明堂。

    《禮》曰:王者出城十五裡迎歲,是殷代禮制。

    《周禮》曰,在離城十五裡的近郊祭祀。

    ’鄭玄另注說:‘東郊,離都城八裡。

    ’高誘說:‘帝迎于東方,壇祠在離都城八裡的郊郭。

    ’王肅說:‘東郊,八裡,因木數。

    ’這都同是春郊壇祠離都城八裡的明據。

    《孟夏令》雲‘其數七’,又說‘迎夏于南郊’。

    盧植說:‘南郊,七裡郊也。

    ’賈逵說:‘南郊壇祠,祭火帝炎帝,離都城七裡。

    ’許慎說:‘南郊壇祠,在離都城七裡的郊郭。

    ’鄭玄說:‘南郊,離都城七裡。

    ’高誘說:‘南郊,七裡郊也。

    ’王肅說:‘南郊壇祠,離都城七裡,因于火數。

    ’這又是南郊壇祠離城七裡的詳細根據。

    《中央令》說:‘其數五。

    ’盧植說:‘中郊,五裡之郊也。

    ’賈逵說:‘中兆,黃帝之位,并南郊之季,所以說兆五帝于四郊。

    ’鄭玄說:‘中郊,在西南未地,離都城五裡。

    ’這又是中郊五裡的明據。

    《孟秋令》說‘其數九’,又說‘迎秋于西郊’。

    盧植說:‘西郊壇祠,在離城九裡的郊郭。

    ’賈逵說:‘西郊,祭金帝少..,在離都城九裡的地方。

    ’許慎說:‘西郊壇祠,在離城九裡的郊郭。

    ’鄭玄說:‘西郊,去都城九裡。

    ’高誘說:‘西郊壇祠,在離城九裡郊郭。

    ’王肅說:‘西郊,九裡,因金數。

    ’這又是西郊九裡的明據。

    《孟冬令》說‘其數六’,又說‘迎冬于北郊’。

    盧植說:‘北郊壇祠,在離都城六裡的郊郭。

    ’賈逵說:‘北郊壇祠,祭祀水帝颛顼,在離城六裡的郊郭。

    ’許慎說:‘北郊壇祠,在離城六裡的郊郭。

    ’鄭玄說:‘北郊壇祠,離城六裡。

    ’高誘說:‘北郊,六裡之郊也。

    ’王肅說:‘北郊六裡,因水之數也。

    ’這又是北郊六裡的明據。

    宋氏《含文嘉》注說:‘《周禮》,王郊千裡,二十分其一為近郊。

    近郊五十裡,一百裡則為遠郊,迎祭王氣都在近郊舉行。

    漢代不設王畿,則以方比之數為郊郭的位置,所以東郊八裡,南郊七裡,西郊九裡,北郊六裡,中郊在西南未地,離都城五裡。

    ’《祭祀志》說:‘建武二年(26)正月,開始制立郊祀于雒陽城南七裡的地方。

    這是依照元始年間(1~5)的做法,北郊在雒陽城北四裡的地方。

    ’這又是漢代南北郊的明證。

    今天的地點隻按照這個選擇。

    至如離城三十裡設立郊祀之壇,進與鄭玄所引的殷、周兩代的做法相違,退與漢、魏所行辦法相背。

    凡是邑城之外都稱郊,今天計算四郊,應各以郭門為限度,距城裡數依上典制。

     “《禮》,朝拜日月,都在城的東西門外。

    而今祭日月的位置,離城東西路程各為三十裡,臣竊以為又未詳審。

    《禮》又說:‘祭日于壇,祭月于坎。

    ’而今計造如上。

    《禮儀志》說‘設立高謀祠于都城南面’,不說離都城裡數。

    所以現在仍照舊。

    靈星本不是禮制之事,祭祀出自漢初,專門為了祝祀田耕,總是隸祭于郡縣。

    《郊祀志》說:‘高祖五年(前202),高祖诏示禦史,命令天下設置靈星祠,祭祀用太牢,縣邑的令長主祭。

    ’晉代祠祀令說:‘郡、縣、國祭祀稷神、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