遊肇傳
關燈
小
中
大
停息争鬥的時候,興起幹戈之役呢?這樣的話,軍糧資運,無處取傍。
為臣隻見其損,不見其益。
而且新附之民,剛承皇魏教化,特别需要安甯慰貼,不應勞役他們。
勞則怨生,怨生則會想到叛亂,叛亂則國家不安定,不安是則必會動亂。
如果是這樣,則戰事難以平息。
事情輕重,不可小視。
應該損彼小利,不使國家受到大的損害。
”魏世宗又不接受意見。
大将軍高肇征伐蜀地,遊肇谏奏說:“臣聽說:遠方的人不服統治,我們便修整文德以吸引他們。
兵者兇器,不得已而後用。
當今雖說是天下治平,但讨論征戰則不可。
為什麼呢?太行山東、關右,傷殘沒有恢複,連年水旱,百姓空虛,宜在安靜,不應勞役。
然而往年開拓疆域,都因城主歸降,所以有征無戰。
而今據城而降的,雖假官号,但真假難分,也許有怨于彼,不可全信。
而且蜀地險隘,自古有此說法,鎮戍安泰,更無他圖,我們哪能憑着傳聞,便動用大軍。
行動開始不謹慎,後悔都會來不及!征讨蜀地計策,願等以後再議。
”魏世宗又不接納。
肅宗即位,遷任中書令、光祿大夫,加金章紫绶,相州大中正。
出為使持節,加散騎常侍、鎮東将軍、相州刺史,有很好的政績。
征召為太常卿,遷任尚書右仆射,遊肇堅決推辭,帝下诏不許。
遊肇對于官吏的事情,決斷不快。
碰到什麼事情,他反複論叙,有什麼不清楚的地方,詢問再三,必定窮盡其理,然後方才下筆,即使寵幸顯貴幹涉,他也決不讓步。
方正的操守,當時人都很佩服。
等到領軍元叉廢黜靈太後,準備加害太傅、清河王元怿,于是召集公卿商議其事。
當時群官無不失言順從,遊肇獨獨抗言認為不能這樣做,終于讓這事沒能進行下去。
正光元年(520)八月,遊肇去世,享年六十九歲。
帝诏給予東園秘器、朝服一套,贈帛七百匹。
肅宗在朝堂舉哀。
贈使持節、散騎常侍、骠騎大将軍、儀同三司、冀州刺史,谥稱文貞公。
遊肇外表寬柔,内心剛直,喜好經傳,手不釋書。
治學《周易》、《毛詩》,尤其精通《三禮》。
寫有《易集解》,撰《冠婚儀》、《白皀論》,并有詩賦表啟一共七十五篇,都流傳于世。
謙虛廉潔,不好誇飾,曾經撰寫《儒鸉》,表達自己的志向。
清貧寡欲,養家糊口僅靠自己的俸祿。
遊肇任廷尉時,魏世宗曾經私下指示遊肇,希望其筆下留情。
遊肇執意不肯,說:“陛下自己能原諒自己,怎能讓為臣替你曲筆隐瞞呢!”其固執可見一斑。
到了肅宗初年,近侍群官在世宗生病期間侍奉皇帝的,自侍中崔光以下全都加授封邑,當時遊肇被封為文安縣開國侯,食邑八百戶。
遊肇獨說:“子襲父位,自古為常,因為這而獲得賞封,臣何以自安?”堅決推辭不受,議論的以此推崇他。
為臣隻見其損,不見其益。
而且新附之民,剛承皇魏教化,特别需要安甯慰貼,不應勞役他們。
勞則怨生,怨生則會想到叛亂,叛亂則國家不安定,不安是則必會動亂。
如果是這樣,則戰事難以平息。
事情輕重,不可小視。
應該損彼小利,不使國家受到大的損害。
”魏世宗又不接受意見。
大将軍高肇征伐蜀地,遊肇谏奏說:“臣聽說:遠方的人不服統治,我們便修整文德以吸引他們。
兵者兇器,不得已而後用。
當今雖說是天下治平,但讨論征戰則不可。
為什麼呢?太行山東、關右,傷殘沒有恢複,連年水旱,百姓空虛,宜在安靜,不應勞役。
然而往年開拓疆域,都因城主歸降,所以有征無戰。
而今據城而降的,雖假官号,但真假難分,也許有怨于彼,不可全信。
而且蜀地險隘,自古有此說法,鎮戍安泰,更無他圖,我們哪能憑着傳聞,便動用大軍。
行動開始不謹慎,後悔都會來不及!征讨蜀地計策,願等以後再議。
”魏世宗又不接納。
肅宗即位,遷任中書令、光祿大夫,加金章紫绶,相州大中正。
出為使持節,加散騎常侍、鎮東将軍、相州刺史,有很好的政績。
征召為太常卿,遷任尚書右仆射,遊肇堅決推辭,帝下诏不許。
遊肇對于官吏的事情,決斷不快。
碰到什麼事情,他反複論叙,有什麼不清楚的地方,詢問再三,必定窮盡其理,然後方才下筆,即使寵幸顯貴幹涉,他也決不讓步。
方正的操守,當時人都很佩服。
等到領軍元叉廢黜靈太後,準備加害太傅、清河王元怿,于是召集公卿商議其事。
當時群官無不失言順從,遊肇獨獨抗言認為不能這樣做,終于讓這事沒能進行下去。
正光元年(520)八月,遊肇去世,享年六十九歲。
帝诏給予東園秘器、朝服一套,贈帛七百匹。
肅宗在朝堂舉哀。
贈使持節、散騎常侍、骠騎大将軍、儀同三司、冀州刺史,谥稱文貞公。
遊肇外表寬柔,内心剛直,喜好經傳,手不釋書。
治學《周易》、《毛詩》,尤其精通《三禮》。
寫有《易集解》,撰《冠婚儀》、《白皀論》,并有詩賦表啟一共七十五篇,都流傳于世。
謙虛廉潔,不好誇飾,曾經撰寫《儒鸉》,表達自己的志向。
清貧寡欲,養家糊口僅靠自己的俸祿。
遊肇任廷尉時,魏世宗曾經私下指示遊肇,希望其筆下留情。
遊肇執意不肯,說:“陛下自己能原諒自己,怎能讓為臣替你曲筆隐瞞呢!”其固執可見一斑。
到了肅宗初年,近侍群官在世宗生病期間侍奉皇帝的,自侍中崔光以下全都加授封邑,當時遊肇被封為文安縣開國侯,食邑八百戶。
遊肇獨說:“子襲父位,自古為常,因為這而獲得賞封,臣何以自安?”堅決推辭不受,議論的以此推崇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