遊肇傳
關燈
小
中
大
遊肇,字伯始,高祖賜予的名字。
遊肇幼年為中書學生,博通經史以及《蒼》、《雅》、《林》的學說。
高祖初年,任内秘書侍禦中散。
司州初建,任都官從事,轉任通直郎、秘閣令,遷任散騎侍郎、典命中大夫。
皇帝車駕南伐,遊肇上表勸阻,高祖沒有接受其意見。
不久遷任太子中庶子。
遊肇謙虛樸素、敦厚笃重、溫文爾雅。
因為他的父親年老,請求解官服侍。
高祖想讓他帶祿奉養,于是令他出任本州南安王元桢鎮北府長史,帶領魏郡太守。
南安王死後,又為高陽王元雍鎮北府長史,太守官職仍舊。
為政清簡,加以匡贊朝廷,曆輔二王,很有政績。
數年之後,因為居父喪被解除官職。
景明末年,朝廷征召他為廷尉少卿,堅決推辭,于是授他為黃門侍郎。
遷任散騎常侍,黃門侍郎仍舊。
兼任侍中,任畿内大使,升善貶惡,賞罰分明。
轉任太府卿,遷任尉卿,兼任禦史中尉,黃門侍郎官職仍舊。
遊肇是位儒者,動存名教,直糾所舉,無不是傷風敗俗的事情。
他持法寬仁公平,斷察獄訟務求矜憫仁恕。
尚書令高肇,魏世宗的舅舅,聲勢之大,文武百官都十分忌怕,因遊肇名字與自己相同,想讓他改掉。
遊肇以自己的名字是高祖所賜,堅決不改,高肇耿耿于懷。
魏世宗聽說,稱贊遊肇的剛正耿直。
盧昶在朐山,遊肇上疏說:“朐山是彈丸之地,遠在偏僻的海邊,其地形非湖即山,老百姓連居住的地方都沒有,對我們不是急需之地,對于敵人來說卻是有利的地方。
有利,所以必然會為他而拼死争奪;非急,故不得已而戰。
以不得已之衆打擊拼命之師,臣擔心會耽延歲月,所費很多。
假令必得朐山,徒緻交争,最終還是難以全守,這正是所謂無益之田也。
臣知敵人屢屢以宿豫請求交換朐山,臣愚蠢地認為這可以答應。
朐山長久以來,危弊疊出,應該速速考慮對策。
如果交換了,宿豫便不征自伏。
握有這塊無用之地,恢複舊有河山,兵事即刻而解,利益很大。
”魏世宗準備這樣做,不久盧昶就失敗了。
遷任侍中。
蕭衍軍主徐玄明斬殺其青、冀二州刺史張稷的腦袋,以郁洲内附朝廷,朝中商議派兵赴援。
遊肇表奏說:“徐玄明表達了款誠之意,雖然說應去增援拯救,然而此事有利也有害,或怕舉而功多,或許因小而生禍患,可能出現的情況還說不定。
現今六裡、朐山,地域接海,陂塘湖泊低下潮濕,人不可居。
郁洲又在海中,正是所謂雖獲石田,終無所用。
如果不得到連口,六裡雖然克平,尚且不可據守,何況想要連兵,而去争奪并不重要的地方。
況且六裡對于敵人來說至為重要,離此又很遙遠。
如用赴遠之兵,攻打逼近之敵,其勢力自然懸殊,不能克敵制勝。
災害之年,百姓饑寒交迫,餓死的也不在少數。
怎麼能在應該
遊肇幼年為中書學生,博通經史以及《蒼》、《雅》、《林》的學說。
高祖初年,任内秘書侍禦中散。
司州初建,任都官從事,轉任通直郎、秘閣令,遷任散騎侍郎、典命中大夫。
皇帝車駕南伐,遊肇上表勸阻,高祖沒有接受其意見。
不久遷任太子中庶子。
遊肇謙虛樸素、敦厚笃重、溫文爾雅。
因為他的父親年老,請求解官服侍。
高祖想讓他帶祿奉養,于是令他出任本州南安王元桢鎮北府長史,帶領魏郡太守。
南安王死後,又為高陽王元雍鎮北府長史,太守官職仍舊。
為政清簡,加以匡贊朝廷,曆輔二王,很有政績。
數年之後,因為居父喪被解除官職。
景明末年,朝廷征召他為廷尉少卿,堅決推辭,于是授他為黃門侍郎。
遷任散騎常侍,黃門侍郎仍舊。
兼任侍中,任畿内大使,升善貶惡,賞罰分明。
轉任太府卿,遷任尉卿,兼任禦史中尉,黃門侍郎官職仍舊。
遊肇是位儒者,動存名教,直糾所舉,無不是傷風敗俗的事情。
他持法寬仁公平,斷察獄訟務求矜憫仁恕。
尚書令高肇,魏世宗的舅舅,聲勢之大,文武百官都十分忌怕,因遊肇名字與自己相同,想讓他改掉。
遊肇以自己的名字是高祖所賜,堅決不改,高肇耿耿于懷。
魏世宗聽說,稱贊遊肇的剛正耿直。
盧昶在朐山,遊肇上疏說:“朐山是彈丸之地,遠在偏僻的海邊,其地形非湖即山,老百姓連居住的地方都沒有,對我們不是急需之地,對于敵人來說卻是有利的地方。
有利,所以必然會為他而拼死争奪;非急,故不得已而戰。
以不得已之衆打擊拼命之師,臣擔心會耽延歲月,所費很多。
假令必得朐山,徒緻交争,最終還是難以全守,這正是所謂無益之田也。
臣知敵人屢屢以宿豫請求交換朐山,臣愚蠢地認為這可以答應。
朐山長久以來,危弊疊出,應該速速考慮對策。
如果交換了,宿豫便不征自伏。
握有這塊無用之地,恢複舊有河山,兵事即刻而解,利益很大。
”魏世宗準備這樣做,不久盧昶就失敗了。
遷任侍中。
蕭衍軍主徐玄明斬殺其青、冀二州刺史張稷的腦袋,以郁洲内附朝廷,朝中商議派兵赴援。
遊肇表奏說:“徐玄明表達了款誠之意,雖然說應去增援拯救,然而此事有利也有害,或怕舉而功多,或許因小而生禍患,可能出現的情況還說不定。
現今六裡、朐山,地域接海,陂塘湖泊低下潮濕,人不可居。
郁洲又在海中,正是所謂雖獲石田,終無所用。
如果不得到連口,六裡雖然克平,尚且不可據守,何況想要連兵,而去争奪并不重要的地方。
況且六裡對于敵人來說至為重要,離此又很遙遠。
如用赴遠之兵,攻打逼近之敵,其勢力自然懸殊,不能克敵制勝。
災害之年,百姓饑寒交迫,餓死的也不在少數。
怎麼能在應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