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允傳
關燈
小
中
大
蒲縣子中山人劉策
濮陽太守、真定子常山人許深
行司隸校尉、中都侯西河人宋宣,字道茂
中書郎燕郡人劉遐,字彥鑒
中書郎、武恒子河間人邢穎,字宗敬
滄水太守、浮陽侯勃海人高濟,字叔民
太平太守、平原子雁門人李熙,字士元
秘書監、梁郡公廣平人遊雅,字伯度
廷尉正、安平子博陵人崔建,字興祖
廣平太守、列人侯西河人宋..
州主簿長樂人潘元符
郡功曹長樂人杜熙
征東大将軍從事中郎中山人張綱
中書郎上谷人張誕,字叔術
秘書郎雁門人王道雅
秘書郎雁門人闵弼
衛大将軍從事中郎中山人郎苗
大司馬從事中郎上谷人侯辯
陳留郡太守、高邑子趙郡人,品秀才
大概諸王的禦士之道,沒有不是憑着收伏群才,用來興隆治道的,所以周文王以擁有衆多士人安定天下,漢武帝以得到賢才成就一代盛世。
這些都記載于史書之中,是自古的恒常之理。
魏自神慶以來,天下平定,誅殺赫連幾世竊據之勢,橫掃蕩平不服順的敵寇,南邊平定江楚一帶,西邊掃蕩涼城之地,很遠的地方都仰慕而來,于是休兵息甲,修立文學,延攬賢才,咨詢政事。
夢想賢哲,想遇這種人物,詢訪各有關部門,來訪求有名之士。
都稱範陽盧玄等四十二人,是士冠之裔,各個州縣都有名聲,可以作為羽翼之用。
皇帝立即親自發布命令,征召盧玄等人。
于是留着官位等待,空着爵位準備分封,真正來應命就征的有三十五人,其他按慣例于各州郡所派選之人不可勝數。
于是英士滿朝,濟濟一堂而為一時之美。
過去我和他們都蒙擡舉,有時從容于廊廟,有時遊宴在私門,上讀公務,下盡歡娛,認為千載一時之聚,從此開始。
日月推移,吉兇代謝,同時受征之人,大都零落将盡。
在的隻有幾個,也都分于各處,過去的快樂變為悲涼之歎。
張仲業東臨營州,遲遲不能返還,一同相叙,共憐惜于垂暮之年,述情于夕陽将落之際。
這個人不幸又突然故去。
在朝中的都是後進的學子,與我傍居的也不再是舊日之人。
進入沒有交心的地方,出入沒有表志的地方。
自己反省自己,所以感慨不已,大概稱頌的人贊美盛德的形容,也可以用來做長言來寄托我對他們的思念。
不做文已二十年了,但是事情記于心中,怎麼可以埋沒呢?于是寫作頌詞說: 紫氣幹宵,群雄亂夏,王龔徂征,戎東屢駕,掃蕩遊氛,克剪驕霸,四海從風,八垠漸化。
政數無外,既甯且一,偃武..兵,唯文是恤。
帝乃旁求,搜賢舉逸,岩隐投竿,異人并出。
....盧生,量遠思純,鑽道據德,遊藝依仁。
旌弓既招,釋褐投巾,攝齊升堂,嘉謀日陣,自東徂南,躍馬馳輪,僭馮影附,劉以和親。
茂祖茕單,夙離不造,克己勉躬,聿隆家道。
敦心六經,遊思文藻,終辭寵命,以之自保。
燕、常笃信,自行靡遺,位不苟進,任理栖遲。
居沖守約,好讓善推,思賢樂古,如渴如饑。
子翼緻遠,道賜悟深,相期以義,相和若琴。
并參幕府,俱發德音,優遊卒歲,聊以寄心。
祖根運會,克光厥猷,仰緣朝思,俯因德友。
功雖後建,祿實先受,班同舊臣,位并群後。
士衡孤立,内省靡疚,言不崇華,交不遺舊。
以産則貧,論道則富,所謂伊人,實邦之秀。
卓矣友規,禀茲淑亮,存彼大方,擯此細讓。
神與理冥,形随流浪,雖屈王侯,莫廢其尚。
趙實名區,世多奇士,山嶽所鐘,挺生三李。
矯以清風,抑抑容止,初九而潛,望雲而起。
诜尹西都,靈惟作傳,垂訓皇宮,載理雲霧。
熙雖中夭,迹階郎署,馀塵可挹,終亦顯著。
仲業淵長,雅性清到,憲章古式,綢缪典诰。
時值艱難,常一其操,納衆以仁,訓下以孝,化被龍川,民歸其教。
邁則英賢,侃亦稱選,聞達邦家,名行素顯。
志在兼濟,豈伊獨善,繩匠弗顧,功不獲展。
劉、許履忠,竭力緻躬,出能聘說,入獻其功。
..軒一舉,撓燕下崇,名彰魏世,享業亦隆。
道茂夙成,弱冠播名,與朋以信,行物以誠。
怡怡昆弟,穆穆家庭,發響九臯,翰飛紫冥。
頻在省闼,亦司于京,刑以之中,政以之平。
猗欤彥鑒,思參文雅,率性任真,器成非假。
靡矜于高,莫恥于下,乃謝朱門,歸迹林野。
宗敬延譽,号為四駿,華藻雲飛,金聲夙振。
中遇沈蠿,賦德以訊,忠顯于辭,理出于韻。
高滄朗達,默識淵通,領新悟異,發自心胸。
質侔和璧,文炳雕龍,耀姿天邑,衣錦舊邦。
士元先覺,介焉不惑,振袂來庭,始賓王國。
蹈方履正,好是繩墨,淑人君子,其儀不忒。
孔稱遊夏,漢美淵雲,越哉伯度,出類逾群。
司言秘閣,作牧河汾,移風易俗,理亂解紛。
融彼滞義,渙此潛文,儒道以析,九流以分。
崔、宋二賢,誕性英偉,擢穎闾閻,聞名象魏。
謇謇儀形,邈邈風氣,達而不矜,素而能贲。
潘符詄尚,杜熙好和,清不潔流,渾不同波。
絕希龍津,止分常科,幽而逾顯,損而逾多。
張綱柔謙,叔術正直,道雅洽聞,弼為兼識。
拔萃衡門,俱漸鴻翼,發憤忘餐,豈要鬥食。
率禮從仁,罔愆于式,失不系心,得不形色。
郎苗始舉,用均已試,智足周身,言足為治。
性協于時,情敏于高。
與今而同,與古曷異。
物以利移,人以酒昏,侯生潔己,唯文是敦。
日縱醇醪,逾敬逾溫,其在私室,如涉公門。
秀才之性,柔而執競,屆陂南秦,申威緻命。
誘之以權,矯之以正,帝道用光,邊土納慶。
群賢遭世,顯名有代,志竭其忠,才盡其概。
禮襲朱裳,腰紐雙佩,榮曜當時,風高千載。
君臣相遇,理實難偕,昔因朝命,舉之克諧。
披衿散想,解帶舒懷,此忻如昨,存亡奄乘。
靜言思之,中心九摧,揮毫頌德,誛爾增哀。
皇興年間,皇帝下诏讓高允兼任太常,到兖州祭祀孔子廟,對高允說:“這次檢閱德行的行動不要推辭了。
”後來高允跟随顯祖北伐,大勝而歸,到武川鎮時,奏上《北伐頌》,文中寫道:“皇矣上天,降鑒惟德,眷命有魏,照臨萬國。
禮化丕融,王猷允塞,靜亂以威,穆民以則。
北虜舊隸,禀政在蕃,往因時囗,逃命北轅。
世襲兇軌,背忠食言,招亡聚盜,醜類實繁。
敢率犬羊,圖縱猖獗,乃诏訓師,興戈北伐。
躍馬裹糧,星馳電發,撲讨虔劉,肆陳斧钺。
斧钺暫陣,馘翦厥旅,積骸填谷,流血成浦。
元兇狐奔,假息窮墅,爪牙既摧,腹心亦阻。
周之忠厚,存及行葦,翼翼聖明,有兼斯美。
澤被京觀,垂此仁旨,封屍野獲,惠加生死。
生死蒙惠,人欣覆育,理貫幽冥,澤漸殊域。
物歸其誠,神獻其福,遐迩斯懷,無思不服。
古稱善兵,曆時始捷,今也用師,辰不及浃。
六軍克合,萬邦以協,義著春秋,功銘玉牒,載興頌聲,播之來葉。
”顯祖覽後認為寫得很好。
顯祖身體有不舒服的時候,因高祖當時很幼小,所以想立京兆王子推為太子,召集諸大臣一個個地詢問。
高允進來跪着上前哭着說:“我不敢多說,怕有勞皇上聖聽。
希望陛下上思宗廟托付的重要,遠追周公輔佐成王的舊事。
”于是顯祖将帝位傳給了高祖,并賜高允千匹錦帛,表彰高允的忠直亮達。
後又升遷為中書監加散騎常侍。
然而高允雖然能夠對古老典故及曆史之事有很多掌握,卻不能夠專心下來勤奮地專心著述。
當時他和校書郎劉模有一些輯辍,大部分是接續崔浩的舊作,仿照春秋的體裁,而且當時就有删削糾正的地方。
從高宗到顯祖,軍國的書信檄文,大多是高允所寫。
後來就推薦了高闾來代替自己。
因他有幫助讨論決定重大政策的功勞,晉爵為鹹陽公,加封為鎮東将軍。
不久又授命高允為持使節、散騎常
這些都記載于史書之中,是自古的恒常之理。
魏自神慶以來,天下平定,誅殺赫連幾世竊據之勢,橫掃蕩平不服順的敵寇,南邊平定江楚一帶,西邊掃蕩涼城之地,很遠的地方都仰慕而來,于是休兵息甲,修立文學,延攬賢才,咨詢政事。
夢想賢哲,想遇這種人物,詢訪各有關部門,來訪求有名之士。
都稱範陽盧玄等四十二人,是士冠之裔,各個州縣都有名聲,可以作為羽翼之用。
皇帝立即親自發布命令,征召盧玄等人。
于是留着官位等待,空着爵位準備分封,真正來應命就征的有三十五人,其他按慣例于各州郡所派選之人不可勝數。
于是英士滿朝,濟濟一堂而為一時之美。
過去我和他們都蒙擡舉,有時從容于廊廟,有時遊宴在私門,上讀公務,下盡歡娛,認為千載一時之聚,從此開始。
日月推移,吉兇代謝,同時受征之人,大都零落将盡。
在的隻有幾個,也都分于各處,過去的快樂變為悲涼之歎。
張仲業東臨營州,遲遲不能返還,一同相叙,共憐惜于垂暮之年,述情于夕陽将落之際。
這個人不幸又突然故去。
在朝中的都是後進的學子,與我傍居的也不再是舊日之人。
進入沒有交心的地方,出入沒有表志的地方。
自己反省自己,所以感慨不已,大概稱頌的人贊美盛德的形容,也可以用來做長言來寄托我對他們的思念。
不做文已二十年了,但是事情記于心中,怎麼可以埋沒呢?于是寫作頌詞說: 紫氣幹宵,群雄亂夏,王龔徂征,戎東屢駕,掃蕩遊氛,克剪驕霸,四海從風,八垠漸化。
政數無外,既甯且一,偃武..兵,唯文是恤。
帝乃旁求,搜賢舉逸,岩隐投竿,異人并出。
....盧生,量遠思純,鑽道據德,遊藝依仁。
旌弓既招,釋褐投巾,攝齊升堂,嘉謀日陣,自東徂南,躍馬馳輪,僭馮影附,劉以和親。
茂祖茕單,夙離不造,克己勉躬,聿隆家道。
敦心六經,遊思文藻,終辭寵命,以之自保。
燕、常笃信,自行靡遺,位不苟進,任理栖遲。
居沖守約,好讓善推,思賢樂古,如渴如饑。
子翼緻遠,道賜悟深,相期以義,相和若琴。
并參幕府,俱發德音,優遊卒歲,聊以寄心。
祖根運會,克光厥猷,仰緣朝思,俯因德友。
功雖後建,祿實先受,班同舊臣,位并群後。
士衡孤立,内省靡疚,言不崇華,交不遺舊。
以産則貧,論道則富,所謂伊人,實邦之秀。
卓矣友規,禀茲淑亮,存彼大方,擯此細讓。
神與理冥,形随流浪,雖屈王侯,莫廢其尚。
趙實名區,世多奇士,山嶽所鐘,挺生三李。
矯以清風,抑抑容止,初九而潛,望雲而起。
诜尹西都,靈惟作傳,垂訓皇宮,載理雲霧。
熙雖中夭,迹階郎署,馀塵可挹,終亦顯著。
仲業淵長,雅性清到,憲章古式,綢缪典诰。
時值艱難,常一其操,納衆以仁,訓下以孝,化被龍川,民歸其教。
邁則英賢,侃亦稱選,聞達邦家,名行素顯。
志在兼濟,豈伊獨善,繩匠弗顧,功不獲展。
劉、許履忠,竭力緻躬,出能聘說,入獻其功。
..軒一舉,撓燕下崇,名彰魏世,享業亦隆。
道茂夙成,弱冠播名,與朋以信,行物以誠。
怡怡昆弟,穆穆家庭,發響九臯,翰飛紫冥。
頻在省闼,亦司于京,刑以之中,政以之平。
猗欤彥鑒,思參文雅,率性任真,器成非假。
靡矜于高,莫恥于下,乃謝朱門,歸迹林野。
宗敬延譽,号為四駿,華藻雲飛,金聲夙振。
中遇沈蠿,賦德以訊,忠顯于辭,理出于韻。
高滄朗達,默識淵通,領新悟異,發自心胸。
質侔和璧,文炳雕龍,耀姿天邑,衣錦舊邦。
士元先覺,介焉不惑,振袂來庭,始賓王國。
蹈方履正,好是繩墨,淑人君子,其儀不忒。
孔稱遊夏,漢美淵雲,越哉伯度,出類逾群。
司言秘閣,作牧河汾,移風易俗,理亂解紛。
融彼滞義,渙此潛文,儒道以析,九流以分。
崔、宋二賢,誕性英偉,擢穎闾閻,聞名象魏。
謇謇儀形,邈邈風氣,達而不矜,素而能贲。
潘符詄尚,杜熙好和,清不潔流,渾不同波。
絕希龍津,止分常科,幽而逾顯,損而逾多。
張綱柔謙,叔術正直,道雅洽聞,弼為兼識。
拔萃衡門,俱漸鴻翼,發憤忘餐,豈要鬥食。
率禮從仁,罔愆于式,失不系心,得不形色。
郎苗始舉,用均已試,智足周身,言足為治。
性協于時,情敏于高。
與今而同,與古曷異。
物以利移,人以酒昏,侯生潔己,唯文是敦。
日縱醇醪,逾敬逾溫,其在私室,如涉公門。
秀才之性,柔而執競,屆陂南秦,申威緻命。
誘之以權,矯之以正,帝道用光,邊土納慶。
群賢遭世,顯名有代,志竭其忠,才盡其概。
禮襲朱裳,腰紐雙佩,榮曜當時,風高千載。
君臣相遇,理實難偕,昔因朝命,舉之克諧。
披衿散想,解帶舒懷,此忻如昨,存亡奄乘。
靜言思之,中心九摧,揮毫頌德,誛爾增哀。
皇興年間,皇帝下诏讓高允兼任太常,到兖州祭祀孔子廟,對高允說:“這次檢閱德行的行動不要推辭了。
”後來高允跟随顯祖北伐,大勝而歸,到武川鎮時,奏上《北伐頌》,文中寫道:“皇矣上天,降鑒惟德,眷命有魏,照臨萬國。
禮化丕融,王猷允塞,靜亂以威,穆民以則。
北虜舊隸,禀政在蕃,往因時囗,逃命北轅。
世襲兇軌,背忠食言,招亡聚盜,醜類實繁。
敢率犬羊,圖縱猖獗,乃诏訓師,興戈北伐。
躍馬裹糧,星馳電發,撲讨虔劉,肆陳斧钺。
斧钺暫陣,馘翦厥旅,積骸填谷,流血成浦。
元兇狐奔,假息窮墅,爪牙既摧,腹心亦阻。
周之忠厚,存及行葦,翼翼聖明,有兼斯美。
澤被京觀,垂此仁旨,封屍野獲,惠加生死。
生死蒙惠,人欣覆育,理貫幽冥,澤漸殊域。
物歸其誠,神獻其福,遐迩斯懷,無思不服。
古稱善兵,曆時始捷,今也用師,辰不及浃。
六軍克合,萬邦以協,義著春秋,功銘玉牒,載興頌聲,播之來葉。
”顯祖覽後認為寫得很好。
顯祖身體有不舒服的時候,因高祖當時很幼小,所以想立京兆王子推為太子,召集諸大臣一個個地詢問。
高允進來跪着上前哭着說:“我不敢多說,怕有勞皇上聖聽。
希望陛下上思宗廟托付的重要,遠追周公輔佐成王的舊事。
”于是顯祖将帝位傳給了高祖,并賜高允千匹錦帛,表彰高允的忠直亮達。
後又升遷為中書監加散騎常侍。
然而高允雖然能夠對古老典故及曆史之事有很多掌握,卻不能夠專心下來勤奮地專心著述。
當時他和校書郎劉模有一些輯辍,大部分是接續崔浩的舊作,仿照春秋的體裁,而且當時就有删削糾正的地方。
從高宗到顯祖,軍國的書信檄文,大多是高允所寫。
後來就推薦了高闾來代替自己。
因他有幫助讨論決定重大政策的功勞,晉爵為鹹陽公,加封為鎮東将軍。
不久又授命高允為持使節、散騎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