盧昶傳

關燈
盧敏之弟盧昶,字叔達,小字師顔,學涉經史,早年就受到世人稱譽。

    太和初年(477),盧昶任太子中舍人、兼員外散騎常侍,出使蕭昭業。

    臨行前高祖對盧昶說:“你到了彼方,不要分彼此。

    江南、揚州近在眼前,非早即晚,定成我手中之物。

    你們想說什麼就說,不要互相猜疑。

    ”又對副使王清石說:“你不要認為自己是南方人,說起話來就有所顧慮。

    如果他們先有什麼主意或計策,想要見就見,需要論就論。

    盧昶是一個寬柔君子,沒有多高的文才,或許主客要你作詩,可以盡你的才識,不要因為盧昶不作,就也罷手。

    大凡使者的規矩,以和為貴,不要交替着表現出傲慢自大,顯露于情态容貌,失去奉朝廷之命的體統。

    你們各自都以自己的才智,相互加以規勸教誨。

    ”盧昶等人到達南朝的時候,正碰上蕭鸾即位稱帝,于是高祖率軍南讨,盧昶之兄盧淵任一路軍隊的主将,而蕭鸾由于朝廷以兵刃相見,對待盧昶等使者就十分嚴酷苛刻。

    盧昶本來就不是剛毅之士,聽到南朝人說哥哥已作為将領,弟弟卻任使者,就大為恐懼,眼淚和汗水滿面橫流。

    蕭鸾拿爛米臭魚碎豆給他們吃。

    但使者張思甯言辭氣慨正直剛強,始終不屈不撓,終于壯烈地死于客館之中。

    盧昶回到朝廷,高祖斥責他說:“遵奉朝命之禮,甯死不辱,即使流放到天涯海角,仍然應當守節至死。

    你不能以長纓縛賊首,已是可恨。

    何以竟至于低頭飲水啄食,把自己等同于犬馬。

    有生必有死,長短又有幾何。

    你如果殺身成仁,可以名垂青史,為什麼甘願吃他們的馬料,辱沒君父呢?縱使不愧對古之蘇武,難道不因身邊的張思甯而感到羞慚!”盧昶回答說:“臣缺乏陸賈、蕭何的才氣,愧為出使閩越的使臣。

    時值蕭鸾昏亂張狂,大肆誅戮不講道義。

    我惟恐不能仰奉聖明之世,在家奉養老母,苟且偷生如同尺蠖,先屈以求後伸。

    背負辱沒朝廷使命,罪應萬死,請求陛下将我交付司寇,我拜伏聽憑誅殺。

    ”于是盧昶被罷黜。

    過了一段時間,盧昶又被任命為彭城王友,轉任秘書丞。

    景明初年(500),盧昶被任命為中書侍郎,遷任給事黃門侍郎、本州大中正。

    盧昶請求外任,世宗不予準許。

    後遷任散騎常侍,兼任尚書。

     當時洛陽縣捉到一隻白鼠。

    盧昶上書奏道: “謹查瑞典,外鎮刺史、二千石、令長等官不遵奉朝命,對待百姓苛刻暴戾,人民怨恨,那麼白鼠就會到來。

    臣聞祯石不會憑空出現,道德高深必然與符命相合;妖物不随便出來,罪過明顯就會到來。

    所以古之人君,或有怠慢了祥瑞而喪失德行,或有恭奉妖變而建立功勳,這是萬古的殷鑒,千年的炯誡。

    近來,災害不祥之氣作怪,滿盈的太陽虧蝕,陛下流布有如哀傷之慈,降下救民于水火之旨,哀百姓之無辜,引咎深責。

    舉賢黜佞的诏令,道德映照于唐堯之前;進思納谏的言辭,事實光耀于虞舜之旁。

    臣拜讀聖明之旨,俯觀征兆之譴,大膽訴說愚陋之見,陳述細微之言。

     “一夫之耕耘,糧食隻能糊口;一婦之紡織,衣服隻能蔽體。

    年租歲調,那是常理,額外的征求,何處得以滿足?然而近年以來,兵革屢次出動;荊揚二州,屯戍不曾停息;鐘離、義陽,師旅相繼。

    兼以荊蠻兇狡,王師讨伐,暴屍原野,經秋至夏。

    汝颍之地,所有的民戶都應征從戎;河冀之境,連年兵丁轉運。

    又每戰不能必勝,加之失敗退卻,死喪逃離的,十室有九室。

    繁雜細瑣的徭役,日益增重,兇兵酷吏,因此而逞其威福。

    緻使廣大的地域之内,田園荒蕪無人耕耘,無數的村落門戶,家蠶饑餓無人飼養。

    但監司借公而貪求,豪強恃私而逼掠。

    遂令百姓賣掉短襖來滿足千金之資,忍饑挨餓來充實一朝之急。

    這都是由于牧守令長多為用人不當,郡中缺少黃霸那樣的牧守,縣裡沒有魯恭那樣的宰令,不考慮安民之計,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