源懷傳

關燈
分之二。

    ”皇帝下诏說:“你的奏表具有撫恤百姓之心,已敕令有司全部依允所奏之事,下達施行作為永久的标準。

    像這類不能使百姓得益,有損教化傷害政事的現象,你可全部列舉上報朝廷。

    ”當時百姓被豪強欺淩壓制,多年來積累的冤情太多,一時間前來申訴的,一天就有上百人。

    源懷對有利于北方邊地的事,所收集上報朝廷的,共有四十餘條,都被嘉獎和采納。

     正始元年(504)九月,有邊報說蠕蠕部将率十二萬騎兵六路并進,想要直趨沃野、懷朔,南侵恒州、代州。

    世宗下诏命令源懷以本官加授使持節、侍中,出朝據守北部邊地,指授方略,征發士卒,各種所應處置之事,都憑源懷随時應變、見機行事。

    又诏令源懷之子直寝源徽跟随源懷北行。

    诏賜馬一匹、細铠一具、禦槊一枝。

    源懷拜受完畢,就在他家的前庭跨鞍持槊,躍馬大呼,環顧前來送行的賓客說道:“我氣力雖已衰弱,還是能夠像這樣出征。

    蠕蠕人畏壯輕老,我也未必就可以欺侮。

    今日承奉朝廷的作戰方略,總領骁悍之衆,足以生擒其部族主帥,獻俘于朝廷宮阙之下。

    ”時年六十一歲。

    源懷一到雲中,蠕蠕人聞風逃遁。

     源懷随即到達恒、代二州,巡視各鎮左右要害之地,确定可以築城置戍之處。

    一處一地測量其戍城的高低,計算其城牆的厚薄,考察其儲存糧草兵器的方便,犬牙交錯相互救援的形勢,一共表奏五十八條。

    表章說:“蠕蠕人不受轄制,自古至今都如此。

    四處遊牧如鳥集散,擇水草之地為家,中國深以為患者,都是這類部族。

    曆代君王想要驅除它,都沒有能夠制服。

    雖然北邊拓展到榆中,再遠到達大沙漠,但曆代智臣勇将,也都竭盡其力量和謀算,胡人雖屢次逃遁,中國卻因此而疲憊不堪。

    當時的先哲們,思考自然萬物之至理,推廣百姓所熟悉的生業。

    比較中原的粒食邑居之民、蠶衣儒步之士,與邊遠的茹毛飲血之類、鳥宿禽居之徒,親自衡量其短長,因此制定适當的防備策略。

    知道修築堅固的城郭,可以一勞而永逸。

    自從皇魏統一中國,建都于平城,威震天下,德冠宇宙。

    現在定都于洛陽,離北地遙遠。

    代州上表說北地邊防鞏固,高車族在外反叛,随即遭受旱災,戎馬甲兵,十分缺少八分。

    臣去年再次鎮守陰山,排除繁雜的事務,派尚書郎中韓貞、宋世量等考察各處險要,了解便于防守的地形。

    以原有鎮所東西相望為标準,使地勢互相連接,于其中築城置戍,分兵把守要害,平時勸農積粟,戰時随時出兵征讨。

    這樣就做到了增廣有利的地形,軍隊氣勢也更加強盛。

    而且北方沙漠之地,夏季缺乏水草,有時雖有少量泉水,也無濟于大衆。

    倘若胡人有非分之意,也要等到秋冬之際,因氣候有利才敢行動。

    如果到了冬天,到處冰沙凝凍,北邊遊騎之寇,終究不敢來攻城,也不敢越過戍城南下,這樣一來北方就沒有憂患了。

    ”世宗聽從了他的建議。

    現今北方邊鎮東西九座戍城就是那時構築的。

    源懷遷任骠騎大将軍。

     當時武興氐王楊紹先的叔父楊集起反叛朝廷,皇帝令源懷任使持節、侍中、都督平氐諸軍事,率兵進行征讨,所有興廢之事,由他見機行事全權處理。

    邢巒、李煥一同奉命受他節度。

    正始三年(506)六月,源懷去世,終年六十三歲。

    世宗诏令賜給他東園制造的棺木、朝服一套、衣一件、錢二十萬、布七百匹、蠟三百斤,追贈他為司徒、冀州刺史。

    兼吏部尚書盧昶上奏皇帝說:“太常寺給源懷議定谥号說,源懷一生崇尚寬柔,氣質操守正直,依照定谥号之法,以寬柔正直而善終曰‘靖’,應定谥号為靖公。

    司徒府的議論則說,源懷在陝西任地方長官,使百姓得到恩惠教化,在朝廷任尚書令,百官稱他有仁義,按照谥法規定,布德執義曰‘穆’,應當谥為穆公。

    兩者所定的谥号不相同。

    ”皇帝下诏說:“司徒府和太常寺所持的意見,并不十分得當,愛民好施曰‘惠’,可以谥為惠公。

    ” 源懷性情寬容簡約,不喜歡繁複瑣碎,他經常對别人說:“作為一個朝廷命官,治理世務應當提綱舉要,何必過于仔細呢。

    就好比做房子,隻要外觀高峻,梁柱平正,基牆牢固,風雨不入,就很好了。

    至于刀斧痕迹不平整,砍削不細密,這不是房屋的毛病。

    ”源懷生性不愛飲酒,但喜歡以酒待人,樂于結交朋友,擅長音律,雖然在白發之年,每逢安逸閑暇的時候,常常自己撫弄絲竹。

    源懷共有七個兒子。